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通常采取的对策是( )。[2018年真题]
A.加强税收监管
B.实行价格管制
C.加强信息管理
D.严格市场准入
【答案】B
【解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即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对策包括:①反垄断法;②价格管制;③设立公共企业。
2负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通常采取的对策是( )。[2017年真题]
A.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B.实行价格管制
C.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D.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答案】A
【解析】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①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②提供消除负外部性的鼓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进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材料等,减少污染);③可转让产生负外部性的权力;④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B项是应对垄断问题采取的措施;C项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D项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内容。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它们是( )。[2009、2017年真题]
A.战略性和公益性
B.公益性和基础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
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答案】D
【解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鲜明特征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中,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
4当整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产品生产和销售,这种市场结构称为( )。[2017年真题]
A.垄断市场
B.寡头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答案】B
【解析】市场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①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②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③垄断竞争市场,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而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以上三种市场的垄断程度依次降低,市场效率逐渐提高。
5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的实现条件是( )。[2017年真题]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有限竞争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答案】A
【解析】整体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效率实现的条件。
6当政府对商品实行最高限价时,通常市场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2017年真题]
A.市场过剩
B.变相降价
C.市场短缺
D.政府收购
【答案】C
【解析】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世界上许多政府为响应公众要求而经常采用的、有理由的价格干预措施。但仅从经济角度看,其后果通常是: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排队现象、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在对生活必需品持续实行最高限价后,政府往往不得不放弃最高限价或实行配给制。
7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会出现( )。[2017年真题]
A.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
B.供给短缺和超额需求
C.供给短缺和需求不足
D.超额供给和需求不足
【答案】B
【解析】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8需求规律指出,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现( )的关系。
A.反方向变化
B.正方向变化
C.不变化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这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构成需求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作需求曲线。
9供给规律指出,供给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现( )的关系。
A.反方向变化
B.正方向变化
C.不变化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关系变化。这种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构成供给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作供给曲线。
10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能自发解决经济体面临的基本问题,该基本问题是(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C.“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D.“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答案】D
【解析】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面对着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能自发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市场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组织过程。
11完全竞争市场的约束条件不包括( )。
A.经济主体完全理性
B.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C.国际市场足够开放
D.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
【答案】C
【解析】市场效率实现的条件在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同种商品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有的经济资源在各行业间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12现实市场经济中,在一些场合下存在市场失灵,不包括( )。
A.不完全竞争
B.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分配不公平
【答案】D
【解析】现实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一些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13具有经济效率特征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
A.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B.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C.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D.市场存在外部影响的状态
【答案】B
【解析】经济效率也称帕累托最优,即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福利减少,那么这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在均衡的价格和产量上,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都是小于市场价格的,因此没有实现经济效率。外部影响通过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使市场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14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坏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 )。
A.道德风险
B.正向选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
【答案】C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15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2005年真题]
A.鼓励竞争和增加市场透明度
B.实行政府价格管制
C.对经营者加强公平、合法和诚信原则教育
D.加大对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答案】A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办法是鼓励竞争和增加市场透明度。
16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不包括(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不完全竞争
D.外部性
【答案】B
【解析】在很多情况下,只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易出现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主要有:①公共物品(如国防);②外部性(如污染);③不完全竞争(如垄断);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7( )是指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竞争性
【答案】D
【解析】A项,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B项,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过价格的人才可以享受,可排除他人共享;C项,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
18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属于(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共有资源
D.混合物品
【答案】B
【解析】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物品可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其中,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
B.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C.私人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D.外部性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答案】C
【解析】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20市场出现不完全竞争,是因为( )。
A.生产力水平不高
B.存在外部性
C.公共物品的出现
D.买方或卖方能够左右商品价格
【答案】D
【解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法影响价格;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就出现了不完全竞争。
21下列关于公共物品与公共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公共物品要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来提供
B.公共物品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
C.混合物品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D.混合物品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但并不意味着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可以把该产品的生产承包给私人部门生产。
22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根本方法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 )。
A.成本内部化
B.成本外部化
C.社会成本内部化
D.社会成本外部化
【答案】C
【解析】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因此,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
23为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针对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常用公共政策是( )。
A.反垄断法
B.设立公共企业
C.征税
D.价格管制
【答案】A
【解析】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可利用的工具包括:①反垄断法;②价格管制;③设立公共企业。其中,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
24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是( )。
A.初次收入分配
B.二次收入分配
C.收入再分配
D.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A
【解析】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只有按要素贡献分配才能保证市场效率,使各项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5( )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转移的收入再次分配。
A.初次收入分配
B.二次收入分配
C.收入再分配
D.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B
【解析】二次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转移的收入再次分配,是政府对初次收入进行再调节的过程。
26( )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收入公平的基本机制。
A.财政政策
B.政府支出
C.税收
D.政府的收入调节
【答案】D
【解析】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达成。政府进行必要的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收入公平的基本机制,也是国家的职责。
27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2018年真题]
A.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B.消费者对价格的满意程度
C.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D.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答案】D
【解析】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意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①消费者有购买意愿;②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28市场准入政策中( )是指在列明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限制之外,都可以做,即“法无禁止皆可为”。
A.清单
B.正面清单
C.负面清单
D.两面清单
【答案】C
【解析】与正面清单不同,负面清单是在列明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限制之外,都可以做,即“法无禁止皆可为”。
29物品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是根据是否( )划分的。
A.可排除他人消费
B.排斥和妨碍他人消费
C.可排除拒绝支付费用人的消费
D.妨碍他人消费
【答案】C
【解析】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享受该商品;非排他性是指一种产品可以为多人同时使用,并且难以排斥任何人使用。一个公民拒绝支付国防费用,依然可以享受国防的好处,这就是非排他性的。
30下列关于均衡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政府为了保证市场均衡,通过价格干预形成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市场价格将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
C.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市场价格将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D.均衡价格是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答案】D
【解析】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31下列关于需求和供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构成供给规律
B.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正向关系被称作需求规律
C.市场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供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和
D.生产要素供求变化是影响供给的基本要素
【答案】B
【解析】选项B,一般情况下,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这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构成需求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作需求曲线。
32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意味着市场的( )。
A.高效率
B.失灵
C.最优效率
D.波动性
【答案】B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意味着市场的失灵。
33许多技术创新使全世界受益,而创新者获得的只是交易中的利润,这体现了( )。
A.生产的正外部性
B.生产的负外部性
C.消费的正外部性
D.消费的负外部性
【答案】A
【解析】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根据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外部性又可细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当一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全部补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获得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给全社会的利益。如许多技术创新使全世界受益,而创新者获得的只是交易中的利润。
34按照收入法核算的GDP扣除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必定等于( )。
A.工资+租金
B.工资+租金+利息
C.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D.工资+租金+利息+间接税
【答案】C
【解析】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计算方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在市场上,直接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2017、2018年真题]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商品价格
D.替代品的价格
E.生产成本
【答案】ABCD
【解析】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或服务)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等。
2当对某种商品实行保护价格时,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2016年真题]
A.过剩
B.以次充好
C.变相降价
D.短缺
E.缺斤短两
【答案】AC
【解析】保护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当实行保护价格时,会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没有伴随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排队、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在对生活必需品持续实行最高限价后,政府往往不得不放弃最高限价或实行配给制。
3需求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有( )。
A.消费者的工资收入
B.消费者具有的支付能力
C.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D.商品的价格
E.商品的供给
【答案】BC
【解析】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①消费者有购买意愿;②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4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成本
B.产品价格
C.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D.国家政策
E.广告宣传
【答案】BCDE
【解析】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或服务)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A项,成本是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
5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包括( )。
A.预期
B.产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国家政策
E.生产技术
【答案】ABDE
【解析】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有: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供求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
6国家实行最高限价后,会出现( )。
A.价格的波动
B.过剩现象
C.短缺现象
D.排队现象
E.变相降价
【答案】CD
【解析】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是世界上许多政府为响应公众要求而经常采用的、有理由的价格干预措施。但仅从经济角度看,其后果通常是: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排队现象、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当实行保护价格时,会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没有伴随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
7下列有关均衡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上升
B.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
C.供给下降时,均衡价格上升
D.供给下降时,均衡价格下降
E.均衡价格不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C
【解析】当需求增加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当需求减少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也就是说,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当供给增加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当供给减少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也就是说,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8有关资源的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B.提高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而不降低任何其他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
C.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D.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此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E.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未必是有经济效率的
【答案】ABCD
【解析】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9控制负的外部性是政府的职责。针对负的外部性,政府可以使用的公共政策有( )。[2009年真题]
A.设立公共企业
B.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C.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
D.价格管制
E.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答案】BCE
【解析】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①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②提供消除负的外部性的激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使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材料等减少污染);③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污染许可证);④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
10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在于( )。[2008、2010年真题]
A.宏观经济波动性
B.不充分竞争
C.过度竞争
D.外部性
E.公共产品
【答案】BDE
【解析】对于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应法规及微观干预措施加以克服。
11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价格进行干预的必要性是由公共物品具有( )特征决定的。[2007年真题]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信息不对称性
【答案】BD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非排他性”,第二是“非竞争性”。其中,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
1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既不公平,又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主要解决办法包括( )。[2006、2007年真题]
A.实行政府指导价
B.鼓励竞争
C.实行价格管制
D.增加市场透明度
E.向消费者宣传商品知识
【答案】BD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办法包括:①鼓励竞争;②增加市场透明度。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私人物品的有( )。
A.商店里的日用品
B.国防
C.海洋中的鱼
D.某家的家具
E.作为商品出售的食品
【答案】ADE
【解析】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将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B项,国防属于公共物品;C项,海洋中的鱼属于共有资源。
14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共物品是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B.公共物品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C.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通常会产生供给不足
D.私人部门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公共物品
E.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物品非常少
【答案】ACDE
【解析】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15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公共政策工具有( )。
A.国有化
B.反垄断法
C.价格管制
D.设立公共企业
E.价格放开
【答案】BCD
【解析】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可利用的工具包括:①反垄断法,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②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可以通过设定最高利润率、固定资本收益率、最高价格(限价)等方式进行;③设立公共企业。
16再分配转移渠道包括( )。
A.收入税
B.财产税
C.消费税
D.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E.政府转移收支
【答案】ABDE
【解析】再分配转移渠道包括:①收入税,政府通过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等对初次分配收入进行流量调节;②财产税,政府通过房产税、遗产税等对居民收入进行存量调节;③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前者指居民为维持未来的福利,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所缴纳的款项,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等;后者指居民从政府获取的、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和社会救济金;④其他转移收支,包括政府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对私人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赞助等转移收支、居民之间的转移收支等。
17下列属于社会福利的是( )。
A.失业保险
B.退休保险
C.医疗保险
D.社会保险福利金
E.社会救济金
【答案】DE
【解析】社会福利是指指居民从政府获取的、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和社会救济金。ABC三项属于社会缴款。
18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分为( )。
A.公用物品
B.私人物品
C.混合物品
D.共有资源
E.公共物品
【答案】BE
【解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私人物品;②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9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主要情况有( )。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外部性
D.公共物品
E.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答案】ACDE
【解析】现实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一些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包括:①不完全竞争市场;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