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有(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C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2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前人的科学成果加以合理的编排,通过有效率的组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习者。

3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答案】D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帮助人们形成各种新观点等。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属于教育对政治的作用,即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答案】C

【解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5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功能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或生活经验通过教育教学的形式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精神财富,达到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发展的目的。

6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答案】B

【解析】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具体体现在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7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  )。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C项,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描述的是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并不涉及战略意义层面。

8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从教育作用方向看,可以将其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正向功能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负向功能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与之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9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错过人的发展的关键期,补救教育往往难以成功。

10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答案】A

【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体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

二、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的生产性[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现代教育的属性之一。表现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人要成为生产力,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教育。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改进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劳动者质量的标准。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要通过教育。教育不仅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而且担负着创造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首都师范大学2004研]

答: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的一种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从狭义的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促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三、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全国统考2018研]

答:学校教育是相对社会教育而言的,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学校)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个体社会化功能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其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以及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教育促使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化。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

(2)教育个体个性化功能

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2简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首都师范大学2001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扬州大学2017研]

(2)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辽宁大学2017研]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即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所具有的影响作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通过选择、传递、融合等方式实现对文化的影响。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功能

人类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方式发展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是传递和保存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2)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

现代教育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文化内容可以互相吸收融合。

(3)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功能

要使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必须对社会文化进行创造和更新。首先,现代教育通过创造人们的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就可以形成社会成果,充实、更新、发展社会文化;其次,现代教育可以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社会文化。没有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社会文化就无法更新发展。

3教育与社会的功能性关系。[苏州大学2004研;西南大学2003研;上海交通大学2002研]

答:教育与社会的功能性关系实质上是指教育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但是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等)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这些社会意识形态而架空地存在,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此外,教育还与人口、地理环境发生着联系。人口的多少、地理环境的好坏,都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和科学技术水平,从而使人们能自觉地有计划地生育,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的素质,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理环境和改造地理环境。

4简述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

(1)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

人口的性别结构也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人口的阶级、职业结构等都会影响教育的布局、结构等。

(2)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还可以促使人口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

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鲜明起来,且两者都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教育不是制约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也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用教育与社会关系原理,结合现实,说明高等教育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研]

答: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包括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国家的竞争力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同时高等教育又在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高等教育和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系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结构等最终是受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生产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对高等教育提出客观要求。

b.社会生产力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有决定作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人的规格最终是受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的。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更新,也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发展完善。

c.社会生产力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现实条件。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基础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高等教育对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a.高等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高等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高等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创造、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教学机构,也是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单位。

(2)高等教育和国家政治竞争力的关系

社会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a.社会政治通过政治组织机构或团体,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b.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高等教育发挥制约作用;

c.社会政治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高等教育对提升国家政治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a.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高等教育所造就的人才中一部分要进入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组织管理国家各项事务,这部分人才对社会政治的发展有直接作用;

b.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有制造舆论的功能;

c.高等教育具有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

国家法制的健全、民主的普及、思想的统一对于提升国家政治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作用,而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3)高等教育和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关系

社会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a.社会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发展,可以加强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b.民族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作用

民族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传递的具体内容有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时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即价值观念和取向,将极大影响着人们对现代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地位的认识和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高等教育对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a.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有保存、传递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作用,是通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整理过程实现的。

b.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有传播、交流功能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民族间文化的传播交流,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c.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有创造、更新的功能

通过高等教育能创造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社会文化因素;高等教育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为社会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发展社会文化;高等教育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