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0年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1来说明。

图1 均衡价格的形成

如图1所示,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P1时,商品出现了过剩,此时商品价格有下降的压力;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P2时,商品出现了短缺。此时商品价格有上升的压力;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PE时,市场出清。此时的价格PE为均衡价格,供给量或需求量QE为均衡数量。

2供求定理

答: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也即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根据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商品可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0,表明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小于0,表明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4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2来表示。

图2 消费者剩余

如图2所示,反需求函数Pd=f(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5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无差异曲线

图3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1和商品2的数量X2。图3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U=f(X1,X2)=U0

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从而边际产量曲线呈倒U形结构。

7收入-消费曲线

答: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图4(a) 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时的收入-消费曲线

图4(b) 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品后的收入-消费曲线

图4(a)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4(a)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图4(b)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向后弯曲,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8一级价格歧视

答: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如图5所示,当消费者欲购买q0的数量时,其实际支出的金额为Oq0BA,恰好等于其所愿意支出的金额。

图5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一种罕见的价格歧视情况。实际上,只有当垄断厂商确切了解每个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时,一级价格歧视才可能发生。

9经济租

答:经济租金以特殊要素为讨论对象,以要素市场作为分析对象。相对而言,经济租金属于长期分析。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6所示。图中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价格R0以下的阴影区域AR0E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0EQ0。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0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OAEQ0。因此,阴影部分AR0E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图6 经济租金

事实上,经济租金也可以这样来定义,即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出为获得该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

10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之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之为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图7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极限可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即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每一点斜率的量值,故有:

如图7所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凸向右上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也即边际转换率MRT是递增的。MRT递增的原因是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市场供给数量?

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4)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给。如果生产者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往往会缩减生产,减少商品供给。

2简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一般说来,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3简述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

答: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每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4图示说明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答: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社会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的状况,即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交换同时达到均衡;交换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具备的条件: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图8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如图8所示,当MRTXY=MRSXYA=MRSXYB时,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之所以MRTXY=MRSXYA=MRSXYB作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也就是说,一个经济要有效率,商品不仅必须以最低成本生产,而且生产的商品组合必须与人们购买它们的意愿相一致。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假定某国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而该商品的供给函数为QS=-10+5P。请问:

(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是多少?

(2)假定该商品的供给函数不变,需求函数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变为QD=80-5P,此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是多少?

(3)再假定需求函数不变,供给函数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而变为QS=-5+5P,此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是多少?

解:(1)根据均衡条件QD=QS,联立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

50-5P=-10+5P

解得:P=6,Q=20。

即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6,均衡产量为20。

(2)根据均衡条件QD=QS,联立新的需求函数和原有的供给函数可得:

80-5P=-10+5P

解得:P=9,Q=35。

即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9,均衡产量为35。

(3)根据均衡条件QD=QS,联立原有的需求函数和新的供给函数可得:

50-5P=-5+5P

解得:P=5.5,Q=22.5。

即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5.5,均衡产量为22.5。

2已知生产函数为Q=min{2L,3K},求:

(1)当产量Q=36时,L与K的值分别是多少?

(2)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L=2,PK=5,生产480单位产量时的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生产函数

Q=min{2L,3K}

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进行生产时,最优的投入要素组合应满足Q=2L=3K,已知Q=36,解得L=18,K=12。

(2)由Q=2L=3K,Q=480,可得:L=240,K=160,又因PL=2,PK=5,所以有:

TC=L·PL+K·PK=240×2+160×5=1280

即生产48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为1280。

3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函数

SMC=0.6Q-10

总收益函数

TR=38Q

且已知产量

Q=20

时的总成本

STC=260

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利润。

解:根据边际成本函数,可以假设出总成本函数为:

STC=0.3Q2-10Q+A

其中A为常数,表示总固定成本。又根据条件Q=20时STC=260可解出A=340,因此总成本为:

STC=0.3Q2-10Q+340

因此,利润函数为:

π=TR-STC=38Q-(0.3Q2-10Q+340)=-0.3Q2+48Q-34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dπ/dQ=-0.6Q+48=0

解得:Q=80,将Q=80代入利润函数,可得π=1580。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图示说明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之间的区别。

答:(1)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9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图9所示,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10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如图10所示,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11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图11所示,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图示说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应用价值。

答:(1)洛伦兹曲线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则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如果任意人口百分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且凸向横轴的曲线(如ODL)。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接近折线OHL;反之,就越靠近45度线OL。

(2)基尼系数

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3)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理论应用价值

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判断一国的收入差距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当然,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