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10分)
答:(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某些具有稳定行为的科学,它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为科学,它以一些基本的假设行为作为其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经济理性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或经济人假设。
(2)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也即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前提条件,它存在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理论之中。因而现代经济学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一门科学,尤其是研究人们如何在稀缺的资源约束下进行理性选择的一门科学。
2请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一种商品的需求与相关品价格、家庭收入和偏好的关系。(15分)
答:(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相关商品的价格、家庭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①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可以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一般而言,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商品需求增加,替代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商品需求减少;互补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需求减少,互补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例如,馒头和花卷互为互补品,当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往往就会增加对馒头的购买,从而使得馒头的需求量上升。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需求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而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是正好相反的,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比如土豆之类的食品。
③消费者的偏好对需求的影响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如果偏好程度减弱,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3某偏远小镇新建了唯一的冰棍厂。该厂生产函数为Q=10L,其中Q是每天产量,L是劳动投入量。当地的劳动供应为W=10+0.1L,W是每天工资率,当地对冰棍的需求为P=41-Q/1000。
(1)请求出该厂的价格和产量;
(2)该厂会雇佣多少劳动?工资率是多少?
(3)该厂每天的利润是多少?(20分)
解:(1)由冰棍厂生产函数可得L=0.1Q,则该厂的成本函数为:
C=WL=0.1Q(10+0.01Q)=0.001Q2+Q
因此该厂的利润函数为:π=PQ-C=(41-0.001Q)Q-(0.001Q2+Q)=-0.002Q2+40Q。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0.004Q+40=0,解得:Q=10000。
从而产品价格为:P=41-Q/1000=31。
(2)由(1)可知该厂的产量为Q=10000,因此厂商的劳动需求为:L=0.1Q=1000。
工资率为:W=10+0.01Q=110。
(3)厂商的利润为:π=-0.002Q2+40Q=-0.002×100002+40×10000=200000。
4近年我国住宅价格随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如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是否能有效限制房价上涨?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不能,你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30分)
答:(1)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获得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分析如下:
①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和房产价格。
因为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因而如图1所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如果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限制,这就有可能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如图1所示,土地的需求曲线会从D右移到D′,从而使土地的价格从P0提高到P1。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的上涨。
图1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
②“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单方面限制厂商利润的做法无法有效增加住宅供给,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房价。房价归根到底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在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房价是无法迅速回落的。
国家通过披露房地产开发成本,可以加强国家规划、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同时可有效制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偷税漏税、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也不能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行贿等,这样会有效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房产供应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房价的上涨,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住宅的供给。
国家通过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则可以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如通过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市场哄抬房价。但是限制贷款有可能减少住宅等的供给,从而达不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
对房产开发商征收高额税赋这可能会增加房产开发商的成本,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将税赋向购买者转嫁,从而会提高房产的价格。
(2)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根本措施是有效地调节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过快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的廉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的供给,转移或缓解住房需求,同时有效增加住宅开发数量和质量。
①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投机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所引起的,因此,政府应该利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限制第二套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②为了确保广大居民的住宅需求,政府可以建立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提高廉租房供给来转移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宅需求。
③政府可以对小户型住宅开发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居民廉价房开发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增加这方面的土地供给,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增加住房的供给,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75分)
5宏观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些分析方法?(10分)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以下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就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经验实证和逻辑实证两种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的方法也被称为演绎的方法,或抽象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实证相反,逻辑实证的认识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逻辑实证对因果联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逻辑实证建立假设就好像自然科学建立实验室,借此排除一切无关和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有关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在一种“纯粹”的环境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逻辑实证的第二步是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等手段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结论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实证研究着重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涉及对这些因果联系进行“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之类的优劣评价。评价经济现象优劣的研究称为规范研究。但是,任何实证研究都至少包含某些最基本的规范含义。
(2)均衡分析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力学中,均衡可以指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经济学中的均衡具体描述三种情况。对均衡状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运动趋势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揭示经济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是很有益的。
(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均衡的研究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这三个角度。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初步的从而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着重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它假设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在静态分析中,没有时间这一维度,这与现实显然相差甚远。但是,利用静态分析至少使人们初步地把握经济现象运动的规律,从而为更进一步的认识奠定了一个基础。
比较静态分析是从静态分析发展而来的。它着重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至于这种“过渡”,比较静态分析沿袭静态的“眼光”,即仍然假定它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这一维度中考察,比前两种方法更加前进了一步。在宏观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按动态的视角展开的。
(4)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显然,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与宏观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的基本倾向分不开的。这些总量分析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一类宏观经济现象。
(5)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需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并列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例如对总产出的研究,在萧条经济场合,侧重于需求分析;在膨胀经济场合,侧重于供给分析;在短期,侧重于需求分析;在长期,侧重于供给分析。
(6)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存量和流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宏观经济学侧重于流量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不去研究一国总财富的决定,而着重研究一国一年新增财富即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上的这种侧重是由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决定的。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都是与国民收入的水平相联系的。
6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如何利用工资粘性的范畴分析失业问题,它得出了什么与新古典主义学派不同的结论?(15分)
答:(1)新凯恩斯主义是指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它在凯恩斯传统下构建微观基础,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复兴了凯恩斯主义。从古典学派到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大多是沿着劳动力市场以外的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来探索影响和决定失业的因素。但现实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尽管失业者只要能就业而愿意接受比较低的工资,但雇主本身并不想通过降低工资去雇佣更多的工人,这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某种障碍使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要政府进行一定的需求管理则能够消除或者减少阻碍价格变动的因素,从而实现就业的增加。而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工资和物价等能够迅速调整,不存在粘性,因而经济中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无须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
(2)新凯恩斯主义者用粘性工资理论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问题。
①长期劳动合同导致名义工资粘性。在一些有工会组织的大型企业中,工资通常是由工会与企业通过谈判订立的合同而固定下来的,一般规定三年不变,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工资是不能随市场的供求行情而调整的。一些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因受有合同企业工资粘性的影响,工资也不会轻易变动。
②隐含合同导致工资粘性。由于工人是风险厌恶者,厂商是风险中性者,于是双方在确定工资时会达成一种默契,实际工资保持相对稳定而不随经济波动而变化。将风险由工人工资转移给厂商利润,作为转移风险的代价,工人接受低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隐含合同的存在使工资具有粘性。由于隐含合同的建立或货币工资的调整要参考公众有效性信息,而完全准确地确定公众有效性信息需要耗费厂商和工人较高的成本,因而调整工资的合同只是根据几个比较廉价的、简单的经济参数确定,这就使工资不能随着需求变动迅速做出调整,工资出现粘性。
③效率工资导致价格粘性。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的工作效率受工资影响,工资的减少最终导致的是成本的增加或产量减少。于是当供给波动时会改变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最终影响的是就业而非实际工资,因而实际工资有粘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率受厂商支付的工资的影响,为了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厂商通常会把实际工资定的高一些,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高工资之所以影响劳动生产率是因为高工资提高了因怠工偷懒而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因而可以避免怠工偷懒行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跳槽”的机会成本从而可减少工人经常转换工种的行为,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高工资可以吸引能力较强、技术熟练的工人;高工资可使工人感到受到公正待遇,可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当所有厂商都采用高工资来保持生产率时,平均工资就会上升,出现非自愿失业。
④内部人-外部人理论。该理论把已经就业的工人称为内部人,而把一些没有工作的失业者称为外部人。该理论认为内部人和外部人拥有不同的就业机会,内部人的工作受到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和地位。劳动转换成本包括强制性解雇和诉讼成本,搜寻劳动市场、议定就业条件、考核和选择成本,培训成本等等。因此,尽管外部人愿意接受比内部人低的工资,而由于转换成本较大,减少工资所得不足以弥补成本,厂商不愿意雇佣低工资的外部人,而宁愿继续雇佣内部人。在一个技术不断进步、劳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里,外部人雇佣成本不断提高,内部人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就业优势,实施相当程度的内部人控制,提出一个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要求,这时非自愿失业就会出现。
(3)新凯恩斯主义者针对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也提出若干政策建议:①应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由于外部人在劳动市场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考虑降低劳动力的周转成本,以削减内部人确定工资的权利。同时提高外部人的潜在边际产品价值,以减少雇佣和解雇劳动力的成本,具体措施有:对外部人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雇主采纳与生产率相关的工资契约;改变失业福利体系,鼓励失业者寻找工作;降低新企业的进入壁垒。②干预劳动工资合同,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
7比较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均衡的分析(IS-LM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IS-LM分析在哪些方面得出了与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不同的结论。(25分)
答:(1)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E=Y。其中AE=C+I,Y=C+S。因此AE=Y,即C+I=C+S,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大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减少,为了增加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直至I=S;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小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增加,出现非合意存货大于零,为了减少非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品供给,直至I=S。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消费-投资决定法如图2所示。
图2 简单的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IS-LM模型
IS曲线是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在以r为纵轴,Y为横轴的坐标系上,IS曲线是由左上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是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以Y为纵轴,r为横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方倾斜的。IS-LM模型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使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情况。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得到。
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如图3所示,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图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3)综上所述,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而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是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分析。
8比较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均衡的分析(AD-AS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AD-AS分析如何推进了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25分)
答:(1)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参见第7题。
(2)AD-AS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其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3)AD-AS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主流学派认为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可以用来解释萧条状态、高涨状态和滞胀状态的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解释充分就业状态的长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相应地,在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熨平萧条和过度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