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翻译的方法
3.1 复习笔记
本章讨论的翻译方法: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一、异化法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便提出了要欧化,不要归化的主张。作为“异化派”代表译家之一,因为一座过分拘泥于原作,所以并未受到欢迎。改革开放以来,异化译法在我国翻译界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译者将其视为主要的翻译方法。
其原因是:
(1)采取原语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充分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采取谨慎的异化译法,才能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充分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
(3)采取异化译法,保留其原有的笔调和情趣,给译语读者带来几分新鲜感。
(4)采取异化译法,不仅可以充分地传达原作的“异国风味”,而且可以引进一些原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我们祖国的语言。
虽然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方法,但其也有限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译语语言文化的限度;(2)译语读者接受能力的限度。
二、归化法
归化的目的是力求译文通顺易懂,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译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退而采取归化译法,寻找汉语在同样场合的习惯说法,译出通达晓畅的汉语来。
采取归化译法的情况有两种:
(1)原文的语言虽然形象,甚至也很新鲜,但却无法“照实”传译出来;
(2)原文的形象语言已不再新鲜,用不着“照实”传译。
译文的归化,会运用到汉语成语。翻译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汉语成语,会增强译文的表现力。并且也要防止归化过头的倾向。
三、异化、归化并用互补
实际翻译过程中,需要将归化和异化并用,只不过轻重程度不一样罢了。
异化与归化是矛盾的两方面。异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第一位的;而归化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是第二位的。但是,异化和归化虽有主次之分,却不存在高低之别。
异化与归化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有这样几种状态:
(1)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实行异化译法。
(2)如果异化译法不能完全达意,或者不能完全通畅,则可考虑汉语的行文习惯,做出一定的归化处理。
(3)如果异化译法彻底行不通,译者也不必勉为其难,而应采取归化译法,舍其表层形式,传达其深层含义。
译者还应树立另一观念:归化主要表现在“纯语言层面”上,在“文化层面”上则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度原则,分寸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