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音乐教育哲学

答: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层面上阐明音乐教育的方向,决定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教育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对于音乐教育哲学的定义,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雷默认为:音乐教育哲学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本质和价值的一整套根本信仰。埃利亚特则认为:“音乐教育哲学是检验音乐教与学的根本的观念和理想的、持久的、系统的、合理的努力。”

2.他律论

答:他律论,又称“反映论”,他律论哲学观认为:音乐标志着音响之外的某种东西,主要是人类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容。这种内容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作品本身之外。音乐的成功之处在于使你联想到一种非音乐的体验。他律论哲学观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到音乐与人的情感及其社会内容的密切联系,但是他律论者把音乐的体验化成非音乐的术语,否定了音乐本身的内在价值,认为音乐是绝对“他律”的,从而使它走向了一个极端。

3自律论

答:自律论,又称“形式主义”,自律论者认为:音乐中的音响及其作用本来就有着内在的意义,如果要找出音乐作品的意义,就必须要到音响本身当中。自律论者强调心智的体验,所有外界的参照,都与艺术作品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自律论哲学观,对于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启动音乐思维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其否定音乐作品蕴含音乐之外的内容,否定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畴的任何关系,把音乐看成是绝对自律的,这就从根本上割断作为精神现象的音乐同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4实践论

答:实践论认为音乐首先是一种人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音乐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音乐作品上,而应把目光转向音乐产生、制作的过程。音乐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反对将音乐和实践音乐的人切割开来。应当从“语境”的角度来考察音乐的多层意义。音乐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的,更不是孤立存在的。实践论超越了他律论和自律论的局限,又弥合了二者的裂痕,将音乐本质探讨转向了音乐的实践活动,转向了音乐音响与主体活动及其文化历史背景的普遍有机的联系,对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具有实际的意义。

5功能论

答: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保罗·哈克。他认为: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许多尚未认识到的潜在因素。不能仅为艺术而艺术,这样会限制音乐所能起到的功能,不能使音乐在广泛、多样、基本的功能方面表现出应有的作为。如果音乐的所有功能得到认可和理解,它才能被视为学校的基础学科。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公民教育、责任感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年轻人的“功能素养”,即“理解现实社会中音乐怎样影响他们的行为,音乐的作用如何”,也就是对音乐的功能的理解。

6审美论

答:审美论哲学观的主要内涵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代表人物是雷默等,他认为:“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的功能,但是对所有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秉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是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讲,“审美哲学”是“形式-自律论”的一种延伸。它注重对音乐作品内在的、“艺术性”的审美体验;并且忽略了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的多样性,用单一的目标强加于所有音乐,用单一的反应模式强加于所有音乐制作者和聆听者。

7.美育论

答:美育论哲学观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与功能论不同,审美不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与审美论不同,审美教育不能止于感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美育论认为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还是培养健康人格,促使人全面发展,从而使人能以美的方式感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教育。

8语境

答:在语言中,语言必须使用概念,单个的概念并不表达完整的意义或者意义并不确定,只有在文章的上下文中这些概念才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才能被理解,而文章或文本也只有在特定社会时空——即“语境”中,才具有“意义”。

9三层语境观点

答:纵观艺术语境发展史,存在着三个层层扩展的、彼此关联的语境理论层域:以作品为语境边界,从艺术作品内部份额隔壁的狭义上下文关系等考察艺术之为艺术的“秘密”。以艺术生产过程为语境边界,考察艺术系统之内,艺术作品之外的语境因素对艺术生成、判断等的重要性。以社会历史环境为语境边界,放眼艺术系统之外的广泛社会、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环境等语境因素来考察艺术生产。第一层是后两层的历史铺垫和理论牵制;第三层是前两层的理论终端和资源依托;第二层是另外两层的重要中间层域。

10政治化的音乐教育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政治加技术为其根本方针的,反映在音乐教育方面,主要着眼于专业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音乐教育作为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起根本性主导作用的一直是政治思想教育。政治上的严格控制,体现在任何偏离政治轨道的现象都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基本上都是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紧密配合各种政治运动,因此可称为政治化的音乐教育。政治化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哲学观上是他律论(反映论)的;在音乐教育哲学观上强调音乐作为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功能论的。

11技术化的音乐教育

答:文革结束后,现代化的要求使技术化的教育得到了强调。技术观念在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体现在技术化音乐活动的社会化:以技术标准和技术追求为目的的考试活动、比赛活动;技术化的音乐作品选择,按照各种演唱演奏技能水平编撰的音乐作品选、指定的考试曲目等等;以及技术化的音乐评价,从技术角度涉及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水平的评价。技术化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哲学观上接近自律论的观点,在音乐教育哲学观上则是与审美论有密切的联系。

12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

答: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大纲中美育的地位随着教育政治化倾向被抹去,其理由是美育从属于德育(实际上是政治教育)。1980年代中期,教育改革的深入使美育开始引起教育界和艺术界的重视。开始从美育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探讨,以技术为主导的学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得到反思。1990年代,整个教育改革开始推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内涵实际上包含对技术化教育的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音乐教育开始引起了重视,但由于技术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究竟建立在美育论基础上的音乐教育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讨。

13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

答:1990年代以来,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潮,使得专业音乐领域关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得到深化和全面展开,音乐教育领域正是在这一背景上,提出要从“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策略”四方面对音乐教育加以改造;同时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各类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梳理,批评了音乐教育领域中重技轻艺,忽略文化意识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之后,提出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和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设想。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上的,由于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文化属性,以及这种文化属性在美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美育论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很重要的补充。

二、简答题

1音乐教育为什么需要音乐教育哲学?

答:(1)整个专业需要一个信条,以指导集体的努力方向。这个专业能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专业对它所要提供的有可能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作何理解。

(2)人们对自己专业的价值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如果他们的职业在他们看来是重要的,他们对之抱以尊重并从而能够既丰富自己也丰富社会,那么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一生多半是重要的。准备进入音乐教育专业的人,非常有必要培养起一份对自己所选领域的重要性的理解。

(3)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音乐教师每天都要做出许多选择,每个选择都基于一个决定。这些决定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教师对这门课本质的理解如何。理解得越深,则教师的选择就越连贯、越集中、越有效。

(4)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一种哲学观念的支持与指导。音乐教育实践同样也需要一种正确的哲学理论的支持与指导,否则,将会走很多弯路。

2与我国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哲学观点有哪些?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1)他律论

主要内涵:

他律论又称“反映论”,他律论哲学观认为:

音乐总是标志着音响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容。

这种音乐内容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

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作品本身之外,要找出音乐作品的意义,必须触及这件作品使你感到它之外的世界中的思想、情绪、态度、事件。

艺术作品的功能就是提醒你,或者告诉你,或者帮助你理解,或者使你体验到某种超艺术的东西。音乐在多大程度上使你联想到一种非音乐的体验,它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他律论者认为,在音乐中音响首先应当作为某种超音乐物的提示、线索或标志,这种超越音乐的体验决定音乐本身的重要性和价值。

(2)自律论

主要内涵:

自律论又称“形式主义”,自律论者认为:

音乐中的音响及其作用本来就有着内在的意义,要领会它们的意义,就必须注意音响本身,而不仅仅是注意音响可能使人想到的音乐以外的东西。

如果要找出音乐作品的意义,就必须要到音响本身当中——到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力度、曲式当中——注意那些音响活动。

对自律论者来说,艺术体验,主要是心智的体验,是为了形式的需要认识并欣赏形式。他们并不否认,许多艺术作品包含着对作品以外的世界的参照。但是他们坚持认为,所有这样的参照,都与艺术作品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3)实践论

主要内涵:

实践论认为音乐首先是一种人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音乐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音乐作品上,而应把目光转向音乐产生、制作的过程。

实践论认为音乐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普遍的有机联系,反对将音乐和实践音乐的人切割开来。将音乐本身当成纯粹的客体来认识,应该将音乐文本当成是一个可变的“对话记录”,或一个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一个声音事件、一个音乐情感事件、一个社会感性生活事件)来考察,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音乐的本质、价值及意义问题。

实践论者又认为应当从“语境”的角度来考察音乐的多层意义(实践论从这一角度来说又是一种语境论)。音乐的意义只能存在于音符与音符的相互关系之中,存在于音乐与它所沉浸的人的情感中,存在于音乐与它存在的社会(意念)环境之中。实践论的语境观还认为对音乐语境的把握,必须深入着眼于历史进程中的“视界融合”,强调任何解释都不可能是原样重复,探索音乐形态和审美文化范畴的继承、变异、创生与发展。

实践论者认为音乐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的,更不是孤立存在的。

3不同的哲学观是如何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的?

答:(1)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

我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政治加技术为其根本方针的,整个教育体系除了政治上的严格控制外,基本上是倾向于专门人才的培养。反映在音乐教育方面,也主要着眼于专业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

1950年代中期有人呼吁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但由于教育方针的倾向决定了整体教育的状况,这种呼吁是不能起太大作用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音乐教育作为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起根本性主导作用的一直是政治思想教育。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基本上都是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紧密配合各种政治运动,因此可称为政治化的音乐教育。

政治化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哲学观上强调音乐作为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是功能论的。

(2)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技术观念在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体现在技术化音乐活动的社会化。

以技术标准和技术追求为目的的考试(例如钢琴考级)活动、比赛活动。

技术化的音乐作品选择,按照各种演唱演奏技能水平编撰的音乐作品选、指定的考试曲目,还有按照技术分类的教材等。

技术化的音乐评价,从技术角度涉及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水平的评价。

技术化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哲学观上接近自律论的观点,在音乐教育哲学观上则是与审美论有密切的联系。

(3)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美育论的哲学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大纲中美育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由于教育政治化倾向愈演愈烈,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终于被抹去,其理由是美育从属于德育(实际上是政治教育)。

1990年代中期,美育开始引起教育界和艺术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开始从美育的角度对音乐教育的探讨,以技术为主导的学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得到反思。

1990年代,整个教育改革开始推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内涵实际上包含对技术化教育的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音乐教育开始引起了重视,但由于技术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建立在美育论基础上的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讨。

(4)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实践论的哲学观

1990年代以来,弘扬“国学”,提出要从“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策略”四方面对音乐教育加以改造。同时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各类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梳理,批评了音乐教育领域中重技轻艺,忽略文化意识的倾向。

在反思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之后,提出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和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设想。

a.1995年,在音乐教育领域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中,确立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主题,并提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b.1999年8月,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该会继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之后进一步对民族音乐教育作实践方面的探索。

c.1999年国家教育“九五”科研项目“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进一步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子课题,全面展开在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探索的科研课题,总结经验,推进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5)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

中国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总体性的指导意见。随后在不到三年期间,中国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新课标教学实验,到新教材推广,已全面展开。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提出的改革意向,仍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但与过去比照,可以发现其间透出强烈的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的耦合意向,凸显人文与审美教育,形成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

4请你结合实例阐述一下音乐教育哲学与音乐教育实践的关系。

答:(1)关系

音乐教育哲学反应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对各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实践需要一种正确的哲学理论的支持与指导。

音乐教育的实践检验音乐教育哲学的科学性,促进音乐教育哲学的完善和发展。音乐教育哲学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

(2)示例

自律论和审美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技术观念在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体现在技术化音乐活动的社会化。

a.以技术标准和技术追求为目的的考试(例如钢琴考级)活动、比赛活动。

b.技术化的音乐作品选择,按照各种演唱演奏技能水平编撰的音乐作品选、指定的考试曲目,还有按照技术分类的教材等。

c.技术化的音乐评价,从技术角度涉及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水平的评价。

技术化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哲学观上接近自律论的观点,在音乐教育哲学观上则是与审美论有密切的联系。

以上表明了音乐教育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音乐教育实践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哲学观念下的音乐教育实践已经不能符合时代潮流,开始注重多种哲学观点的综合运用,这体现了音乐教育实践对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