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1)定义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

范畴不同。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内涵不同。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历史背景不同。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的本质,研究内容是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教育的技术学层次研究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内容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所以,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它的学科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所以,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除此之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2)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看法

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类:

哲学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它是研究教育技术的宏观性的、指导性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它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针对某类学科、某些问题而使用的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又包括三种:

a.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务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b.量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测量法、建模方法等;

c.综合的方法,包括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的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是指针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以及课堂信息分析法,基于量规或者学生档案的评价研究法等。

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答: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书中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这就是著名的AECT’94定义。

(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与认识

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程度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是一个规定性的定义,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

认识,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

a.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b.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2)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但这里的学习过程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与教”的过程。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3)教育技术的范畴

教育技术的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这五个范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4教育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应用实践创造条件。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

(1)哲学方法。这是研究教育技术宏观的、指导性的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针对某类学科、某类问题而使用的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包括三种:

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物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

量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测量法、建模方法等;

综合的方法。如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方法。

(3)专门研究法。是指针对专门问题采用的特殊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法)以及课堂信息分析法(S-P表分析法)、基于量规(Rubric)或者学生档案的评价研究法等。

5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答: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方法两部分。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处理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系统科学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摒弃了那种静止、孤立、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运动的、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观点;改变了那种企图把复杂系统分解为互不相关的简单系统,再用简单系统来解释复杂系统的传统习惯。教育技术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的融合,并直接孕育了教育技术学。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系统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的研究。到70年代,由于系统方法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学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媒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设计三者综合为一个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技术领域。

(2)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解释教育现象,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3)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由于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显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即学习理论应当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是教学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与学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要运用教育技术的思想解决教育问题,不但要有正确的学习观,还要对教学过程的性质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后者是教学理论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

答: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并进入到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技术各个方面带来了冲击。

(1)新三论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新三论是相对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它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例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作一个混沌系统,其运行轨迹是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2)网络传播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

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再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

(3)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革新了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供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

(4)后现代课程观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

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元的课程观,它不再像泰勒只关注课程的目标及其实现,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对课程本身来说,不仅是只关注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而是注重理解课程在文化、历史、政治、生态平衡、美学等方面对人类状况、社会结构、生态领域的影响。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