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919年胡适的话剧________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始。[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终身大事》

【解析】《终身大事》是胡适创作的一部独幕剧,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的话剧作品之一。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此剧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剧情比较简单。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被公认为明显受易卜生的影响。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二、名词解释

1.春柳社[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也是重要的文艺研究团体。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建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1907年2月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改编并演出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发起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保持春柳社的宗旨作风,可算是“后期春柳”。春柳社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化装、表演的“写实性”,并着重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以建立新的演出方式。春柳社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的开端。由于春柳社及以后的剧团的努力,文明新戏从国外演到国内,从而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2.文明戏[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文明戏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别称,又称为“新剧”。文明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文明戏的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如《宦海潮》《渔家女》《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最终以大团圆结局收尾。

3.熊佛西[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代表剧作有《赛金花》《上海滩的春天》等。对于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此外,熊佛西提倡戏剧大众化,立足于农村,注目于农民。为此,他进行了戏剧大众化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4.新浪漫主义戏剧[浙江大学2011年研]

答:新浪漫主义戏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现代戏剧流派。新浪漫主义戏剧热衷于表现浪漫的传奇故事,描绘富有冒险精神的戏剧人物,渲染神秘隐晦的戏剧氛围,追求奇异怪诞的艺术美。“五四”时期,中国剧坛广泛引进西方现代戏剧流派,致使新浪漫主义戏剧与现代主义戏剧几乎同时涌入中国,流派分呈,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既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也有别于传统的浪漫主义戏剧,因此人们将此时期引进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多种戏剧流派统称为“新浪漫主义戏剧”。

5.国剧运动[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国剧运动是指由赵太侔、余上沅、闻一多、熊佛西、张嘉铸等人于1926年发起的改革中国戏剧的运动,该运动获得了新月社的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叶公超等人的支持,他们组织了中国戏剧社,并在当时徐志摩主持的《晨报副刊》中,发行了十五期的《剧刊》,发表多篇文章,包括关于建设国剧的主张计划、对剧本、舞台、演员的讨论以及对西方戏剧家的引介等,后来由余上沅将这些文章编成了《国剧运动》一书作他们主张的总结。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目的在于娱乐”的“纯粹艺术”的倾向,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在戏剧的表现上,他们受到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影响,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赞赏西方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进而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国剧运动对中国戏剧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他们的设想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但仍作为“另一种选择(可能性)”而在现代戏剧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6.爱美剧[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爱美剧,又称业余剧,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话剧。“五四”运动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戏剧界批判堕落的文明戏,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并大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Amateur的音译,即“业余”之意)剧,爱美剧强调“非职业”的性质,要求从演员、剧团到演出都是职业戏剧界以外,不靠演戏吃饭的人,其中主要是知识界,特别是学生们组成,这种主张无疑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但其完全排斥职业戏剧的做法却并不可取。爱美剧提出的非职业主张恰好适应了当时正在学校兴起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需要,于是“爱美剧”的口号遂即迅速传播,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运动。20世纪20年代初,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的没落而形成的新剧舞台沉寂的局面,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其活动中心在北京,主要人物是陈大悲和蒲伯英。

7.南国社[山东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新文学社团中于1927年成立的以田汉为首的是________。[填空题,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南国社是由南国电影剧社发展而成。1924年,田汉与其妻易漱瑜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文艺刊物《南国半月刊》,“南国”的名称从此流传下来。1926年,田汉与唐槐秋、唐琳、顾梦鹤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从事电影的制作。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南国社,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以戏剧活动为主。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创办刊物《南国月刊》《南国周刊》。

8.《一只马蜂》[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3年研]

答:《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丁西林最著名的独幕剧之一。创作于1923年,描写的是“五四”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战的一幕喜剧。作品成功地写出了三种鲜明的喜剧性格,语言不仅轻松、俏皮、饶有风趣,而且耐人寻思又质朴明净,结构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一只马蜂》对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作了对比,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以一定的启发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