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课后习题详解
1.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意义。
答:关于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做出了全面的科学的解释,并创立了科学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他全部理论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实践的历史,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
(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4)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必须和谐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在继承和发展历史上有关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探索和科学概括,是人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今天,为人们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并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过渡,这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对于人的培养与成长有何重大意义?
答: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应注重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还是应注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由此,构成了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对于人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个人本位论把个人的自身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种思潮的兴起和盛行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不仅要在经济上反对沉重赋税,在政治上反对封建特权;同时,在教育上也要反对宗教神学对于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专制强加于人的教育要求,提出要让人的个性得到解放,要尊重人的需求、人的价值,教育要从人的自身需要出发,这些方面都有其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今天应该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并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两者之争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那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如果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完全抹杀了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个人上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正确的、必须避免的片面的思维方式。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总之,通过“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3.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理解如下:
(1)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基本类型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2)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自1999年开始,2001年正式启动的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在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实质是要面向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正确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要求
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辩证地向前发展的。
就当前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而言,教育目的应倾向于注重人的发展,使教育更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的目的,而是要兼顾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二者的统一。
4.如何理解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答:(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2)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①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转化成为社会主义新人、接班人的重要时期。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广阔、前程远大,但是,他们必须在这一时期为走向生活作好准备,即要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这样,他们才能有广泛的适应性与较大的自由度,善于选择生活,并接受生活的选择,成为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因此,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对青少年儿童的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②为年轻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新生的一代的成长,总是先有一般发展而后才能有专业(职业)发展,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因此,普通中小教育首先要注重促进年轻一代的一般发展,以便为他们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不过,由于不是所有初中学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也不是所有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因之,在中学教育阶段应该有相应合理的职业训练的比重,否则很难完成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和劳动者的任务。
③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民族素质是一个包容范围很广的概念,提高民族素质不完全是教育的任务,更不完全是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但是,普通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在其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为学生做人和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基础,因此,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建构与提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其主旨在于提高民族素质。
5.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这一教育目的的根本体现。
(1)中小学在实现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还不够高。在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同时,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究竟应当如何成功地开展素质教育,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还不多,缺乏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因此,素质教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难以形成科学、准确、全面的理解。
②应试教育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目前,素质教育在社会教育环境中,并未真正成为主流,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严重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同时,在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和功利思想仍然严重存在,考试成绩不仅仅是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评价手段,而且更是成为许多家长评价孩子的惟一参照。
③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教师、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者对素质教育存在某些误解,以至于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一些偏差。一些教师、家长认为搞素质教育让学生没法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发展学生的一些特长,学一些“旁门左道”的技艺;有的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各个方面一起发展,于是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使孩子不堪重负。
④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目前存在着对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人甚至用能力代替素质,用素质否定知识,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2)解决中小学在实现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要全面顺利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转换教师职能,真正完成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的转化,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能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大胆创新,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②要真正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从“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的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育目的。
③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要彻底动摇应试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单一化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要改革以考试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主要途径的评价方式,适当增加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学业的评价系统。
④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要纠正人们对教育目的和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必须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要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厘清各种概念的区别,从而保证他们对素质教育的支持和落实,最终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总之,中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阶段,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学校、社会和家庭要通过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