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题库:资料分析【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6年深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卷及详解

(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

从行业角度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

从单位性质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5.6%,比2008年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6%,比2008年末下降了3.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4.8%,比2008年末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法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分别为800.6万个、10.6万个和9.7万个。在内资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4%,私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8.3%。

1.2008年末,列入上述资料所示的普查对象的数量合计为(  )。

A.4072.1万

B.4845.8万

C.4470.0万

D.5262.9万

【答案】C

【解析】2008年普查对象数量合计为(1085.7-375.8)+(1303.5-417.1)+(3279.1-405.4)=709.9+886.4+2873.7=4470万。

2.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三者合计所占的比重约为(  )。

A.50.1%

B.26.8%

C.67.3%

D.84.2%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三者合计所占的比重为(1642.7+878.6+240.8)/3279.1=2762.1/3279.1×100%=84.2%,因此答案选D。

3.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相比,第三次经济普查时,下列普查对象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

A.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

B.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

C.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D.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数

【答案】C

【解析】普查对象数量增长速度=(末期值-初期值)/初期值,则A项为375.8/(1085.7-375.8≈0.53);B项为405.4/(3279.1-405.4)≈0.14;D项为417.1/(1303.5-417.1)≈0.47;C项,末期是1085.7×75.6%=820.8万个,初期=(1085.7-375.8)(709.9×(75.6%-5.7%)=496.2万个,增速为(820.8-496.2)/496.2≈0.65,因此增长最快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4.下列法人单位中,数量最多的是(  )。

A.2013年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

B.2013年末,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

C.2013年末,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

D.2008年末与2013年末间,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增加数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2013年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9.7万,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10.6万,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1085.7×1.4%≈15万,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增加数=1085.7×14.8%-710×(14.8%+1.8%)≈42万,数量最多的为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增加数。

5.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1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比制造业多约24.8%

B.与2008年相比,2013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机关事业法人、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C.201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占据一半以上

D.2008年末至2013年末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0%

【答案】D

【解析】A项,由材料可知,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281.1万个,制造业225.3万个,则多(281.1-225.3)÷225.3≈0.2476≈24.8%。B项,由材料可知,2013年与2008年比较,企业法人为1085.7×75.6%>710×(75.6%-5.7%);机关事业法人为1085.7×9.6%>710×(9.6%+3.9%);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为1085.7×14.8%>710×(14.8%+1.8%),故三者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C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占比例为:1642.7÷(1642.7+878.6+240.8)≈0.5947,超过了一半。D项,设年均增长率为r,则(1+r)5=1085.7/709.9≈1.53<(1+10%)5≈1.61,所以r<10%。因此答案选D。

二、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说明: http://fb.fbcontent.cn/api/xingce/images/152f8cc3c1e307d.png?width=700

图  我国中部6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1.2013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算术平均值与2001年相比(  )。

A.增长了32583元

B.翻了两番

C.增长了5倍以上

D.增长了约4.2倍

【答案】D

【解析】由表可知,2013年六省算术平均值=(38301+40407+43890+47806+42726+42473)÷6=42600.5元,2001年六省算术平均值=(7916+8122+8519+7908+9603+8026)÷6=8349,则增长率为(42600.5-8349)÷8349≈4.1,与D项最接近。

2.以下省份中,2007年和2001年相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加值最大的是(  )。

A.山西

B.湖北

C.安徽

D.湖南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07年与2001年相比,增加值分别为:山西,21315-8122≈13200元;湖北,19548-8519≈11000元;安徽,21699-7908≈13790元;湖南,21060-9603≈11400元,增加值最大的是安徽。

3.2013年和2007年相比,下列省份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均增长率最高的省份是(  )。

A.河南

B.安徽

C.湖北

D.湖南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13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河南,38301/20639-1;安徽,47806/21699-1;湖北,43890/19548-1;湖南,42726/21060-1,河南的增长率小于100%,湖南的增长率约为100%,而安徽和湖北的增长率明显大于100%,比较47806/21699与43890/19548大小,47806/21699≈2.2,43890/19548≈2.24,后者较大,即湖北省的增长率值最大。

4.2007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中位数为(  )。

A.20849.5元

B.20639元

C.21060元

D.20400.8元

【答案】A

【解析】2007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大到小排列为:21699、21315、21060、20639、19548、18144,中位数=(20639+21060)÷2=20849.5元。

5.根据上述统计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统计年份中,河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为中部六省最低

B.假设年均增长率不变,按照2007~2013年均增长率来计算,2015年江西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

C.湖南省2001~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速快于2007~2013年

D.2001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8000元的省份不到50%

【答案】C

【解析】A项,由图可知,2007年的湖北比2007年的河南低。B项,由图可知,2007~2013年均增长率为-1≈0.15,则2015年江西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2473×(1+0.15)2=56171<6万元。B项,通过计算得出,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超过的不是6万元;D项,用计算或看图表得出,超过8000元的省份超过了50%。C项,2001~2007年平均增速为-1≈0.14,2007~2013年平均增速-1≈0.13,前者大于后者。D项,2001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8000元的省份有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六省中四省满足条件,超过50%。

A项错误,统计年份中,2001年河南城镇单位就业人均工资大于安徽;B项错误:根据年均增长率公式A×(1+r)n=B,江西2007~2013年,(1+r)6=42473/18144≈2.3,假设2015年人均工资超过6万,即(1+r)2>60000/42473≈1.4,则(1+r)4>1.42=1.96,(1+r)6>1.96×1.4≈2.7>2.3,故假设不成立,即2015年时未超6万;C项正确,根据年均增长率公式A×(1+r)n=B,2001-2007年平均增速为(1+r16=21060/9603,2007-2013年平均增速(1+r26=42716/21060,21060/9603≈2.2,42716/21060≈2.0,前者大于后者,即r1>r2;D项错误,2001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8000元的省份有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六省中四省满足条件。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表  我国14个省(市)水资源分布状况

说明: http://fb.fbcontent.cn/api/xingce/images/152f8d00bdf6c53.png?width=700

1.根据上述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上述省(市)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B.我国上述省(市)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C.我国上述省(市)的江河数量分布不平衡

D.我国上述省(市)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答案】C

【解析】由表可知,ABD三项表述正确。由于表格未给出江河数量,因此无法得出江河数量分布不平衡。

2.上表中,所有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

A.无法计算

B.480立方米/人

C.550立方米/人

D.610立方米/人

【答案】D

【解析】直辖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其水资源总量为(24.8+28.0+14.6+474.3)=541.7亿立方米,城市人口为(24.8÷118.6)+(28.0÷116.9)+(14.6÷101.5)+(474.3÷1603.9)≈0.89亿人,则人均水资源量为541.7÷0.89≈609立方米/人,与D项最接近。

3.关于上述省(市)的水资源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资源都比地下水资源丰富

B.四川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差距最大

C.地表水资源量最小的省(市)为宁夏

D.西藏的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储量均居各省(市)之首

【答案】D

【解析】A项,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都没有地下水资源丰富。B项,四川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差距为2469.1-607.5≈1860亿平方米,西藏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差距为4415.7-991.7>1860亿立方米。C项,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大于北京。D项,由表可知,西藏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都是最大的。

4.下列四个省份中,人口最少的是(  )。

A.云南

B.江西

C.广西

D.湖北

【答案】B

【解析】人口=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则云南为1706.7/3652.2≈0.46亿,江西为1424.0/3155.3≈0.45亿,广西为2057.3/4376.8≈0.47亿,湖北为790.1/1364.9≈0.57亿,故人数最少的是江西。

5.根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表水资源量越大的省(市),水资源总量越大

.水资源总量越大的省(市),人均资源量越大

.人口越多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越小

A.均不正确

B.仅有正确

C.仅有正确

D.仅有正确

【答案】A

【解析】天津地表水资源量大于北京,但天津的水资源总量却小于北京。上海水资源总量大于北京,但上海人均水资源量却小于北京。人口和人均水资源量并非成反比,由第4题可知,广西的人数多于云南,但广西的人均水资源量也多于云南。故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