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文翻译
Text I
论阅读
(英)·W.萨摩赛特·毛姆
读书应为乐事,这是我首先要坚持的。当然,有很多书我们都要去读,或者为了通过考试,或者为了获取信息。从这样的读书中不可能获得乐趣,读这样的书是为了应付差事。我们所能指望的最好结果,就是对读书的需要能使我们顺利把它读完,且不至于感到单调乏味。我们在读这样的书时,态度是无可奈何,而不是心甘情愿。这种读书,并非我心中所想的读书。我所想的这类书,既不能帮你拿学位,也不能帮你讨生活,它不会教你们如何驾船,也不会教你们如何让一辆老掉牙的汽车跑路,但却能让你活得更充实。不过,除非你喜欢去读,否则这一切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
我这里的“你”指的是那些可以从业余爱好中得到某种享受的、愿意读一些有些地方没读到也没什么损失的书的成年人。我指的不是书虫。书虫自有自己的办法。我仅想谈及那些名著,那些长期被世人奉为圭臬的上乘之作。这些佳作是我们本该读过的,遗憾的是在我们中读过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有很多杰作是所有最出色的评论家都承认的而且文学史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力气的,但是现在没有人能够津津有味地品读它们。它们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变换的时代和品味已经榨干了它们的芬芳,现在若没有意志上的努力,根本就不能读下去。让我来举个例子:我自己读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德》,我并不能把手放在心口发自内心地说我读得津津有味。我读它是出于一种责任;读完后我长出了一口气。
关于这类书我真没有什么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品鉴标准。不论饱学之士如何评价一本书,也不论他们如何对一本书众口一词,推崇备至,除非你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无关联。别忘了,批评家也会有错——批评史上就满是最杰出批评家的走眼记录,是你这个正在读这本书的人才是你正读的书的盖棺定论者。当然,这一点也适用于我要给你们推荐的书。我们每个人都与其他人有所区别,即便我们很相似,对这个人而言意义非凡的一本书同样也会让那个人受益匪浅,这样的想法毫无道理。但读了这些书之后我觉得我更加富有。我认为如果我不读它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所以我请求你们,如果你们有人读的那些书页正好是我推荐的,可是读起来是实在费劲,无法继续读下去,那就把它们放下。如果你不喜欢它们,它们对你来说就毫无用处。没人有义务去读诗歌或小说或各种冠以文学之名的“优秀作品”(我真希望知道这词用英语怎么说,可我认为英语里没有)。他必须是出于乐趣而读书,可谁能断言,给一个人带来快乐的书必然会给另一个人带去同样的快乐?
但不要让人们认为乐趣是不道德的。快乐就其本质而言,乃上善之事。所有的乐趣,只是结果可能是理性之人会刻意回避某些乐事,而乐趣也未必都是粗卑和淫荡的。他们在其同侪中乃是智者,他们已经知道,求知之乐才是乐之极致,求知之乐才能恒久弥远。能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是一件美事。养成读书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搭建一处庇护所,让你从此远离人生的几乎全部苦难。言尽于此,我不想夸夸其谈,不会妄言读书可以缓解饥饿之苦,但五六个好的侦探故事,外加一个热水瓶,就可以让一个得了最严重感冒的人把手指头弹得啪啪作响。但如果是被迫读书,又有谁会养成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习惯呢?
如果你把我讲到的这些书排成编年形式我想会方便一些,可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你打定主意要读它们,你应该按这个顺序读。我建议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读。我甚至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应该一本本地读它们。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同时读四到五本书会更好。毕竟,你这一天和另外一天的情绪都不一样,而且你也不可能全天情绪高涨地就读一本书。我们必须让我们自己适应这些事情,而我一般采取的是最适合我的计划。早晨开始工作前,我会读一会儿科学或哲学类的书,因为阅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集中注意力。它能让我全天保持好状态。后来工作完成后,我感到放松,但是不想再做劳心费神的心智练习,那么我就会读历史、小品文、评论和传记;晚上我会读小说。除了这些,我手边经常放一卷诗集以防自己有兴致。我床边还有这样一本书,很难找着,嗨,这种书你可以沉浸在任何一段里,也可以在任何一段结尾处静静地停止阅读。
回头看看我写了这么多,我注意到,我不止一次在建议你们,你们现在很明智,会跳读了。我认为我所提到的所有书都足够重要,需要从头到尾读。但即便如此,如果你通过它们来练习跳读,它们可能会更有趣。品味的改变已让伟大作品的某些部分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已不再愿让十八世纪偏好的道德说教所打扰,也不想光顾十九世纪喜好的冗长的风景描述。当一本小说变得现实主义,作家就会因此爱上细节。作家们往往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细节只有和主题相关才会有趣。学会跳读就意味着学会了读得快乐又富有成效。可是我不能告诉你如何才能学会跳读,因为那是我迄今为止还没掌握的技巧。我是一个不高明的跳读者,我生怕错过了某些对我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只好有劳自己一页一页读;当我一开始跳读,我就停不下来了,最终合上书,我会不满。因为我知道我对书不公平,然后我总是倾向于认为我还不如不读它呢。
TEXT II
为什么阅读?
卡塔·波利特
如果在经典书目的清单中,控诉帝国主义的书籍与强烈谴责破坏主义的书籍数目相等,这两类书又互相排斥且各有理由,那要如何理解人们现在对书单的激烈争论?也许在我们看到的辩论里,对立双方自己并不知道,他们都鼠目寸光,但这却是整场辩论中最明显的特点。
我们确实忽略了某个事实,即:我国的阅读现状、书本现状以及文学现状。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对应该读什么书愤怒不已?那是因为,在我们激烈讨论何种书籍是最佳良药时,病人已经渐渐昏迷不醒了。
让我们想象一个国家,在那里阅读是件普遍的自发行为。他们用纳税人的钱建立了全天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父母阅读以陶冶自己,愉悦身心,他们还读书给孩子听,把书当成礼物送给他们,和他们谈论书,并在书上写下名字。在学校里,总是随处可见美丽的图书馆,孩子既一起研读某些书籍,也积极地独立阅读。几年以后,他们可能很难想起是在家里还是课堂上读的《简·爱》和朱迪·布鲁姆。在大学里,老师继续给年轻人布置阅读任务,但他们自己发现的书更为重要——他们在图书馆里阅读,在书店里阅读,在朋友的书架上阅读,一本接着一本,跨越语言和文化在历史中来回穿梭。毕业之后,他们继续阅读,等时机成熟,就产生了新一代读者。那真是乐土!我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在那儿。
那个异国之乡有着真正的读者——他们积极、主动、自觉——那里不会发生我们现在的书单之争。或者如果真的发生了,也会是某种室内游戏:你会带哪些书去荒岛?每个人都知道“最佳十本”书单也只是人们一生所读之书的冰山一角。书单里列了霍桑没有列托尼·莫里森似乎也并非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或不可救药地保守顽固。真实情况倒更像是把燕麦列在菜单上,而略去面条——这个决定一部分出于任意主观,一部分是为了向本国的历史致敬,还有一部分,如果你敢这样想的话,是某种消极行为:学校里的书可能真的枯燥乏味、冷门过气;因为某些书没有以利于现代阅读的方式谈及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而忽略了它们,但是稍微研究之后,又发现它们富有哲理。列进书单并不意味着什么,没有列进书单可能还会增加作者的威望,无论如何,列进青少年的书单都有点过于沉重,过于大胆,过于兴奋。
在今天的美国,这场书单之争的前提思想是:书单上的书是唯一将被阅读的书。只有成为教科书,才会被读;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这样认为。因此,作为受过良好教育,也会是热情专注的读者,书单争论者们却都不愿意提及其熟知的一点:不管你如何精挑细选,如果你只读二十五本或者五十本或者一百本书,你根本无法理解它们。如果你没有独立的阅读生活——几乎没有学生有——你也不会喜欢阅读书单上的书,书一读完你就忘了。书的意义应该存在于课本之外——因此,才会发生把现代文学引入课堂这种事,这完全是种误导。想想人们需要专业的指导来阅读约翰·厄普代克或者爱丽丝·沃克都会觉得怪异,因为人们在阅读这些作者时,确实是为了乐趣。但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观点:课堂上没教,就没有意义。
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待书单之争。不要追问我们想要其他人读什么书,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认为,书单之争的辩论者们在这点上有些虚伪,他们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否定自身的阅读经历。当然,我们阅读是为了理解我们的美国文化和历史,是为了重新发现不应该被忽视的杰作,是为了更加了解我国亚群体的成就,并以此增强我们的自尊。但是,语言、形式以及意象的审美趣味将该置于何处?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来间接冒险,来理解有趣,也可能粗心、狭隘并且暴躁之人的创造,这些又该置于何处?为了故事而阅读又该如何对待?那么,单纯为了扩展人类物种的认识呢?除了它们是书单上的作品,一本书可能有一千个理由来占用我们的时间,吸引我们的注意。曾经有一次,我断言,尽管特罗洛普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狄更斯,但却有着狄更斯所欠缺的美好品质:他在对女人的观点更加现实,对善心好意心怀疑惑,他的幽默更加微妙,对待生活冷漠无情,这点与我不谋而合,这个观点让我一个熟人勃然大怒。你会认为,我已经同意不把狄更斯列在书单上,让土司机般的特罗洛普取而代之。正因为狄更斯是世人公认的伟大作家,而特罗洛普不是,所以才不列狄更斯。
在这场书单之争中,所有人似乎都同意这点:阅读的目的并不涵盖我提到的这些众多美好的满足;它是治愈性的。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令人满意的个体和令人满意的社会。在阅读为保守人士创造团结的社会,其中的公民令人尊敬,思想高尚;为自由人士创造与时俱进和随机应变的公民;为激进主义者创造身份明确且非常自信的亚群体。这样的阅读方式多么切合实际,多么明辨是非,多么具有美国特色!
但是,有什么书单列上几本书就能产生这种魔幻效果吗?当然没有。书单之争就像是讨论一份营养充分的燕麦早餐能否让人撑过一天。因此,这事实上是在争论要把哪些书塞进众多愤怒被俘之徒的抗拒喉咙中;方法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永远不要提到这样一个事实——一本书和另一本书一样好或一样差。因为,以自身的阅读经历来说,争论者清楚,书籍不像良药一般,按量服用就能带来健康。书籍绝对无法轻而易举地塑造性格——如果它们真的塑造的话。事实上当人们对他们想要哪种国家产生分歧时,书籍也无法改变普通的国家目标。
至于这些宏伟的目标,书籍只能是无用的。总体来看,书籍影响我们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细腻,更加私人而非私密。人们正在让阅读承担不合适且过于简单的重担,这表明我们这个时代文化贫瘠,真诚的政治辩论也虚伪不堪。
约翰逊博士曾经是位真正的作家,现在崇拜他的人比读他书的人多。据说,在临死之前,他曾对一位不停整理睡衣的朋友说:“谢谢,你做的事,枕头也可以做。”有人可能会说书单争论者们都在强求他们选的那几本书比其他任何几本书的作用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