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报道策划及其主要类型
1.新闻报道策划
(1)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不仅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还包括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据此调整原来的方案,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
(2)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
①阶段性
新闻报道策划比新闻媒介定位与产品设计进行得更加频繁,每一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选题需要策划,一次报道策划在实施并完成以后,还会有新的报道需要策划。
②滚动性
报道策划的生命力在于随着报道客体与报道环境的改变,不断地改进与修正原来的方案,报道策划这种“应变”功能决定了策划要随着报道的推进与拓展,滚动式地运行,报道没有结束,报道策划也就没有结束。
③风险性
与新闻媒介产品的定位与设计一样,报道策划作为事关新闻媒介未来行动的设计,是担负了一定的风险的,新闻报道的成败要依赖编辑的选择和决策,而新闻媒体的成败又是由所有这些选择与决策累积出来的。
(3)新闻报道策划的三个阶段
①选题与预备阶段
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确定报道选题到收集与分析各方面相关材料、确定报道效果目标的一段时间,这是报道策划的第一阶段。
②方案设计阶段
根据报道选题与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的规模与重点、报道进程、报道结构与方式、报道的组织机制等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这是报道策划的核心阶段。
③报道实施与调控阶段
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一直到报道结束,不断接受反馈,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这是报道策划与报道实施齐头并进的阶段。
(4)新闻报道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①取信原则
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
②创新原则
报道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决策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变通原则
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略和规划,新闻报道策划亦然。
④实效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⑤可行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报道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
2.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
新闻报道策划,在不同类型的媒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新闻报道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分类:
(1)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
①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
指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对这类新闻的报道策划可以提前进行。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存在的难点有:
a.容易形成固定的选题和报道模式,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比较难。
b.要在报道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也比较难。
c.新闻受众对这类报道接触较多,以往报道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容易造成受众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对他们接受新闻信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非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
指对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如地震、火灾、飞机失事、战争爆发等。对这类新闻的报道策划一般无法提前进行,通常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活动,一般以灾难性事件、负面新闻信息居多。
a.负面新闻信息,主要是有关消极的新闻事实的信息,指“处在原始状态的消极变动的事实”。
b.与负面新闻信息不同,“负面新闻”一般是指经过人加工而成的消极的“新闻报道”。一种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内容为负面的新闻信息,产生的影响也是消极的、负面的;另一种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内容是非负面的事实,但由于表现不当,产生了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
非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是主要针对突发性的负面新闻事实的信息传播进行策划,这类报道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冲突性,容易引发受众普遍的共同兴趣,有助于报道策划获得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2)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作为分类标准
①周期性报道策划
指报社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规性策划,策划的时间具有周期性特点,如按季度、月、周等进行的报道策划。
其优点是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策划运作保证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这对于新闻媒介做好日常状态下的新闻报道,从而保证新闻媒介产品的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②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
指根据报道需要临时进行的报道策划。做好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是所有新闻媒介的应变之策。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是媒介赢得突发性重大新闻报道竞争的必要策略。
(3)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为分类标准
①独立型报道策划
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与其他策划活动无关。报道策划者单纯策划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活动,报道者并不介入报道客体中。
②非独立型新闻报道策划
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间发生作用。在非独立性新闻报道应注意:a.应遵循公关原则搞好公益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b.应根据新闻规律对报道内容加以把关。
在进行非独立型新闻报道策划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对新闻报道内容的社会价值评判。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决策
1.发现新闻线索与确立报道效果目标
(1)发现新闻线索
发现新闻线索是产生报道选题的前提。策划者首先要围绕值得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新闻线索广泛收集各类信息,主要包括:
①报道客体的信息。报道策划者只有最大程度地掌握报道客体的相关信息,才能对其本质和意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决定报道如何进行。
②报道接受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策划者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策划报道,而且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为报道的内容。
③报道竞争者的信息。
(2)报道效果目标
报道效果目标是报道者根据报道策划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对新闻报道可能取得的社会效果的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报道效果目标,为报道策划指明了方向,报道方案的设计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
2.报道选题决策必然具有的共性规律
(1)基于传播主体的可操作规律
“可操作”是指传播主体具备完成某一新闻报道任务的各方面条件。
(2)基于客观事实的价值规律
新闻是对新近变动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没有变动的事实,便没有新闻报道。在新闻选择中,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主要以新闻事实发生时间的新近性、新闻事实有助于消除受众认识的不确定性、新闻事实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新闻事实发生地与受众的距离以及新闻事实对受众兴趣的激发力等为标准的。
(3)基于受众的适宜性规律
新闻传播活动是以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基础的,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不可能存在,不合乎受众获知需求的新闻报道是无效的报道。
(4)三方面共性规律之间的关系
①这三方面共性规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新闻报道决策时,其共同作用决定了选题范围是由传播主体、传播客体和受众需求三方面条件共同构成的一个区域,如图3-1所示。
图3-1 新闻报道选题决策的依据
②新闻报道选题决策的依据是一个彼此相关、互有重叠的集合概念,即能够满足受众需求、报道主体具备传播条件的客观事实才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对象。但三者重叠部分之外的内容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分析三者间的集合关系,对新闻报道策划很有意义。
a.客观事实与受众需求有重合部分也有相排斥部分。
第一,可供传播的事实对于特定媒介的受众而言,为他们所需获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只有这一部分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值得作为选题参照。
第二,受众的某些需求在可供传播的事实范围之外,说明需求是潜在的,客观变动的事实也是潜在的,报道策划者尚未意识到,这将导致新闻报道的选题受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
b.客观事实、受众需求与实现传播的主体条件之间有重合部分也有相排斥部分,说明主体条件对新闻报道活动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5)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选题是媒介所有报道选题中的一部分,主要有以下三类:
a.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
b.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c.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
其共同特点是,选题本身的潜在社会影响力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报道不能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次上,而必须对报道客体进行充分地发掘、展示和分析,以多个稿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组合,使受众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上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3.报道选题决策的个性化
(1)根据新闻传播主体的差异,找到最合适的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传播主体及其条件的差异,具体而言包括媒介定位的差异、媒介功能的差异、载体的差异、媒介所处环境的差异、媒介内部条件(资金、设备、人才、管理、机制等)的差异等。
(2)根据受众的差异性和受众需求的差异性,寻找最合适的新闻报道选题与报道角度。
①不同的媒介拥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受众的差异性本身就导致了受众对传播的要求与期待是不同的;
②同一受众群体对不同的媒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
三、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1.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
(1)报道范围是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
(2)报道重点是报道客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需要报道者投入最多的力量,在媒体上也要予以突出表现。
2.设计报道规模与进程
(1)报道规模是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即报道在报纸上持续进行多少时间、占据多大版面空间和多少栏目配置、动用多少采编力量。
(2)报道进程是指报道全过程中时段的分割和安排,规定报道分多少阶段进行、何时开头、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以及各阶段之间如何转接。
3.制定发稿计划
发稿计划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
(1)稿件的体裁和形式的配合。
(2)事先对版面设计进行考虑并据此确定发稿目录。
4.设计报道结构与报道方式
(1)报道结构
①报道结构是报道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排列所呈现的外在形式。它是由报道选题和报道预期目标决定的。
②报道结构的组成要素
a.时间,指报道在时间延续方面表现出的特质。时间要素的内涵,包括报道起始的时间安排、报道全程跨越的时间、报道刊播的时间频率即密度这几个方面。时机的选择必须是合乎新闻传播规律的,也就是要用最新发生的事实作为引发报道的由头,再由这类事实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b.空间,指报道在媒介空间位置方面表现出的特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在空间概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各个栏目、节目的组合,形成立体化的报道格局。
c.角度,指报道在反映客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方面表现出的特质。
d.广度,指报道在集纳有关客体的横向信息方面表现出的特质。新闻报道不仅要揭示客体自身的现状,有时还要揭示与其相关的其他客体的现状,即向受众提供有关报道客体的环境性信息、相关性信息,这类信息的结合构成了报道的广度。
e.深度,指报道在集纳有关客体的纵向信息方面表现出的特质。要让受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报道客体,有时还要提供客体的背景性信息和前景性信息,这类信息的结合构成了报道的深度。
f.传播符号,指报道用以展现客体的符号所表现出的特质。
③四种常见的报道结构
a.线型结构模式,其特点是选择某一个角度切入客体,对客体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反映,直至客体变动告一段落。报道依时间延续表现出单向性的、直线型的发展轨迹。
b.放射型结构模式,其特点是选择某一角度切入某一客体,对这一客体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反映,随着报道进展,拓展报道客体,转向对更多相关客体的反映,报道依时间延续呈现出由线到面的放射状特色。
c.收束型结构模式,其特点是从多个客体切入,以多种事实的变动指向某一共同的主题,使这一主题得到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
d.网状结构模式,其特点是从多个客体、多种角度切入,报道随时间延续或追踪、或拓展、或沿着客体各自的方向发展,表现出相互烘托、交错递进的特色。
(2)报道方式
①报道方式是指将零散的新闻稿件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
②以编辑组织安排稿件的特点划分的报道方式
a.集中式,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的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这种报道方式比较多地用于一些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和重大问题的报道。
b.系列式,指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于一体,使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系列式报道法较多地用于对一些较复杂的事件或问题的报道,因为报道对象常常不是一两篇稿件就说得清的,就需要用多篇稿件从多种角度来报道,使读者能了解事物的全貌和实质。
c.连续式,指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连续式报道法多用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③以编辑组织报道活动的行为特点划分的报道方式
a.组合式,指组织一批记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大规模的采访,从而采集一组稿件反映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并同时采用集中式的稿件编排方式,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
组合式报道法多用于报道面较宽、报道对象较多的报道,旨在全面、深刻地揭露问题,或通过众多报道对象的相互比较,说明问题和道理。组合式报道的最大特点是每篇稿件的主题、规模、形式都基本相同,但报道的具体对象不同,通过不同对象的情况报道,更全面地反映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b.受众参与式,指吸引并组织受众参与报道活动,如邀请受众参与新闻采访写作活动,发动受众对报道内容展开讨论等,受众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客体。这种报道方式多用于报道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
c.媒介介入式,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如媒介策划和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或媒介介入被报道的事件之中,影响甚至改变事物发展轨迹,同时对这类新闻进行报道。这种报道方式是媒介公关新闻策划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产物。
d.媒介联动式,指新闻媒介相互合作,联手展开某一报道。在联动式报道中,各个媒介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和表现手法,使报道主题在各个媒介上有各具特色的展示,所有联动媒介的报道形成合力,造成声势浩大的报道效果。
我国目前的媒介联动式报道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是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进行联动报道,第二是不同地区的同类媒介合作进行联动式报道。
5.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1)二者的含义
①报道力量配置是指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
②报道运行机制是指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
③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是根据报道内容、报道规模和报道方式确定的,报道越重要,报道规模越大,报道方式越多样化,报道需要投入的力量也就越大,运行机制也就越复杂。
(2)组织结构的各项要素在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中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
①工作设计。建立承担一次报道任务的报道组织机构,首先要明确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哪些工种、多少岗位,要给参与者规定工作内容,使其了解组织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对工作的责与权有多大。
②形成小组。在确定了报道所需要的所有工种和岗位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工种和岗位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小组。设立小组根据每一次报道的具体情况而定。
③建立层次结构。在设立小组之后,还需要建立上下级报告网络系统,即建立层次结构。层次结构主要用以 ,也即确立指挥链(权力链)和管理辖度。
④责权分配,即将责任与权力分配到各个层次、各个小组和各个岗位上去,比如授权给每个小组的负责人,由他统管一切。
⑤协调与整体化。建立层次结构和分配责权都涉及组织结构从上到下的纵向关系,但是各个小组和成员在完成任务时都需要共同协作,组织结构内各小组和成员之间就必须建立横向关系。
(3)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报道的组织结构和媒介的组织结构不同,它是根据短期的传播目标而建立的一种临时性的组织机构,不宜将媒介组织机构中的繁琐设置统统搬用于报道的组织机构之中。
②报道的组织结构不宜设立太多的层次。
③在报道的组织机构建立时,应该对客观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据此对所有应该设立的工种、岗位进行周密部署。
四、新闻报道的实施与控制
1.新闻报道实施与信息反馈
新闻报道策划在报道实施之前先期运作,形成设计方案;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报道策划仍然与报道同步推进,一方面接受反馈,一方面修正方案,直至报道结束。策划者要接受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
(1)报道者的反馈
记者、通讯员和作者是采访报道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最多最细,对报道的效果也获知最快。他们既是报道的参与者,又是新闻媒介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一个报道能否按原计划推进下去,报道者的感觉往往是最灵敏的。
(2)报道对象的反馈
被采访者、被报道者是报道的当事人,他们能不能接受报道,能不能给予配合,他们在报道进行过程中有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点,都直接影响下一步报道的进行。
(3)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反馈
被报道者的上级、媒介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人员经常会在报道进行过程中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这也能成为报道调整的原因。
(4)受众的反馈
报道是否成功,受众的反应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报道在进行过程中没有引起受众的关注,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就说明报道的实际效果与报道效果目标之间有很大差距。
2.报道方案的修正
(1)修正报道思路
这是报道策划中最大的调整。报道思路的改变意味着对报道选题的重新认识,并且相应地要改变报道范围和重心、报道规模、报道方法等。
(2)调整报道内容
指在不变更报道思路的前提下补充或压缩报道内容,改变原来的发稿计划。
(3)调整报道规模
指通过延长或缩短报道时间,增加或减少报道篇幅,提高或降低报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变报道的阵势和力度。
(4)改变报道方式
指变更报道的组织方式,使报道取得好的效果。
(5)调整报道力量与报道机制
改变原定的报道人员部署和资金及技术设备的配置,建立新的报道机制等。
五、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创新策略
(1)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报道策划应以“融合新闻”为理念与目标,通过媒介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以多种载体的整合利用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入开发与优化配置,使新闻报道策划能够促成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扩展和媒介品牌的打造。
(2)报道创新需要以新闻内容的分众化定位为报道策划的着眼点,根据不同载体的受众需求与介质特点设计不同的报道角度,进行不同的信息整合,实现各载体之间的相互支撑与有机联动,并由单纯的新闻传播向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和提供服务加以延伸与换转,为媒体形成产品链提供新的资源。
(3)报道创新需要以新闻内容共同创造、互动传播与多媒体传播为报道方式变革的重点,提高报道策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