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资源具有相对有限性。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学科。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生产的效率。
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信息完全假设
该假设主要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和对称的信息。
4.基本的经济学模型
(1)产权与交换动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只有存在明确的产权界定,交易才有可能产生。
(2)私人利益。私人利益得到确认,交易规模才能发展起来。
(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协调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为经济主体提供信息和激励,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问题。
2.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因此,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需求、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1)均衡价格理论。该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和弹性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该理论主要研究各种效用、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3)生产者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生产者均衡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该理论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分别研究在每一种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其效率状态。
(5)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市场结构与帕累托最优。
(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博弈论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部分主要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及厂商策略。
(7)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失灵。该部分主要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和政府微观规制理论。
3.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其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主体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和有意识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者随机型的决策。
(2)资源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能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且不需要任何成本。
(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个量研究方法
个量研究即个体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着眼点和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从而突出个体经济主体运行的主要现状和特征。
个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主要有: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注意到宏观经济问题对个量关系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
(2)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常常是有条件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排除了一些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来研究个体经济问题。
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也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该方法不包含价值判断,是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一方法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没有价值判断。在西方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和政策理论往往属于规范分析方法。
3.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均衡分析法和一般均衡分析法。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将经济事件分为若干部分,将某些部分存而不论,而集中考察其中的某一部分。
(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法则侧重于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重视不同市场中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产量和价格的相互关系。
4.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回事,边际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
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是抽象出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而静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均衡状态会由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
(2)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如果一种研究方法只着眼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而不考虑从一个均衡点到另一个均衡点的移动过程和经济变化中的时间延滞,则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3)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是对经济体系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研究,通过引进时间的因素来分析经济事件从前到后的变化和调整过程的方法。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是区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关键。
6.数理模型分析方法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与现象的研究方法。模型的变量包括:内生变量,即在模型之内解决的变量;外生变量,即在模型之外解决的变量。模型建立的步骤为:第一步,选择变量;第二步,估算参数;第三步,验证与分析;第四步,预测。
四、微观经济学的演化及其新进展
1.微观经济学的演化过程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微观经济学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价值论的研究初期。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对其作了微观的探讨。在西方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2)第二阶段: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时期
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时期。微观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以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些研究初步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3)第三阶段:微观经济学建立体系时期
20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厂商理论为主体形成了理论体系。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无差异曲线的应用对需求理论的修正、一般均衡分析对局部均衡分析的补充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该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4)第四阶段: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扩充和演变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微观经济学在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福利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5)第五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深化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随之产生,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非均衡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寻租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以及显示性偏好理论等。
2.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招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促使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和探究政府与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获得了新的进展:
(1)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①显示偏好理论。“显示偏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能找到选择行为与偏好之间的某种关系,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显示其“偏好”,那么需求理论和偏好理论就可以建立在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上,这就为检验消费者行为与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
②时间偏好与跨时期选择理论。人们对当前消费胜过对未来消费的评价,就是时间偏好。在这种观念下,消费者面临着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即跨时期选择。
③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在确定条件下,理性公理假设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确定条件下,人的行为常常违背理性公理假设。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和模糊模型。因此,对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合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微观领域的一个活跃分支。最为突出的成就包括风险资产理论、代价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
④厂商理论的新发展。
a.企业的本质和边界。这一问题最早由科斯使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
b.企业的内部组织效率问题。在这方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角度解释了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威廉姆森等的研究得出了不同内部组织形式将存在不同效率的结论。
c.最大化厂商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在现代企业组织条件下,投资者的潜在权力大部分未经行使就丧失了,只剩下资本市场通过被接管的威胁对经理产生一种完全制约。“委托—代理理论”正是针对经理对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进行的系统分析。
(2)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博弈论本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融入经济学研究中,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不考虑对手的反应是不理智的。同时,博弈论或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现实中大量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3)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
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不可能有效调节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这就出现了“市场失效”。从纯经济分析角度看,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外部性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部性理论从如下三条路径进行发展:
a.遵循庇古的研究思想,对众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b.针对外在性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内在化”途径。
c.沿着马歇尔,尤其是杨格,关于“规模经济”思路进行发展。
②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公共性”,可以提供一种正的外部效应,而且在原则上公共产品能使社会全体成员享受这种外部收益。如果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则永远不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
③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经济运行费用和摩擦力,这些问题又会严重影响企业行为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科斯将其归结为市场与组织的产权界区上出了问题,并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即科斯问题及科斯定理。
④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在私人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另一类市场失效问题——由市场结构的缺陷或市场权力的失控而引起的失效。这就是:一方面出现了大企业的垄断;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过度的市场竞争,或在信息不完全、预期不准确条件下展开的“盲目的竞争”,这一切都会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失去效率,或者使社会消费的公正原则遭到破坏。
(4)不确定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融入经济分析中,使经济分析的环境条件向经济现实跨近了一大步,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①不确定性经济学。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者弗兰克·奈特教授首次明确地把不确定性与风险作为一种经济问题来分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的主要成就包括:运用概率论来度量风险和描述不确定性,运用数学公理化方法刻画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引入精细的决策树分析,以及将不确定性分析纳入一般均衡模型之中。此外,对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等问题也有相当多的探讨。
②信息经济学。从四十余年的发展来看,在微观领域,信息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一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关心的是“信息成本”和最优的信息搜寻;二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是现代信息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人甚至把这一领域的发展称为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微观经济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以下趋势。
(1)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计量经济学的崛起;
②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
③博弈论的引入。
(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
“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假定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可是,在20世纪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评和攻击。
(3)研究领域的超经济化趋势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展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4)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
在西方经济学中,用案例阐明一个定理、寓意一个规律已经司空见惯,人人皆知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明证。而且有些案例具有唯一性,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又几十年上百年一贯制,代代相传,成为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