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考研真题详解
1技术进步对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作用[南开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 ]
答:(1)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含义
生产全球化是指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跨国公司试图希望通过生产全球化来降低其总成本构成以及提高质量或改善它们所提供产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更为有效地竞争。
市场全球化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
(2)技术进步对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作用
技术变革使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变为可见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在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出现与迅猛推广、电信事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①技术进步对生产全球化的作用
与全球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信息处理和通信实际成本大幅度下降使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电信事业的发展打破了地域、范围及时区的一些限制,网络使买卖双方很容易发现对方,而不管他们位于何处,规模有多大。企业不论大小都能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全球扩张其业务活动。因特网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得几乎所有能加以数字化的工作流程,都可以将工作转移到世界上最有效的地方去做。
②技术进步对市场全球化的作用
技术创新同样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低成本的通信网络,如万维网正在帮助创建电子全球市场。而低成本的运输使全球运输产品更为经济,因而也有助于创建全球市场。此外,低成本的飞机差旅导致国与国之间人员的大量流动,它缩短了各国问的文化距离并带来了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同时,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媒体正在创立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在任何社会,媒体都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随着全球媒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将会演化出一些类似全球文化的东西,而这种演进的逻辑结果则是出现一个消费品的全球市场。
2试回答有关全球化的如下问题:[南开大学2013国际商务硕士 ]
(1)什么是全球化?其包含哪两个基本方面?
(2)全球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3)有人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富国更富,穷国更穷”,对此有何评价?
答:(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并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国际化与自由化。
全球化包含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两个基本方面。其中,市场全球化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跨国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全球市场的国际销售更为容易。生产全球化是指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
(2)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有: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技术的创新、积累和扩散是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②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
③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④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在微观主体世界范围内的趋利活动中,跨国公司逐渐扮演了主角。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⑤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各国越来越关注经济利益、经济安全、经济竞争,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互动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⑥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更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⑦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政府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3)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
这种说法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贫富差异的两极分化。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贸易发展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使得其成为全球化规则中的制定者,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主要扮演了制造加工的角色,所获得的附加值小,付出的人力成本、环境成本大,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看到全球化给穷国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其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等好处,因此比较片面。
3.经济全球化[上海财经大学2017、2012国际商务硕士;宁波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东北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深圳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各自的含义是:
(1)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其中,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现在和将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所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国民待遇是指一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2)贸易自由化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是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
(3)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应公布所制定的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参加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议也在公布和通知之列。
(4)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是指成员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5)促进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
世贸组织沿袭了关贸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的相关协议和条款,并在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协议或条款中加以完善。此外,世贸组织也充分考虑到经济转型国家的复杂的内部、外部条件,对他们加入该组织给予鼓励并承诺给予较灵活的处理。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河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与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关贸总协定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扩展了贸易自由化,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②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和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信息识别和更新的速度,带来了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充分表明了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表明了在各国的生产过程中外国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市场的全球化;②货币流通的全球化;③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②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③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总的来说,跨国的人才流动和相互人才交流,开辟了各国和各民族人民直接接触的渠道,有助于相互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②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基本上是在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和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两个层次上发展的。战后逐渐形成和深化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①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②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③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④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已经被世界经济的密网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各国共同利益有所增加并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6试述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河北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
答: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指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所有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扩展和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或状态。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化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着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的交换和消费、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和合作,各种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交织和融合。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具体表现是市场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和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务带来的机遇
全球化为国际企业创造利润增长的机会,解决了国内市场狭小、需求有限而供给过剩的矛盾以及产品差异化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全球化带来市场的扩张、规模经济和区位经济的实现,使国家企业成本节约和利润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增大销售额;
②获取低成本劳动力或基础要素以降低成本;
③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
④获取重要资源;
⑤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提升顾客价值;
⑥降低风险。
(2)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务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也为国际企业带来了两重竞争压力:全球整合的压力和当地响应压力,这两重压力对企业提出相互矛盾的需求。前者要求企业尽量最小化成本,后者则要求企业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以及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这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
①全球整合压力
国家市场的融合以及追求生产效率推动了价值创造活动的全球整合。一方面,消费者寻求标准化的产品,比如电子产品;另一方面,提供标准化产品有利于企业分摊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全球整合的压力要求企业必须努力去降低其价值创造的成本,同时将制造活动安排在全球最有利的地区以实现区位经济,而且只有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产品才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经济。
②当地响应压力
响应当地客户需求要求国际企业在不同国家实现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战略的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当地的商业惯例、基础设施、政策要求等。当地响应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
a.消费者在品位和偏好上的差异
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品位与偏好上有重大差异时,就会出现强大的当地响应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的产品与营销信息必须单独制作,使之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品位与偏好。
b.基础设施与传统实践的差异
当各国间在基础设施或传统实践上存有差异时,当地响应压力随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授予国外子公司在制造与生产职能上的权限,以便针对不同国家有差异的基础设施和实践特别定制特殊的产品。
c.分销渠道的差异
企业的营销策略可能要根据各国分销渠道的差异做出相应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营销职能授权给各国子公司。
d.东道国政府的要求
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提出的要求可能使外国企业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当地响应。例如,医药企业要遵守当地卫生部门的检测、登记注册程序,以及定价机制,在药品制造和营销的各个方面都要符合当地政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