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
清热剂是指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
清热剂适用于里热证。
3.配伍规律
(1)实热证中气分热盛证用清热泻火药配伍益气养阴药。
(2)热入血分证用清营凉血药配伍透热或凉血散瘀药。
(3)气血两燔证用清热泻火药配伍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4)火热毒盛证用清热解毒药配伍寒性泻下药或辛凉疏散药。
(5)脏腑热盛证用相应清热药配伍养阴药、益气药。
(6)虚热证用清透伏热药配伍滋阴清热药。
4.分类
分为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气血两清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六类。
5.注意事项
(1)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及热证之真假、虚实。
(2)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当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3)邪热在表,治当解表。
(4)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
(5)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6)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反佐法。
二、清气分热剂
1.白虎汤
(1)组成
石膏(50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9g)。
(2)用法
水煎,米熟汤成,温服,日三服。
(3)功用
清热生津。
(4)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5)方解
表5-1 白虎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甘大寒配伍苦寒滋润,清散里热而不伤阴;寒凉之中,少佐甘温之品,以和中护胃,使寒不伤中,且有益胃生津之效。
(7)加减应用
①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a.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b.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c.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②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a.组成: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b.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c.主治:温疟。
③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a.知母、甘草、石膏、苍术、粳米。
b.功用:清热祛湿。
c.主治:湿温病。
(8)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2.竹叶石膏汤
(1)组成
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炙甘草(6g)、粳米(10g)。
(2)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4)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5)方解
表5-2 竹叶石膏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实为清补两顾之剂。
(7)加减应用
①胃阴不足者,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
②胃火炽盛者,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
③气分热犹盛,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8)注意事项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9)鉴别
表5-3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鉴别
【例1】(X型题)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的方剂有( )。[2012年研]
A.竹叶石膏汤
B.温胆汤
C.麦门冬汤
D.止嗽散
【答案】ABC
【解析】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有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粳米、甘草;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有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有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的方剂有竹叶石膏汤、温胆汤和麦门冬汤。
3.栀子豉汤
(1)组成
栀子(9g)、香豉(4g)。
(2)功用
清热除烦。
(3)主治
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4)配伍特点
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三、清营凉血剂
1.清营汤
(1)组成
犀角(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2)用法
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3)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4)主治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5)方解
表5-4 清营汤方解
(6)配伍特点
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之法,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7)注意事项
使用本方需注意舌诊。
A.玄参、川楝子、天冬
B.鲜生地、川贝母、生白芍
C.高良姜、川楝子、小茴香
D.玄参、麦冬、丹参
【例2】(B型题)属于镇肝熄风汤组成药物的是( )。[2007年研]
【答案】A
【例3】(B型题)属于清营汤组成药物的是( )。[2007年研]
【答案】D
【解析】镇肝熄风汤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清营汤由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组成。
【例4】(X型题)生地、麦冬、玄参同用的方剂有( )。[2013年研]
A.清营汤
B.新加黄龙汤
C.养阴清肺汤
D.百合固金汤
【答案】ABCD
【解析】清营汤的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新加黄龙汤的组成: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养阴清肺汤的组成:生地、麦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百合固金汤的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
2.犀角地黄汤
(1)组成
犀角(30g)、生地黄(24g)、芍药(12g)、牡丹皮(9g)。
(2)用法
作汤剂,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3)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4)主治
①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②热入血分证。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舌红绛,脉数。
③蓄血留瘀。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5)方解
表5-5 犀角地黄汤方解
(6)配伍特点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以凉血解毒为重,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7)加减应用
①若见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邪热与瘀血互结,可加大黄、黄芩,以清热逐瘀与凉血散瘀同用;
②郁怒而夹肝火者,加柴胡、黄芩以清泻肝火。
(8)注意事项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9)鉴别
表5-6 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
【例5】(X型题)下列方剂中,具清热解毒功用的是( )。[2007年研]
A.银翘散
B.犀角地黄汤
C.甘露消毒丹
D.防风通圣散
【答案】ABC
【解析】A项,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温病初起的治疗。B项,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热伤血络的各种出血,蓄血留瘀以及热扰心神证。C项,甘露消毒丹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证。D项,防风通圣散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用于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也可用于风热壅盛所致的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四、气血两清剂
代表方剂为清瘟败毒饮。
1.组成
生石膏、小生地、乌犀角、真川连、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2.用法
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3.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4.主治
温病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5.方义
表5-7 清瘟败毒饮方解
6.配伍特点
本方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之法而成,但以白虎汤大剂甘寒清气分热为主,辅以泻火解毒、凉血救阴法。
7.加减应用
(1)若“六脉沉细而数,即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
(2)“如斑一出,即用大青叶,量加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内化外解,浊降清升之法。”
8.注意事项
应根据热疫轻重确定石膏、生地、犀角、黄连四味主药的用量,余药视情酌选用量。
【例6】(A型题)清瘟败毒饮中配伍桔梗意在( )。[2009年研]
A.载药上行
B.祛痰利咽
C.开上通下
D.宣肺利气
【答案】A
【解析】桔梗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等效用,又可载药上浮(《珍珠囊》云:“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所以,桔梗在不同方剂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清瘟败毒饮主治疫毒化火,充斥上下内外,气血两燔之证,用药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而此类药物大多作用趋向沉降,故酌配桔梗,以为舟楫,载药上浮。
五、清热解毒剂
1.凉膈散
(1)组成
川大黄(12g)、朴硝(12g)、炙甘草(12g)、山栀子仁(6g)、薄荷(6g)、黄芩(6g)、连翘(25g)。
(2)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3)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4)主治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5)方解
表5-8 凉膈散方解
(6)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以清泄胸膈郁热,体现“以泻代清”之法。
(7)加减应用
若热毒壅阻上焦,可去朴硝,加石膏、桔梗以增强清热凉膈之功。
(8)注意事项
得利下后停服,以免损伤脾胃;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例7】(A型题)患者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宜用( )。[2007年研]
A.黄连解毒汤
B.凉膈散
C.导赤散
D.清胃散
【答案】B
【解析】A项,黄连解毒汤主治: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疮疡疗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的三焦火毒热盛证。B项,凉膈散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热邪炽盛,聚于胸膈的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常见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C项,导赤散主治: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而见小便赤涩刺痛的心经热盛证。D项,清胃散主治: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热恶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龈肿痛糜烂,口气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大而数的胃火热盛,火热循经上攻证。
A.凉膈散
B.玉屏风散
C.泻白散
D.固冲汤
【例8】(B型题)方药配伍寓有“以泻代清”之意的是( )。[2012年研]
【答案】A
【例9】(B型题)方药配伍寓有“以补为固”之意的是( )。[2012年研]
【答案】B
【解析】A项,凉膈散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的功用,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寓有“以泻代清”之意。B项,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用,主治表虚自汗。补而兼疏,以补为主,寓散于补。既可实卫,又可御风,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敛之药,是“以补为固”之意。C项,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用,配伍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D项,固冲汤具有益气健脾、固冲摄血的功用,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配伍特点是以众多收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
A.荡涤积滞
B.泻热逐瘀
C.通因通用
D.以泻代清
【例10】(B型题)凉膈散中配伍大黄意在( )。[2008年研]
【答案】D
【例11】(B型题)茵陈蒿汤中配伍大黄意在( )。[2008年研]
【答案】B
【解析】大黄在凉膈散中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爆热内结。茵陈蒿汤中配伍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2.普济消毒饮
(1)组成
酒炒黄芩(15g)、酒炒黄连(15g)、陈皮(3g)、生甘草(3g)、玄参(3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白僵蚕(2g)、升麻(2g)、柴胡(6g)、桔梗(6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4)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5)方解
表5-9 普济消毒饮方解
(6)配伍特点
苦寒清泻与辛凉升散并用,清中有散,降中有升,药至病所,火郁发之。
(7)加减应用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
(8)注意事项
方中药物多苦寒辛散,素体阴虚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例12】(A型题)普济消毒饮组成中须用酒炒的药物是( )。[2007年研]
A.黄芩、黄连
B.玄参、板蓝根
C.马勃、连翘
D.黄连、板蓝根
【答案】A
【解析】普济消毒饮主治风热疫毒外袭,壅于上焦,攻冲头面所致的大头瘟。疫毒炽盛,故重用苦寒清热、泻火、解毒之黄芩、黄连为君。但邪壅上焦,苦寒之品性皆沉降,故芩、连俱酒炒而用,意在借酒性之升散,使其治疗作用更好地发挥于上,合薄荷、僵蚕、连翘、升麻、柴胡之属,以清解疏散上焦温热疫毒。
【例13】(X型题)普济消毒饮中配伍升麻、柴胡的用意是( )。[2011年研]
A.疏散风热
B.发散郁火
C.引药上达
D.升阳举陷
【答案】ABC
【解析】普济消毒饮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组成: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鼠黏子、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其中配伍升麻、柴胡为佐使药,意在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行头目,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3.仙方活命饮
(1)组成
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药(6g)、当归尾(6g)、甘草(6g)、皂角刺(6g)、穿山甲(6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9g)、陈皮(9g)。
(2)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3)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4)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5)方解
表5-10 仙方活命饮方解
(6)配伍特点
清解之中寓活血祛瘀之法,兼疏腠透邪、散结溃坚,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7)加减应用
①不善饮酒者可用酒水各半或用清水煎服;
②可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
(8)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9)鉴别
表5-11 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
A.益气健脾
B.润肺止咳
C.缓急止痛
D.化毒和中
【例14】(B型题)甘草在仙方活命饮中的配伍用意是( )。[2012年研]
【答案】D
【例15】(B型题)甘草在当归四逆汤中的配伍用意是( )。[2012年研]
【答案】A
【解析】仙方活命饮中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当归四逆汤中甘草、大枣同用,益气健脾。
4.黄连解毒汤
(1)组成
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
(2)功用
泻火解毒。
(3)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4)配伍特点
大苦大寒,直折热势,泻火解毒,上下俱清,三焦兼顾。
【例16】(X型题)下列各证中,可用黄连解毒汤治疗的有( )。[2014年研]
A.热伤血络,吐血衄血发斑者
B.火毒炽盛,烦躁错语不眠者
C.热壅积聚,发为痈肿疗毒者
D.阳明腑实,便秘潮热谵语者
【答案】ABC
【解析】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表现为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例17】(X型题)黄芩、黄连、黄柏同用的方剂有( )。[2013年研]
A.石膏汤
B.普济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当归六黄汤
【答案】ACD
【解析】A项,石膏汤的组成:石膏、黄连、黄柏、黄芩、香豉、栀子、麻黄。B项,普济消毒饮的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C项,黄连解毒汤的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D项,当归六黄汤的组成:生地黄、熟地、黄芩、黄柏、黄连、黄芪。其中黄芩、黄连、黄柏同用的有石膏汤,黄连解毒汤和当归六黄汤。
5.五味消毒饮
(1)组成
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
(2)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3)主治
火毒结聚之疔疮。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4)配伍特点
本方以同类相须之法,唯取清解消疔之力。
6.四妙勇安汤
(1)组成
金银花(90g)、玄参(90g)、当归(60g)、甘草(30g)。
(2)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3)主治
热毒炽盛之脱疽。患肢暗红微肿灼热,疼痛剧烈,久则溃烂腐臭,甚则脚趾节节脱落,延及足背,烦热口渴,舌红脉数。
(4)配伍特点
清热解毒之中,寓养血活血扶正之意,法取药少量大、药力专一之长。
(5)鉴别
表5-12 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与五味消毒饮
7.牛蒡解肌汤
(1)组成
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牡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2)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3)主治
风火痰热上攻之痈疮、牙痛。颈项、头面红肿热痛,牙龈肿痛,寒轻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赤,苔黄,脉浮数。
(4)配伍特点
以疏散风邪配伍清热解毒及凉血之品组方,重在“解肌”散邪消痈,体现了散中有清,清散并用之法。
五、清脏腑热剂
1.龙胆泻肝汤
(1)组成
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9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4)主治
①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②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5)方解
表5-13 龙胆泻肝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
(7)加减应用
①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a.组成:当归、龙脑、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
b.功用:清肝泻火。
c.主治:肝经火郁证。
②当归龙荟丸《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a.组成: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芦荟、青黛、大黄、木香、麝香。
b.功用:清泻肝胆实火。
c.主治:肝胆实火证。
(8)注意事项
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不宜用。
【例18】(X型题)下列方剂中,以君药和主要功用命名的是( )。[2010年研]
A.龙胆泻肝汤
B.桃核承气汤
C.半夏泻心汤
D.当归补血汤
【答案】ABC
【解析】A项,龙胆泻肝汤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其中龙胆草为君以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B项,桃核承气汤功效: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证。以桃仁破瘀活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共为君药。C项,半夏泻心汤功效: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君药半夏以辛开散结,和胃降逆。D项,当归补血汤功效: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为君药。
【例19】(X型题)龙胆泻肝汤中用以清热利湿的药物是( )。[2010年研]
A.泽泻
B.木通
C.黄芩
D.车前子
【答案】ABD
【解析】龙胆泻肝汤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龙胆草大苦大寒,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黄芩、栀子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下行。生地黄、当归补血养阴,以养肝体,泄中寓补,标本兼顾。柴胡疏肝清热,以助肝用;引药入肝胆经(兼使药)。甘草和中调药。
【例20】(X型题)龙胆泻肝汤与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有( )。[2006年研]
A.生地
B.当归
C.泽泻
D.牛膝
【答案】AB
【解析】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及生甘草所组成;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及甘草所组成,两方中均有的药物是生地、当归。
【例21】(X型题)下列选项中,含有生地黄、木通的方剂有( )。[2005年研]
A.导赤散
B.龙胆泻肝汤
C.八正散
D.小蓟饮子
【答案】ABD
【解析】A项,导赤散的组成为: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B项,龙胆泻肝汤的组成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C项,八正散的组成是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D项,小蓟饮子的组成是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
2.左金丸
(1)组成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
(2)用法
上药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五十丸。
(3)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4)主治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5)方解
表5-14 左金丸方解
(6)配伍特点
①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以苦寒为主,泻火而不致凉遏,温降而不助火邪;
②肝胃同治,以清泻肝火为主,俾肝火得清,则胃气自降。
(7)加减应用
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6:1,可为临证遣药之参佐,若兼见腹痛泄泻,本方加白芍以和中缓急,名戊己丸。
(8)注意事项
虚寒者忌用。
(9)鉴别
表5-15 左金丸与龙胆泻肝汤
【例22】(A型题)患者胁肋胀痛,吞酸嘈杂,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宜选用( )。[2016年研]
A.逍遥散
B.清胃散
C.左金丸
D.一贯煎
【答案】C
【解析】胁肋胀痛,脉弦而数属于肝郁气滞化火证;吞酸嘈杂为肝气上泛而致,呕吐口苦为肝逆引动胃气上逆的表现,辨证为肝火犯胃证,应用左金丸加以治疗。A项,逍遥散为调和肝脾剂,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B项,清胃散为清脏腑热剂,功效: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C项,左金丸为清脏腑热剂,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D项,一贯煎为补阴剂,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
【例23】(A型题)治疗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者,宜首选( )。[2007年研]
A.吴茱萸汤
B.龙胆泻肝汤
C.左金丸
D.清胃散
【答案】C
【解析】A项,吴茱萸汤主治肝寒犯胃证或中虚胃寒证。B项,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C项,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证。D项,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
【例24】(X型题)左金丸中少佐吴茱萸的用意有( )。[2014年研]
A.引导黄连入肝经,以泻肝火
B.监制黄连,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端
C.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
D.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
【答案】ABCD
【解析】左金丸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组成:黄连、吴茱萸。方中少佐辛热之吴茱萸:①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②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③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④可引领黄连入肝经。
3.泻白散
(1)组成
地骨皮(30g)、桑白皮(30g)、炙甘草(3g)。
(2)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3)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4)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5)方解
表5-16 泻白散方解
(6)配伍特点
主以甘寒,清中有润,泻中寓补,培土生金,祛邪不伤正,清泻肺中伏火以适稚阴娇脏之性。
(7)加减应用
①肺经热重者,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
②肺经伏火,兼见脾虚者,加人参、茯苓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8)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例25】(A型题)泻白散证发热的特征是( )。[2010年研]
A.入暮渐热
B.皮肤蒸热
C.日晡潮热
D.夜热早凉
【答案】B
【解析】泻白散为清脏腑热剂,功效: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症见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病机:肺有伏火郁热,气机上逆,热伏阴分,损伤阴液。
【例26】(A型题)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疗宜( )。[2006年研]
A.麻杏石甘汤
B.白虎汤
C.泻白散
D.葛根芩连汤
E.养阴清肺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证为肺热咳嗽,肺有伏火,阴分渐伤;治宜泻肺清热,止咳平喘。A项,麻杏石甘汤适用于邪热壅遏于肺,肺中热盛,喘逆气急,汗出而身热不解者。B项,白虎汤适用于邪热在肺经气分,热炽伤津,且有传入阳明之势。C项,泻白散止咳平喘,兼扶肺气,适用于肺有伏火郁热,阴分渐伤,肺失清肃,气逆不降;症见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尤宜于小儿肺盛,气急喘嗽。D项,葛根芩连汤适用于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症见汗出作喘,胸脘烦热,下利秽臭者。E项,养阴清肺汤滋养肺肾,利咽消肿,微散表邪,为治疗白喉之常用方,亦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咽痛咳嗽。
4.清胃散
(1)组成
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6g)、黄连(9g)、升麻(6g)。
(2)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3)功用
清胃凉血。
(4)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5)方解
表5-17 清胃散方解
(6)配伍特点
清热与凉血并用,苦降与升散同施,养阴与泻火兼顾,但以清降为主。
(7)加减应用
①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
②口渴饮冷者,加重石膏用量,再加玄参、花粉以清热生津。
③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8)注意事项
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例27】(X型题)下列方剂中,遣药配伍寓“火郁发之”之意的是( )。[2010年研]
A.普济消毒饮
B.清胃散
C.凉膈散
D.泻白散
【答案】AB
【解析】A项,普济消毒饮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方中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寓意“火郁发之”。B项,清胃散功效: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方中以黄连清泻胃火,升麻清胃解毒,宣达伏火,二药相伍寓意“火郁发之”。C项,凉膈散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热聚胸膈之证。本方清上与泻下并行,为“以泻代清”的代表方。D项,泻白散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本方清中有润,泻中寓补,培土生金。
5.玉女煎
(1)组成
石膏(9~15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
(2)用法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3)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4)主治
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5)方解
表5-18 玉女煎方解
(6)配伍特点
清热与滋阴共进,虚实兼治,以治实为主,使胃热得清,肾水得补,则诸症可愈。
(7)加减应用
①火盛者,加山栀子、地骨皮以清热泻火。
②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
(8)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9)鉴别
表5-19 玉女煎与清胃散
【例28】(A型题)玉女煎的功用是( )。[2015年研]
A.清肝泻火
B.清胃凉血
C.清胃滋阴
D.滋阴养肝
【答案】C
【解析】玉女煎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症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6.芍药汤
(1)组成
芍药(30g)、当归(15g)、黄连(15g)、槟榔(6g)、木香(6g)、甘草(6g)、大黄(9g)、黄芩(15g)、官桂(5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4)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5)方解
表5-20 芍药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清热燥湿与和营缓急并举,纳温通于苦燥之内,相反相成;且寓调和气血、“通因通用”之法。
(7)加减应用
原方后注“如血痢则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可供临证参佐。
(8)注意事项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
【例29】(A型题)遣药配伍中体现“通因通用”之法的方剂是( )。[2009年研]
A.凉膈散
B.白头翁汤
C.芍药汤
D.葛根黄芩黄连汤
【答案】C
【解析】“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某些现象“通泄”而本质属实邪(如瘀热、积滞等)阻滞的病证。C项,芍药汤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者。此证表现为“通泄”,实质是湿热蓄积,蒸迫大肠,郁败气血所致,故用大黄泻热导滞,合槟榔、木香行气化滞、通肠泻积,寓“通因通用”之义。A项,凉膈散主治热聚胸膈,方药配伍虽用大黄、朴硝泻下通便,但证候不见“通泄”,属“以泻代清”之法;B项,白头翁汤虽亦治痢(热痢),方药配伍却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D项,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邪热下利,症虽“通泄”,而方药配伍旨在清热燥湿,解表和里。
【例30】(A型题)芍药汤的功用是( )。[2005年研]
A.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C.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D.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E.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答案】A
【解析】芍药汤功效为调和气血,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等。B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是白头翁汤的功效。C项,清热利湿,升清降浊是蚕矢汤的功效。D项,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为连朴饮的功效。E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为甘露消毒丹的功效。
【例31】(X型题)真人养脏汤与芍药汤的共同点有( )。[2006年研]
A.用大黄、黄芩、黄连清热燥湿
B.用当归、芍药、木香调气和营
C.用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以复运化
D.用芍药、甘草和中缓急而止腹痛
【答案】BD
【解析】真人养脏汤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共用当归、芍药、木香、甘草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7.白头翁汤
(1)组成
白头翁(15g)、黄柏(9g)、黄连(9g)、秦皮(9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4)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5)方解
表5-21 白头翁汤方解
(6)加减应用
①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
②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
③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
④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
⑤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7)注意事项
素体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8)鉴别
表5-22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
8.导赤散
(1)组成
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竹叶(3g)。
(2)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3)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4)配伍特点
甘寒与苦寒相合,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以适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之体。
9.苇茎汤
(1)组成
苇茎(60g)、薏苡仁(30g)、桃仁(9g)、瓜瓣(24g)。
(2)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3)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配伍特点
本方药性平和,清化于上,降渗于下,凉而不寒,利不伤正,为治疗肺痈之良方,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
(5)鉴别
表5-23 苇茎汤与泻白散
10.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1)组成
藿香叶(6g)、山栀仁(3g)、石膏(9g)、甘草(6g)、防风(9g)。
(2)功用
泻脾胃伏火。
(3)主治
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4)配伍特点
本方清泻为主,辅以升散,则清中有散,降中有升,寒凉而不致冰伏,升散而不助火焰,佐以甘润和中,以使泻脾而不伤脾。
(5)鉴别
表5-24 泻黄散与清胃散
七、清虚热剂
1.青蒿鳖甲汤
(1)组成
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养阴透热。
(4)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5)方解
表5-25 青蒿鳖甲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本方滋清兼备、邪正兼顾、清中有透,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阴复邪去而热退。
(7)加减应用
①若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
②兼肺阴虚,加沙参、麦冬滋阴润肺。
③如用于小儿夏季热,加白薇、荷梗祛暑退热。
(8)注意事项
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使用。
【例32】(A型题)温病后期,症见形体消瘦,肌肤欠润,夜间身热,天亮热退,饮食尚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2015年研]
A.清营汤
B.清骨汤
C.秦艽鳖甲散
D.青蒿鳖甲汤
【答案】D
【解析】A项,清营汤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为辨证特点。B项,清骨汤功效:清虚热,退骨蒸。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以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C项,秦艽鳖甲散功效:滋阴养血,退热除蒸。主治:风劳病;以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象微数为辨证要点。D项,青蒿鳖甲汤功效: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例33】(A型题)温病后期,阴虚邪伏者,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2010年研]
A.清骨散
B.大定风珠
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答案】D
【解析】青蒿鳖甲汤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例34】(X型题)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牡丹皮的有( )。[2008年研]
A.青蒿鳖甲汤
B.六味地黄汤
C.金匮肾气丸
D.普济消毒饮
【答案】ABC
【解析】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三方,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牡丹皮。D项,普济消毒饮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2.清骨散
(1)组成
银柴胡(5g)、胡黄连(3g)、秦艽(3g)、鳖甲(3g)、地骨皮(3g)、青蒿(3g)、知母(3g)、甘草(2g)。
(2)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3)主治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配伍特点
集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
【例35】(X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清骨散组成的药物有( )。[2006年研]
A.秦艽
B.知母
C.鳖甲
D.黄连
【答案】ABC
【解析】清骨散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及甘草组成。
3.秦艽鳖甲散
(1)组成
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
(2)功用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3)主治
风劳病。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象微数。
(4)配伍特点
重用柴胡、鳖甲、地骨皮,养阴清热与和血祛风并用。
【例36】(X型题)秦艽鳖甲散与青蒿鳖甲汤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2016年研]
A.细生地
B.胡黄连
C.地骨皮
D.银柴胡
【答案】BD
【解析】秦艽鳖甲散与青蒿鳖甲汤均为清虚热剂,秦艽鳖甲散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主治风劳病。其药物组成为:秦艽、鳖甲、柴胡、地骨皮、知母、当归。青蒿鳖甲汤功效:养阴透热;主治热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其药物组成为: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牡丹皮。所以秦艽鳖甲散与青蒿鳖甲汤中均不含有胡黄连和银柴胡。
4.当归六黄汤
(1)组成
当归(6g)、生地黄(6g)、黄芩(6g)、黄柏(6g)、黄连(6g)、熟地黄(6g)、黄芪(12g)。
(2)功用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3)主治
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4)配伍特点
①养血育阴与泻火除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
②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发热盗汗诸症相应而愈。
【例37】(A型题)阴虚有火,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治宜选用( )。[2012年研]
A.清骨散
B.秦艽鳖甲散
C.当归六黄汤
D.大补阴丸
【答案】C
【解析】根据上述症状可辨证属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治宜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宜选用当归六黄汤。A项,清骨散的功效:清虚热,退骨蒸;治疗肝肾阴虚,虚热内扰证,以骨蒸潮热为辨证要点。B项,秦艽鳖甲汤的功效:滋阴养血,退热除蒸。专治瘟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D项,大补阴丸的功效是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A.1:1
B.2:1
C.3:1
D.5;1
E.7:1
【例38】(B型题)当归六黄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的比例是( )。[2006年研]
【答案】B
【例39】(B型题)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的比例是( )。[2006年研]
【答案】D
【解析】当归六黄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的比例是2:1。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用量比例是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