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
少阳证、肝脾不和及肠胃不和证及寒热互结、肠胃不和等证。
3.配伍规律
和解少阳常用解表药配伍清热药,主治少阳证;调和肝脾常用理气疏肝药配伍养气和血、健脾助运之品,主治肝脾不和证;调和肠胃常用辛温开散药配伍苦寒降泻之品,主治肠胃不和证。
4.分类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5.注意事项
(1)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皆不宜使用;
(2)和解剂以祛邪为主,劳倦内伤、气血虚弱等纯虚证者,不宜使用。
二、和解少阳剂
1.小柴胡汤
(1)组成
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和解少阳。
(4)主治
①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②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黄疸、疟疾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5)方解
表4-1 小柴胡汤方解
(6)配伍特点
①柴胡、黄芩相合,乃和解少阳法之基本配伍;
②升降并用,邪正兼顾。
(7)加减应用
①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
②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止渴生津。
③腹中痛,是木来乘土,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木缓急止痛。
④胁下痞硬,是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
⑤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利水宁心。
⑥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疏风解表。
⑦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
(8)注意事项
阴虚血少者禁用。
【例1】(A型题)下列方剂中,原方用法要求“去滓,再煎”的是( )。[2012年研]
A.桂枝汤
B.小柴胡汤
C.白虎汤
D.蒿芩清胆汤
【答案】B
【解析】A项,桂枝汤的煎法为“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B项,小柴胡汤的煎法为“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C项,白虎汤的煎法为“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D项,根据《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原方没有著此用法。
【例2】(A型题)下列方剂中,原方柴胡用量最大的是( )。[2010年研]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补中益气汤
【答案】C
【解析】A项,四逆散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原方中柴胡用量十分。B项,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原方中柴胡用量一两。C项,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方中柴胡用量半斤。D项,补中益气汤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原方中柴胡用量二分或三分。以上四首方剂中柴胡用量最少的是逍遥散,柴胡用量最多的是小柴胡汤。
【例3】(X型题)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证是( )。[2007年研]
A.妇人热入血室
B.黄疸
C.疟疾
D.伤寒少阳证
【答案】ABCD
【解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是证邪在少阳,故称“少阳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又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柯琴誉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后世不论外感、内伤,凡少阳枢机不利者,辄投小柴胡汤。因此本方亦常用治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症见少阳证表现者。
2.蒿芩清胆汤
(1)组成
青蒿脑(4.5~6g)、淡竹茹(9g)、仙半夏(4.5g)、赤茯苓(9g)、青子芩(4.5~9g)、生枳壳(4.5g)、陈广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
(2)用法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水煎服。
(3)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5)方解
表4-2 蒿芩清胆汤方解
(6)配伍特点
以清透为主,降利共施,畅少阳之枢机,化湿郁之痰浊,属“分消走泄”法。
(7)加减应用
①呕多者,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
②湿重者,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
③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8)注意事项
本方为祛邪之剂,体虚者不宜单独应用。
(9)鉴别
表4-3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
3.达原饮
(1)组成
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
(2)用法
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现代煎法:水煎服)。
(3)功用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4)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尖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5)方解
表4-4 达原饮方解
(6)配伍特点
辛香燥烈,气味雄厚,直达膜原,辟秽化浊;燥润相济,在行气宣达、燥湿化浊中注意护阴。
(7)加减应用
①若兼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者,加柴胡以引经。
②若兼腰背项痛者,加羌活以引经。
③若兼目痛、眉棱骨痛者,加干葛以引经。
(8)注意事项
本方偏于辛烈温燥,瘟疫与温病属于热盛阴伤者,当忌用。
【例4】(A型题)达原饮中配用草果的目的是( )。[2016年研]
A.辛香化浊
B.辟秽止呕
C.宣透伏邪
D.祛痰破结
【答案】ABC
【解析】达原饮为和解少阳剂,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草果为化湿药,功效:燥湿温中,截疟除痰。达原饮中以槟榔为君,以草果为臣,取其芳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之效。D项,祛痰破结是槟榔在达原饮中的药效。
【例5】(A型题)疟疾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脉弦数者,宜选用( )。[2014年研]
A.甘露消毒丹
B.蒿芩清胆汤
C.达原饮
D.大柴胡汤
【答案】C
【解析】达原饮的功效是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症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根据题意,疟疾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脉弦数者,是达原饮的主治之证。
三、调和肝脾剂
1.四逆散
(1)组成
炙甘草(6g)、枳实(6g)、柴胡(6g)、芍药(6g)。
(2)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3)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4)主治
①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②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5)方解
表4-5 四逆散方解
(6)配伍特点
肝脾同治;散收结合;升降同施。
(7)加减应用
①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②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
③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④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⑤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除下重。
⑥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⑦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8)注意事项
热盛厥甚的热厥和阳微阴盛的寒厥者,忌用本方。
(9)鉴别
表4-6 四逆散与小柴胡汤
【例6】(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 )。[2011年研]
A.咳者,加杏仁
B.悸者,加桂枝
C.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D.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答案】A
【解析】四逆散(《伤寒论》)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加减变化: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例7】(X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和解剂的有( )。[2006年研]
A.痛泻要方
B.甘露消毒丹
C.普济消毒饮
D.四逆散
【答案】AD
【解析】A项,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泻肝的功用;D项,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用,以上二方属于和解剂。B项,甘露消毒丹属于祛湿剂。C项普济消毒饮属于清热剂。
2.逍遥散
(1)组成
炙甘草(4.5g)、当归(9g)、茯苓(9g)、白芍药(9g)、白术(9g)、柴胡(9g)。
(2)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服。
(3)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4)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5)方解
表4-7 逍遥散方解
(6)配伍特点
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理气为重。如此配伍,可使木郁达之,则脾弱得复,血虚得养。
(7)加减应用
①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
a.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炒柴胡、牡丹皮、山栀炒、甘草。
b.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c.主治:肝郁血虚内热证。
②黑逍遥散《医略六书》
a.组成: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b.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c.主治:肝脾血虚。
(8)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者慎用。
【例8】(A型题)患者平素饮食不多,常疲惫,每逢月经来潮两胁隐痛,乳房作胀,经行量少而不畅,脉弦细。治宜选用( )。[2015年研]
A.失笑散
B.逍遥散
C.四逆散
D.越鞠丸
【答案】B
【解析】A项,失笑散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疼痛证。以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为辨证要点。B项,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以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C项,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①阳郁厥逆证;以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为辨证要点。②肝脾不和证;以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D项,越鞠丸功效: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平素饮食不多,常疲惫”为脾虚之象,“两胁隐痛,乳房作胀”为肝郁之症,“经行量少而不畅”则血虚与气郁并见,可辨证为肝郁脾虚血少证,选逍遥散进行治疗。
【例9】(A型题)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2010年研]
A.疏散风热
B.疏肝散热
C.疏肝解郁
D.清利头目
【答案】B
【解析】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组成:炙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本方所治肝脾不和证,既有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又有肝血不足,血不养肝。肝郁、脾虚、血虚互见又互为因果。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柔肝。所以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为君;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为臣;更有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为佐。炙甘草益气补中,兼柔肝缓急。烧生姜温胃和中;少佐薄荷,助柴胡疏肝郁而散肝热。如此配伍,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使肝郁解,营血充,脾健运,诸证自除。
【例10】(A型题)加味逍遥散的组成是逍遥散加( )。[2009年研]
A.丹皮、赤芍
B.丹参、赤芍
C.丹皮、栀子
D.丹参、栀子
【答案】C
【解析】逍遥散为调和肝脾之名方,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该病证以肝郁、脾虚、血虚互为因果者最宜。若肝郁血虚,化火生热,则宜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名“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例11】(A型题)治疗肝郁化热、脾虚血虚证的最佳选方是( )。[2005年研]
A.四逆散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加味逍遥散
E.黑逍遥散
【答案】D
【解析】A项,四逆散主治证是阳郁厥逆证和肝郁脾滞证。B项,小柴胡汤的主治证为伤寒少阳证。C项,逍遥散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D项,加味逍遥散的主治证是肝郁化热、脾虚血虚证。E项,黑逍遥散的主治证是肝脾血虚。
3.痛泻要方
(1)组成
炒白术(9g)、炒白芍药(6g)、炒陈皮(4.5g)、防风(3g)。
(2)功用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3)主治
脾虚肝郁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4)配伍特点、
本方为治疗痛泻之代表方,补脾泻肝,寓疏于补,体现了扶土抑木法(方中防风散肝舒脾,升阳止泻)。
(5)鉴别
①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理脾伸阳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四肢逆,手足寒,或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等证。
②逍遥散养血疏肝,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少神疲,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证。
③痛泻要方主治脾受肝邪,大便泻泄,泻后腹痛,泻后痛犹不解之证;久泻不已,更加升麻,以升下陷之清阳而止泻泄。
【例12】(B型题)用痛泻要方治疗腹痛泄泻,所体现的做法是( )。[2014年研]
A.扶土抑木
B.培土生金
C.滋水涵木
D.补火暖土
【答案】A
【解析】痛泻要方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方中白术、白芍相配补脾柔肝,祛湿止泻,通过泻木以达到扶土的目的,体现“培土抑木”之法。
A.四逆散
B.逍遥散
C.痛泻要方
D.复元活血汤
【例13】(B型题)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 )。[2007年研]
【答案】A
【例14】(B型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2007年研]
【答案】C
【解析】A项,四逆散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B项,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C项,痛泻要方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D项,复元活血汤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4.当归芍药散
(1)组成
当归三两、白芍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三两。
(2)功用
养血益脾。
(3)主治
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
(4)配伍特点
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四、调和寒热剂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1.组成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2.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
3.功用
寒热平凋,消痞散结。
4.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5.方义
表4-8 半夏泻心汤方解
6.配伍特点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7.加减应用
(1)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①组成: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②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③主治:水热互结痞证。
(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①组成: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
②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③主治:胃气虚弱痞证。
(3)黄连汤《伤寒论》
①组成: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②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③主治:胃热肠寒证。
8.注意事项
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
A.牡蛎散
B.小青龙汤
C.黄土汤
D.半夏泻心汤
【例15】(B型题)体现散收同用、祛邪护正配伍的方剂是( )。[2008年研]
【答案】B
【例16】(B型题)体现寒热并行、辛开苦降配伍的方剂是( )。[2008年研]
【答案】D
【解析】A项,牡蛎散补敛并用,敛阴以止汗,益气以固表。B项,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化痰降逆。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散温燥太过之弊。炙甘草和中缓峻调药,诸药相配,发中有收,刚柔相济。C项,黄土汤补止兼施,寒温并用,刚柔并济,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D项,半夏泻心汤用半夏开结消痞,降逆和胃;干姜辛温以散寒,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胃;诸药相合,辛开苦降,寒热并行,补泻兼施,邪正兼顾,以收调和寒热,开结消痞之效。
【例17】(X型题)体现辛开苦降配伍方法的方剂是( )。[2009年研]
A.半夏泻心汤
B.枳实消痞丸
C.小陷胸汤
D.连朴饮
【答案】ABC
【解析】A项,半夏泻心汤主治中虚邪陷,寒热互结,气机痞塞,升降失常;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下利者。本方苦辛并用(苦降辛开),寒热共投,补泻兼施,虚实兼顾,使寒热除,升降复,肠胃和,则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诸症悉平。B项,枳实消痞丸主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气壅湿聚,痰食交阻;症见心下痞满,恶食懒倦者。本方苦辛并用(苦降辛开),寒热并用,消补兼施,邪正兼顾,使寒热调,升降复,痰食化,脾胃和,则心下痞满,恶食懒倦诸症皆除。C项,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气郁不通所致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者。方中瓜蒌实清热涤痰,宽胸散结。黄连、半夏相配,清热化痰,既助瓜蒌实开痰热之结,又苦降辛开,以除气郁之痞。D项,连朴饮主治湿热蕴伏,困遏中焦,症见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心烦躁扰者。寒温并用,苦辛宣泄,使脾胃和、升降复、清浊分,吐泻自止,诸症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