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

泻下剂是指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

泻下剂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者,如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虫积之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泻利、苔厚、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均适用。

3.配伍规律

(1)寒下剂常用寒性泻下药配伍行气药、活血药;

(2)温下剂常用泻下药配伍温里祛寒药;

(3)润下剂常用滋润滑肠药配伍泻下药、温肾益精药;

(4)逐水剂常用峻下逐水药配伍养胃扶正药、行气药;

(5)攻补兼施剂常用攻下药配伍益气药、补血药、养阴药。

4.分类

(1)寒下剂:适用于热结。

(2)温下剂:适用于寒结。

(3)润下剂:适用于燥结。

(4)逐水剂:适用于水结。

(5)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而兼见正气不足。

5.注意事项

(1)多由药力迅猛之品组方,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2)服药期间,应忌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3)如表证未解,里未成实者,不宜使用泻下剂。

(4)若表证未解而里实己成,宜用表里双解法;如兼有瘀血者,配伍活血祛瘀药治之;兼有虫积者,配伍驱虫药治之。

(5)对年老体虚,孕妇、产妇或月经期,病后伤津,以及亡血者,应慎用或禁用。

二、寒下剂

1.大承气汤

(1)组成

酒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9g)。

(2)用法

水煎服,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3)功用

峻下热结。

(4)主治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里热实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5)方解

表3-1 大承气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相辅相成,共成峻下热结之最佳配伍。

本方治热结旁流证,是因“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是本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属“通因通用”之法。

(7)加减应用

小承气汤《伤寒论》

a.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b.功用:轻下热结。

c.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a.组成:大黄、甘草、芒硝。

b.功用:缓下热结。

c.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8)注意事项

本方药力峻猛,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9)鉴别

表3-2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

【例1】(A型题)患者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量臭秽稀水,日晡潮热,口舌干燥,脉沉实。治宜选用(  )。[2015年研]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增液承气汤

D.新加黄龙汤

【答案】B

【解析】A项,小承气汤功效: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B项,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C项,增液承气汤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阳明热结阴亏证。D项,新加黄龙汤:泄热通便,滋阴益气。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根据患者症状可辨证为阳明腑实重证,选用大承气汤。

【例2】(A型题)胃痛急剧而拒按,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2010年研]

A.越鞠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枳实导滞丸

【答案】B

【解析】胃痛拒按,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可辨证为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A项,越鞠丸主治: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C项,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症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D项,枳实导滞丸主治:湿热食积证。症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2.大陷胸汤

(1)组成

大黄(10g)、芒硝(10g)、甘遂(1g)。

(2)用法

水煎服,先煮大黄,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3)功用

泻热逐水。

(4)主治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5)方解

表3-3 大陷胸汤方解

(6)配伍特点

寒下药与峻下逐水药并用,力大势猛,功专效宏,使水饮邪热从二便分利而去,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7)加减应用

大陷胸丸

组成: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结胸证。

(8)注意事项

本方药力峻猛,中病即止,以防过剂伤正;素体虚弱者慎用本方。

(9)鉴别

表3-4 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

3.大黄牡丹汤

(1)组成

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9g)。

(2)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3)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4)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5)方解

表3-5 大黄牡丹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泻下、清利、破瘀合方,以通为用,使湿热瘀毒从肠道而去,共成泻热逐瘀之法。

(7)加减应用

若热毒较甚者,加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等以活血祛瘀。

(8)注意事项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例3】(A型题)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2012年研]

A.解毒消痈,化痰散结

B.清热散结,逐瘀排脓

C.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D.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答案】D

【解析】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组成为: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例4】(A型题)大黄牡丹汤中配伍大黄的主要目的是(  )。[2009年研]

A.泻热降火解毒

B.泻热凉血止血

C.泻热荡实通便

D.泻除湿热瘀结

【答案】D

【解析】大黄具清热降火、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和凉血止血等多种功用。其功用的发挥,随配伍不同而有所侧重。大黄牡丹汤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组成: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方中大黄通腑泻热、活血行瘀,与凉血散瘀之牡丹皮、泻热软坚之芒硝、清肠除湿之冬瓜子相配,意在泻热行瘀,以除肠中湿热瘀结。

三、温下剂

1.温脾汤

(1)组成

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4)主治

阳虚冷积证。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5)方解

表3-6 温脾汤方解

(6)配伍特点

以温补阳气与攻下寒积两法合方,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袪寒,攻下不伤正。

(7)加减应用

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8)注意事项

热实里结,津伤便秘者不宜用此方。

【例5】(X型题)下列方剂中,具有温阳健脾作用的有(  )。[2012年研]

A.健脾丸

B.归脾汤

C.温脾汤

D.实脾散

【答案】CD

【解析】A项,健脾丸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项,归脾汤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C项,温脾汤功效: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寒积证。D项,实脾散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之尿少,水肿。

2.大黄附子汤

(1)组成

大黄(9g)、炮附子(12g)、细辛(3g)。

(2)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3)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4)配伍特点

通过辛热之附子、细辛与苦寒之大黄配伍,使大黄寒性受制约而泻下之功保留,相制为用,去性存用。

(5)鉴别

表3-7 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

四、润下剂

1.济川煎

(1)组成

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6~9g)、泽泻(4.5g)、升麻(1.5~3g)、枳壳(3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4)主治

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5)方解

表3-8 济川煎方解

(6)配伍特点

寓润下于温补之中,寄升清于降浊之内,乃寓通于补之剂。

(7)加减应用

《景岳全书》方后加减法提出:“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若肾虚加熟地”;“虚甚者,枳壳不必用”,皆可供临床参考。

(8)注意事项

热邪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例6】(X型题)济川煎中配伍当归的用意有(  )。[2012年研]

A.补血润燥

B.活血化瘀

C.润肠通便

D.下气止逆

【答案】AC

【解析】济川煎的功用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阳虚便秘。方中配伍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

2.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1)组成

麻子仁(20g)、芍药(9g)、枳实(9g)、大黄(12g)、厚朴(9g)、杏仁(10g)。

(2)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3)主治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4)配伍特点

泻下与润肠并举,泻而不峻,下不伤正。

(5)鉴别

表3-9 麻子仁丸与小承气汤

【例7】(A型题)患者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治宜选用(  )。[2016年研]

A.济川煎

B.黄龙汤

C.增液汤

D.麻子仁丸

【答案】D

【解析】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频数为典型的脾约证,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A项,济川煎为润下剂,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B项,黄龙汤为攻补兼施剂,功效:泻下热结,益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C项,增液汤为滋阴润燥剂,功效:增液润燥,主治阴虚便秘证。D项,麻子仁丸为润下剂,功效: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脾约证,脾约证为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证。症见: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频数等。

【例8】(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麻子仁丸功用的是(  )。[2007年研]

A.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B.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C.温阳散寒,泻结行滞

D.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答案】D

【解析】A项,滋阴益气、泻结泄热是新加黄龙汤的功用。B项,滋阴增液、泄热通便是增液承气汤的功用。C项,温阳散寒、泻结行滞是大黄附子汤的功用。D项,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是麻子仁丸的功用。

【例9】(A型题)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燥,小便频数者,治疗宜用(  )。[2006年研]

A.济川煎

B.增液汤

C.新加黄龙汤

D.增液承气汤

E.麻子仁丸

【答案】E

【解析】依据上述症状可辨证该病为“脾约”证。《伤寒论》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由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五、逐水剂

1.十枣汤

(1)组成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

(2)用法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3)功用

攻逐水饮。

(4)主治

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

(5)方解

表3-10 十枣汤方解

(6)配伍特点

峻下逐水之中,寓甘缓补中之法,共成正邪相顾而以峻泻攻逐为主之剂。

(7)加减应用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功用: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8)注意事项

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据证递加。

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例10】(A题型)下列关于十枣汤服用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伤寒论》原方用法要求的是(  )。[2011年研]

A.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分别捣为散

B.体质强壮者一钱匕,瘦弱者服半钱

C.用十枚大枣煎汤,纳药末,临卧冷服

D.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答案】C

【解析】十枣汤(《伤寒论》)功效为攻逐水饮。主治:悬饮,水肿。组成:芫花、甘遂、大戟,三药等分。用法:三药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2g),羸人服半钱(1g),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例11】(X题型)十枣汤中配伍大枣的目的是(  )。[2009年研]

A.制约药物峻烈

B.缓和药物毒性

C.健脾益气补虚

D.益气培土护胃

【答案】ABD

【解析】十枣汤功效:攻逐水饮;主治:悬饮,水肿;由芫花、甘遂、大戟“三味等份,各别捣为散”而成,三药皆毒峻之品,临床应用,不仅须严格控制剂量,更需注意保护正气。所以原方用法特别注明“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并“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平旦温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以大枣煎汤送药,意在藉大枣之甘,一则缓毒制峻,二则培土护胃。

【例12】(X型题)十枣汤适用于(  )。[2007年研]

A.悬饮,症见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者

B.实水,症见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者

C.痰饮,症见脐下悸动,短气而咳者

D.皮水,症见一身悉肿,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者

【答案】AB

【解析】十枣汤具有攻逐水饮的功效,攻下力强;用于治疗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也用于治疗实水,症见一身悉肿,尤以下半身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C项,痰饮见脐下悸动,短气而咳者,多由中焦阳虚,脾失健运,聚湿成饮,上凌心肺所致。D项,皮水多因脾虚湿盛,气滞水停,泛溢肌肤所致。二者皆非形气俱实之证,不宜用攻下力强的方子。

2.舟车丸

(1)组成

牵牛子、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

(2)功用

行气逐水。

(3)主治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4)配伍特点

逐水药与行气之品配伍,使气行则腹畅,气行则水行。

(5)鉴别

十枣汤、舟车丸均能泻下逐水。但十枣汤逐水之中兼有培土扶正作用,主治水肿腹胀实证以及悬饮;舟车丸逐水之中并能行气,逐水攻下之力较猛,主要用治水肿而见大腹肿满为主之证。

六、攻补兼施剂

1.黄龙汤

(1)组成

大黄(9g)、芒硝(6g)、枳实(9g)、厚朴(9g)、当归(6g)、人参(9g)、甘草(3g)、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2)用法

水煎一沸后,再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

(3)功用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4)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5)方解

表3-11 黄龙汤方解

(6)配伍特点

理气攻下与补益气血并用,攻补兼施,逐邪扶正。

(7)加减应用

若脘腹胀满不甚,可去枳实、厚朴,以缓下热结;

若阴虚较甚者,可加玄参、麦冬、生地等以滋阴增液。

(8)注意事项

本方虽伍用扶正之品,但泻下力强,当中病即止;孕妇忌用。

【例13】(A型题)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2009年研]

A.枳壳

B.玄参

C.当归

D.橘皮

【答案】C

【解析】黄龙汤功效:泻下热结,益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组成药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和甘草(煎煮时加姜、枣、桔梗)。

【例14】(A型题)具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功用的方剂是(  )。[2008年研]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黄龙汤

D.温脾汤

【答案】C

【解析】A项,麻子仁丸功效调肠泄热、行气通便,为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而便干尿频者设。B项,济川煎,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为老年肾虚、关门失主而大便秘结者设。C项,黄龙汤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功效泄热通便、补益气血,适用于热实内结、气血大伤而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者。D项,温脾汤为温下的代表方,功能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适用于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

2.新加黄龙汤

(1)组成

细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

(2)用法

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

(3)功用

滋阴益气,泄热通便。

(4)主治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5)方解

君药: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臣药:玄参、生地、麦冬、海参滋阴增液。

佐药:人参、甘草、当归益气养血。

使药:姜汁.宣通胃气,防呕逆拒药。

(6)加减应用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加增液汤加人参、海参、姜汁、当归而成。

【例15】(A型题)下列方剂中,具有滋阴益气、泻结泄热功用的是(  )。[2005年研]

A.增液承气汤

B.新加黄龙汤

C.济川煎

D.麻子仁丸

E.大黄附子汤

【答案】B

【解析】A项,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泻热通便。B项,新加黄龙汤的功效是滋阴益气,泻结泄热。C项,济川煎的功效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D项,麻子仁丸的功效是润肠泻热,行气通便。E项,大黄附子汤的功效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A.防止拒药

B.振奋胃气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例16】(B型题)用新加黄龙汤冲服参汁的用意是(  )。[2004年研]

【答案】B

【解析】新加黄龙汤中人参、甘草、当归补气益血,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例17】(B型题)服用新加黄龙汤冲服姜汁的用意是(  )。[2004年研]

【答案】C

【解析】新加黄龙汤中加姜汁冲服,既可防呕逆拒药,更借姜以振胃气。

3.增液承气汤

(1)组成

玄参(30g)、麦冬(24g)、细生地(24g)、大黄(9g)、芒硝(5g)。

(2)功用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3)主治

阳明温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4)配伍特点

重用养阴之品相伍,攻补兼施,共成“增水行舟”之剂。

(5)鉴别

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均能泻热通便,兼以扶正。但新加黄龙汤攻下之中有补气益血、滋阴增液作用,主治阳明腑实,正气已虚而阴血大伤者;增液承气汤攻下之中有滋阴增液作用,主治阳明热结,燥实难下而阴液大伤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