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生物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纤维素中连接葡萄糖分子的化学键是( )。
A.α(1→4)糖苷键
B.β(1→4)糖苷键
C.α(1→6)糖苷键
D.β(1→6)糖苷键
【答案】B
【解析】纤维素分子是由D-葡萄糖残基以β(1→4)糖苷键共价联结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平均聚合度从几百到15000。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
2.下列物质中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的是( )。
A.酮体
B.脂肪酸
C.胆固醇
D.磷脂
【答案】C
【解析】A项,酮体中的β-羟丁酸可氧化为乙酰乙酸,进而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B项,脂肪酸的β-氧化可产生乙酰辅酶A。D项,磷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进行β-氧化可产生乙酰辅酶A。
3.下列遗传密码子中作为“终止”密码的是( )。
A.UCA
B.UGC
C.UAG
D.UUU
【答案】C
【解析】终止密码又称终链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是指不编码氨基酸的,起肽链合成终止作用的密码子。终止密码有三个,分别为UAA,UAG,UGA。终止密码不能被tRNA所识别,即不能被转移至核糖核酸阅读,只能被肽链释放因子所识别。
4.在鸟氨酸循环中转变为尿素的氮有一部分来自( )。
A.鸟氨酸
B.瓜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答案】D
【解析】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循环,是肝脏中2分子NH3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尿素分子中的氮,一个来自氨甲酰磷酸(或游离的NH3),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
5.下列生物合成需要引物的是( )。
A.糖原的合成
B.聚脂的合成
C.多肽链的合成
D.RNA的合成
【答案】A
【解析】糖原的合成是指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活化形式的葡萄糖与引物分子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合酶不能催化糖原的从头合成,只能将葡萄糖单位从活化形式中转移到事先合成好的引物分子上。引物分子包括:①未降解完全的糖原分子;②糖原素或糖原蛋白。
6.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的是( )。
A.细胞固缩
B.细胞肿胀
C.核固缩
D.染色质边集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其主要的形态学变化有:①细胞明显皱缩;②染色质边缘化;③细胞核高度凝集;④染色体上核小体间连接区被酶切造成DNA链断裂,形成核碎片;⑤形成凋亡小体。
7.从体细胞克隆高等哺乳动物的成功,证明了( )。
A.体细胞的全能性
B.体细胞去分化的能力
C.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D.体细胞分化的能力
【答案】C
【解析】体细胞克隆是指取出一个双倍体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核卵重组,再植入代孕母体中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证明了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8.下列细胞周期进程正确的是( )。
A.G1→M
B.G1→G2
C.G1→S
D.G2→S
【答案】C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的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周期分为4个期,依次为:间期Ⅰ(G1期)→合成期(S期)→间期Ⅱ(G2期)→有丝分裂期(M期)。
9.杂交水稻F1群体的高产性状的遗传力为( )。
A.1
B.0
C.0.5
D.0.25
【答案】B
10.在独立遗传前提下,某一性状在F2群体中表现为9:7的两种表型分离,这种基因的互作效应是( )。
A.互补效应
B.显性上位效应
C.抑制效应
D.隐性上位效应
【答案】A
11.玉米2n=20,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二价体的数目为( )。
A.11个
B.10个
C.9个
D.8个
【答案】D
12.某植物的株高为数量性状,由4对基因控制。当杂种F1的株高与双亲相同时,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1A1A2A2A3A3a4a4与a1a1a2a2a3a3A4A4
B.A1A1A2A2a3a3a4a4与a1a1a2a2A3A3A4A4
C.A1a1A2a2A3a3A4a4与A1A1A2A2A3A3A4A4
D.A1a1A2a2A3a3A4a4与A1a1A2a2A3a3A4a4
【答案】B
13.下列属于RNA病毒的是( )。
A.T4噬菌体
B.乙肝病毒
C.HIV
D.朊病毒
【答案】C
【解析】AB两项,T4噬菌体、乙肝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属于DNA病毒。C项,HIV的基因组复制发生在细胞质内,属于RNA病毒。D项,朊病毒是具侵染性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蛋白质颗粒,无核酸。
14.在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为10,则其大肠菌群值为( )。
A.10mL
B.100mL
C.200mL
D.500mL
【答案】B
【解析】粪便污染指示菌的存在,是水体受过粪便污染的指标。通常采用大肠菌群为指标。大肠菌群数量的表示法有两种:①“大肠菌群数”,即1L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量。②“大肠菌群值”,是指水样中可检出1个大肠菌群数的最小水样体积(mL数),即:大肠菌群值=1000/大肠菌群数。因此,大肠菌群数为10的大肠菌群值为:1000/10=100(mL)。
15.组成抗体可变区的重链和轻链为( )。
A.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区段
B.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区段
C.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区段
D.轻链的1/4与重链的1/4区段
【答案】A
【解析】在抗体多肽链的羧基端(C端),占轻链的1/2与重链的3/4区段,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称为不变区或稳定区(C区),而在氨基端(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区段,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因抗体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这部分称为可变区(V区)。可变区决定抗体的多样性与特异性,与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有关。
16.对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来说,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是( )。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多酚氧化酶
C.抗坏血酸氧化酶
D.乙醇酸氧化酶
【答案】A
【解析】末端氧化酶是指位于电子传递途径的末端,能把电子直接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酶。A项,细胞色素氧化酶具有质子泵的作用,可将H+由基质抽提到膜间隙,同时可通过血红素中铁原子的氧化还原变化,将Cyt a3的电子传递给氧。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中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B项,多酚氧化酶催化分子态氧将酚氧化成醌。C项,抗坏血酸氧化酶催化氧将抗坏血酸氧化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水。D项,乙醇酸氧化酶催化乙醇酸氧化生成H2O2。
17.在调控禾谷类植物种子萌发中,具有拮抗作用的一组激素是( )。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赤霉素
C.赤霉素/脱落酸
D.乙烯/细胞分裂素
【答案】C
18.裸子植物输导水分主要靠( )。
A.导管
B.管胞
C.筛管
D.导管和筛管
【答案】B
19.下列元素中,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叶的是( )。
A.K+
B.N
C.P
D.Ca2+
【答案】D
【解析】A项,植株缺钾时,病症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BC两项,氮素或磷素不足时,老叶首先表现为缺氮或缺磷症状。D项,钙不易转移,缺钙时,茎尖、根尖及幼叶首先呈现病症。
20.每天每人由小肠重吸收回体内的液体容量是( )。
A.50L
B.40L
C.8L
D.1L
【答案】C
21.促进血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生长抑素
D.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
【答案】B
22.在睾丸组织中可分泌大量雄激素的细胞是( )。
A.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
B.生精上皮(spermatogenic epithelium)
C.间质细胞(Leydig's cell)
D.肌样细胞(myoid cell)
【答案】C
【解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由曲细精管与间质细胞组成,前者生成精子,而后者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雄激素。
23.研究某一特异mRNA在细胞组织中的存在部位,可利用的实验技术是( )。
A.Northern印迹
B.亲和层析
C.原位杂交
D.放射自显影
【答案】C
【解析】A项,Northern印迹用于RNA水平分析。B项,亲和层析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C项,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主要应用有:①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②感染组织中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③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检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⑤检测染色体的变化;⑥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D项,放射自显影用于检测放射性。
24.沙蚕在分类上属于( )。
A.软体动物门
B.节肢动物门
C.扁形动物门
D.环节动物门
【答案】D
25.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表示的是( )。
A.有效积温
B.环境平均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D.环境最高温度
【答案】C
26.在种群增长模型Nt+1=λNt中,当0<λ<1时,种群将( )。
A.稳定
B.上升
C.下降
D.灭亡
【答案】C
27.在生态系统沿着食物链传递能量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效率大约为( )。
A.90%
B.50%
C.30%
D.10%
【答案】D
28.下列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
A.动物占据一定的领域
B.动物通过格斗建立社群关系
C.植物种群出现“自疏现象”
D.豆科植物具有菌根
【答案】D
【解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①中性作用,即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事实上,生物与生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没有相互作用是相对的。②正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偏利共生、原始协作和互利共生三类。③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D项,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29.药物处理后,动物细胞微绒毛发生改变,可用于观察与分析这种现象的实验技术是( )。
A.扫描电镜技术
B.透射电镜技术
C.光学显微镜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A
【解析】扫描电镜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可用于观察细菌、病毒、绒毛、纤维等。
30.在受精过程中,顶体起着重要作用。它实质上是一种( )。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过氧化物体
D.特化的溶酶体
【答案】D
【解析】顶体是指精子头的顶端特化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合成的顶体前颗粒融合而成的。首先顶体前颗粒融合形成顶体囊泡,其中含一致密的顶体颗粒,随着顶体前颗粒的不断融合,顶体囊泡不断变大,覆盖于核的前部,并形成一定的形态结构。因此顶体实质上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可能有2~4个正确项,请挑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31.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可转变为( )。
A.尿素
B.丙氨酸
C.水和二氧化碳
D.谷氨酰胺
【答案】BC
【解析】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主要代谢途径有:①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②转变成糖、脂类和酮体;③氧化生成CO2和水。B项,丙氨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可转变为丙氨酸。C项,α-酮酸通过一定的反应途径先转变成丙酮酸、乙酰CoA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再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
32.下列物质名称中用来表示三酰甘油的是( )。
A.甘油三酯
B.单纯脂
C.中性脂
D.真脂
【答案】ACD
【解析】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真脂或中性脂,是3个脂肪酸分子与甘油的3个羟基缩合形成的酯。简单的甘油三酯含有单一型式的脂肪酸。混合甘油三酯含有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B项,单纯脂是脂肪酸和各种醇形成的酯的总称。
33.下列参与线粒体氧化还原过程的物质有( )。
A.黄素单核苷酸
B.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C.卵磷脂
D.辅酶Q
【答案】ABD
【解析】在线粒体中,底物经脱氢酶作用,将氢转给NAD+或FAD+使之成为NADH或FADH2,它们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系)将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这一全过程称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由NADH到O2的电子传递链主要包括FMN、辅酶Q、细胞色素b、c1、c、a、a3及一些铁硫蛋白。ABD三项,FMN、NADH、CoQ均参与线粒体氧化还原过程。
34.下列参与初生壁果胶合成的成分是( )。
A.葡萄糖
B.D-半乳糖醛酸
C.L-阿拉伯糖
D.D-半乳糖
【答案】BCD
【解析】果胶是初生壁中的一种主要多糖,它是由D-半乳糖醛酸以及L-阿拉伯糖、D-半乳糖等聚合而成。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壁之间具有丰富的果胶,它起着加强相邻细胞的细胞壁紧密联结的作用。如果植物组织中果胶被分解,则会使细胞离散。
35.下列基因型的乳糖操纵子中,无论在有或无诱导物的条件下,都能检测到Z和Y基因产物的有( )。
A.icO+Z+y-/icocz-Y+
B.icO+Z+Y+/I+ocz-y-
C.I+O+Z+y-/icocz-Y+
D.I+O+z-y-/icocZ+Y+
【答案】AD
36.下列对固氮酶有抑制作用的分子是( )。
A.NH3
B.O2
C.CO2
D.N2
【答案】AB
【解析】固氮酶是一种能够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酶。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质组成的:①含有铁,称为铁蛋白;②含铁和钼,称为钼铁蛋白。A项,NH3是固氮酶的产物,其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B项,固氮酶对氧极其敏感,O2对固氮酶有抑制作用。
37.所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成份或生活条件是( )。
A.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水
【答案】AD
【解析】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六大要素是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AD两项,无机盐和水是所有微生物的必要营养成分。B项,阳光是光能型微生物的必要生活条件。C项,氧气是好氧微生物的必要生活条件。
38.构成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有( )。
A.压力势
B.质子势
C.溶质势
D.衬质势
【答案】ACD
【解析】典型植物细胞水势(Ψw)组成为:Ψw=Ψm+Ψs+Ψp(Ψm为衬质势,Ψs为渗透势,渗透势又称溶质势,Ψp为压力势)。
39.植物体内下列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有( )。
A.铁
B.钙
C.镁
D.磷
【答案】BCD
【解析】含量占植物干物质质量的0.1%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含量占植物干物质质量的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碳、氢、氧、氮、钾、钙、镁、硫、磷属于大量元素。
40.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
A.反馈作用
B.拮抗作用
C.连锁作用
D.协同作用
【答案】ABCD
41.G蛋白是一类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属于该类蛋白的有( )。
A.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B.血管活性肠肽
C.α-肾上腺素受体
D.β-肾上腺素受体
【答案】ACD
【解析】G蛋白是指能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具有GTP水解酶活性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有以下六类:①视紫红质样受体;②分泌素受体家族;③代谢型谷氨酸受体;④真菌交配信息素受体;⑤环腺苷酸受体;⑥Frizzled/Smoothened家族。A项,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型受体。CD两项,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属于分泌素受体家族,属于G蛋白。
42.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
A.醛固醇
B.卵泡刺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皮质醇
【答案】AD
【解析】肾上腺分泌包括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和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其中,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三类:①盐皮质激素,包括醛固酮和11-去氧皮质酮;②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和皮质醇;③性激素:包括男性激素(如去氢异雄酮等)和女性激素(黄体酮和雌二醇)。
43.与电子显微镜比较,光学显微镜的优点是( )。
A.可在常压下工作
B.可观察活细胞
C.可观察到彩色图像
D.分辨率高
【答案】ABC
4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 )。
A.碳循环
B.磷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答案】AC
45.下列可导致物种多样性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
A.海拔下降
B.纬度升高
C.空间异质性增大
D.水深增加
【答案】A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遗传连锁图(genetic linkage map)
答:遗传连锁图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一种方法,根据两点或三点测验的原理,以1%的交换频率记为1个遗传图距单位(或cM单位),将基因间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绘成的线性图。
2.植物生长物质
答:植物生长物质是指在低浓度下能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分两类:①植物激素;②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并能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3.动情期
答:动情期又称发情周期,是雌性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拥有的一种经常性生理变化。在动情周期的特定阶段,雌性动物出现性欲并可与雄性动物进行交配,这一特定的阶段称为动情期。
4.光合磷酸化
答:光合磷酸化是指在照光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将ADP和Pi形成ATP的过程。由光合电子传递偶联形成的跨类囊体膜的质子电动势驱动,经ATP合酶催化H+渗透完成。光合磷酸化反应有两种类型:①有氧的释放和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形成,称为非循环光合磷酸化;②只有ATP而无其他产物形成,称为循环光合磷酸化。
5.蓝细菌
答:蓝细菌又称蓝藻,是自养型原核生物,能进行与高等植物类似的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系统中具有叶绿素a和光系统Ⅱ,以水为电子供体,放出O2。蓝细菌具有细菌的基本特征。蓝细菌能进行自生固氮,有些种类能进行共生固氮,有些种类具有特殊结构异形胞,是进行固氮作用的场所。
6.细胞破碎的渗透压法
答:细胞破碎的渗透压法是指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如一定的甘油或蔗糖溶液),平衡一段时间后,将其迅速转入到水溶液或低渗溶液中,则细胞会因渗透压的突然变化而破碎。此法只适于处理细胞壁比较脆弱的细胞或动物细胞,因此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7.蛋白质分泌型表达
答:蛋白质分泌型表达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融合到编码信号肽序列的下游,使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当蛋白质分泌到位于大肠杆菌细胞内膜与细胞外膜之间的周质时,信号肽可被信号肽酶切除。
8.马氏管
答:马氏管全称马尔比基氏小管,是昆虫(节肢动物中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的排泄和渗透调节的主要器官,帮助昆虫保持水和电解液平衡。马氏管位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为细长之管状物,由一层细胞组成;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盲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
9.利他行为(altruism)
答:利他行为(altruism)是指生物个体通过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如工蜂为保卫蜂巢放出毒刺而自亡。这种行为对接受者带来好处的同时,对行为完成者带来损失。
10.多核糖体
答:多核糖体是指由RNA分子与一定数量的单个核糖体结合而成的念珠状结构,两个核糖体之间有一段裸露的RNA。每个核糖体可以独立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在多核糖体上可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以提高翻译效率。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在细胞周期运行中,CDK必须与Cyclin相结合。在该结合复合体中,Cyclin属于______亚基,CDK属于 亚基。
【答案】调节;催化
【解析】Cyclin和CDK能够组成一类特异的蛋白激酶复合体,这类复合体的活性与细胞周期的进入和运行关系十分密切。在复合体中,Cyclin为调节亚基,CDK为催化亚基,如果CDK不与Cyclin相结合,就不具催化活性。
2.内质网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内,除分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基本类型外,按形态结构主要有三个基本类型,分别是 、 和 。
【答案】囊状内质网;管状内质网;小泡状内质网
【解析】根据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粗面内质网;②光面内质网。内质网一般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类型:①囊状内质网,这种内质网有很宽大的内质网腔;②管状内质网,往往由分支状管道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构型;③小泡状内质网,形似小球状。
3.中胚层中的侧中胚层(lateral plate mesoderm)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将分化为______和 。
【答案】体壁中胚层(Parietal mesoderm);脏壁中胚层(Visceral mesoderm)
【解析】中胚层分为三个亚区:①轴旁中胚层;②间介中胚层;③侧中胚层。轴旁中胚层将很快分裂形成块状的细胞团,即体节,体节将分化为骨组织。间介中胚层主要分化产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侧中胚层细胞团块将分化为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
4.尿的生成有赖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除血流量之外,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还有 、 和 。
【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解析】血液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子、小分子溶质,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转移到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流量都是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的重要因素: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当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以下时(如大失血),超过了自身调节范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②囊内压,当某些原因使肾小管或输尿管阻塞,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量减少;③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量增多。
5.异源六倍体小麦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经花药培养获得的植株称为 ,其染色体数目为 。
【答案】单倍体;21
6.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0,如果没有交换发生,一个杂交玉米自交后代的群
体(F2)中,具有全部来自母体染色体的植株的概率是 。一个杂交玉米与其母本回交的后代群体(BC1)中,具有全部来自母本染色体的植株的概率是 。
【答案】(1/2)100;(1/2)10
7.B细胞杂交瘤细胞可分泌特异性的 ,T细胞杂交瘤细胞可分泌 。
【答案】单克隆抗体;淋巴因子
【解析】B细胞杂交瘤细胞是用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可分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T细胞杂交瘤细胞是用骨髓瘤细胞和T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
8.微生物群体生长过程中,细胞代谢活性最强、细胞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期称为 。
【答案】对数期或指数期
【解析】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上可以明显分为4个时期,即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与衰亡期。对数期又称指数期,在此期细胞的代谢活性最强,细胞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且稳定。
9.抗体是由 刺激后形成的一类具有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
【答案】抗原;免疫球蛋白
【解析】抗体(antibody)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所形成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已知有IgG、IgA、IgM、IgD和IgE等5类免疫球蛋白,它们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
10.用盐析法纯化蛋白质过程中,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减弱蛋白质的 ,使蛋白质溶解度 。
【答案】水合程度;降低
11.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 的技术,反应中的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为 。
【答案】DNA片段;70~75℃
【解析】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PCR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选用TaqDNA聚合酶。PCR反应的延伸温度建议选择在70~75℃之间,此时,TaqDNA聚合酶具有最高活性。
12.在光合细胞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由 催化;亚硝酸盐还原为氨,由______催化。
【答案】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
13.在许多有食用价值的藻类中,发菜属于 藻门,海带属于 藻门。
【答案】蓝;褐
14.核酸分两大类,即 。按照这种分类,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 病毒。
【答案】DNA和RNA;RNA
【解析】核酸分两大类:DNA和RNA。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类核酸,但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病毒只含DNA,RNA病毒只含RNA。SARS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冠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分类,SARS冠状病毒属于单链正义RNA病毒。
15.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其羧基解离时则蛋白质分子带 电荷;处于等电
点的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
【答案】负;最小
【解析】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其羧基解离时则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其氨基羧基解离时则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性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16.复合糖是由糖与 物质组成的,常见的复合糖由糖与 组合。
【答案】非糖;蛋白质
17.B型DNA由两条互补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 螺旋,每周螺旋含有 对碱基。
【答案】右手(双);10
【解析】DNA是由两条反向互补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分子。2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一周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
18.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为 、 和 。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9.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形态、生理和生态上的相互适应,
被称为 。
【答案】协同进化
20.核酶(ribozyme)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 。
【答案】RNA
【解析】核酶(ribozyme)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其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五、问答题(任选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者按前选计分)
1.简述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发育及其基本结构。
答:(1)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发育
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中释放出的小孢子即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随着体积增大和液泡化,进行第一次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再分裂形成两个精子,即成为具三细胞的花粉粒。
(2)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基本结构
成熟的花粉有两层壁,外壁主要由孢粉素组成;内壁含果胶和纤维素等,外壁和内壁都含蛋白质,在花粉与柱头的识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什么是Rh血型系统,在输血中有何特殊意义?
答:(1)Rh血型系统
在人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上相同的抗原,这种抗原称为Rh因子。凡是红细胞上含有Rh因子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系统。
(2)Rh血型系统在输血中的意义
Rh在输血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Rh阴性个体接受了Rh阳性个体的血液。输血后不久阴性受血者的血中就可出现抗Rh抗体,一般第一次不会发生溶血反应,如果第二次或多次输入Rh阳性血液,就可发生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3.细胞膜结构的基本要点和特性是什么?
答:(1)细胞膜结构的基本要点
①由脂双分子层与镶嵌其中的蛋白质构成,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
②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质的极性区突出膜表面,非极性区位于脂分子双层内部,有些蛋白质横穿整个膜,有些蛋白质只有一头突出膜的表面。
③在膜的两侧脂分子的分布,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与性质是不相同的,即具有不对称性。
④膜结构中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具有相对侧向的流动性。
(2)细胞膜结构的特性
①膜的不对称性
膜的不对称性包括膜脂、膜蛋白及糖类的不对称性。膜脂的不对称性是指同一种膜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②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流动性是指脂分子在膜中以多种方式运动,如侧向扩散、旋转运动、伸缩振荡运动等。
4.一群长期近亲繁殖的鸡群,经人工选择,产蛋量的遗传力从5%下降到1%,为什么?其产蛋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1)产蛋量的遗传力下降的原因
该鸡群选择初期产蛋量的遗传力为5%,经长期近亲繁殖,鸡群中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纯合基因型的比例不断增加。
(2)产蛋量的变化
人工选择使产蛋量向提高或降低方向改变,使与产蛋量相关的基因频率趋近1,遗传变量下降到1%。
(3)产量变化的原因
鸡群中产蛋量的差异仅由环境变异产生。
5.简述生物体在酶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答:酶水平的调节包括酶含量(浓度)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1)酶含量的调节
通过酶的合成和降解使得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对代谢过程起调节作用,常称为慢速调节。
(2)酶活性的调节
在酶已合成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酶的活性状态而对代谢进行调控。酶活性的调节是更快速、更灵敏的调节,包括酶的别构效应和共价修饰两种方式。
①别构效应调节作用
调节代谢的别构酶大多数为寡聚酶,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其中一组亚基称为催化亚基,另一组亚基称为调节亚基。后者与别构效应物结合后可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②共价修饰调节作用
共价调节酶通过其他酶对其肽链上某些基团进行共价修饰,使酶处于活性与无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调节酶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共价修饰调节作用。
6.简述物种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形式。
答:(1)物种形成的过程
①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并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不同,逐渐向不同方向进化。这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②独立进化
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分离群体的基因库发生进一步变化。
③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生殖隔离使物种间有了明显的界限。
(2)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①邻域性物种形成
邻域性物种形成是指在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的一些种群,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差别而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②同域性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可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条件下形成。
③异域性物种形成
异域性物种形成是指在被隔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新的物种与老物种之间的性状分歧和生殖隔离的形成,其中自然选择对异域物种形成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