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1节 概 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主张人的一生可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的完成、危机的解决会促进积极品质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品质。其中童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答案】A
【解析】柯尔伯格在研究中使用两难问题研究道德发展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的发展时期,每一时期又分成两个阶段,一共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4.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关系最密切的概念是(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最近发展区
B.自我概念
C.替代性强化
D.操作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一般在(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0~2岁
B.2~6、7岁
C.6、7~11、12岁
D.11、12岁及其以后
【答案】B
【解析】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时婴儿发展重要的认知概念,如“客体永存性”;②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倾向于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③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6.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学者是( )。[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罗杰斯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把人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7.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关于心理发展的代表观点是(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B.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C.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D.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答案】B
【解析】华生主张抛开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关系。他们的代表观点是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8.艾里克森认为,心理社会危机的产生是因为( )不相适应。[2012年11月二级真题]
A.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
B.社会文化与社会规则
C.个人的各种需要之间
D.社会的各种规则之间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也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必须依赖心理社会经验。
9.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 )。[2012年5月二级真题]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发展和教学应齐头并进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主要有:①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②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
1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少年期主要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主要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11.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是( )。
A.比较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断研究
D.组群研究
【答案】C
【解析】横断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纵向研究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组群研究是针对个案研究来说的。
12.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说明( )。
A.儿童思维最近的发展水平
B.儿童心理机能的内化
C.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D.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主要有:①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②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13.( )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普莱尔
B.皮亚杰
C.华生
D.高尔顿
【答案】D
【解析】遗传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他在《遗传的天才》(1914)一书中断定,“人的能力是得自遗传”。他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14.决定心理能力的原因是( )。
A.教育因素
B.遗传因素
C.环境因素
D.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遗传决定论者或环境决定论者都认识到,在决定人的心理能力方面,遗传和环境两因素都有作用。
15.( )以认知发展为指针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柏曼
D.柯尔伯格
【答案】B
【解析】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柏曼以生理发展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
16.( )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A.个体发展心理学
B.动物心理学
C.民族心理学
D.中老年心理学
【答案】A
【解析】个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直到生命的终止,其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个体的发展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是发展的起点或终点。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17.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增长与衰退趋势不同,中年期( )。
A.以衰退为主
B.以增长为主
C.增长与衰退大体相当
D.增长与衰退平行前进
【答案】C
【解析】心理发展这一概念本身既有增长又有衰退的含义,发展就是增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增长和衰退的趋势不同。儿童期(0~18岁)以增长为主,中年期增长和衰退大体相当,老年期则以衰退为主。
18.下列不属于心理发展规律性表现的是( )。
A.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B.心理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统一
C.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D.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答案】C
【解析】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①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规律。②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是指心理发展的指向性,一般,发展的趋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心理发展遵循着确定的序列,这个发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颠倒错乱和超越。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19.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答案】B
【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即一生的发展历程中,有的时期发展速度快,有的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呈现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
20.以下表述,哪项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答案】D
【解析】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个体各种身心特征发展的关键期是不同的,例如儿童在2~3岁时是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4~5岁时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年龄。
21.不同心理学派所划分的心理发展阶段,尽管所划分的标准不同,但所有的划分都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方向进展,各阶段的顺序都是排定了的,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顺序性
C.连续性、阶段性
D.普遍性、差异性
【答案】B
【解析】心理发展的方向性是指心理发展的指向性,一般,发展的趋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心理发展遵循着确定的序列,如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到中老年期发展变化。这个发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颠倒错乱和超越。
22.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什么特点?( )
A.普遍性
B.阶段性
C.渐进性
D.适合性
【答案】A
【解析】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
23.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D
【解析】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心理是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环境决定论则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由环境因素决定,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因素论认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但是二者是单独起作用的。
24.“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答案】C
【解析】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只有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狼孩现象是因为狼孩从小没有与人类社会的正常接触和交往,后天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25.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他们可以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去过小朋友的家后能画出路线图说明儿童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因此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2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 )
A.从不可逆发展到可逆
B.从前世俗水平发展到世俗水平
C.从自律发展到他律
D.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规律包括:①从把规则单纯当作外在的东西去遵守,到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②在对周围人的关系上从单方面的尊重到相互尊重和多方面的尊重;③从被动地、受约束地遵守准则到自觉主动地遵守共同约定的准则;④从他律(根据别人的价值标准作出道德判断)到自律(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作出道德判断)。
27.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过抛弃父母不合理的要求,从而获得( )。
A.自我中心
B.权威感
C.可逆性
D.公正感
【答案】D
【解析】儿童的公正感一般是从抛弃父母的意见的过程中获得的(如当父母不自觉地具有不公正的行为时)。儿童从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权威性和遵从过渡到了平等性。
28.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答案】A
【解析】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的主要方法,即向儿童提出各种成对的故事,在每对故事中都有因某种故意的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结果,然后问儿童引起这两种不良结果的哪一种行为是“更坏的”。
29.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属于( )。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社会水平
【答案】C
【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处于前习俗水平的第二个阶段。
30.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
A.聚合交叉设计
B.单因素实验设计
C.多因素实验设计
D.跨文化研究设计
【答案】A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研究设计方式;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单因素实验是指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研究设计。多因素实验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研究设计。
31.在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2个月、5个月和8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刺激变量)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
A.整体研究
B.横断研究
C.纵向研究
D.个案研究
【答案】B
【解析】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32.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
D.调查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33.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
A.儿童发展心理学
B.学前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个体发展心理学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34.儿童身体发育有( )快速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人的一生,有两个快速增长期:①婴幼儿期(0~3岁),孩子快速成长。3岁到青春期之前,生长速度会减慢。②青春期,是生长加速期。由于生长激素及性激素的调节,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再次加快。
35.在皮亚杰学说中,( )是感知运动阶段的年龄范围。
A.0~1.5岁
B.1~3岁
C.0~3岁
D.0~2岁
【答案】D
【解析】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岁~6岁、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6岁、7岁~11岁、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12岁~14岁、15岁)。
36.抽象逻辑思维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包括:①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37.儿童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属于( )。
A.他律道德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
C.道德相对主义
D.前道德判断阶段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前道德判断阶段(2~5)。自我中心阶段,没有了解规则的含义,没有道德判断,只接受行为的结果。②他律道德判断极端(6~7、8岁)。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对权威(父母或老师)和规则本身的绝对尊敬和服从,道德判断依据行为的物质结果,而不看行为者的主要动机。③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10岁以后)。道德判断受到自身的价值标准支配,思维水平发展到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形成基本的道德认识
38.横断研究的优点是( )。
A.可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
B.容易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C.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大量的资料
D.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考察
【答案】C
【解析】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它的优点是:①适用性,只要注意抽样的代表性和各年龄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概括出每一年龄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并能联结成整个发展趋势;②时效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能较快获得大量研究资料和研究结果。
39.1882年发表的( )被认为是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A.《青少年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儿童心理之研究》
D.《儿童心理学》
【答案】D
【解析】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40.儿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响的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它是在( )时段。
A.快速发展期前
B.快速发展期后
C.快速发展期
D.最近发展期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
D.掌握守恒
【答案】AB
【解析】皮亚杰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主要是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2.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观察学习
B.机体成熟
C.替代性强化
D.社会环境
【答案】AC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替代性强化指如果他人的行为受到奖励,人们就会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反之,他人的行为如果受到惩罚,则人们会倾向于抑制类似行为。
3.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时期包括( )。
A.习俗前水平期
B.自我同一性水平期
C.习俗水平期
D.习俗后水平期
【答案】ACD
【解析】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时期包括:①习俗前水平,第一阶段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第二阶段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系为定向;②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第四阶段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③习俗后水平,第五阶段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第六阶段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4.皮亚杰是著名心理学家,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不是区分这四个阶段的指标。
A.情绪结构
B.年龄结构
C.生理发展
D.智力结构
【答案】ABC
【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智力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5.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与发展过程分为( )。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后道德判断阶段
C.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D.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答案】ACD
【解析】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6.广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 )。
A.个体发展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民族心理学
【答案】ACD
【解析】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又叫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7.理解心理发展的整体性要把握( )。
A.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具有独特的质的规定性
B.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受社会因素制约
C.整体是指各种心理特征相加的集合
D.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答案】AD
【解析】个体心理是由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理解心理发展的整体性需要把握两个要点:①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②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8.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 )。
A.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B.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C.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
D.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
【答案】ABCD
【解析】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主要有: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②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③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④“关键期”问题。
9.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 )。
A.创新研究方法
B.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C.进一步探讨心理发展机制
D.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答案】ABCD
【解析】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心理发展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10.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
A.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
B.动态过程
C.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D.二维的发展阶段说
【答案】ABCD
【解析】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②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③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④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11.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比,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多了( )阶段。
A.阴茎期
B.亲密对孤独
C.繁殖对停滞
D.潜伏期
【答案】BC
【解析】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将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口欲期(0~l岁左右);②肛欲期(1~3岁);③生殖器期(3~5岁);④潜伏期(5~12岁);⑤生殖期(12岁以后)。埃里克森划分的发展阶段与之相比多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50岁)、完善对失望(50~成年晚期)四个阶段。
12.关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主动对内疚”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儿童的主动性增强
B.积极主动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C.如果父母肯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儿童就易于解决这个阶段的危机
D.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主动行为,儿童就会感到内疚
【答案】ABCD
【解析】“主动对内疚”阶段的特点:儿童的主动性增强,他们能够预想未来、设定目标、提出计划,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或想像,儿童就易于解决这个阶段的危机;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和限制儿童的想像与主动行为,儿童就会感到内疚,倾向于退缩、循规蹈矩。
13.按照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下列属于低级心理机能范畴的是( )。
A.随意注意
B.情绪
C.不随意记忆
D.形象记忆
【答案】BCD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①由生物进化而来的低级心理机能,如感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记忆、情绪等心理过程;②由社会历史发展而来,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的高级心理机能,如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心理过程。
1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
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B.“好孩子”定向
C.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D.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答案】BD
【解析】习俗水平包括:①好孩子定向阶段,按照善良人的形象来行事,注意别人的评价;②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阶段,强调尊重法律和维护社会秩序。
1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表现为( )。
A.跨文化比较研究
B.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C.各种研究方法的整合
D.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答案】ABCD
【解析】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迅速发展,其研究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16.关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婴儿前期发展任务的两极特征是主导性对内疚感
B.婴儿后期发展任务的两极特征是信赖对不信
C.幼儿期发展任务的两极特征是自律性对羞耻、怀疑
D.青年期发展任务的两极特征是勤奋对自卑
【答案】ABCD
【解析】婴儿前期发展任务的两极特性是信任对怀疑;婴儿后期发展任务的两极是自主对羞怯;幼儿期发展任务的两极是主动对内疚;青年期发展任务的两极是建立统一性对统一性混乱。
17.访谈法主要包括( )。
A.有结构访谈
B.非结构访谈
C.直接访谈
D.间接访谈
【答案】ABCD
【解析】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