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现代报业的诞生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历程
我国现代报业的帷幕
外报在中国的发展
中文宗教报刊
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历程外文商业报刊
中文商业报刊
现代报业诞生的特点
中国现代报业诞生的特点
近代出现的“准报人”
【重点难点归纳】
一、我国现代报业的帷幕
1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历程
(1)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随着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基督教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
(2)唐朝太宗贞观九年,叙利亚僧人阿罗本到达长安,但是阿罗本带来的是当时被认为是异端的基督教派别,称为“景教”。
(3)元朝时期,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1289年,“方济各会”的神父从欧洲来到中国进行传教,在北京和泉州等地发展了一批蒙古人和色目人入教,同当时在华传播的“景教”展开了竞争。
(4)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耶稣会的诸多传教士就试图进入中国传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利玛窦,他和另一名耶稣会神父罗明坚于1583年首次进入中国,并在北京成功觐见了皇帝。
(5)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基督教教义强调的一神论信仰,使得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很大抵触,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督教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
2外报在中国的发展
外报在中国发展的特征
(1)地理上的由外而内。清政府统治时期严禁外国人在华从事传教与新闻出版活动,因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在华传教困难,他们只能在海外的华人聚集地进行传教或从事创办报刊等文字出版活动。
(2)形式上的由中而外。随着传播范围和读者群的不断扩大,形式上的中国化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西方近代报纸为代表的形式,从版式到编排逐渐西化,逐步变成了近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报纸形式。
(3)内容上的由“教”而“政”。初期的外报主要是以传教为目的,但是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时政新闻、物价行情、期货船期、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逐渐多起来,尤其是与时政有关的新闻和评论开始大面积地出现在报刊上
二、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历程
1中文宗教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①创刊时间:1815年8月5日
②地点:马六甲
③创刊人:马礼逊
④主要内容: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
⑤意义: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①创刊时间:1833年8月1日
②地点:广州
③创刊人:郭士立
④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文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言论也主要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
⑤意义: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3)《各国消息》
①创刊时间:1838年10月18日
②地点:广州
③创刊人:传教士麦都思
④主要内容:刊载新闻、物价、航情、地理历史知识的期刊。
(4)《遐迩贯珍》
①创刊时间:1853年8月1日
②地点:香港
③创刊人:麦都思
④主要内容:以时事新闻为主,政治上拥护英国殖民主义,对太平天国报道翔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
⑤意义:19世纪50年代后,香港开始出现中文报纸,其中最早的是《遐迩贯珍》,它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5)《六合丛谈》
①创刊时间:1857年1月
②地点:上海
③主编:传教士伟烈亚力
④主要内容: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
⑤意义:成为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我国著名的报人王韬参加了该刊的编辑活动,这也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6)《万国公报》
①创刊时间:1868年9月5日
②地点:北京
③创刊人:林乐知
④主要内容:介绍科学知识、外国历史及地理知识、各国新闻。
⑤意义:“实为西学之水库、新知之总汇,深受知识分子的重视”
(7)《格致汇编》
①创刊时间:1876年2月
②地点: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
③创刊人:传教士傅兰雅
④主要内容: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他机构告白等。
⑤意义:它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
(8)《益闻录》
①创刊时间:1879年3月16日
②地点:上海徐家汇
③创刊人:天主教主办,李杕主编
④主要内容:刊载的大多以物理知识为主,主要涉及声学、热力学、光学、形性学、电磁学五个方面。
⑤意义:是天主教主办的文理合一性半月刊,也是第一份在中国出版的天主教期刊。
(9)《圣心报》
①创刊时间:1887年6月
②地点:上海慈佑路(今紫阳路)
③创刊人:主编为徐冗希
④主要内容:天主教事理,也刊登各类时事政治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如《成童画报》、《小孩月报》等儿童报刊,都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中西教会报》创刊于1891年,被称为《万国公报》的姊妹报。
2外文商业报刊
(1)《广州纪录与行情报》
①创刊时间:1827年11月8日
②意义: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在当时的影响很大。
(2)《广州周报》
①创刊时间:1835年9月
②意义:该报非常关注中国问题,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期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其内容主要来自此报。
(3)《中国丛报》
①创刊时间: 1832年5月
②地点:广州
③创刊人:美部会的传教士裨治文
④主要内容:以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为主。
⑤意义:对于当时西方人认识中国及中国形象的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
(4)《蜜蜂华报》
①创刊时间:1822年9月12日
②地点:澳门
③创刊人:取得政权的巴波沙与医生阿美达
④主要内容:以社论、读者来函形式攻击辖区内的葡萄牙保守派;报道澳门与葡萄牙的政治变化、澳门议事会的信件、清政府对政治变化的反应,转载国际新闻和港口的船期班次等。
⑤意义:第一份由外国人在澳门创办的报纸
(5)《北华捷报》
①创刊时间:1850年8月3日
②地点:上海
③创刊人: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
④主要内容:主要刊登货价、船期等商业性材料,也刊登新闻、司法和时事公报,供外国侨民阅览。
⑤意义: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维护英国在华利益,后逐渐成为英国驻华使馆的半官方报纸。
3中文商业报刊
中文商业报刊最早出现在香港地区。
(1)《香港中外新报》
①创刊时间:1857年
②地点:香港
③创刊人:英文孖剌报馆
④主要内容:主要刊载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少量新闻。
⑤意义:香港最先出现的中文商业报刊,一改以往报刊线装书的装订形式,不仅使得“报纸”名副其实,而且开始了“报纸”与书刊式的“杂志”的分野,也出现了与书刊完全不同的排版方式,提供给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与阅读习惯,可以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中一大突破。
(2)《上海新报》
①创刊时间:1861年11月
②地点:上海
③创刊人:由字林洋行出资,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
④主要内容:“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⑤意义:该报是人们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信息来源。《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后的10年中一直是上海唯一一家中文报刊,直到《申报》出现后,这一局面才被打破。
(3)《申报》
①创刊时间:1872年4月30日
②地点:上海
③创刊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等四人合资创办
④主要内容: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的文章、宣言之外,还增加篇幅辟出了专栏和副刊。在所有的副刊、专栏中,以副刊“自由谈”的影响最大,主要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
⑤意义:该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商业报纸,《申报》是第一家。
(4)《字林沪报》
①创刊时间:1882年5月18日
②地点:上海
③创刊人:上海字林洋行
④主要内容:包括上谕、论议、译电西报、外埠本埠新闻、诗文杂作、邸报辕门钞、市价行情、船期公告等。
⑤意义: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与《申报》竞争,该报还采取了扩大版面、取消星期日休刊等措施。
(5)《新闻报》
①创刊时间:1893年2月17日
②地点:上海
③创刊人:以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以中国人张叔和为主要出资创办人、蔡尔康为主笔。
④主要内容:前期标榜“无党无偏”、“经济独立”,实际上反对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逐渐改革报纸内容,以报道经济新闻为主,工商界为其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也兼及时事、社会新闻和市民生活的报道。
外国人在沪创办的大型中文商业报刊基本奠定了清末民初中国上海的大报格局,形成了“申”“新”“沪”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中国现代报业诞生的特点
1现代报业诞生的特点
(1)中国现代报业的帷幕是由外国传教士揭开的。
中国现代报业的诞生不是中国自身经济体孕育的产物,而是“舶来品”,是伴随着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的文字印刷活动而产生的。
(2)传教士的早期出版活动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第一次西学东渐始于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止于“礼仪之争”,前后200余年。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宫禁,没有能够很好地普及,社会影响并不大。
②第二次西学东渐始于19世纪中叶,新教来华,传教士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影响范围较第一次更加广泛,更有力度。
第二次西学东渐的主要作用包括:
a.翻译了大量出版物。
b.传播了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以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c.外国人的出版事业为中国报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d.外国人的出版事业为中国报业发展奠定了资金、技术设备的基础。
(3)办报的消极影响——外国人创办宗教刊物和外文刊物活动深化了对中国的殖民入侵。
2近代出现的“准报人”
(1)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报业发展较快的香港、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供职于外商报刊的华人编辑群体,他们多是科举不仕的传统文人。
(2)作为早期进入外国人在华所办近代报刊的第一批文人,他们除了极少数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外,多是一心仕途的文人。
(3)尽管对报业没有归属感,但是传统文人在外人报刊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在中文宗教报刊中,华人编辑起初只是按照传教士的编辑方针为其文章润色、对稿件进行修改,时间一长,华人编辑逐渐开始担当主笔,拥有了发表文章、组稿、评论的权利。
(4)对于早期投身于报业的文人,社会评价一向不高。
(5)随着稿费制度的建立,报人逐渐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经济地位的提升对于维持报人群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供职于外报的报人群体,虽然逐渐开始掌握了报纸编辑、经营的主动权,经济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中国独立的报业仍未形成,因此此时的中国报人并未真正形成独立的报业意识。在由传统文人走向现代职业报人的道路上,他们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