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印刷术
答: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真正使它服务于信息传播活动却不在中国。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这时的印刷术由于比较专业,没有被大量的应用于新闻传播;直到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为规模新闻传播提供了新技术条件。
2.商业报刊时期
答:商业报刊时期一般以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为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或者很快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例如美国),或者从党报时期的发展顶点走下来,逐渐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
二、简答题
1.简述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南开大学2007年研;上海交大2004年研]
答:作为先进通信和传媒技术的结晶,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这一大众传播领域引发的变化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变化
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
①传统媒介机构在互联网上创立或与通信等其他行业机构合作推出的新闻网站,作为传统媒体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称为“上网媒体”。
②“网上自生媒体”,它们只在互联网上提供新闻服务,形式包括各种新闻组、网络杂志、网站中的新闻频道等。通过这种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的有个人和各种非传统新闻机构。
新力量的加入和在新领域的竞争改变了新闻传播主体原有的地位格局。媒体机构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发布新闻、服务或娱乐等信息,还推出聊天室、公告牌、信息搜索、网上购物等服务。新闻媒体内部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于媒体商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技术含量高的手段投入使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比例不断上升,而采编人员比例下降。
(2)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
新闻传播的运作过程可以表示为: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互联网的影响贯穿了整个过程。
①在线信息采集。整个新闻界在互联网介入下出现了电脑辅助新闻学。无论是网上在线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访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②把关权的分散。互联网上轻而易举的链接和无尽的容量空间使内容提供几乎不可能为少数媒体垄断。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加入新闻传播领域,受众个人化需求愈来愈被抬高,许多人转向原本非媒体的个人和组织寻求更合乎个人口味的信息。
③多媒体和超链接(hyperlinks)的信息产品。互联网上的新闻成品与传统有很大不同。数字化使用传统媒介难以做到的多媒体报道在网上十分普遍,现在,记者编辑在写作和加工稿件时,都将文字、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材料结合起来处理。另外,网上新闻采用了“超链接”技术。链接的使用使新闻不仅只是“新闻”,一些重大的旧闻将在网上永久停留,并成为新的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全天候新闻发布。互联网出现后,由于新闻的发布不需经过太多环节,所以“即时”地发布新闻就成为可能。
⑤多渠道的反馈。在互联网上,反馈的形式一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受众通过EMAIL向编者反映意见。另一种方式则是开设BBS论坛,由受众进行实时的对话,编辑一般不直接露面。
(3)网络广播的“受众”
①受众的构成。网络媒介的受众成员和网络用户的构成有很大关系。能够接触互联网的用户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至少能支付购买个人电脑和上网费用,而且在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傻瓜化”的时候,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懂得英文。
②受众的地位。互联网上的“受众”和新闻传播媒体,两者都是在网络上的某一节点上,并不是明显的“你传我受”关系,实际上,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受者这端。互联网星网传播和交互性的特征,以及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过程,使受众有可能按自己意愿选择接受信息,也更方便地摇身一变为传播者,现阶段的趋势是,受众对传播的控制力加强了,传受两者日渐一体化。
2.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厦门大学2006年研]
答: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也日渐激烈。经过近几年的讨论与实践,学界和业界越来越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不足。
(1)从网络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媒体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迅速及时。互联网的触角已几乎延伸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为快捷。而且,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可以随时更新,这就把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
②全球传播。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只要这些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或吸引力,就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③海量信息。由于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数据库,使网上的信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相对于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量来说,可以说是“海量”的。
④多媒体化。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所谓多媒体,就是指数据、文本、声音以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能对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做数字化处理,从而使网络兼具多种媒体优势。
⑤渠道开放。从技术上说,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或许是网络最具革命性的挑战。正式网络传播的渠道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垄断,让每一个人都可能称为网络上的传播者。
⑥交互性强。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是截然分开的两种角色,前者主动地传播信息,后者被动地接受信息。即使传者要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也只能极其有限地体现在“编读往来”、听众热线、现场直播等形式中。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用户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拉出信息,还可以通过在线聊天、BBS、网上论坛及时发送反馈意见,并且会引发更多信息反馈,从而形成强烈的网上意见市场。
⑦检索方便。网络媒体在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的同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海量信息能够得到长久的贮存,加上多媒体文本以超链接的方式加以组织,具有检索方便的突出特点。通过超链接,或者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地从信息海洋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有关信息,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现实意义。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传播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承载过量。虽然互联网络理论上可以容纳无穷无尽的信息,但由于信息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站点来连接和传输,再加上承载信息的电缆、光缆又总是存在着信息容量的限制,必然使个网站难以承载无法计数的信息流量。即使网络传输畅通无阻,日积月累起来的信息,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的新闻报道,往往让用户掉进信息的汪洋大海。要从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智。
②新闻公信力低。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开放,在为人们提供新闻言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新闻的公信力。
③技术依赖性强。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技术依赖性。首先是对电力的依赖,其次是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依赖,再次是对应用技术的依赖。
3.简述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1)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是指德拉吉凭借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丑闻——“拉链门事件”的报道而使《德拉吉报道》一举成名。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如下:
1998年1月17日深夜,麦特·德拉吉向世界各地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条耸动视听的新闻,题头上赫然写着“世界独家新闻”,其中的关键内容是:“星期六(1月17日)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毙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将注定动摇华盛顿的基地: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的故事一上网,便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播。星期一,《德拉吉报道》又更新了这条新闻,第一次指出莫尼卡·莱温斯基就是那位白宫实习生,并提供了莱温斯基的简历。随后,他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引起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所谓“拉链门事件”在德拉吉及其博客网站的煽惑下,最终演化为一场搅动世界的绯闻。1998年8月,克林顿被迫承认自己的过失,向全国道歉。
(2)在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1998年,大众传播学者琼·杰尔曼对德拉吉评价道:德拉吉的历史地位,并不在于他的个人才干,而仅仅在于他较早认识并全力发掘因特网在新闻传播上的巨大潜力。通过革命性的、空前迅捷的网络媒介,德拉吉展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在这种样式里,一个小小的礼品店经理,借助一台个人电脑,在好莱坞一间狭小房间,通过互联网单枪匹马地聚集起比《时代》杂志更多的读者,并不断播发耸动天下的独家新闻——这一奇迹使新闻传播史进入网络时代。
三、论述题
1.谷登堡活字印刷术在人类传播史上的意义。[四川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
答:1450年前后,德国工匠古登堡改进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使信息得以大量迅速复制,为报业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1)在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洗礼的1450年前后,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这对欧洲印刷新闻纸的出现和流行起到决定作用。这一发明在欧洲得到非常快的普及,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之前,欧洲的大部分书籍是用拉丁文写的,1人1天只能抄写2~4页,书籍极为珍贵,数量也很少。在50年中使用这种新方法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2)古登堡西式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受众传播,这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先为少数人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一股无法遏制的时代潮流,现代新闻传播业在印刷媒介中发展波澜壮阔。
随着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周期短、批量大地印刷成为可能,周期较短的期刊很快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有固定刊名和定期出版的刊物是1588年由德国印刷商艾青格尔在法兰克福出版的半年刊《书市大事记》。此后,荷兰、英国、法国在17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定期刊物。
2.试论纸质报纸的前景。[北大2010年研]
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报纸消亡论日渐盛行,但是纸质报纸依然存在,并且有些优质报纸依然有着大量忠实的受众群。因此,报纸质报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但是,纸质报纸在新媒体冲击下必须不断创新应变。
(1)纸质报纸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纸质报纸使读者享有控制阅读时间和地点的主动权。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携带阅看,而网络报纸阅看场所、姿势固定,不便于随意阅看;不便于携带,即使手提电脑、手机上网新事物也受制于网络技术的完善性和稳定性。
②人们阅读习惯和怀旧情结也会使许多人难以放弃报纸。
阅读的方式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阅窗读画”成了一种雅的生活状态,而网上读报没了那份悠闲的好心情。
③纸质报纸侵害性相对较小。
大部分纸质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在一个相当大的受众群里具有较高的道德威信。报纸看重自己的把关人责任,在选材、采访、写作、编辑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出错或弄虚作假新闻的出现可能性较小。
④纸质报纸给读者提供冷静思考的余地。
短新闻是网上新闻的主体,在网上长篇大论不可能拥有读者。而纸质报纸可以有深度报道、长篇报道、评述性新闻等。从某种角度上说,纸质报纸是解释者、转述者和分析家。它有经得起反复阅读的美文,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
⑤纸质报纸的经济性也决定了纸质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
纸质报纸的成本相当便宜,在近期经济水平和地域的限制下,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地区或家庭无法使用网络,纸质报纸依然是他们主要的接受信息方式。
因此,纸质报纸凭借其阅读适应性、随意性、经济性等特点会在大众传媒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媒体时代纸质报纸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兴媒体的猛烈冲击,报纸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创新,在数字时代找到一条新的生存之道,已是所有纸质报纸必须面临的问题,使得纸质报纸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做法,创造新的理念。
①兴办报纸的电子网络版,适应不同读者的网络阅读需求。
这是目前各报常见的应对方式,报纸的网络版又有两种:
a.将报纸原封不动的搬上网络,省力省人,但不太招读者喜爱;
b.在报纸基础上,根据网络特性重新加以编辑,形成网络电子版,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同类新闻相对集中,便于观看、阅读;
第二,不受空间的制约,可增大报纸网络版的容量;
第三,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时更新内容,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更为及时。
②大办手机报,适应手机读者的快餐阅读需求。
③办门户网站,纸质报与网络并重,走融合新闻之路,适应读者的多味需求。
门户网站相对于报纸的网络版,内容要复杂得多,它需要依托报纸这一母体,对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强化各种传播技术的综合运用,生产出能满足各层次受众不同需求的多层面、多形态的新闻产品,实现报纸媒体与网络的新闻融合。
④报纸与广播、影视、杂志、!新媒体合作,共用新闻资源与人力资源,走传媒集团之路,全方位满足读者的信息消费需求。
⑤以报业经济为主,多种经营为辅,多渠道拓展经营思路,变一元经营为多元经营,夯实报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