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招标采购中的经济学知识
2.1 招标采购中的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是专门从事采购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A.集中采购机构
B.采购机构
C.采购代理机构
D.集中采购中心
【答案】C
【解析】在采购市场中,市场主体为采购人和供货商或制造商,市场客体为采购人所需要的工程、货物或服务,按照市场运行机制,采购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具备一定的专业力量和实力,专门从事采购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其采购代理行为是采购市场的一种媒介。
2.下列关于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以及均衡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买方市场会导致卖方迎合买方需求,进而调整其生产组织及产品结构
B.买方市场会导致买方迎合卖方需求,进而调整其生产组织及产品结构
C.卖方市场形成的原因是交易价格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之下导致市场价格与供求量之间不均衡
D.均衡市场状态下,市场上既没有商品短缺,也不存在生产商品过剩
【答案】B
【解析】B项,买方市场,是指短期内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此时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充分比较和选择,价格被迫降低到平均成本之下,而卖方为减少过剩产品和库存,不得不接受较低价格进行抛售,以完成资金回笼。这种市场结构会直接导致卖方迎合买方需求,进而调整其生产组织及产品结构。
3.下列关于完全垄断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垄断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无差异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且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弹性、单个买者或卖者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B.完全垄断是一种极特殊的经济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C.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被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D.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所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控制者
【答案】A
【解析】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被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所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控制者。完全垄断是一种极特殊的经济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但它的存在仍有其必然性,规模经济的要求、对某些特殊资源的独占以及政府的特许或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进而产生垄断厂商,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好处。A项,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无差异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且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弹性、单个买者或卖者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4.在()市场中,厂商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障碍较小,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垄断
D.完全竞争
【答案】B
【解析】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市场同时存在垄断和竞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障碍较小,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5.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内容不包括()。
A.以市场机制调节为基础的微观经济体系
B.以宏观调控为手段的宏观经济体系
C.保障基本经济体系运行的内在环境
D.确保基本经济体系运行的市场体系
【答案】C
【解析】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经济体系集中体现为市场机制配置方式和基本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以市场机制调节为基础的微观经济体系;②以宏观调控为手段的宏观经济体系;③确保基本经济体系运行的市场体系和外在环境。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必须是名副其实的、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市场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这体现的是()。
A.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B.市场运行的法制性
C.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D.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答案】D
【解析】市场经济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市场主体的自主性;②市场活动的竞争性;③市场关系的平等性;④市场运行的法制性。其中,市场主体的自主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必须是名副其实的、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市场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7.()既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又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活动正常秩序的法律体系。
A.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B.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C.市场运行的法制性
D.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答案】C
【解析】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法制性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活动正常秩序的法律体系,包括市场立法和执法两大方面,其核心是保证市场运行过程的公平交易秩序。市场经济要求多种市场活动行为有法可依,要求市场经济活动过程法制化、规则化、制度化,行政部门依法监督市场活动,规范市场参与者自觉遵法、守法。
8.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最低供给数量为()个。
A.5
B.4
C.3
D.2
【答案】C
【解析】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最低供给数量为3个,即投标人数不少于3个,这就要求招标采购项目在市场上的不同供给最少应有3个以上,从而才能形成有效竞争。
9.市场上存在多个满足需求的供给可供需求者选择,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是()。
A.需求小于供给
B.需求大于供给
C.需求等于供给
D.需求与供给动态平衡
【答案】A
【解析】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三种基本关系:①需求大于供给。此时在市场上不一定能够采购到需求商品,商品供给之间也不存在竞争,会最终导致商品涨价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或采用其他替代品。②需求等于供给。此时需求与供给存在一一对应,所有商品都有需求者,所有的需求也都有供给者,是需求与供给矛盾最终趋于平衡的表现。③需求小于供给。此时市场上存在多个满足需求的供给可供需求者选择,这是招标投标制度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10.市场通过()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
A.价格信号
B.市场潜力
C.竞争程度
D.货币政策
【答案】A
【解析】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在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分配资源,通过竞争把资源分配到效益好的企业,保证了产品的生产量和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变化着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从而使得分散的决策机构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做出灵敏的反应,较好地实现供求平衡,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11.下列各项不属于招标投标有形市场的是()。
A.地方人民政府组建的发包承包交易中心
B.住房与城乡建设
C.商务部的中国国际招标网
D.交通运输
【答案】C
【解析】招标投标市场有两种表现形态:①有形市场,如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铁道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组建的发包承包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是招标人在其招标文件规定的交易场所等;②无形市场,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的交易,如商务部的中国国际招标网,以及一些地方人民政府组建的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等。
12.招标投标市场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招标人
B.交易客体
C.投标人
D.招标规则
【答案】D
【解析】招标投标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招标投标市场主体。招标投标的市场主体是招标人和投标人。②招标投标市场客体。招标投标市场客体即交易客体,是工程、货物或服务。
13.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运作机制不包括()。
A.市场机制
B.企业机制
C.交易机制
D.竞争与选择机制
【答案】B
【解析】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参与招标投标的动力,在于追求其综合收益最大化,而招标结果又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考察招标采购程序及其过程,可以发现招标采购之所以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于其采用的竞争与选择机制。这种机制实现了“优胜劣汰”的采购结果,促成了社会技术进步,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合理机制。招标采购活动中,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利益上的关系。在市场机制调节的同时,交易机制同时发挥作用。招标投标市场中,交易机制表现为相对规范的交易程序。
14.招标采购除满足一般采购中供给与需求关系外,还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不包括()。
A.招标采购行为符合经济学中理性选择准则
B.满足采购需求的目标数不少于最低竞争数
C.投标行为是完全竞争
D.投标行为是合作竞争
【答案】D
【解析】招标采购作为市场经济中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竞争机制,除满足一般采购中供给与需求关系外,从当事人和招标投标市场运行机制看,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假设条件:①招标采购行为符合经济学中理性选择准则;②满足采购需求的目标数不少于最低竞争数;③投标行为是完全竞争而不是合作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市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生产资料购买依赖于市场
B.劳动力雇佣依赖于市场
C.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依赖于市场需求
D.商品的质量依赖于市场
E.商品销售依赖于市场
【答案】ABCE
【解析】市场是指有形商品交换的场所或买卖有形商品的交换平台,是生产与流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雇佣依赖于市场;②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依赖于市场需求;③商品销售依赖于市场等方面。
2.下列关于市场表现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市场表现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形式
B.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电子交易市场属于无形市场
C.无形市场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市场表现形式
D.蔬菜市场主要表现为有形市场
E.传统观念上的市场指的是有形市场
【答案】ABDE
【解析】市场表现形式有两种:①有形市场,即传统观念上的市场概念,如服装交易市场、蔬菜市场等;②无形市场,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电子交易市场。C项,当今市场表现形式依然以传统观念的市场为主。
3.市场要素主要包括()。
A.市场主体
B.市场客体
C.交易规则
D.交易条件
E.法律制度
【答案】ABCD
【解析】市场要素包括:①市场主体,即买卖双方,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及其他组织;②市场客体,即交易对象,包括有形和无形商品(如技术、服务等)两类;③交易规则,是指对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是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证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④交易条件,是指买卖双方一致达成交易条件,即协议,如标的、数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约定;⑤市场媒介,指市场交易中起媒介作用的工具或机构,也称市场中介。
4.按照市场主体,即买卖双方力量对比,市场可以划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买方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卖方市场
E.均衡市场
【答案】BDE
【解析】依据不同的标准,市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市场主体,即买卖双方力量对比可分为:①买方市场;②卖方市场;③均衡市场。AC两项是按竞争方式分类得到的。
5.下列各项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有()。
A.寡头垄断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卖方垄断市场
E.买方垄断市场
【答案】ABCE
【解析】按竞争方式划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类。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①完全垄断市场;②垄断竞争市场;③寡头垄断市场;④买方垄断市场。
6.寡头主导型市场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
A.集中度适中
B.存在主导企业
C.不存在主导企业,大量企业之间规模差别不大
D.大、中、小企业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
E.大、中、小企业间不存在分工与协作
【答案】ABD
【解析】适度的寡头主导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点为:①集中度适中;②存在主导企业,且主导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或支配力的大型企业;③大、中、小企业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
7.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B.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C.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D.市场活动的公平性
E.市场运行的法制性
【答案】ABCE
【解析】市场经济,是指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市场主体的自主性;②市场活动的竞争性;③市场关系的平等性;④市场运行的法制性。
8.下列各项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数量。
A.生产的成本
B.生产的技术水平
C.相关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结构
E.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答案】ABCE
【解析】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除商品本身的价格因素外,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数量。
9.下列关于需求与供给的说法正确的有()。
A.商品降价会吸引新的消费者消费,从而使商品需求量增加
B.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
C.供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有出售愿望和有供给能力
D.商品价格上升后,企业由于利润刺激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E.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者会减少产量
【答案】ACD
【解析】A项,商品降价会吸引新的消费者消费,从而使商品需求量增加。B项,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C项,经济学中的供给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有出售愿望;②有供给能力。D项,商品价格上升后,企业由于利润刺激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则会减少商品产量。E项,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10.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
A.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
B.市场通过对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实现其对资源的配置
C.社会基本经济活动联系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实现
D.市场可以把资源平均分配给各行各业
E.市场价格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
【答案】BCE
【解析】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资源分布,用“看不见的手”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通过对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实现其对资源的配置;②社会基本经济活动联系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实现;③市场价格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
11.招标采购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为()。
A.有利于优化项目实施计划,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B.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E.可以提高交易的公平度、可信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企业的法治与信用建设
【答案】ACDE
【解析】招标采购作为一种市场竞争交易方式,通过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与订立合同等,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优化项目实施计划,优化社会资源配置;②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③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交易的公平度、可信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企业的法治与信用建设,进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系;④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