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6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癸丑报灾”
3.《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4.新闻工作的自律
5.新闻线索
6.电视评论
7.断栏
8.加按语
9.影像新闻
10.新闻杂志节目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闻事业有哪些社会功能?
2.现场观察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3.事件通讯在采访写作上应掌握哪些要领?
4.广播新闻中音响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世界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演进、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2.分析新闻报道不全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克服片面报道的举措。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根据下面所附的“湖北汉川政府红头文件下达喝酒任务”的新闻事实材料,为《楚天都市报》改写一条消息(12分,字数:800字左右);并为消息制作一则复合式标题(5分);根据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材料,撰写一篇时评(13分,其中标题3分,评论正文10分;字数:600字左右)。
2003年,湖北汉川市纪委制定了“整顿公款大吃大喝的工作意见”,对公务招待的总额和经费都有细致的规定,并要求实行“村级零招待”,同时办理公务不准相互吃请。
2006年3月份,湖北汉川市政府办下发了一份全名为汉川政办发(2006)11号《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系列酒的通知》。通知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养殖场,办事处、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湖北云峰酒业有限公司是最早来我市落户的引进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小糊涂仙”酒去年跻身“中国白酒品牌20强”。2005年该企业纳税超过1300万元,是我市纳税过千万元的六家企业之一,而目前该酒在我市的市场份额却很低,为此,我市公务接待倡导使用云峰酒业生产的“小糊涂仙”系列酒。
这份文件还附有《各地各单位使用和促销小糊涂仙系列酒分解表》:市政府接待处10万元,教育局3万元,科技局1万元,民政局2.5万元,马口镇5.5万元,脉旺镇3万元……共有105个单位承担有喝酒任务,每个市直单位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低的是老干局、信访办、档案局,都是3000元的喝酒任务。乡镇单位最低任务是8000元,一般2万到3万元。2006年。全市“小糊涂仙”系列酒计划销售额为2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小糊涂仙”一直难在汉川打开市场,一年销售额不到20万元,与其竞争……
真题及详解
2006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及详解
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香港船头货价纸》
答:《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11月3日由孖刺报馆创办。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1873年改版为日报,后又脱离《孖刺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直至1919年停刊。
2.“癸丑报灾”
答:“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大肆摧残,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至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因而在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3.《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答:《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它原是梯也尔政府机关报,1871年3月18日起被法国国民自卫军接管,巴黎公社成立后成为公社机关报,共出版66期。该报除发布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谎言。后该报印刷发行业务落入私人之手,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
4.新闻工作的自律
答:新闻工作的自律,是新闻传播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公约或行业公认的惯例,包括现在非法律的新闻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规则和处罚条例,是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它相对于行政法规而言是一种新闻界内在的、非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行为。行政法规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强制性”的特征,违者理所当然受到制裁。新闻工作的自律不但能在外在层面上对违反新闻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而且能把新闻职业道德内化为一种由内而外、自觉遵守的习惯,保证新闻事业的专业性和纯洁性。
5.新闻线索
答: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况。
6.电视评论
答:电视评论是指由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新闻评论。在制作播出中注意结合电视的传播手段,充分运用画面与声音表达观点,常常就事说理,向观众阐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见解。与广播评论相似,电视评论中既有借鉴报刊评论进行写作并由播音员播报的评论样式,也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如电视述评、电视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等等。由于现场画面和同期声的使用,电视评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断栏
答:断栏又称通栏或切栏。即在报纸版面上由右到左一条栏线可以画到底,中间没有标题、方块、辟栏或图片等的阻拦,将版面整体分割成几部分。克服通栏,即使用标题、图片或辟栏。
8.加按语
答:加按语是指稿件配合的一种方式,按语是编辑对稿件所加的评论、说明或注释性文字。根据其性质可分成评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类型,根据编排位置可分成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三种。加按语是编辑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发言和表态方式,也可以借助按语对稿件中的一些相关事项作出解释和说明。
9.影像新闻
答:影像新闻是指采用电子摄录设备(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图像和声音,结合文字稿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影像新闻以生动的形象画面为表现手段,是电视新闻中运用较早、也是迄今最为常用的报道方式。与口播新闻相比,影像新闻更能体现电视新闻形象化的传播优势,给观众如临其境的现场感、真实感。影像新闻要注重发挥多种表现符号综合效应的优势,注意处理好声画关系,发挥同期声的作用及重视画面形象的作用。
10.新闻杂志节目
答:新闻杂志节目最早出现在美国电视节目中,是指借助杂志的编辑方式,由不同的栏目构成。新闻杂志节目有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播出时间,采用杂志综合编排的方法,由主持人主持播出。其特点为:①内容杂而不乱,长短结合、中心突出。②形式上采用板块结构的方式,综合变化,灵活多样。整个节目由主持人将不同的板块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并对重要题材作深入采访与评述。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闻事业有哪些社会功能?
答:新闻传播事业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新闻传播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1)报道新闻
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基本的功能。新闻传播事业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组织广泛而精干的新闻传播队伍,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捕捉事实变动的信息,及时迅速地向社会作出真实、全面、负责的报道。报道新闻既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又是新闻传播事业其他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各项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新闻报道这个最基本的功能。
(2)反映、影响和组织舆论
即引导舆论、传递观念和意见。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某一种事件的一致态度。新闻传播事业反映舆论,就是反映群众的情绪和意向。新闻机构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表达了群众对事件的议论,对是非的评判。新闻传播事业实现引导舆论的功能时,应注意广泛地反映各个阶层群众的情绪和意向,积极表达他们对事件的议论和对是非的评判,要通过群众的褒贬和扬抑,根据本阶级本政党的意志,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3)服务社会、指导生活
新闻传播事业能够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对实际工作和新闻受传者的思想、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新闻传播事业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大量地体现在为社会、为公众所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和具体的指导中。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影响广、传播快、覆盖面大等特点,它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各部门,深入联系方方面面、行行业业的公众;它及时、全面地了解受传者的所思、所需、所求,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把他们的这些想法、需求反映出来,又通过自己的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4)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这种功能的实现,使得新闻传播事业成为“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新闻传播事业传授知识、普及教育的功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广泛满足各界公众对于知识的需求,是一所社会大学校。研究表明,求知,是受传者收受新闻、接触媒介的需求之一,所以,使新闻报道多一些知识性成分,使新闻媒介多一些知识性材料,媒介机构多举办一些传授知识、普及教育的社会活动,可以满足公众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也可以密切公众与新闻传播事业的联系,这是十分重要和很有意义的。
(5)提供娱乐,裨益身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不仅从媒介收受新闻,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得到服务,还能通过媒介得到娱乐和消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丰富和活跃精神生活。
2.现场观察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现场观察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1)增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①可以获得真实形象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②可以核实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
③有利于理解事物的本质。
(2)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可读性
(3)可以用目击的事实进行富有说服力的批评或揭露
(4)现场观察有时甚至成为记者采访的唯一手段
①采访对象不善表达,谈不出系统全面的情况。
②先进人物不愿报道自己的事迹,拒绝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情况。
③采访对象为了文过饰非,害怕暴露本人或本单位的问题,而拒绝回答记者的提问。
④战争环境或重大灾害性事件现场等,当时当地找不到一个人,则访问无从进行;又如审判法庭或刑场等,不允许记者提问,则也不能进行访问。
(5)有利于发现新闻线索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观察,还有利于随时随地发现新闻线索。
4.广播新闻中音响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广播新闻中音响运用的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正确选择录音报道的形式,使音响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
利用音响进行新闻报道是广播的特色品种,这种报道形式称录音报道,常用的录音报道大体有4种:现场录音报道、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和录音访问。
①对于一些适合于记者在现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群众热切关注的突发事件,可以采用现场录音报道。它要求记者边看、边说、边录音,这种现场音响的运用,能使新闻具有较强的时间、地点的规定性和很强的传真性。
②一些适合于发消息的新闻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录音报道,它采取的是简洁的新闻语言和现场实况相结合的广播形式。
③利用音响和语言再现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某个富有特征的一个侧面或片段,可以采用录音通讯,录音通讯中运用音响,能充分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事件的情节,从而感动人、打动人。记者采访新闻人物或请采访对象谈新闻事件时,可以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搞录音报道。
(2)学会驾驭音响,使之繁简适度、突出主题
广播新闻要充分运用音响,反对滥用音响,一定要让音响在广播新闻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音响不在多,关键是让它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要能够引领听众听下去,突出录音新闻的可听性、真实性。
(3)音响要符合人物、环境特点,为作品增光添色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有些录音报道被采访对象长篇大段的高谈阔论占去大部分时间,或是在极普通的报道中硬插进一大段录音讲话,还有一些口号似的语言录音,使受众听到极不协调。人物语言音响的使用,一定要适合人物的身份,要再现生活,让人听后真实、自然、舒服,感觉到这些人物的语言就是实实在在生活中身边人说的话。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世界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演进、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答:(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概况
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这300年间的新闻事业通常称为近代新闻事业,其内容主要是报业。从世界范围看,近代报业首先兴起于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和北美。近代报业的三个组成部分:诞生之初有过少量的封建阶级报刊,发展后期又出现无产阶级报刊,但从整体而言,资产阶级报刊是近代报业的主体。
(2)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基本矛盾
封建统治或保守势力的压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
(3)近代资产阶级报刊作用
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传播信息、影响舆论的工具。
①经济上,资产阶级利用它谋取利润,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服务。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利用它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而后又利用它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轨迹
①封建社会后期,资产阶级报刊逐步诞生。
②在资产积极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广泛兴起。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出版自由口号,是资产阶级报刊战斗实践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③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各国都经历一个以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
④工业革命开始后,商业报刊纷纷兴起,出现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4)资产阶级政党报刊
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支持,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5)资产阶级商业报刊
一般指私营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报刊,大致上有以下两种:
①面向社会上层的独立报刊:它们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在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因而被视为“独立报业”。它们在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致力于全面提供政治经济诸方面的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又称“上层报纸”“高级报纸”“高质量报纸”。
②面向社会中下层的廉价报纸:又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并为近代报业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基础。
2.分析新闻报道不全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克服片面报道的举措。
答:(1)主要表现
①新闻泛娱乐化现象导致非理性炒作
a.记者越来越热衷于片面揪住一个热点问题,进行非理性炒作。记者选择的报道对象通常是有背景的人事物,可以挖掘并值得挖掘,有助于欲盖弥彰或推波助澜。如被媒体立为众矢之的的背妻男和文怀沙原本只是在各自生活圈中的平凡人,却因为一个与地震相关,一个与国学大师牵连,被平白无故推上风头浪尖。这种新闻泛娱乐化侵入到家庭伦理或学术界之中,一个把个人家务事置于公众平台来讨论,一个侵蚀学术界的风气,使之缺少认真和谨慎,变得肤浅和娱乐化。
b.社会上某些人出于个人需求,抓住契机,利用媒体炒作。一些人士和单位为提高知名度和关注度,给自己的社会角色多套上一层光环,往往主动自我推销,他们认为借助记者之笔和媒体的传播是满足这种畸形需要的最便捷渠道。各种名目的新闻发布会、首发式、招待活动等不经新闻主管部门许可便发布,而其所发布的内容含金量和可信度却无从鉴定。
②媒体为追逐某种效应而伺机自我炒作
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后,媒体的生存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经营,即发行量的扩大、收视率的提高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并由此而带来广告跟进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包括严肃的媒体在内,无一不是在保持宣传报道常态的同时,考虑如何吸引受众,最大限度地抓住商机,争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基于这方面原因,表现在新闻报道中,便容易发生用耸人听闻的东西吊起读者的胃口,而不去掂量新闻的真实性。
(2)解决措施
①记者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a.新闻素材选择上,应尽可能公正地刊登多方面的观点,合理地选择刊登反对意见。记者在报道中同时引用双方的观点,保证报道内容的平衡。
b.强调报道内容上,更多地考虑到这种强调可能导致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良影响。
②记者要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是对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新闻从业人员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极可能导致新闻片面报道和失实,记者要自觉地避免标题党的侵袭,以遵守新闻真实为基本原则,在报道中力求准确、公平、公正,不为吸引眼球而曲解新闻内容,伤害新闻的真实性。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根据下面所附的“湖北汉川政府红头文件下达喝酒任务”的新闻事实材料,为《楚天都市报》改写一条消息(12分,字数:800字左右);并为消息制作一则复合式标题(5分);根据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材料,撰写一篇时评(13分,其中标题3分,评论正文10分;字数:600字左右)。
2003年,湖北汉川市纪委制定了“整顿公款大吃大喝的工作意见”,对公务招待的总额和经费都有细致的规定,并要求实行“村级零招待”,同时办理公务不准相互吃请。
2006年3月份,湖北汉川市政府办下发了一份全名为汉川政办发(2006)11号《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系列酒的通知》。通知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养殖场,办事处、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湖北云峰酒业有限公司是最早来我市落户的引进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小糊涂仙”酒去年跻身“中国白酒品牌20强”。2005年该企业纳税超过1300万元,是我市纳税过千万元的六家企业之一,而目前该酒在我市的市场份额却很低,为此,我市公务接待倡导使用云峰酒业生产的“小糊涂仙”系列酒。
这份文件还附有《各地各单位使用和促销小糊涂仙系列酒分解表》:市政府接待处10万元,教育局3万元,科技局1万元,民政局2.5万元,马口镇5.5万元,脉旺镇3万元……共有105个单位承担有喝酒任务,每个市直单位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低的是老干局、信访办、档案局,都是3000元的喝酒任务。乡镇单位最低任务是8000元,一般2万到3万元。2006年。全市“小糊涂仙”系列酒计划销售额为2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小糊涂仙”一直难在汉川打开市场,一年销售额不到20万元,与其竞争……
答:(一)消息
湖北汉川市政府发红头文件下达喝酒任务
“喝酒指标”分解到各部门 完不成任务要“通报批评”
湖北省汉川市日前发生一桩怪事: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红头文件,给市直机关和各乡镇农场下达喝酒任务,全市各部门全年喝“小糊涂仙”系列酒价值总目标为200万元,完成任务的按照10%奖励,完不成的通报批评。
这份“喝酒文件”全名为汉川政办发(2006)11号《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系列酒的通知》。通知称小糊涂仙是市纳税过千万元的六家企业之一,而目前该酒市场份额却很低,为此,市公务接待倡导使用云峰酒业生产的“小糊涂仙”系列酒。
这份文件还附有《各地各单位使用和促销小糊涂仙系列酒分解表》,如市政府接待处10万元,教育局3万元,科技局1万元,民政局2.5万元,共有105个单位承担有喝酒任务,每个市直单位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负责起草这一文件的汉川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童浩雄说,县直单位分解标准是按照单位接待量和人数决定,乡镇的消费标准则按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汉川市部分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下发该文件是“引商、稳商、亲商、富商”的需要,帮助企业做宣传、促销工作是政府义务。
“喝酒文件”是否会推动“公款大吃大喝”之风?市政府一些干部说,公务接待标准的文件肯定要执行的,再说,“小糊涂仙”是系列酒,各个价位的都有,既有100元以上的高档酒,又有30多元的平价酒,只要不超过接待标准,喝地产酒贡献更大。
对于政府发红头文件推销“小糊涂仙”,不少当地干部群众表示难以置信。一位姓李的市民称,这件事太荒唐,国家三令五申狠刹吃喝风,这里竟然将喝酒公开化,而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这不是在鼓励大吃大喝吗?
还有群众表示,如果喝酒就要喝掉200万元,党政机关吃饭的费用得花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这是在肆意践踏老百姓的利益,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再说党政干部每人都要喝几瓶酒,上班醉醺醺的怎么为老百姓办事。
一位法律工作者称,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发的文件,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文件相抵触。汉川市政府办的这份文件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违反了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文件。
(二)时评
喝“糊涂酒”办糊涂事
领导干部喝酒本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湖北省汉川市却将这个不光彩的事情制度化。这种荣辱不分的举动糊涂透顶。
这样的红头文件实为“糊涂文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职责,但不能偏颇地理解成为个别企业充当“开路先锋”,而是保障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形象地说,政府是“裁判员”,不是“运动员”。汉川的“糊涂”之处就在于没有准确定位政府角色。
事实上,在许多地方“喝地产酒”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汉川市把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搞成红头文件。之所以如此,关键还在于利益驱动。汉川市的一些干部就说,地产酒给本地政府纳税多,我们理应支持。
支持企业发展无可厚非,但采取摊派产品的方式来支持,就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么做,对其他纳税企业不公,对外地企业不公,违背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如果每个地方都搞市场割据,我们怎能做到物畅其流?又何谈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喝酒文件”助长吃喝风。公安部有“五条禁令”,当地公安局却有2.5万元的喝酒任务;科技局只有8个人,却要喝1万元的酒;乡镇一般是2万到3万元任务,不得不往基层再次分解。干部成天要动完成“喝酒任务”的脑子,怎能安心替百姓办事。
“喝酒文件”会让一些“馋嘴干部”偷着乐,却免不了会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喝酒就要喝这么多,整个招待接待费用不就成“无底洞”,应该用于公益事业的财政资金不知要流失多少。更何况,吃喝风一起,党风政风焉能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