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6年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儿童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已开始更多地认同广义的儿童福利。这样,儿童福利实际上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它包含着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2.助人自助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3.家庭中心方法

答:以家庭为中心方法是指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标,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这里的家庭既包含儿童的原生家庭,也包含再婚、亲属、寄养和收养等不同形式的家庭。

4.亲职教育

答:亲职教育是指向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并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育儿实践指导和日常育儿问题咨询。具体内容包括:

(1)科学育儿的理念:儿童权利和现代儿童观。

(2)科学育儿的知识:儿童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知识。

(3)科学育儿的技能:观察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引导的技能等。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社会工作内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从内涵上来讲,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虽然处于特别困难境地的儿童,如残疾、被遗弃及适应困难等儿童一般会成为工作的重点,但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儿童。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儿童社会工作通过对贫苦无依儿童的收容教养、对儿童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儿童权益和身心的保护以及面向儿童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增强儿童的幸福与快乐。

(3)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儿童的成长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儿童的卫生、保健、教育、抚养以及权益保护等几方面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去进行,需要有一批区别于医生、教师的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社会工作者。另一方面,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很多内容,如儿童福利设施的建立、儿童成长环境的净化等,又需要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有更多的人参与。因此,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全面而广泛的社会工作:既包括补救性的工作,如对不适儿童的治疗,又包括预防性的工作,如亲子教育;既有局部性的工作,如对福利院、育婴院的建设,又有全局性的工作,如综合育人环境的治理。

2.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个体要经历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1)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方面

儿童在身高、体重、骨骼、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学龄期,由于儿童自身生理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心理发展方面

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上。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能够不出声地思考问题。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的分配能力逐渐提高,注意的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社会性发展方面

通过在校学习,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儿童的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其社会交往对象仍然是父母、同伴和老师,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有了新的发展。

(2)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心理障碍是指学龄期儿童面对新环境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交往障碍是指学龄期儿童在与父母、同伴及老师相处时出现了适应困难;

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

3.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有哪些?

答: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1)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又可称为“自我同一性”,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是一个人心理人格健康的重要基础。儿童的自我认同从其一出生就开始了。

(2)技能学习

这里的技能学习是指儿童学业之外的生活技能学习,包含人际交往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理财技能、整理和简化房间及日常用品技能、日常生活用品修理和维护技能、基本家务技能、健康习惯养成技能以及做选择和做决定技能等主题内容。

(3)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他人团结一致,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儿童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采用的形式多为团体游戏和集体活动的形式。

(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它是一个人彼此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往往需要具备下面3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

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

愿为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

4.简述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

答: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的主要内容有:

(1)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四种:

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它具体针对那些家庭和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努力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

保护性服务

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

补充性服务

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

替代性服务

替代性服务是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按工作性质,可以将儿童服务分为:司法保护、卫生保健、教育和福利服务四种。

三、论述题

1.论述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功能与基本方法。(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福利性

a.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

b.儿童社会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改变儿童所处环境,为儿童幸福和快乐提供条件。最终结果是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受到良好教育,保证儿童在当时获得好的生存,将来获得好的发展。

c.儿童社会工作的费用大多由政府福利经费支出,对儿童的养育和服务是无偿的、福利性的。

以社会性服务为主

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直接面对儿童的个案性的、精神性的服务大量存在并日渐发展,但更多的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工作。

专业要求高

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同时,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因此,专业性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特征。

(2)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保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保障了儿童的生命权、娱乐权、教育权、发展权。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

儿童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增强未来社会的安全。因此,儿童社会工作同样是社会安全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一环。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虽然也进行补救性的工作以减少儿童面临的问题与痛苦,但其最终目的是面向未来的,是积极的、发展性的。儿童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具有发展性的功能。

(3)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儿童个案工作

儿童个案工作是以儿童(多指有问题的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直接目标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协助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对儿童做较为健全和积极的指导,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

儿童团体工作

儿童社会团体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儿童团体工作的对象既有对于儿童一般群体的帮助和扶持,调动群体内在积极动力,促进正常儿童的健康发展,也有从群体内部建设入手,对于有一定偏差倾向儿童群体的矫治和纠正。

儿童社区工作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2.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福利服务有赖于政府资金及人力上的投入,因此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增加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需要特别的养育。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对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儿童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儿童社会工作需要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运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儿童返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

(4)为儿童创造娱乐游戏的条件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须。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儿童卫生保健

儿童卫生保健工作主要有两部分:

妇婴保健,即通过多种努力,减少婴儿死亡率;

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健康检查、身体缺点的锻炼及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家庭服务中的儿童社会工作

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此项服务主要是防止或救助被虐待、被忽视或得不到适当照顾的儿童。

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旨在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友好相处。

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但这些问题与成人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社会工作者给家长以指导,或直接介入问题的解决。

(7)儿童权益保护

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生命权、被抚养权、优先救济等;

要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他们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等;

反映儿童成长需求,同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损害他们身心健康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

(8)对孤儿、被弃儿童的工作

从社会工作角度,儿童救助的方式主要有:

儿童福利院,或称院内救助、机关教养;

家庭寄养;

收养。

(9)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残疾儿童分为肢残如盲、聋、哑和智残两种。对他们的工作主要有:

身体的康复,通过必要的身体训练和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矫正儿童的残疾;

教育,通过举办特殊学校、随校设立特殊班、随班就读等方式,使残疾儿童受到正常的教育,教会他们一技之长;

通过多种形式使之去适应其他人群,适应主流社会,扩大儿童的接触面,引导他们接触社会,使他们建立信心,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案例分析题

近年来,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广东佛山小悦悦遭碾压事件,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闷死垃圾箱事件,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翻车事件,河南兰考袁厉害收养弃婴火灾案,江苏南京两名女童饿死家中事件等等。这些惨烈的儿童伤害事件一再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

请你从社会工作宏观和微观实务的视角,分析一下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介入重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研)

答: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制度方面的宏观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家庭、学校等微观层面的原因。

(1)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儿童社会保护政策的缺位。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为伤害儿童的不法行为提供了空间,而且,在发生儿童伤害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儿童的人身安全和权益。

b.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存在漏洞。现实情况下,安全检查走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难以明确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安全检查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等相关配套安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加强儿童社会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从源头上预防、杜绝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儿童伤害的当事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活中要关心儿童、保护儿童。

b.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强化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义务,使其更好地将安全检查和防护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将包括安全检查、安全预防、安全事件的处理在内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从儿童个人角度来看,儿童自身缺乏安全防患意识,受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程度的限制,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很低,尚不能充分地、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而且,一旦身处险境,儿童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感受、描述状况和寻求帮助。就个人发展阶段而言,儿童是极度脆弱和弱势的,正处于非常需要保护和关怀的时期。

b.从家庭角度来看,监护人保护责任不到位。监护人缺乏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患意识,看管不力、照顾不周,监护人保护照顾儿童责任的弱化和缺乏,往往是儿童伤害事件出现的重要致因。甚至,在有些案例中,施害者就是监护人本身。

c.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不少家长过于看重儿童的“知识教育”,导致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教育轻防范,这种教育体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在面临生活中的危险时,无危险意识或是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针对儿童个体,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实务,为他们提供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的学习和必要的行为训练等服务,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b.围绕家庭,主要是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工作服务,围绕某一共同关注的问题,讨论并沟通、互动和分享,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传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强化其保护儿童的责任和意识,并将在小组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c.强化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仅次于家庭的第二位社会化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学校不应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保护自我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家长将儿童暂时托管到学校,学校就应当成为家庭的强大后备支撑力量,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