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教育学

第1章 绪 论

1.1 考点精讲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1)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主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2)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被认知和研究,就成为教育问题,教育学正是在对教育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找出相应答案的过程中展开的。

(3)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深入了解和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三)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区别

教育学是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是客观的;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需要而主观制定的,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

2.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只有通过科学的抽象概括,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2)区别

教育学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是运用理性的思维对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分析,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实践经验通常只反映教育表面的关系,偏重感性、具体的东西。

(四)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1.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包含基础学科、分类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几大类,是由若干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的科学体系。

2.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教育科学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

1.教育学萌芽期的特征

在教育学的萌芽期,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教育之“学”;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可以把这一阶段的教育认识活动称为“前教育学时期”。

2.代表性著作

(1)中国

《论语》、《孟子》、《学记》、《大学》、《师说》、《四书集注》等,其中《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西方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等。

(二)独立意识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7世纪到19世纪末)

1.独立意识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1)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被看作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该书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著名教育家及其著作

(1)培根

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批判了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卢梭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顺应儿童的本性。其代表作《爱弥儿》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他通过对其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其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3)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该书的教育学术价值就在于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地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

(4)康德

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编纂发表。1803年,《康德论教育》出版。在该书中,康德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变成“机械的”东西;并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5)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1)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是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其包括两部分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2)基本观点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潭中去。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建立之后,苏联一批教育家在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事业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1)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论述了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编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

1.实验教育学

(1)建立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

(2)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主要有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

(3)主要观点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其真正“科学化”;

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2.文化教育学

(1)建立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以来以德国狄尔泰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教育学说。

(2)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3)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强调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

(1)建立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以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教育思潮。

(2)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主要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1918)等。

(3)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4.批判教育学

(1)建立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

(2)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主要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等。

(3)主要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

大众对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已经麻木;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末以来)

1.当代教育学出现的新的特点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的分工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6)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2.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1)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及其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3)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4)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6)巴拉诺夫的《教育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等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学的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教育学是对教育的科学认识,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可以避免教育习俗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日常教育生活经验在直接性、表面性、矛盾性、歧义性等方面体现出的局限性。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内涵为:

(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因此,提出、界定和明确教育问题,是教育科学认识的基本功;

(2)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而不能使用日常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3)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基础上的,因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4)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由于各个研究者或解释者所处的地位及所偏好的理论基础或视野的不同,会出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这种不同的解释最终会通过理性的竞争,发现最恰当的解释方式。因此,从事教育学研究,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状况,认识错误教育理念存在的危害,自觉树立素质教育的正确教育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教育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主动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理论要靠实践来检验,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理论基础,就可以在教育工作中来进行检验,发现教育中存在的潜在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