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一章 单位福利概述
一、单位福利的定义
单位福利又称企业福利,是指用人单位为满足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自主设立的,在工资收入和法定福利之外,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向员工及其家庭提供一系列保障的计划。
二、单位福利的内容
单位福利主要包括收入保障计划、健康保健计划、住房福利计划、员工服务计划等,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单位福利的内容
三、单位福利的作用
1.物质激励
单位福利的多少一定程度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有关,实现了公平与效率有效结合,可以极大地发挥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作用。
2.风险保障
单位福利是向员工及其家庭提供一系列保障的计划,所以,极大地发挥出对员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甚至起到改善生活的保障作用。
3.成本利用
单位福利主要是延期支付的形式,可以通过资金的有效利用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较多的收益。此外,政府为鼓励单位实行福利计划,大多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四、单位福利的类型
1.待遇确定模式
(1)定义
待遇确定(DB)模式,是指企业预先向员工承诺福利待遇水平,在员工达到相应的条件后,再按照预先的承诺兑现相应福利待遇的员工福利。
(2)特征
①养老金的计发额需要综合用人单位的动机、支付能力和员工的需求等,一般采用固定金额法、替代率法、工龄、工资系数法和点数法来确定;
②养老金的计发通常采取终身年金支付形式,相较于一次性发放较为复杂;
③用人单位需承担投资风险和员工长寿风险;
④一般由企业单方面缴费,预提的准备金存入共同账户,统一管理,不设立个人账户;
⑤用人单位须建立养老金准备资产,应对所承诺的未来养老金的兑付。
(3)优缺点
①优点
a.福利待遇水平事先确定,风险较低;
b.建立共同账户,统一管理,管理费用较低;
c.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灵活筹资。
②缺点
a.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预先承诺的待遇,承担的风险较大;
b.根据未来的支付额预测每年的筹资额,精算工作复杂,需要定期的精算报告;
c.养老金账户由企业统一管理,员工的决策权较小。
2.缴费确定模式
(1)定义
缴费确定(DC)模式,是指企业预先承诺福利的缴费水平,当员工达到相应的条件后,再按照预先承诺将福利缴费积累额支付给员工的福利形式。
(2)特征
①预先确定缴费水平,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最终的缴费积累额决定养老金水平,确定缴费额的方法有固定金额法、工作比率法、效益工资法和综合系数法;
②一般采取退休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也可分期领取或转换终身年金;
③领取的养老金额取决于缴费积累额,所以,由员工承担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
④为每个员工单独设立个人账户,分别记录缴费及投资收益。
(3)优缺点
①优点
a.建立个人账户,便于员工了解账户情况;
b.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由员工承担,用人单位承担的风险较小;
c.不需要定期的精算报告;
d.员工可对个人缴费部分进行投资决策;
e.个人账户便于员工的离职处理。
②缺点
a.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取决于投资收益与年限,难以确定;
b.个人账户分开管理,成本较高;
c.企业每期缴费金额固定,筹资缺乏灵活性。
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结合待遇确定模式和缴费确定模式的福利计划。
(1)优点
①相比DB模式,混合模式一般建立个人账户,透明度高,员工参与投资决策;
②相比DC模式,混合模式承诺了固定收益,分担了员工的风险,给员工提供最低保障。
(2)形式
①现金余额计划,设立个人账户,承诺固定收益,便于员工选择及离职携带权益;
②目标受益计划,根据不同的员工设计不同的缴费率。
五、单位福利的法律规范
1.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定义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劳动合同的期限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责任
(1)法定责任和推定责任
法定责任,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所产生的,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福利的责任,包括带薪假期、社会保险缴费、辞退补偿等。
推定责任,是指法律法规和合同明文没有明文规定的,用人单位自行承担的责任,如企业年金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
(2)DB计划责任和DC计划责任
由于DB计划和DC计划的性质不同,两者的责任也不相同,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DB计划责任和DC计划责任
3.员工权益
员工权益,是指根据法律和劳务合同,员工在履行义务后应该获得的福利待遇。具体内容如表1-3所示。
表1-3 员工权益
六、单位福利的税收政策
1.合格计划与非合格计划
(1)合格计划
合格计划,是指经过税务管理部门审核,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优惠待遇的单位福利计划。
(2)非合格计划
非合格计划,是指不满足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什,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单位福利计划。
2.税收优惠的条件
企业设立单位福利计划,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单位福利计划参加人员覆盖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比率;
(2)单位缴费照顾到低收入的员工;
(3)投资管理政策符合制度规范;
(4)计划及时全面披露相关信息。
3.税收政策模式
单位福利税收政策的模式多种多样,具体内容如表1-4所示。
表1-4 税收政策模式
七、单位福利的财务规则
1.缴费确定模式的财务规则
(1)缴费水平的确定
确定具体的缴费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法律法规的约束;②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③税收优惠政策;④预期福利待遇的需要。
(2)用人单位缴费的列支渠道与分配原则
①列支渠道:成本、利润分成等,通常,合格计划的用人单位缴费税前列支,员工获得用人单位缴费不计入应税收入。
②分配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保留差别待遇,禁止歧视待遇。
2.待遇确定模式的财务规则
(1)财务平衡
待遇确定模式养老金计划的财务平衡,是指企业按期缴费建立充足的养老金准备金,用来兑付对员工承诺的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即,以退休为时点,退休时,养老金准备金的价值等于用来发放的养老金的价值。
(2)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
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是指员工按照劳动合同和福利计划方案的规定持续提供劳务以换取一定的福利单位,福利待遇总值是各个福利单位的累积结果。即,将员工福利价值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八、单位福利的管理
1.单位福利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1)单位福利方案的类型
根据单位福利方案制定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员工扮演的角色,可以将单位福利方案分为用人单位主导型、员工主导型和共同参与型,具体内容如表1-5所示。
表1-5 单位福利方案的类型
(2)核心内容
单位福利方案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覆盖范围;②资金筹集;③财务管理;④收益方式;⑤支付方式;⑥权益转移;⑦计划终止的条件;⑧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和方式。
2.单位福利方案的资金管理
常见的单位福利方案的资金管理包括下列三种:
(1)用人单位统一管理
用人单位统一管理,是指用人单位将单位和员工缴费集中于一个账户,进行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待遇确定模式福利计划一般采用该方式。
(2)员工自我管理
员工自我管理,是指员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对缴费资金进行投资管理,自担投资风险。缴费确定模式福利计划一般采用该方式。
(3)信托投资管理
信托投资管理,是指用人单位和员工,将缴费资金建立信托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3.单位福利方案的实施主体
在单位福利方案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实施主体,具体内容如表1-6所示。
表1-6 单位福利方案的实施主体
4.单位福利方案的实施方式
(1)固定福利模式
同定福利模式,是指用人单位对所有员工提供固定且相同的福利项目,员工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选择余地。
这种实施方式不能满足员工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福利的价值逐步降低。
(2)弹性福利模式
弹性福利模式,是指在福利资金固定的条件下,员工可以自行选题选择福利项目和受益方式的福利安排。
①类型
a.核心加选择型弹性福利,包括所有员工都享有的核心福利项目,和可自由选择的选择型福利项目。
b.附加型弹性福利,是指在现有福利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员工可自由选择的福利项目。
c.“套餐”式弹性福利,是指员工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项目组合,根据需要挑选合适的组合。
②优势
a.可以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b.提高用人单位福利项目设置的合理性,避免设立不需要的福利项目,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