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A.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室
【答案】A
【考点】事故的责任主体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救援和接受调查的义务。据此,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作为独立的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BCDE四项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考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以上规定中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该事故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属于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答案】D
【考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判定
【解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可能再次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根据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
A.CO
B.N2
C.CO2
D.H2O
E.NH3
【答案】AC
【考点】地下金属矿山发生火灾后的燃烧产物
【解析】柴油燃烧产物主要是CO2、CO、NOx、水、灰份、钠钒及沥青等,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CO。CO是有毒气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发生加合作用,生成羰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使人体严重缺氧。CO2量多时O2相应的会减少,人体大量吸入CO2得不到O2会导致人员窒息死亡。N2和NH3不是柴油的燃烧产物,H2O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因此,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主要是CO和CO2。
5.甲在铲装作业时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答案】BCDE
【考点】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
【解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安全标志管理等,并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分为如下六大类:①头部护具类;②呼吸护具类;③眼(面)护具类;④防护服类;⑤防护鞋类;⑥防坠落护具类。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什么种类的劳动防护用品,取决于作业现场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因素,本案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是物体打击和粉尘,因此甲在工作工程中必须佩带安全帽、防护镜、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E.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答案】ACE
【考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A企业为矿山企业,所以ACE三项正确。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答案】CDE
【考点】防范事故的预防措施
【解析】《安全生产法》针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这种措施有3个好处:①主要负责人有权有责,权责一致;②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③实施责任追究时有充分的依据。本案例中的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不需要改变,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应对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第二题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m2,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火灾分类》(GB/T 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答案】E
【考点】火灾的分类
【解析】《火灾分类》(GB/T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①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含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②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③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④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⑤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火灾等;⑥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火灾等。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属于带电火灾,即E类火灾。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答案】B
【考点】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生产火灾的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乙级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是:①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②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③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④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⑤助燃气体;⑥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7%~27.4%,因此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乙级。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答案】A
【考点】液氨泄漏的危害
【解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处坠落;⑩坍塌;⑪冒顶片帮;⑫透水;⑬放炮;⑭火药爆炸;⑮瓦斯爆炸;⑯锅炉爆炸;⑰容器爆炸;⑱其他爆炸;⑲中毒和窒息;⑳其他伤害。其中,液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接触液氨可冻伤。液氨易挥发,液氨泄漏后形成氨气,氨气有毒,可导致人中毒和窒息。
4.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答案】ACD
【考点】违规违章行为
【解析】A项,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B项,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煤炭、石油及化工等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场所;C项,消防设备应按规定定时检测,保证安全可用;D项,安全出入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用作其他用途。E项,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平行架设时,距离应不小于500mm。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时,应不小于500mm,且其间应用防腐隔板隔开。
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答案】ACDE
【考点】液氮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类型
【解析】液氨泄漏挥发出的氨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存储液氨的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螺杆式压缩机采用压缩机油作润滑油,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蒸发,分解,形成油雾,和空气或氧气、灰尘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
6.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答案】ABD
【考点】预防电气事故的安全防护措施
【解析】在配电室内容易发生电气事故,预防电气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②漏电保护;③绝缘;④电气隔离;⑤安全电压;⑥屏护和安全距离;⑦连锁保护。本案例中在配电室内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设置应急照明。
7.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答案】CE
【考点】液氨车间作业职业病危害
【解析】液氨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①氨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可能导致员工氨中毒;②噪声性耳聋,螺旋式压缩机由于主机转子回转会产生电机噪声、节流噪声,噪声可能导致员工罹患噪声性耳聋。
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答案】ACD
【考点】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解析】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①撤离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氨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②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③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④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⑤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⑥用喷雾水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第三题
C公司是一家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主跨内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
涂装车间有员工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制定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点监测。
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采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采用红丹防锈漆作底漆、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属于记忆性内容,比较简单。
答:涂装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1)粉尘,由除锈、打磨工序产生;
(2)震动,由打磨引起;
(3)噪声,由清洗、喷漆、打磨引起;
(4)生产毒物,由油漆引起;
(5)中毒,由油漆引起;
(6)电离辐射,由超声波除油垢引起;
(7)非电离辐射,由主跨内干燥过程引起。
2.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国家禁止的作业,属于记忆性内容,应结合案例背景具体分析。
答:C公司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①采用超声波除油垢;②采用火焰去除旧漆;③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④采用红丹防锈作底漆;⑤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其中,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有:
(1)采用火焰去除旧漆;
(2)采用石英砂除锈;
(3)采用红丹防锈作底漆;
(4)使用明火。
3.简述C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管理内容,属于对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应结合案例分析。
答:C公司应当将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进行如下安全管理包括:①从业人员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②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即特殊危险作业的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③事故应急处理教育和培训。
4.指出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其提示的内容。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安全标志及其提示内容,属于理解记忆性内容,比较简单。
答:涂装车间应设置的安全标志有:
(1)禁止标志:①禁止吸烟;②禁止明火;③禁止带火种;④禁止携带易燃物;⑤禁止非从业人员进入;⑥禁止穿化纤服;⑦禁止穿带铁钉鞋。
(2)警告标志:①注意安全;②当心火灾;③当心中毒;④当心爆炸。
(3)指令标志:①必须戴防护眼镜;②必须戴防尘口罩;③必须戴防毒面具;④必须戴安全帽。
(4)提示标志:①紧急出口;②应急电话;③避险区;④急救点;⑤可动火区。
【考点解析】
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进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第四题
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计算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的计算,属于实际应用性问题,应牢记公式。
答:(1)千人重伤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00。
E企业2012年度重伤人数为2人,从业人数为2000人,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00=2/2000×1000=1。
(2)百万工时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E企业2012年度死亡人数为1人,实际总工时为:8×2000×250=4000000(时),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00000=1/(8×2000×250)×1000000=0.25。
2.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生产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确定间接原因的范围,结合案例背景具体分析。
答: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有:
(1)教育培训不够,相关人员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相关安全技术知识;
(2)劳动组织不合理。在加油时,没有领导干部在现场指挥;
(3)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5)技术和设计有错误;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结合案例背景进行分析和总结。
答: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事故可分为20类,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火灾。作业场所中的油罐车、油罐库区中的油和油蒸汽在遇到火源的情况下易发生火灾。
(2)容器爆炸。作业场所中的储油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容器爆炸。
(3)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作业现场中的油罐车易引发车辆伤害。
(4)触电。
(5)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作业场所中的加油管会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6)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在油罐车人孔易发生高处坠落。
4.提出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容易遗漏,有一定难度。
答: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1)限制物料运动速度。罐车采用顶部加油,应将加油鹤管深入罐底部,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
(2)保持良好接地。油罐车在装油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
(3)为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工作手套以及采取静电消除技术,防止电器设备引起火花。
(4)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
(5)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
(6)禁止明火,防止静电积累,防止摩擦,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火花。
(7)采用静电消散技术。
第五题
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
F公司现有:60万t立筒仓1组,10万t平房仓1组,10万t食用植物油罐1组,5万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t/h吸粮机2台,100t/h进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5t或5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000kV·A变压器3台,10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
F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接卸船舶、火车、汽车运来的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进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进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
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放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
2013年5月18日,F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该起事故过程为: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域向集装箱装散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
F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安全生管理部门。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检查中,发现立筒仓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事故报告的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应用,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答: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具体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013年5月18日,F企业平房仓储区,作业人员在向集装箱装散粮。
(3)事故的简要经过。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未造成伤害。
(5)已经采取的措施。针对本次事故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2.列出F公司主要特种设备。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特种设备的种类,确定特种设备的范围,然后结合案例背景进行具体分析。
答: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F公司的主要特种设备包括:进出油输送管道、码头起重机、电梯、叉车、燃气锅炉、植物油罐、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氮气钢瓶。
3.简述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属于对记忆性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主要有: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防护设施。
(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作业条件,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4)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防尘降尘工作。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粉尘爆炸隐患的治理方案,应结合案例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答: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16号)第十五条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粉尘爆炸隐患的治理方案有:
(1)采用通风的方式排除作业场所内的粉尘危害,在仓房内安装排风扇可以及时排除仓内粉尘和毒气,通风降温。
(2)及时地清扫作业场所中的落尘,安排人员定期清除粮食作业车间内的粉尘,以防粉尘过量地积聚。
(3)增加作业环境中的防火防爆措施,粮食仓库动火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
(4)避免作业场所内出现点火源,防止粉尘爆炸,粮食仓储区内禁止吸烟,禁止一切明火。
(5)切实防范电气起火所引起的粉尘爆炸,车间内的电器设备不应过度发热,不应产生火花;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静电。
(6)健全隐患排查制度,按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排除危险危害因素。
5.简述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属于记忆性内容,比较简单。
答: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16号)第十八条的规定,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有: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