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论述题(65分)
请结合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一事,论述网络媒体的作用及价值。
【分析】该题体现了北大的一贯出题风格,以年度热点事件为案例分析新媒体的作用、意义和价值,核心在于考查对热点事件的了解程度和新媒体的认识,要求考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知晓热点事件。难度中等,本题考点在于网络反腐,要求考生先解释网络反腐,继而回答网络媒体的作用,最后回归到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答:(1)微笑局长事件回顾
2012年8月26日,有36人遇难的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陕西一官员面带微笑的照片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随即该官员被人肉出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网友发现,这位“微笑局长”也是一个名表的爱好者,手上频繁出现各类名表,至少有五块之多,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网友强烈的质疑。后网友又发现杨局长的名表并不只5块。2012年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同时在该微博后面还配上了杨达才戴4副不同眼镜的图。不仅如此,其系的皮带又被网友扒了出来呈于网民。因“表哥”名表门严重违纪遭撤职和双规。初步调查他至少有83块名表,以及家中与私人场所有大量现金和存款。2013年9月5日上午,“表哥”杨达才案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获刑14年,受贿赃款25万元和504余万元来源不明赃款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2)微笑局长一事,充分表现了网络的反腐能力和舆论监督能力。
①网络反腐含义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②网络的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其时效性高、公众参与度高、影响广泛。民众有了表达意愿的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也就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督形式。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功效逐渐得以显现,“虐猫”事件、南京“天价烟”和“天价表”事件、“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等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新式的舆论监督形式,浩大的民意得以聚集,对政府权力运作、腐败问题以及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进行监督。
(3)网络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①网络媒体的作用
a.网络反腐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微博、论坛等网络民意汇聚的地方,成为很多新闻事件的发源地。
b.网络颠覆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使腐败无处可藏。网络媒体传递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递路径的交互性。在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一个信息节点既是接收器又是发射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信息在网络节点间传递时,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将此信息向任何方向传递出去。在这种新的信息传递路径中,政策信息从上往下传递时可以从中央直接通达民众,消除了腐败分子肆意歪曲政策惠民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腐败分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寻机腐败的可能性。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
c.网络改变了权力运行上下脱节的异化困局使腐败无力可为。网络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处于权力顶层的中央权力机关和底层的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不再依赖于处于中层的各级权力机构,因而膨胀起来的中层权力结构逐渐被压缩,原来被中层权力结构分隔造成的上下脱节的权力运行结构逐渐转化为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符合权力委托代理的本性。
d.网络监督和权力监督部门的互动正悄然改变着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权力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的网络监督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舆论反腐已经被推到前台,成为约束权力、反腐倡廉的一种手段,这是公众力量积极参与政务的一种体现,也是民众对法律法规按照既定程序运行的监督。
②网络媒体的价值
a.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特性成为各种信息的汇集地。网络媒体及时、丰富的“信息超市”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使网络监督的优势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尤其是在加强对官员监管、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工作方面,利用好网络是最有效的办法。杨达才从成为舆论焦点到最终被撤职,每一个环节都有网友参与推动。
b.搭建了反腐举报平台。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网络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少地方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杨达才在网民的共同努力下被人肉搜索出名表、眼镜、腰带。
c.提高了案件查办效率。人们通过正常程序举报和曝光腐败分子,往往遭遇官官相护,举报信经常在多次批示后最终落到被告手中。网络举报成本低、速度快、影响大,既利于举报,也利于有关部门调查反馈。杨达才事件得到了网络的强大支持和监督。
d.发挥了教育警示作用。网络反腐不但让贪腐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还让不少“官员”受到警示与教育。网络舆论的警示、教育和启发,极大地促成或正在促成相当一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网络信息容量大,一些案例直观生动,极具震憾力和警示效果,部分党员干部亲见“人肉搜索”的巨大威力,目睹枉法者声泪俱下的痛悔,他们常常反思,从而受到教育。杨达才绝不仅因为巧合而倒霉。在网络时代,媒体和社会舆论得以更轻易地形成强大合力,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言行举止恶劣的官员无处藏身,抽着名烟招摇过市的杨达才们,成为舆论监督这一第四权力的祭旗者。
二、操作题
1.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
【分析】该题是继12年北大在走转改方面出题之后又一次在这个考点上出题,分值由12年80分增加到13年的85分,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已经考过的知识点不能忽视,要充分准备,做到核心知识点不遗漏。走转改是新媒体日益强势之后传统媒体为保持自己的公信力而提出的策略,本题考点是走转改的意义和作用,要求考生结合传媒环境的改变做回答,由于这一块被很多考生忽略,难度偏上。
【走转改背景资料】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新闻传播的环境已经发生全然的改变。从社会环境上看,全球一体化、世界多极化,信息技术向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快速渗透。从公众环境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公众的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面对的公众群体,是一个拥有不同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感情方式的复杂群体。从技术环境看,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公共信息传播的形态和模式,使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媒体行业的世界范围的竞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中国新闻战线一个重大实践议程的设置在此时推出,昭示着中国新闻界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理想精神、责任意识和专业追求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由来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具体活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进入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
答:(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提出的意义
①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要求。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应该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身在基层、心入基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②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更好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纽带作用的要求。新闻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将版面和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增强新闻工作者使命感、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俯下身来,虚心向群众学习,树立良好形象,切实改进文风,多反映贴近群众情感的事例,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④需要指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仅仅是对新闻战线工作者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各条战线。
(2)对“走转改”的评价
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
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新闻媒体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a.有助于传媒工作者审视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倡导的是新闻专业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局,中国新闻界需要向人民真实描述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需要在充斥各种矛盾的社会运行中,披露事件真相、解释变动原因、剖析环境影响、说明发展趋势,为公众的社会行为决策提供真实、迅捷、深入、全面的环境变动的信息。
第二,面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运行日益融为一体的大趋势,中国新闻界需要向世界真实、完整、深刻地描述今日中国,以为中国的发展赢得良好的信息环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对中国新闻界担当的社会责任的再度提示。它提示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纷繁复杂的情状和影响,深入思考中国新闻人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清醒认识实现这一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b.有利于传媒工作者坚守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唯一根据。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必须坚持以提供客观事实为新闻报道的唯一根据。构成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都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新闻记者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充分获取这些客观变动的事实,赢得新闻专业工作的基础条件。
第二,以忠于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忠于人民利益必须以了解人民利益为前提。要想知晓人民的意愿和渴望,欢乐和忧苦,困难和需求,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体验,从而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认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知晓卫护人民利益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终极目标。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变化过程的反映者、记录者,而且是社会进步的呼吁者、推动者。其终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政治的昌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
c.有利于传媒工作者掌握新闻工作的专业方法。
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新闻工作者有了全新的技术工具,极大地扩张了感知新闻动态、捕捉新闻进程、解读新闻意义的能力。
第一,从提高新闻工作者专业水准的基础环节提出要求,催促新闻工作者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群体、各个层面,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发现充满智慧的创造,体察社会存在的困难问题,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第二,在中国新闻界中强调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理:存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再次强调着新闻工作的基本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第三,基于新闻工作社会责任提出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相互关联的实践议程。是中国新闻界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状态发出的怀抱理想主义追求的实践宣言。
2.假如你是记者,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拟定一个采访方案,包括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报纸、电视、广播、全媒体均可)。
【分析】本题是以走转改为由头考查考生的新闻采写编能力,出题比较巧,由于很多考生对走转改认识并不深入,没有认识到它的核心,很难想出好的策划。
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本质
在深入“走转改”过程中,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新实践,是对新闻工作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弘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展现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舞台和课堂,是完成各项宣传任务和改革创新新闻工作的桥和船。
“走转改”活动,是对推进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也是对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更是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
业内有句话被广泛流传: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实际上,“走转改”本来就是新闻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功,但却在一个时期以来,被高高在上、走马观花、板着面孔、字正腔圆等新闻从业者的浮躁表现所替代,沉不下去、深入不了、浮不上来等奇特现象广泛存在。
特别是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走转改”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期。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新闻从业者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基本国情和民意,新闻工作才能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因此,围绕走转改,我的策划方案如下。
选题方向:新农村合作医疗相关选题——农民兄弟的新农合
选题理由:首先,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所有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其中农村社保体系是难度最大的任务,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第三,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新闻记者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才能真正把握社会脉搏,回答时代命题,而广大的农村自然是最基层的领域。同时,通过鲜活真实的例子,与农民切实相关的新闻内容,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根据接近性原则,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满足农民知情权。
采访计划:
前期准备:
(1)明确采访目的
此次选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具体事例的报道,调查农村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同时向广大受众传播新农合的信息,宣传新农合实施的成功经验。
该篇报道的受众包括广大的农民群众,也包括相关上级领导,带来的反响主要为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实施情况的相关反馈,上级领导对新农合实施情况的态度和批示。
(2)熟悉采访对象
此次采访的采访对象包括:通过新农合进行过报销行为的农民(1-2个),医院中负责新农合相关工作的领导,负责新农合的政府相关领导,该村主要操作新农合的相关基层干部。
到达采访目的地后(暂定某个村镇),先到医院与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找到通过新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过报销行为的农民群众,向村委会干部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家庭、生活、近况等等。
(3)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上网查找国家关于新农合方面的政策,了解新农合相关信息,同时,到达采访目的地后,要向当地政府了解,在当地是否有关于新农合的具体的新举措。充分了解关于当地新农合的各类信息,避免宣传中政治上的雷区和失误,更深入更广泛发掘事件的意义,为后面的写作提高政治高度。
(4)准备问题,设计采访提纲。
(5)设计作战方案,主要是事先选择采访的突破口,设计整个采访的计划,主要作用是可以争取到采访的主动性。
(6)物质准备。出发前要对物质准备(笔记本、录音笔、相机、摄像机等采访设备)进行检查,不光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在这方面的任何疏忽大意都将给采访报道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文本形式:
纸质媒体上的深度报道,可能写成长篇通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