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12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12公共政策分析(共3页)
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一、概念解释(本题共30分,共6小题,每小题各5分)
1.政策之窗
答:金顿将组织的决策时机称为“政策之窗”。当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三大源流汇合到一起时,问题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多源流理论中,这样的时间点被称为政策之窗,即提案支持者们推广其解决方法或吸引别人重视他们的特殊问题的机会。是由紧迫的问题或是政治源流中的重大事件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一些可以预测,一些则无法预测。当政策之窗被打开的时候,政策企业家即那些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信誉、金钱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能获得物质的、有意追寻的、重大回报的人,则迅速抓住机会开始行动。否则就会失去机会,否则只有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2.政策社群(policy community)
答:政策社群是指在政策中以共同的信息、价值、利益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政策行动主体组合。政策网络成员之间不仅有共同的价值因素,而且有共同的特质利益作为支撑。这时在政策网络形式下规划主体随意进出的现象就减少了,一些对某个政策方案持有较坚定立场的主体会相互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每一次集中论辩的机会,不断补充信息、完善方案中的措施,并且努力收集其他政策预案的政策措施以及政策工具的设计、安排,以便与自己坚持的预案进行比较。
3.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是指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技术。
“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是指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些文字、颜色和实物的含义。
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基本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4.合法性(1egitimacy)
答:“合法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序、规范或规范系统;广义的合法性概念涉及比法律、政治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并且潜含着广泛的社会适用性。韦伯的合法秩序是由道德、宗教、习惯、惯例和法律等构成的。合法性是指符合某些规则,而法律只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因此,合法性的基础可以是法律程序,也可以是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共同体所沿袭的各种先例。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合法性,那就取决于它能否经受某种合法秩序所包含的有效规则的检验。
(2)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治类型或政治秩序。20世纪初,韦伯曾提出了合法统治的三个类型(合理型、传统型、魅力型)的经典理论,此后哈贝马斯又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对狭义的合法性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以及事实上的被承认。统治能够得到被统治者的承认,是因为统治得以建立的规则或基础是被统治者接受乃至认可、同意的。
(3)合法性概念无论在广义还是在狭义的用法中都包含着同一要旨:由于被判断或被相信符合某种规则而被承认或被接受。合法的统治体现的是公民对政府或群众对政党的承认,是一种“下”对“上”的承认。
5.纵贯研究
答: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研究”是在五十年间三次实地考察一个农村。历史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①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问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②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③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关于纵贯研究的具体设计,可参考本书第十二章“准实验设计”一节。
6.假设检验
答:假设检验是分析者事先对总体的某个统计特征做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来分析该假设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判断假设是否能够成立。假设检验的步骤为:①根据要求确定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并确定显著水平α;②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构建一个检验统计量T;③根据是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决定取α还是;④计算接受域和拒绝域;⑤根据显著性水平,将统计量T与相应的分位数比较,判断是接受还是拒绝原假设H0。
二、简答题(本题共40分,共5小题,每小题各8分)
1.简述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是关于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技术分析,是形成问题情境的不同概念并加以测试的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衔接的四步骤:
(1)问题感知。问题思考,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
(2)问题搜索。勾画问题边界的轮廓,具体包括问题存在的地点、时间、设计范围 以及演变趋势
(3)问题界定。确定目标(实际政策介入范围、程度)弄清政策领域,明确约束性因素
(4)问题详述。计算政策相关者的潜在成本和收益,再次检查对该问题的表述
2.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分析单位即调查者进行调查与抽样基本社会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个人,人是社会调查的最常用的分析单位,可以通过分析个人的特征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②群体,主要指社会分层结构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和社会的基本群体;
③社会组织,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目标、正式分工及角色结构的一群人所组成的机能群体,即人们所称谓的社会单位;
④社区,即区域社会,是指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
⑤社会产品,主要指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各种社会产品。
(2)社会调查研究的对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主要包括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基本要素包括:
①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侯、水文、矿产、植被等;
②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
③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具体对象包括:
①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机遇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②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
③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
④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个人社会成用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
⑤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
⑥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低于内的人们所组正的共同体。
⑦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
⑧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
3.政策预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答: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政治 、法律 、组织 、经济 、技术等考察标准:
(1)政治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是指从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的角度来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政策本身即是通过各种政治方法来调整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权力等政治系统来规约决策,但是随着其规模的增大和影响范围的扩大政策涉及的关系和环节趋于复杂 仅仅对其进行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政治可行性分析就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政治可行性的衡量指标大致有以下四个可接受性 、适当性 、回应性 和公正性。
(2)法律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标准是指政策是否符合宪法 、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政策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为了确保所制定的政策在内容上的合法化,决策者除了本身要认真将拟定的政策与相关法律或已有政策进行对照分析外,甚至应考虑在决策程序中列出专门的合法性审查程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应该,普遍重视专门的法制部门对拟定政策合法性问题的审查作用
(3)组织可行性
组织可行性标准是指组织能否在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方面对政策的支持保证政策方案能够贯彻实施,实现决策意图,组织的行政可操作性标准是指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既定的决策或规划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
(4)经济可行性
经济分析包含商业价值预测和财务分析两部分,商业价值预测在于对新产品值预测在于对新产品、服务的未来销售情况及利润空间进行理性预测。
(5)技术可行性
该部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新技术与原技术的相容性分析情况和狭义上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情况。技术分析的核心在于新技术与原技术匹配程度如何术匹配程度,技术上是否可以实现新产品,决定着新产品、服务的正常推出。
4.常用的离中趋势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一般来讲,数据分布越分散,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常用的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1)全距也称为极差,是指总体各单位的两个极端标志值之差,可反映总体标志值的差异范围。
(2)方差与标准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便于从经济意义上进行解释,所以实际统计工作中多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标准差来测度统计数据的差异程度。
(3)平均差。要测定变量值的离中趋势,尤其是要测定各变量值相对于平均数的差异情况,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计算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但由于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代数和恒为零,所以用这个性质无法构造出能够测定离中趋势的变异指标。
(4)变异系数。用离势的绝对指标除以其平均指标来求离势的相对指标,就可以在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水平不一的对象之间进行直接比较。这种由绝对离势转化而来的相对离势称为变异系数,用符号V表示。变异系数指绝对离势统计量与其算术平均数(或其他适当数值)的比值,变异系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相对离势。
5.政策评估模式的演变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答:(1)美国学者古巴和林肯将政策评估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第一代政策评估是一种测量取向模式。测量取向模式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主要受到两个情境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社会科学行为主义的兴起,重视量化研究方法,第二个是科学管理运动对于测验行为的激发。
②第二代政策评估是一种描述取向的评估模式。这种模式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强调的是对明确目标的优缺点模式进行描述。泰勒是这个时期政策评估的代表者。他认为评估是检测目标与行为之间一致性的过程,评估的意义在于比较期待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性。
③第三代政策评估是判断取向的评估模式。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斯蒂克认为评估所内含的“判断”维度不应被忽视,政策评估除了测量和描述性功能之外,实际上也是一种希望达成某种判断的努力。作为对前两代评估的修正,判断取向评估模式认为,不仅政策的绩效而且政策目标本身也应当被看作是存在问题而需要评估的。
④第四代政策是回应与建构主义的评估模式。这种模式应是前三代政策评估模式的替代模式。
总的来看公共政策评估从经验实证主义开始,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修正自身的缺陷,其结果就是对事实的定量研究丧失了在评估领域的主导地位,政策评估已逐渐回归到公共政策的规范本质。
(2)政策评估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政策效果和价值为评估的前提与核心。
②以事实为基础评估价值
③重视政策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势
④评估价值的双重性
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共5小题,每小题各12分)
1.试举例说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答:(1)三者的特点现在阐述如下:
①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②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进行具体的预测。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③解释性研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
(2)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其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调研问题作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②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③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调研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调研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例如,每年都要搞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就不再需要由探索性研究开始。
④一般探索性研究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例如,当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研究结果让管理决策者很难理解时,利用探索性研究将可能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调研的结果。
2.如何进行案例研究?
答:案例研究的开展应主要遵循以下几个环节:
(1)先对案例浏览一遍:目的是对案例有一整体的概念,发觉其中的关键点与要注意的事项,并记录下来。
(2)仔细阅读案例:当您已对案例浏览一遍,接着就是要细读并作记录,去发觉案例的真相并找出有那些问题存在,可从那些关键点切入,找出有那些主问题与子问题,那些是可控制变量与不可控制变量,有那些限制与条件式,是何有那些不同的替代性、替代方案,那些OR技术可使用来解决问题,也是将这些要点条列记录下来。
(3)将问题具体化:完成以上二个步骤,就较易将问题具体化,这个步骤就要去芜存精,抓住问题重点,这时您暂不必担心用什么技术解问题,必要时还是要反复阅读案例的一些地方,将案例做更仔细了解。
(4)设定变量:当问题具体化后,便可以定义必要的变量,如RedBrand案例中,将变量定义为产品的生产量,当然定义的变量是要与问题有关。注意有时为了描述一些复杂的逻辑关系,是有必要再多设间接变量,这些变量并不是直接用来求问题的决策量,而是用来辅助建立一些逻辑关系。接着界定可控制变量与不可控制变量,可控制变量的量是可由决策者控制(如某项产品的生产量),不可控制变量的量则是决策者不易或完全无法决定(如某项产品的某月的销售量、存货量)。
(5)决定目标:决定目标非常重要,如目标选择不当,那求解出的方案也就较不具参考价值,甚至导至严重的错误决策。通常目标是要”寻求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但有时是须考虑多重目标,如”多目标规划”,“目标规划”,“多阶目标规划”,此时尽可能用数学式来表示。
(6)决定问题有那些限制与条件式
(7)列出所有的替代方案:找出用来解问题的所有可能替代方案,一般常患的错误是没有一条一条列出所有可用的替代方案,想象力与创意思考的发挥在这个过程就很重要,如有某些替代方案未能列入,那在以后阶段的分析,将被忽略没机会考虑进去,失去采用一些更好的替代方案,必须牢记。
(8)分析假设(Assumption)条件:所有的假设条件与限制都意必须具体化,并很明确地建立起来。
(9)选择适当的OR技术来解问题:如何选择适合的技术,当然和案例分析者的专业素养、经验、背景知识有关,有必要就须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别人。
(10)收集必要的输入数据与数据:确定要输入那些信息,当然也不限于数值数据,而必须注意的是做案例或实务问题,常常必要的信息不一定原先就由别人完整的提供,是自己主动要去取得,有些错误的信息也注意要避免误用,有些信息也可以用合理的假设,当然这些假设的信息,也要自在步骤8中记下来。
(11)求出答案:当您采用了模式,就可以透过现有的软件包求出答案,必要时也可开发一些子程序(协助解问题,当然必须注意有些非量化的信息要考虑,答案必须包含”量化”与”非量化”,记住”是由您来解问题,不是模式在解问题”。
(12)分析结果与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一组答案只是众多输入数据的一种,有必要多试几组输入数据,可更客观察觉模式与数据的正确性,验证含”内在”与”外在”,”内在”验证是观察答案与模式(软件)是否相符,如输入自数据是否有误,”外在”验证是观察模式的答案与实务是否相符,如条件或假设是否有缺失,大部份的OR技术都可以做敏感度分析,敏感度分析可用来观察答案对输入数据的敏感度,如敏感度太高,那就要特别小心分析观察它是否合理,仔细观察答案常可发觉输入信息或模式是否正确。当求的OR模式的解答,要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考虑进去,修正模式的答案,也需关察是否有多重最佳解,让最后决策者知道有那些替代方案可用。
(13)订定执行计划、准备执行计划之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当必要的分析完成后,便要订定执行计划(方案),针对解决主问题与子问题您必须做的具体建议,这个建议不只解决目前问题,也希望能考虑将来可能情况的变动,并能解决将来的问题,执行计划也包含您的合理假设与替代方案。
(14)执行、评估、维护:通常案例完成后,执行计划(方案)就被遗忘忽略,如希望执行计划发挥更大功能,除了小心地去执行外,仍然须周期性地去评估与维护(做修正补强),因环境因素是动态地在变化,不是当初可完全预知,执行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缺失。执行计划是要将计划付之行动,所以须要有书面数据规定具体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如以手册方式、程序订定呈现。
3.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某个政策领域,谈谈公共政策创新的影响因素?
答:(1)影响公共政策创新的因素包括:
①制度安排。制度性政策指对经济、社会行为或具体制度选择的许可或限制,对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②政策资源。努力使政策的内容具体化、细微化。从一般指导原则变化可操作的规范,研究和出台那些正在执行中的政策的连续性政策或称追加政策,以有效应对由于政策的设计缺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政策执行后的派生问题,填补政策规定和措施的盲区,避免出现政策真空和政策失策。
③路径依赖。政策过程创新的目标是实现政策过程现代化,它应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政策形成和完善的社会化、政策传播的信息化三要素组成。
④利益集团益集团。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创新以利于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意识调动多方面的政策创新积极性。
(2)在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全面的政策调整以加速或延缓改革进程。具体来讲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下列措施来达到改革的最优效果:
①完善当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仍与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以各地方政府为主要推动和具体实施主体若取消户籍制度各地方政府必须得面对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而引起的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发达地区虽然可能提供剩余的就业岗位,但是这些有限的岗位相对于落后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微不足道的。外地劳动力的涌入将使发达地区的失业率提高从而增加本地区政府对事业保障金和最低生活补贴的发放。
②采取必要中间过度政策。
首先,影响城市市容市貌,进而影响当地政府领导人的政绩。
其次,提高城市犯罪率,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再次,政府必须增加公共物品和福利性设施的提供,这毫无疑问会增加政府的开支。
③政府必须考虑来自当地城市居民的压力。由于外来人口的冲击本地居民在工资、就业率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城市犯罪率可能会升高城市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总的来讲外来人口的涌入降低了当地居民的原有总体福利水平。因此当地居民组成的利益集团将对政府施加压力,使其尽量制定有利于当地居民的政策维持现有制度。
④户籍制度改革可能要引发起其他制度的改革或以其他制度的改革为前提。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将会受制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其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例如教育体制。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体系中,其录取依然以户籍为操作平台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仍然以户籍制度为边界这是户口不平等的表现之一。但在目前的体制中似乎还没有既能减少不平等又能照顾到山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特殊情的制度。
4.试阐述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的主要观点。
答:(1)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含义
国家的精英集团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喜好转化为公共政策。为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过程想像为彼此独立的路径,通过这些路径,政策自上而下地贯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过程虽有各自的独立性,而且每一个过程都包含一些主要组织机构的专业功能差别,但所有的过程都趋向于纵横交织在一起。这样,通过每一个过程的运作,精英集团的政策取舍也就得到同步传达沟通。
(2)自上而下政策制定过程
①确定或者界定社会问题,即设定议事日程,是自上而下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那些不被界定为问题的社会状况永远不会成为政策间题,永远不会成为新闻,永远不会引起政府官员的关注。强有力的人物开始琢磨社会问题,如果他们认为有,便接着考虑如何对付它。精英集团大量的公司社团之间的来往、大量的职业交往、大量的社会接触,都促使精英集团就什么社会状况值得国家关注达成一致。
②讨论具体的方案讨论。精英人物们可以直接施加影响或者控制各种基金会的董事会,是这些基金会为政策的研究提供所需资金的来源。基金会和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智囊团负责研究政策问题并设计出解决的方案这些基金会和政策策划组织的任务和目标就是确定哪些是政策问题,并收集有关的情报信息,设计多种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③偶尔还会将顶尖的精英人物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达成协议。
(3)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的主要思想:
①使在民主政体下,公共政策也是自上而下制定的。
②形象的展现了精英集团通过对基金会、智囊团、政策策划组织和媒体施加影响和控制,使得政策议程从精英集团流向政府;
③在国家政治领导人的选举过程中,精英集团运用金钱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④利益代表集团由精英集团用金钱支持,它的运作操纵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⑤媒体精英在政策形成,以及向政府政策制定者和民众传达精英集团的观点和选择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⑥政策通过各种政府组织行为而得以合法化。合法性并不是来自民众对这些政策本身的广泛支持。
第一,在许多焦点问题的政策取向上,美国公众的意向和观点与现行的国家政策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第二,国会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行使其功能的,而且,维持国会运行的费用也最终决定了国会议员们对大款精英集团的依赖;
第三,执行贯彻政策过程的权力虽然掌握在华盛顿官僚机构手中,但这一过程却密切地受到国家精英集团的直接操纵和利益集团的监控。
5.试从政策工具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答:(1)政策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自愿性工具
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②强制工具
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③混合性工具
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就具体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来说,措施主要有:
①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 。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②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 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④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保持社会稳定。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⑤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共2小题,第l题8分,第2题12分)
1.案例分析一
材料:
2011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7日在天津举行,国家发展利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强调:“无论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是社会领域的改革,都要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真止做到‘看不见的手’利‘看得见的手’协调运转、互相补充。”彭森表示,对铁路、盐业等行业,加快推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职能相分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对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然而,以石油行业为例,2011年山东、广东等地的私营炼油厂,因为原油短缺而大量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央企收购。作为全国最人的地方性炼油群体,山东地炼正相继被“国字头”收入囊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和、华星、吕邑、安邦、长城及化二等炼厂相继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中海沥青、中海油东营石化、海化集团、中海油龙口等也成为中海油在山尔扩张地盘的主要代表。国有企业在资源供给上的绝对性优势,使得中小型私营企业无法匹敌,只得选择联合的道路。垄断性行业改革道路依然艰辛。
问题:
如果你作为政策咨询专家,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政策,引导垄断性行业的改革?(8分)
答: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中国应进行以下改革探索:
(1)消除垄断弊端的有效办法是探索发挥国企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其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社会属性。像西气东输工程一样解放思想尝试新的引进民间资本方式,这样完全有可能探索出各种各样的制度创新路径消除垄断弊端,促使类似输送管道等领域的自然垄断企业更好地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如通过引入利益相关地区的民间资本促进民众监督经营并分享成果。一旦垄断性国企私有化后政府和公众就无法介入企业内部决策,无法阻止私企隐瞒成本、猛涨价格、垄断寻租、偷税漏税、贿赂官员等行为。
(2)推行垄断性、公益性和战略性行业的改革方面,即使引入私营企业也无法在输送管网等自然垄断领域形成有效竞争。但是,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掌握这些行业的成本、技术数据,却可以组织公平文明的竞争来督促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让公众作为全民股代表直接参与监督经营并改善服务质量,直接掌握充分的内部成本数据否决危害公众的不合理涨价,通过竞争性投标和招聘选拔有能力更好为公众服务的经营者,依据国有企业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好坏进行奖惩。
(3)中石油、中石化消除垄断弊端并引入竞争的有效办法,是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掌握各地输送管网的技术、成本数据,组织不同下属企业围绕降低成本和服务社会开展良性竞争。根据各地下属企业领导人的综合经济社会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可以消除西方私人垄断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的寻租弊端,形成为社会服务的良性竞争并避免追求垄断利润的恶性竞争
(4)中国自然垄断和公益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是进行公众作为全民股代表参与监督管理的制度创新,直接掌握内部成本数据并参与制订公众接受的合理价格,确保对高额垄断利润进行合理社会分红并造福于全体人民利益。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政府可通过价格控制来限制垄断寻租,还可直接下达经营效率指标和上缴利润指标,并且通过分配政策将垄断租金用于公众利益,必要时还可通过政府补贴和要求企业补贴的办法,促使公共企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并减轻消费者负担。
(5)中国现已建立了公用事业涨价的公众听证会制度,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涉及更重大的公众利益。更加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鼓励广泛的民众参与。应该发扬党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方针,事先应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献计献策。通过可控制的科学试点检验多种对比方案的利弊,然后再交给广大民众评估并选择最符合民众利益的方案
(6)私企进入垄断性、战略性行业先要进行科学的局部试点,探索控制私人资本逐利而忽视社会利益弊端的有效办法。并且同国有企业进行经济、社会效益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广泛征求消费者、社会公众意见并进行民主磋商。稳妥扩大试点以检验多种对比方案的稳定性和适用范围,逐步将成功经验扩大到能够稳定发挥正面效果的适用领域。
(7)对待私人资本进入战略性行业和国防工业更应该采取谨慎态度,因为涉及到技术情报、军事情报等重大国家安全问题。私人资本为了赚钱普遍有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经常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贿赂收买官员等劣迹。倘若没有进行充分的可控局部试点找到有效防范办法,很难保证私人资本为赚钱不生产假冒伪劣的军工产品,能抵御西方重金诱惑不泄露和出卖技术情报、军事情报。
(8)中国应高度警惕可能发生危害国企信誉的突发事件。近年来美国的跨国企业、商会、政府和媒体,已将中国国企列为美国的“最大威胁”,并且发动了针对中国国企的政治、外交和舆论攻势,但在动摇中国的坚定不移发展国企的政策方面收效甚微。美国历来不会坐视威胁其全球霸权利益的力量崛起,当常规手段失效时就往往采取制造突发事件的特殊手段。
2.案例分析二
材料:
美国民众了于2011年9月17日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和平示威活动,号召2万人在9月17日占领华尔街,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此次示威活动由加拿大非营利杂忠((Adbusters))(广告克星the Vancouver-based counter-culture magazine Adbusters)于2011年7月发起倡议,并被命名为“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
之所以选择9月17日,是因为这天是美国宪法日。
该活动网站上称:“将占领行动维持数月”,“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占总人口99%的普通火众,对于仅占总数l%的人贪婪利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创造就业而不要战争”。一切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都是为了其辖区内臣民的生存权益,然而错误的、泛滥的资本政策早已将一国一地区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硕果吞噬已尽!
“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自9月17日开始,抗议者从早到晚都驻扎在华尔街附近的祖科蒂公园,每天都举行示威游行,在华尔街金融机构外举标语、喊口号,抗议华尔街“贪婪”无止境、指责政府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
专家表示,华尔街的游行示威与中东、北非的“革命”浪潮有本质区别,两者没有可比性。不过,无论这场游行结果如何,美国政治分裂、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大等深刻社会问题已经凸显在世人面前。祖科蒂公园如今到处都是抗议者打出的海报和标语,俨然已经成为了抗议者的“大本营”。很多人裹着毯子或者在睡袋里过夜,也有的睡在别人捐助的床垫上,附近还设有简易厨房和图书馆等。组织者们还成立了“冬季化委员会”(winterization cornrnittee),以便为将来的寒冷天气做准备。现场目击,示威人数至少有上千人,人概是纽约近年来所遭遇的最人规模示威之一。示威组织者预洲,最终会有两万人参加这场名为“愤怒日”的示威。
纽约警方不敢怠慢,当天不仅早早将华尔街完全封锁,就连华尔街的标志——铜牛塑像也被完全封锁起来,内外均有众多警察镇守,警车和警用摩托更是遍布华尔街周围,气氛格外紧张。
不少示威者对警方完全封锁华尔街恼怒不已,但尚未与警方发生对抗。不少人选择到华尔街的街角静坐,并带来了帐篷和铺盖卷,意欲打“持久战”。
华尔街附近的保龄球草坪(Bowling Green)一时间成了示威者们的聚集地。群情激昂的人们在高喊 “现在就革命!现在就革命!”的口号,更有不少人在高呼“要工作!要工作!”“要工作,不要战争。”
问题:
根据以上报道,选定主题,结合相关政策科学知识,写一个不少于600字的评论,题目自拟。(2分)
答:(1)和平示威活动产生的原因
①共和党历来主张大社会,小政府。里根有一句名言,“正当政府在扩大,个人自由就在缩小”。共和党人认为,市场经济自己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小布什政府继续鼓吹这种理论,尤其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兴起,金融衍生品开始时兴。
②“9.11”恐怖袭击使美国经济遭受打击。布什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就号召人们购买汽车、购买房子,布什甚至说,所有美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贷款机构不认真审查要求贷款者的信用,搞零首付、零利率,努力刺激消费。美联储在四、五年中不断降低利率。华尔街则乘着这个机会,大搞金融衍生品,实际上是大搞金融泡沫,谋取高额利润,制造虚假繁荣。一等美联储涨息,没有稳定收入、付不起利息的那些购房者只好把房子退还给贷款机构,从而引发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那些以房贷作为抵押的衍生品支持不住了,金融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爆发。
③华尔街的贪婪和腐败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又不能眼看着美国的金融大厦坍塌,因此布什政府时期就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其实是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济华尔街,为投机商的巨额坏账买单。唯其如此,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表示要惩罚华尔街,要立法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这是美国普通民众的共同意愿。首先,它的矛头直接地指向华尔街。奥巴马政府上任后就开始酝酿金融监管法案,但受到共和党的阻挠。民主党政府一再妥协,法案才于2010年7月在国会通过,但核心的内容已经被抽调,华尔街搞金融衍生品的问题基本没有触动。法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发现和解决危机,而不是从根本上阻止危机的发生。美国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的后果却仍然在天天危害着美国民众。而华尔街的人们仍然领着高薪,拿着高额奖金。
④奥巴马政府无力解困。示威还是指向奥巴马政府的。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见解,虽然有人说他“忽悠”,但笔者并不认为他言不由衷。但他的主张在当政以后有许多没有得到落实。这里当然有复杂的原因,以美国总统之尊,他也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还要受到种种制约,尤其是反对党的制约,国会的制约,在反对党掌控国会或国会一院时尤其如此。但原来在竞选中极力支持他的自由派中确实对他有许多不满。再加上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就业形势实在不好。因此示威也是指向奥巴马政府的。当前美国社会高度分裂。茶党是美国社会中最保守势力的代表,茶党运动的出现是对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当美国总统、对他的改革的反弹。在茶党运动中是存在着种族主义的,虽然大家对此都避而不谈。“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茶党与这个运动可以看作是美国政治光谱中的两极。
⑤失业率居高不下似乎是触发示威的最主要导火索之一。各种左翼组织在示威活动现场颇为活跃,有工人运动组织成员在争取劳工权利,也有社会主义运动组织呼吁“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很多传单上印着拉美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的头像。一位匿名示威者说,要通过这次示威“显示民众的力量”,迫使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吐出他们“霸占人民的财产”。
(2)抗议活动或会继续不排除演变成骚乱
“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不会演变成大规模骚乱,维护社会秩序是奥巴马政府的责任,出现大规模骚乱局面对谁都不利。陶文钊进一步分析说,将这次抗议称为一场“运动”更为准确,其与发生在中东、北非多国的所谓“革命”在原因和背景方面都有本质上的不同,更不能将其贴上所谓“革命”的标签。不过,这种“和平抗争”可能会持续下去,抗议人数也许会增加。此次“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不能与上月伦敦骚乱相提并论。抗议能否维持和平抗争将是成败关键,但他也承认,抗议活动人数众多,可能难以控制局面,而且,抗议者在街头扎营以及设置路障都可能违法。此次抗议活动的发展很难预测,不排除演变成类似英国骚乱的可能性。在江涌看来,社会形势的发展不同于经济和政治逻辑,某一个细微的因素都可能激化社会矛盾,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也是纽约警察加强戒备、全力以赴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的原因。虽然“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不能与北非中东的政治动荡画上等号,但它们也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弱者通过特殊方式向强者发出“怒吼”。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表现
一般20至50年会有一波或大或小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从殖民时代就产生,一战二战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美国之所以在不断的危机打击下仍然强大繁荣主要是因为美国二战后所拥有的美元霸权地位和美国的军事霸权使其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可以通过战争转嫁(伊拉克战争)、金融掠夺(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定掠夺日本财富)等方式吞食弱者为自身补血。现在,世界格局已使美国无法随心所欲,美国的金融霸权(美元)受到欧洲联盟(欧元)的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受到中国(中段反导系统北斗导航系统信息战能力)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的崛起不再受西方摆布)的挑战,也许,美国很快就要喝下自己酝酿了几百年的毒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