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统考2016研]

A.斯滕伯格

B.布鲁纳

C.奈塞尔

D.西蒙

【答案】C

【解析】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2.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统考2016研]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答案】A

【解析】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人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若此处受损主要影响的是听觉。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损伤的脑区域是(  )。[统考2015研]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艾克斯乐区

D.运动区

【答案】B

【解析】威尔尼克区是言语中枢,与理解口头语言有关系,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理解口语单词,不能重复他刚刚听过的句子,也不能完成听写活动。A项,布洛卡区与运动性失语症有关,这种病人说话不流利,话语中常常遗漏功能词,形成“电报式”语言;C项,艾克斯勒区是言语书写中枢,该区域受损会造成失写症;D项,运动区是布鲁德曼第4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统考2015研]

A.桥脑

B.中脑

C.延脑

D.间脑

【答案】C

【解析】脑干包括桥脑、延脑、中脑。其中,延脑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称“生命中枢”。A项,桥脑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D项,间脑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中继站;下丘脑在情绪和体内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5.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  )。[统考2015研]

A.特征觉察系统

B.头—眼运动系统

C.外周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格列高里认为头—眼运动可以帮助解释运动知觉的复杂现象。人们在知觉到运动时,需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这种指令与视网膜映象流汇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例如,当物体运动而人眼静止时,视网膜上出现的映象流没有被中枢发出的动作指令所抵消,因而人们看到运动着的物体;同样,当人眼追踪运动着的物体时,只有中枢发出的动作指令,而无网膜映象流与它抵消,因而人们也能看到物体在运动。可是,如果物体静止,而人们移动自己的眼睛,那么,人们不仅得到来自网膜映象流的视觉信息,而且也得到了来自中枢动作指令的非视觉信息。这两种信息互相抵消,人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静止的了。

6.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学

D.心理生理学

【答案】C

【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7.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研]

A.意识

B.潜意识

C.意识流

D.行为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8.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统考2014研]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答案】B

【解析】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9.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统考2014研]

A.α

B.β

C.δ

D.θ

【答案】A

【解析】α波是大脑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波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10.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统考2013研]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也就是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

11.心理过程是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统考2013研]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行为、意志

D.认知、情感、意志

【答案】D

【解析】人的心理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

12.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统考2013研]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答案】A

【解析】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缩手反射等。

13.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统考2013研]

A.额叶

B.顶叶

C.栵叶

D.枕叶

【答案】A

【解析】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是在额叶。

14.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统考2013研]

A.基因

B.合子

C.染色体

D.DNA

【答案】A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15.(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2013研;西南大学2011研]

A.冯特

C.弗洛伊德

B.华生

D.马斯洛

【答案】A

【解析】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状态的是(  )。[统考2012研]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C

【解析】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反映的是某一时刻心理活动的状态,是一种心理状态。

17.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统考2012研]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答案】D

【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是通过胼胝体进行的。

18.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统考2012研]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

【答案】C

【解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其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9.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统考2011研]

A.丘脑

B.下丘脑

C.海马

D.桥脑

【答案】A

【解析】丘脑是个中转站,丘脑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与视神经传入的信息。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

20.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研]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

【答案】D

【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21.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北京大学2011研]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霍尔

【答案】B

【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22.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

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

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

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

【答案】B

【解析】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3.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冯特—格式塔

B.马斯洛—人本主义

C.华生—行为主义

D.詹姆斯—机能主义

【答案】A

【解析】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者意识功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

24.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统考2010研]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

【答案】C

【解析】机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25.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统考2010研]

A.眼睛传来的光波

B.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C.“鸟巢”的形象

D.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

【答案】B

【解析】大脑皮层不是接受外界直接作用的物理刺激,而是接受各种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26.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统考2009研]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答案】B

【解析】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胞体包含神经元的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突起的信息。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从胞体向外传至其他神经元,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其他细胞的信息。

27.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统考2008研]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D

【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人本主义则主张以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8.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西南大学2011研;统考2008研]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答案】A

【解析】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生理学(实验生理学),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29.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统考2008研]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

【答案】C

【解析】斯佩里通过对切断了胼胝体的癫痫病人所进行的裂脑人的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因此获得的诺贝尔生物学奖。布洛卡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区。拉什利通过脑皮层局部切除的研究,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认为学习活动与大脑具体的部位关系不大,与切除的面积密切相关。威尔尼克通过对接受性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了言语理解中枢,即威尔尼克区。

30.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统考2007研]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A项,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B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D项,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31.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统考2007研]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B

【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32.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统考2007研]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B项,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A项,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33.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统考2007研]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学习活动的效率越低。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首都师范大学2015研]

答: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又称个性心理特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神经元[首都师范大学2015研]

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介于膜与核之间)。树突较短,形状如树的分枝,其作用类似于电视的接收天线,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3.神经系统[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由细胞组成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心理学[苏州大学2012研]

相关试题:心理[华东师范大学2004研]

答:心理是个体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与物质相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以及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具有不同程度觉知的各种心理现象。人类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一般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的。

5.神经元[北京科技大学2006研;首都师范大学2004研]

答: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形态很多:按突起的数目常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6.静息电位[北京师范大学2006研;中国科学院2002研]

答:静息电位是指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如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的电位差。不同细胞静息电位不同。

7.Gestalt psychology[首都师范大学2006研;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答:Gestalt psychology是指心理学中的一个流派。以考夫卡、苛勒、韦特海默为代表。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并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海默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局限: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8.眼—脑加工模型[首都师范大学2006研]

答:眼—脑加工模型是指由Just & Carpenter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认为只要阅读者

在大脑中对所读内容进行加工,那么眼睛就正在注视着这些大脑加工的内容。眼睛注视某一内容的时间,就代表了大脑加工该内容的时间。如果眼睛没有注视某一内容,那么大脑就没有对其进行加工。这个模型得到许多实验结果的支持:有关阅读时注视广度的研究表明,阅读者每一时刻的注视广度很小。一般平均在2~3个单词。这说明阅读者对位于注视点较远的词不能注视到,因此也就不能被大脑所加工。被加工的也正是注视到的内容。注视的持续时间随注视内容的难易及特点而变化:组成单词的字母多,注视持续时间长;低频词比高频词的注视时间长;对句子中的关键词注视时间长;对句尾词的注视时间长等等。

9.意识流[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意识流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他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特定个体所有;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意识是有选择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的影响,但却对心理学中元素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

10.突触[武汉大学2005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

答: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即一个神经元的突起与另一神经元或肌肉细胞、腺体细胞发生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其间的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前者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后者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

11.超我[深圳大学2005研;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术语。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幼儿发展期中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其基本功能:观察、监视自我,奖赏、惩罚自我。其中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为本能的满足设置禁令,并亲自执行或命令自我执行禁令。

12.脑成像技术[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

答: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借助科学仪器完全无损伤地把脑的高级活动用图像扫描显示出来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常用的脑成像技术有: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即用X射线以各个角度透射头部,计算机将探测器接收到的数值转译成颅骨及其内容物的影像;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即运用磁场原理来产生体内活动的图,提供脑的解剖视图;功能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一种改进型,能监测脑区血流(含氧血红蛋白聚集区),反应脑区活性,能同时提供脑的解剖和功能视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简称PET),扫描仪通过检测被注射入或被吸入的放射物可以产生脑图像,反映与任务相关的大脑活动。

13.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大学2004研;上海师范大学2003研]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14.皮层的言语区[浙江大学2004研]

答:皮层的言语区是大脑皮层分区中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发生运动性失语症;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也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在顶枕叶交界处,还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的障碍。

15.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浙江大学2004研]

答: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脑内神经信号传递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16.Psychophysics[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答:Psychophysics即心理物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心理量的计量问题。1860年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学”的概念及专门研究心理活动的实验方法——心理物理法,标志该学科的诞生。后经许多心理学家的努力,形成一整套经典心理物理法,为心理学成为现代实验科学奠定基础。主要解决感觉阈限和最小可觉差的测量两大问题,并提出费希纳定律和韦伯定律。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和幂函数定律;信号检测论;信息论和模糊集合论在心理学上的应用。其应用范围涉及根据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环境的反应及其行为特征的研究,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设计机器、布置环境,使人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实现最佳配合;有时也应用于专项人才的选拔。

17.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答: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即灰质和白质。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称为灰质(gray matter),也就是大脑皮层,它的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皮层的厚薄不一,中央前回最厚,约4.5毫米;大脑后端的距状裂最薄,约1.5毫米。皮层从上而下(或从外到内)分为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组成,其中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锥体细胞传递运动信息。

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称作白质。它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间及皮层与皮下组织间的联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它在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

另外,脊髓内部也为灰质和白质。在横切面上,脊髓灰质在中央管的周围,呈H形,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纵横交错的无髓鞘纤维组成,新鲜材料色泽灰暗。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主要为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呈现白色。白质中的纵行纤维束组成脊髓与脑之间的上下通路。灰质的前端扩大为前角,内含有多极运动神经元,主司躯干和四肢骨肌的运动。脊髓灰质后端狭细为后角,后角细胞主要接受传入的感觉性神经冲动。

18.卡伦.霍妮[四川大学2004研]

答:卡伦·霍妮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基本思想是: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环境,如果不能了解某类特定文化对个人发生的种种影响,也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及其内心冲突的本质。关于神经症,霍妮提出了“情境神经症”与“性格神经症”的概念。“性格神经症”乃是由人格障碍所导致。但所有的神经症共同的基本因素是“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霍妮对人格和人格精神的研究,涉及到个体行为的本质。其比较典型的成就是与弗洛伊德的决裂、女性心理学、成熟论等。

19.突触传递[四川大学2004研]

答:突触传递是神经冲动的一种传递形式,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的轴突与肌肉或腺体间的刺激,通过突触的化学递质或电流中介的传导。突触传递的特点有: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方向传导,而不能逆向传导;中枢延搁,即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往往较慢;兴奋的总和,即单根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一般不能使中枢发出传出效应,而若干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到达同一中枢,才能产生传出效应;兴奋节律的改变,即某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放电频率往往是不同的;后发放,即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的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20.脑功能的模块论[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答:脑功能的模块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巧妙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结果都支持了这种学说。例如,在视觉研究的领域中已经发现,颜色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它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神经基础。

21.神经回路[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神经回路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而构成的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是一种脑的信息处理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一对一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等。这种形式使神经元活动能引起更多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2.反射[浙江大学2002研;武汉大学2002研]

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方式。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从其产生来说都是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3.机能主义[中国科学院2002研]

答:机能主义亦称“机能心理学”,是主张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的心理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广义指欧美机能心理学,坚持以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视为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研究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扩大到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动物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狭义指以杜威、安吉尔、卡尔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美国机能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产物,亦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扩大和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并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24.精神分析[中国科学院2002研]

答:精神分析是由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的创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包括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经典精神分析又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最初为弗洛伊德探讨治疗精神神经症(特别是癔病)的一种方法和技术,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除在精神神经症的医疗实践中所使用的自由联想法和某些理论(如移情、压抑和抵抗)外,主要有心理地形学(将人的心理活动自下而上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精神决定论、梦的解释、本能理论、泛性论,以及行为遵循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等。后期理论的主要特点:理论的系统化,如本能理论的发展,人格结构说的创立;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弗洛伊德主义。新精神分析是经典精神分析作为学派形成后,因各自理论观点存在差异而形成的。弗洛伊德去世后,一部分追随者坚持其正统路线,但将理论重点从本我转至自我,形成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另一部分追随者则反对本能论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形成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即新精神分析学派。

25.拓扑心理学

答:拓扑心理学也被称作场心理学。指勒温根据动力场理论采用拓扑学图形陈述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属于完形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观点是:否定行为主义的S-R公式,指出B=f(PE)公式。B代表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指出心理场概念,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而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人的行为源于需求,包括客观的生理需要和主观的心理需要;把人格结构描绘成为一个直观的空间系统,构建了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

26.等势原则

答:等势原则也被称作等功原则。由美国早期行为主义者拉什里提出的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原则之一,指大脑皮层各个不同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一个简单任务的记忆广泛存储于加工这个任务的输入信息的整个感觉区。学习和记忆是属于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没有区域性的定位,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同等地参加功能活动,在这个方面整个大脑皮层是等势的。如果把头脑某一部位切除,其他部位也可以代偿其功能。

27.唤醒水平

答:唤醒水平一般指心理生理不同层面的活动水平,包括感觉兴奋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活动或活动的准备状态。另外也可以专指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种普遍状态。以往认为唤醒水平的波动是由脑干神经系统的分布式神经网络调节,但后来又证实网状结构里存在的特异性远比最初认识的要多。唤醒系统在心理学中的不同应用与网状结构相应的化学成分相对应。唤醒与睡眠、觉醒的不同阶段、驱力、动机、注意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当代心理学派及发展趋势。[西南大学2015研]

答:(1)当代心理学派

生理心理学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学派。采用这种取向的心理学家,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脑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行为主义

20世纪初,以华生、斯金纳为代表人物的行为主义诞生。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学派,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比如,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形成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精神分析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像行为主义的理论一样,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仍存在于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中。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如安娜•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影响下诞生的,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认知神经科学

近年来,神经成像和脑成像的技术已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赞成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而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体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

文化论研究取向

不同社会或群体在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信仰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的一定的文化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不同的社会阶段、民族传统而改变。文化论研究取向关注文化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性、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2)发展趋势

心理学的科技化(详称高新科技化)。心理学的科技化是随着整个科技发展而推进的,高新科技为心理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手段。它集中地反映在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崛起。

心理学的综合化。世界心理学在20世纪初是学派林立相互对立的,三四十年代后不断发生变化,现在心理学各流派的尖锐对立早已消除,相互吸取、融合发展已占主导地位。

心理学的本土化(或称中国化)。心理学的本土化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文化取向的问题,每个国家的心理学所采用的概念、理论及方法要能切实反映本国民众的心理与行为,这个原则适合于每个国家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实用化。心理学应当面向社会生活,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是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

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苏州大学2014研]

答: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甜”。

(2)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通过面部和姿势表情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于行为能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可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3.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首都师范大学2014研]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它们不是以学派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去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有: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这种研究取向主张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人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和情绪等)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要研究的问题有脑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

(2)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行为主义的研究在某些应用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程序学习、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等。

(3)精神分析的研究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的理论一样,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理论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

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现代认知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包括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此外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者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不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他们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个体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6)认知神经科学的取向

近年来,神经成像和脑成像技术已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7)文化论研究取向

不同社会或群体在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信仰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结构。这种文化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不同的社会阶段、民族传统而改变。

文化论研究取向关注文化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性、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4.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派别是什么?二者的异同是什么?[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桑代克与斯金纳等。

(1)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派别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两者的相同之处,都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3)两者的区别

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只好说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经典性条件反射,又包含操作性条件反射。

5.简述各心理学流派。[天津师范大学2012研]

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如下:

(1)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内容:该学说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感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的内省法,用于对个体的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内容:该学说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内容:该学说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4)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

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该学说认为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内容: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后期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内容:该学说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1967)《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内容:该学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其形成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6.用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一名进行过割裂脑手术的男性被试坐在屏幕前面,屏幕挡住了被试的视线,使他看不见自己的手。他的视线注视着屏幕中央的一个点,然后在屏幕的左侧快速闪现一个单词“螺母”(nut)。这时词的视觉形象将投射在脑的右侧。结果发现,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看不见的物体中把螺母拿出来,但不能说出在屏幕上短暂呈现的单词是什么,原因是语言是由左半球控制的,而螺母的视觉形象没有传送到左半球。当询问被试时,裂脑病人似乎没有觉察到他的左手在做什么。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7.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南开大学大学2006研]

答:(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二者区别如下:

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只好说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8.简述神经系统的构成。[武汉大学2006研]

答:(1)神经系统是机体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的集合体,是人和动物体内各种器官活动得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全部神经装置的总称。人体神经系统包含约l011~1012个神经元以及为数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庞大的神经细胞数量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复杂组织联系使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功能。

(2)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组成。其中,躯体神经系统又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许多感受器和感觉神经,获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9.简述心理的实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研]

答:对心理实质的认识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反映形式之一,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高度发展了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发展了的神经系统和人脑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有关大脑研究的资料表明,随着人的大脑的发育完善,人的心理活动水平也从感知觉阶段发展到表象阶段,再从形象思维阶段发展到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从受外部条件的控制发展到自我的内部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所看到的某些病人,枕叶受到损伤后其视觉会失常;额叶部位受到损伤后会导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根据言语信号来调节自己的行动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和人脑的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脑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脑就没有反映的对象,人脑自身是不会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这说明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在个体大脑中进行,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世界观以及个性不同,甚至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都会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反映。可见,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辨证统一。

(3)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献的反映,并非是被动的、机械的,而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即人不仅能主动地把外界事物转化为自己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能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深化,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了解,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表现出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意志行动,从而改造、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

10.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2005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浙江大学2002研]

答: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现代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其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如下:

(1)使心理学转变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是冯特最大的历史功绩。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了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2)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或者宣传冯特的心理学,或者创建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

(3)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他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他主张以分析意识元素和探索这些元素结合的方式和规律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从而首创了内容心理学派。他不仅重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并且强调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还用分析社会历史产物的方法从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他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元素,主张意志的情感说等等。总之,这些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1.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2004研;中国科学院2002研]

答: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等等。

格式塔意思就是“整体”,它代表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他们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指出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这个心理学派的局限在于:他们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

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12.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首都师范大学2004研]

答:在学科分类学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实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表明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但是,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因此与社会环境有关。如研究语言、思维、感知觉等与社会实践有关。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外,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心理学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于中间位置,可以叫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13.简答什么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华东师范大学2002研]

答: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研究途径。当前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其主流。所以,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这种观点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信息加工观点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信息加工通过哪些阶段?人类心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表示的?

14.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

答: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主观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

15.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浙江大学2003研]

答: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先进的技术仪器进行心理学的研究,能更好地发现脑的认知过程。这些最新技术使得神经科学家可以“看到活体脑的内部”,并在以下方面为神经科学家提供帮助:理解脑特定区域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对受神经疾病影响的脑区进行定位;发明新方法治疗脑部疾病等等。具体应用即作用如下:

(1)脑成像技术的作用与应用

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即用X射线以各个角度透射头部,计算机将探测器接收到的数值转译成颅骨及其内容物的影像。计算机辅助的X射线扫描在对大脑疾病和损伤的诊断中起着革命性的作用,是一种图质好、诊断价值高而又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的诊断方法。它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深度或任何角度重建脑的各种层面结构。CT能够显示出脑创伤后遗症、损伤、脑瘤和其他大脑病灶的位置,这样,也就可以通过CT来诊断一个人行为变化在脑水平上的病因。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即运用磁场原理来产生体内活动的图,提供脑的解剖视图。

功能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一种改进型,能监测脑区血流(含氧血红蛋白聚集区),反应脑区活性,同时提供脑的解剖和功能视图。在心理学研究中,fMRI广泛被应用于探测认知功能的源定位,如感觉、知觉、运动、记忆、语言、思维、决策以及儿童大脑发育等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简称PET),扫描仪通过检测被注射入或被吸入的放射物可以产生脑图像,反映与任务相关的大脑活动。PET自20世纪70年代面世以来,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上。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神经类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也可辅助设计治疗方案和评估药物疗效,并可用于探寻一些神经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由于PET能定量无损地测量血流、物质代谢、配基结合位点等,给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观测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人类的学习、思维、记忆等生理机制。

(2)脑电测量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脑电测量主要有脑电图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脑电图。脑电图(简称EEG),是一种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记录脑电波,经脑电图机将脑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连续描记在纸上的图形。可以用来诊断癫痫症和脑肿瘤或研究睡眠觉醒的阶段,也可以在可能有损脑功能的事件过程中监控脑功能状态。

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简称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ERP可提供与认知活动相关的神经活动的精细时间测量,广泛应用于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语言,等领域的研究。

16.简述非意识过程、潜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武汉大学2003研]

答:(1)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特征。

(2)人的心理除了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知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比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无意识现象也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非意识过程是指意识领域以外现象,包括一些生理本能活动等。非意识过程常常和意识过程、潜意识过程相联系。

(4)潜意识又译“无意识”,是指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和行为对个体而言是意识不到的、毫无觉知的,如人在上楼时对如何一步步登上楼梯大多是意识不到的;演讲者在演讲时大多意识不到自己的口误。亦称“下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中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不仅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实质、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且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精神分析假设,精神过程可以从质的方面加以区分,有些是意识的,其他是潜意识的。按照精神分析的假设,潜意识过程有两类:一类很容易成为意识,另一类则是压抑的对象。前者是“描述潜意识”,或者叫“前意识”;后者是“动力潜意识”。

17.什么是割裂脑研究?它对揭示左右脑的不同功能有何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2002研;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答:割裂脑研究是在近30年才开始的。这种研究提供了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

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重点研究的重要资料。切断胼胝体是为了防止癫痫病的恶化,使病变不致由脑的一侧蔓延到另一侧。由于胼胝体被切断,两半球的功能被人为地分开了。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做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这样,人们就有可能单独研究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

经过研究发现,手术后大脑了两半球分割的病人其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正常,而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都出现选择性的障碍。这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右半球。

四、论述题

1.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并举例加以说明。[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

相关试题:[北京师范大学2012研]

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如下:

(1)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内容:该学说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感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的内省法,用于对个体的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内容:该学说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内容:该学说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4)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

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该学说认为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内容: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后期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内容:该学说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1967)《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内容:该学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其形成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2.比较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并说明各学派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统考2011研]

答:(1)关于构造主义学派的介绍

构造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研究内容

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贡献

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关于行为主义学派的介绍

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b.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

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c.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

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研究内容

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贡献:行为主义在理论与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程序学习引入学习中,强化了学习的成果;行为主义的行为矫正治疗目标明确,这种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治疗的针对性强。

(3)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介绍

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

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关注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研究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和潜意识。

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分析,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

贡献

以潜意识学说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以及探索潜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理论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服务。精神分析的贡献既有理论方面,又有实践方面。此外,精神分析还对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构成了精神分析另一个方面的特殊贡献。

3.试述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

答:(1)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客观性原则。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要避免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思辨方法,要依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实践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除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外,更应在自然条件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应重视实践对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展性原则。心理学研究应从人的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因果性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的严格控制,避免自变量的混淆,也要注意被试主观因素对当前心理活动的影响,以便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分析人的心理变化发展的条件与原因。

系统性原则。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心理现象总是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其产生和变化都有其原因。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2)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发展与其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心理学独立以来,经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它是其它方法的基础,但不易主动控制,有一定局限性。

实验法。这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

心理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验工具即测验量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心理品质作出分析和鉴别的方法。虽然测验法还欠精确性,但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对推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仍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调查法。这是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意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谈话法和问卷法两种。

个案研究法。它是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人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或对某几个人同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

此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还有作品分析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了解他的某种心理特点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有目的地整理总结教育实践中那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从中抽取和提炼出所包含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方法。

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另外,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4.试析“格式塔”概念。[四川大学2004研]

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原意指形式或图像。中文译为“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格式塔不是指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1)“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2)以“格式塔”为基本主张和宗旨的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流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代表人物有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等,其中勒温则对格式塔心理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称为拓扑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指出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3)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该心理学派的局限在于:他们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惟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5.论述记忆研究的历史,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记忆研究的侧重点。[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

答:(1)1875年后,艾宾浩斯在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启发下开始了记忆的研究。他的目标是用精心控制的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德国经验主义所描述的联想过程。1885年出版了《论记忆》。他第一次用实验研究回答了关于记忆的一些问题,他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在研究中,艾宾浩斯所关心的是时间因素如何影响遗忘过程,即学习后经过的时间与记忆保持数量之间的关系。多次重复研究后,他得出著名的遗忘曲线。

(2)自20世纪20年代起到50年代的30余年,是行为主义的盛行时期,行为主义坚持以动物研究为主,故以人为对象的记忆心理研究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不仅是研究内容方面受到限制,而且实际进行的研究数量也非常有限。记忆研究工作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从早期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研究再回到更深入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研究阶段,直到“瞬时记忆”的研究。新旧理论、众多学科相互影响。

(3)5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解释记忆,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不同,对信息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采用了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记忆广度法、分散注意法等传统方法对材料的存储、遗忘等进行研究。

(4)近十年来,研究者认为存在着“多重记忆结构”,提出外显记忆和内显记忆的概念,

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对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无意识学习、启动效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隐记忆将无意识纳入到对记忆的考察之中,使得意识和无意识终于被共同纳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让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人类记忆乃至整个相关心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成为可能。因此,内隐记忆一经提出立刻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研究者的注意,掀起了记忆研究的新热潮。国外研究者如沙赫特、勒迪格、雅各比等,对内隐记忆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作出了较大贡献;而国内学者杨治良、朱滢等,在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社会性材料和汉字的内隐记忆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工作。

6.试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

答:(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而采取的自觉行动,包括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心理现象。意志受情感的影响,也是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思维、记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表象是指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事物形象。想像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构新形象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意志过程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个性心理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其中,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独特结合的个体差异性;而性格则更是鲜明地显示着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除了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外,个体先天素质也起一定的作用。

(3)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所共有的心理过程,但是,当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时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人典型的稳定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积极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7.试述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吉林大学2003、2002研]

答: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电脑智能的研究等都推进了心理过程研究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方法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常见的有:

(1)减法反应时实验。常用于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等。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操作,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其典型实验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3)“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得到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4)出声思考。用于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方法常常需要对被试进行训练。要求被试说出正在想什么或做什么,而不是要他解释情景或思维过程。

(5)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主张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这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程序帮助人们了解某个心理过程,初步模拟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一种研究方法。

8.试述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北京师范大学2002研]

答:语言具有异常复杂的脑机制,它和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对大多数人来讲,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该区域受损会发生运动性失语症;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也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在顶枕叶交界处,还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的障碍。

(1)布洛卡区位于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外侧处的一个小区。该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发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2)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其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该区损伤引起的失语症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或接收性失语症,其主要特点是言语理解很差,会产生流利的、但无意义的言语,患者被破坏的能力包括:听觉词汇识别、词义理解和把思维转换成语词。研究发现,切断或损伤将威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病人语言流畅,发音清晰,但理解语义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

(3)角回位于威尔尼克上方、顶枕叶交界处,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译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在听到一个单词时,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角回,再作处理。因此,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另外还可能引起听——视的失语症,病人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声音失去联系,不能正确理解语词意义。

近年来,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采用脑成像等技术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的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语言的加工广泛地分布在脑的不同区域内。

9.试述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主要的心理学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1)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意识

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

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 (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4)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19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  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从狭义上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弧[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研;中国地质大学2005研;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2.反响回路[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天津师范大学2000研]

3.反映[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4.行为主义[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5.PHY现象[南京师范大学2002研]

6.生物反馈[浙江大学2001年研]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上海理工大学2005研]

2.比较特异化理论与模式理论的异同。[华南师范大学2004研]

3.超越性静修(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超觉静坐,简称TM)的身心效应。[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4.行为如何受进化的影响?[四川大学2004研]

5.神经递质和激素有何区别?[四川大学2004研]

6.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7.笛卡尔的心理学思想。[四川大学2004研]

8.什么是自我意识?简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重庆大学2004研]

9.简述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10.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11.你所认识的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中山大学2003研]

12.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有哪些主要的学派?[上海师范大学2002研]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中国科学院2002研]

13.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华东师范大学2002研]

14.简述鲁利亚的大脑功能的机能系统理论。[华南师范大学2001研]

15.简述心理学的任务。[天津师范大学2000研]

16.简述人类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三、论述题

1.达尔文进化论之要义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2.试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哲学理念在心理学理论中的体现。[华中师范大学2004研]

3.你是怎样理解“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一句话的?[吉林大学2003研]

4.最近,国内一家报刊连续发表文章对心理学提出批评,怀疑心理学是无用的,甚至否认心理学的科学性。对此你有什么观点?[苏州大学2003研]

5.请至少列举三位与心理学关系密切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华中师范大学2003研]

6.联系实际并说明为什么个性的动力结构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吉林大学2002研;苏州大学2002研]

7.你认为心理过程有哪些,试用一个模型整合说明。[北京大学2002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