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幼儿教育学
第1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1 考点精讲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1)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
②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
(2)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2.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身体尚不成熟,动作发展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受到伤害。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地成长。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1)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2)在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阶级性、等级性出现,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
(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从以上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特别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可以说,没有大工业生产就没有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幼儿园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①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a.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
b.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
c.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②我国幼教机构的发展
a.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b.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
c.特别是1989年以后,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①洛克(1632~1704年)
a.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b.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②卢梭(1712~1778年)
a.指出教育要顺应自然,强调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b.代表作《爱弥尔》集中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
③福禄贝尔(1782~1852年)
a.简介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贝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
b.幼儿教育思想
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第二,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
第三,协调原理
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④杜威(1859~1952年)
a.杜威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
b.他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倡导“从做中学”,确立了新的课程观;
c.在教师与学生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⑤蒙台梭利(1870~1952年)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她的教育理论要点是:
a.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b.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c.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d.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e.重视感觉教育。
⑥陶行知(1891~1946年)
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他的主要贡献和观点如下:
a.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及社会价值,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b.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c.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d.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⑦张雪门(1891~1973年)
a.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b.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⑧陈鹤琴(1892~1982年)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
a.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因当时的幼儿园抄袭日本,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不顾中国国情,他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
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创建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
课程的中心: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以儿童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为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课程的结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
课程的实施: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d.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⑨皮亚杰(1896~1980年)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的地位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现今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为保证教育质量,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发展起来,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有:
①1932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1939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规程》;
③1951年制定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
④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⑤1996年6月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