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
A.会识别左右
B.会识别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
C.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
D.会识别轻重、长短、前后
【答案】A
【解析】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注意,幼儿园大班儿童应学会的结构知识和技能有:会区别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们建造的物体比中、小班幼儿更加精确、整齐、匀称,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会合作建造物体。
2.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答案】D
【解析】198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3.( )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
A.教师是否给予指导
B.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C.活动是否多样化
D.幼儿是否在自主活动
【答案】D
【解析】幼儿游戏的特点之一表现在: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如果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明显的控制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进程,那么游戏的成分就大大降低了,甚至成了教师积极导演、幼儿被动参与的“一台戏”。这就违背幼儿游戏的特点,也就不是幼儿的游戏。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确保幼儿是在自主性地参与活动。
4.小红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A.立刻制止小红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
B.察看小红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红
D.旁观
【答案】B
【解析】儿童在游戏中发生了意外后往往对于某一活动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疏导工作。如,让儿童大声地哭泣,把内心的恐惧或委屈发泄出来。选项B的做法是最为合理的。
5.“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答案】A
【解析】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寓教于乐”是教育游戏化的体现。
二、填空题
1.______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答案】游戏
2.幼儿对游戏的假想表现在:对游戏角色的假想、______、______。
【答案】对游戏材料的假想;对游戏情景的假想
3.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学习的目标是______;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______。
【答案】隐含的;幼儿内部
4.在游戏中,只有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才可能成为自己活动的真正主体,才可能使以______为显著特征的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答案】自主性
5.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______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教学。
【答案】游戏
三、名词解释
1.创造性游戏
答: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不同类型的创造性游戏在促进儿童社会性、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能够使儿童获得社会性发展,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发展儿童的情绪,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结构游戏中,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想象创造力等都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
2.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亦称“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束地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其特点包括:①独立自主性。即游戏的丰题、情节和玩法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设计。②特殊的想象活动。在想像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把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一物品代替多种物品,在主题、情节、角色各方面均富有创造性。其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角色是游戏的中心,通过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的现实;对游戏情景和物品的假想,即以游戏中的意义看待实物,学会以表象代替实物,如将活动室当作大海;对游戏动作的假想,游戏的动作是概括的动作,可给以充分想象。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关心和尊敬他人等优良品质,学习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和方式,从而体验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培养交往能力。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四、简答题
1.简述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
答: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幼儿教育的正确途径与方法应该是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教育化。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如下:
(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儿童在游戏能力方面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游戏化教育。
(2)明确游戏规则
游戏都有规则,只不过有的规则明显,有的隐蔽。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目的以及教育活动的目的而提出的,它能在游戏中起组织、约束、调整儿童游戏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孩子们为了玩,愿意遵守规则。教师可借此机会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对游戏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它是建立在教师的爱心的基础上的。这种爱应该表现为对孩子的仔细观察、了解和尊重,表现为教师作为孩子的游戏伙伴而平等地参与游戏。
(4)创设游戏角
游戏角是孩子游戏的小天地,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要给孩子们安排一个玩具箱或玩具柜,最好能给他们一个玩具角,使他们有一个自己的游戏王国。在这个天地里,要求他们做小主人,爱护玩具,场地整洁,培养责任感和劳动技能。当然做这工作是容易的。教师要记住,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二是教会孩子整理技能,三要运用表扬与批评、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去督促他们的行为,四要学会有耐心和坚持。
2.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答: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幼儿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首先必须树立以下观点: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幼儿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幼儿,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幼儿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幼儿。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这是教师、家长都必须明确认识到的,也是其必须坚持的观念。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由于婴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时候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生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五、论述题
如何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
答: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户外环境。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幼儿在2岁以后逐渐开始了游戏活动,他们除了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另一方面,无论是哪些游戏都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去探索和尝试。只有充足的时间,儿童才可能真正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如果游戏时间仓促,幼儿无法深入了解玩具的特性和玩法,会降低游戏的作用,也会阻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坚定信念,把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里,既要给幼儿比较充分的自由游戏的时间,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游戏成为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以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2)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一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场地是幼儿游戏必须的空间条件。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室外的游戏场地要平坦,有遮荫处,不要远离活动室。各个班级最好有专用的游戏场地,同时全园也要有公用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放置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用具,如体育游戏的大型器械和玩具、大型积木等。室外场地的布置要合理,以不妨碍儿童奔跑、活动为原则,避免因设备密集而妨碍幼儿的活动和发生不安全的问题。
②户外活动时间的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由于各个地区、各季节的气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在户外活动。
总之,教师要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就不能忽视上述几个方面。当然,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选择适当的游戏和户外环境,在保证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基础上,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