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从幼儿颜色视觉的发育来看,一般从( )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答案】B
【解析】从幼儿颜色视觉的发育来看,一般从4个月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3岁左右幼儿就能正确地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够正确命名,4岁之后幼儿则能做到这一点。
2.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 )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A.游戏化方法
B.移情法
C.行动操练法
D.语言法
【答案】B
【解析】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开展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3.( )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A.自然后果的惩罚
B.剥夺性惩罚
C.社会性惩罚
D.生理性惩罚
【答案】D
【解析】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这种强烈刺激儿童身体的方法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4.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 )。
A.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
B.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
C.是否会学习
D.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答案】D
【解析】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看其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管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如果幼儿不积极主动,不想学习,再好的方式也是无效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
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
【答案】C
【解析】环境体验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环境体验法可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题干中教师运用了精神环境体验法。
二、填空题
1.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______、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______,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______的历史使命。
【答案】教师职责;专业教育工作者;提高全民族素质
2.幼儿的发展要靠______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在______中实现的。
【答案】个体因素与环境;活动
3.______是满足幼儿身体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每时每刻都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
【答案】幼儿的生理活动
4.______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答案】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5.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______,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
【答案】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观
答:儿童观是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发展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态度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2.教师专业化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1)爱心。教师热爱和关心儿童的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极大。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家庭一样温暖,从而愉快地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
(2)观察力。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绝对是不称职的。由于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每天实实在在的与幼儿接触,仔细地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为教育提供基础。
(3)沟通能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中,教师是一个主动者,在这个主动的交往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孩子虽然小,但并非什么也不懂,是一张白纸,因而有必要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融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能使孩子了解幼儿教师。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素质,培养各种兴趣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具体说来,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及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5)科研能力。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热潮的掀起,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已经不仅仅限于带好班,上好课,而是向着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扩展。在这一形势下,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并以科研促教学。
(6)写作能力。幼儿教师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养日记、工作汇报和论文写作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积累材料、多练笔,也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7)自学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学习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重要信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
(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起幼儿教师的重任。
2.简述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
答: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幼儿教师是教师这个群体当中十分特殊的一分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主要职责为: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是幼儿教师的首要责任,按照幼儿园课程大纲的要求,从而制定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并且认真的付诸于实践之中。幼儿教师在传授课程时应保障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发挥出自身的灵活性,将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幼儿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展将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每个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成长的需求。幼儿教师在带领这些幼儿时,需要将幼儿的成长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在发展的时间段中注明任务和实现情况,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可以及早的发现问题和矛盾,集中精力和时间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的发展。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幼儿的健康安全成长有赖于为之提供的环境,需要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必须负有这种责任,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卫生状况优良,校园环境安宁,并有足够的保障措施。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现今幼儿的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幼儿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外在的因素。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积极的掌握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了解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之处,然后对症下药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未来社会的发展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而且要积极的拓展自身,提高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实际的教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将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反映实际教学的要求。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业余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园教师体系中,需要受到管理和制约,从属于一定结构之中,享有权利并负有相应的职责。幼儿教师需要将教学以及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向园长汇报,强调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管理者需要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突出优势和长处,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五、论述题
试述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答: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地、死板地、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各幼儿园要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