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2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詞術語簡釋。(20分,第一個2分,其餘每個3分)

1.古今字

答: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2.讀如

答: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与“读若”一样,“读如”“读若”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读若”“读如”的作用和“读曰”“读为”相同,也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3.遞訓

答:递训是指几个字意义相同,递相解释,训诂学术语。如《礼记》:“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

4.傳世文獻

答:“传世文献”是指从古时传抄递印下来的文献,一般来说就是各种古籍。传世文献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古人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例如,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文献整理工作。这次文献整理不仅涉及面广,而且非常细致、深入。

5.《釋名》

答:汉末刘熙作,它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释名》在吴末已广为流布,为学者所重视。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释名》产生后长期无人整理,到明代,郎奎金将它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称《五雅全书》。因其他四书皆以“雅”名,于是改《释名》为《逸雅》。从此《释名》又别称《逸雅》。

6.顧野王

答:顾野王,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字希冯,原名体伦,因为仰慕西汉冯野王,所以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能和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吴郡吴县人,居亭林,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玉篇》。

7.朔晦

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也指当时的月相。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二、分別將下列古文字隸定成現代漢字、繁體字轉寫成簡體字、異體字轉寫成通行體,並用六書分析原字的結構。(15分,每字15分)

答: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是交午,纵横交错。

毕,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是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矾,形声字。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尤指具有玻璃质状态表面或光泽的该种硫酸盐的水合物。

励,形声。从力,厉声。本义是勉力,努力。

庙,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是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动,(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是行动,发作。

干,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是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冲,形声。从水,中声。本义是向上涌流。

三、選擇題。(15分)

(一)單選題。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每小题1分,共7分)

1.下列四組字中,屬於古今字的一組是(  )。

丑醜

粮糧

自鼻

早棗

【答案】

【解析】其它三组都是异体字。

2.《孟子·盡心下》:“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例中“發”使用的是(  )。

本義

直接引申義

間接引申義

假借義

【答案】

【解析】发,形声。本义是放箭。

3.《漢書·地理志下》:“宣帝時,召信臣為南陽太守。”顏師古注:“召讀曰邵。”注語中“讀曰”這個術語是用來(  )。

給漢字注音

以本字釋假借字

以具體釋抽象

聲訓

【答案】

【解析】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4.《戰國策·秦策》:“臣聞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此例“是”在句中是用作(  )。

副詞

指示代詞

判斷詞

形容詞

【答案】

【解析】原句的意思:臣听人这样说:物极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极而危,好比堆叠棋子。“是”用来指代冬夏和累棋。

5.“仍”和“奶”遣兩個形聲字的聲符相同而中古至今聲母不同的原因是(  )。

古無舌上音

喻四歸定

古無輕唇音

娘曰歸泥

【答案】

【解析】“娘日二纽归泥”这个结论是章太炎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古汉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它们在上古归入“泥”母。“娘”母归“泥”母是没有问题的,按王力的看法,《切韵》还没有“娘”母。“日”母归“泥”母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上古有“日”母,有的认为“日”母应归入“泥”母。从谐声材料分析,“日”“泥”两个声母在上古时期的关系确实很密切。题目中“仍”属于“日”母;“奶”属“泥”母。

6.《十三經注疏》中的注和疏指的是(  )。

漢代人的注釋

南北朝人的注釋

唐代人的注釋

漢唐人的注釋

【答案】

【解析】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魏·王肃、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7.萧統《文選序》:“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並提

互文

倒置

代稻

【答案】

【解析】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二)多選題。選出2至4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每小題2分,共8分)

1.下列四種文字屬於古文字的有(  )。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答案】

【解析】古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按照中国传统文字学的观点,古文字指先秦时代的汉字。现代的文字学者多数认为秦统一后的篆文,即所谓小篆,也应该划入古文字的范围。

2.下列句子中的介詞“於”表示比較的是(  )。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左傳·隱公元年)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戰國策·趙策)

虎兕出於柙。(論語·季氏)

【答案】

【解析】第二个句子,于,用来引出对象。第四个句子,于,用来引出处所。

3.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的是(  )。

車雷震而風厲,馬鹿超而龍顋。(張衡《南都賦》)

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江南火耕水耨。(史記·平准書)

【答案】

【解析】第三句,客,指像客人一样对待,不是比喻。第四句,用火烧开一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

4.下列詩句的平仄出現拗或拗救的有(  )。

溪水自搖沙水清

記取江湖泊船處

雙鬢向人無再青

多少樓臺煙雨中

【答案】

【解析】

四、詞語解釋。(共20分)

(一)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10分)

1.天帝之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於巫山之陽。(水經注·巫山巫峽)

答:堆土成坟

2.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甕百餘口,甌、檠、盤、盒稱是。(洛陽伽藍記·王子坊)

答:与此相当

3.既而大叔命西北鄙貳於己。(左傳·隱公元年)

答:边境

4.秦王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戰國策·秦策三)

答: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5.(張騫)留歲餘,還。南山,欲從羌中歸,複為匈奴所得。(漢書·張騫傳)

答:沿着。

6.獲城而弗取,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左傳·昭公十五年)

答:辛劳。

7.雷震之聲,可以鼓鐘也。(淮南子·本經訓)

答:模仿。

8.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焉而不辭。(老子·二章)

答:兴起。

9.不知三軍之事,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孫子兵法·謀攻)

答:干预。

10.夫以百畝之不為己憂者,農夫也。(孟子·滕文公上)

答:容易

(二)解釋下面一段文字中10處劃線的詞語。(一处1分,共10分)

秦有天下,裂1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主2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3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於4掌握之内,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5谪戌之徒,園視而合縱,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6劫令而並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7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8陵遲不救者三代。後乃謀臣9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也。然猶桀猾時起,虐害10方域者,失不在於州而在於兵,時則有叛將而無叛州,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論》)

答:1.诸侯国;

2.郡县长官;

3.全国;

4.控制;

5.镇守边境;

6.杀县令;

7.黄亲自己的子弟;

8.衰落不发达;

9.献言献策;

10.郡县。

五、標點和翻譯(共30分)

(一)給下面兩段古文加上現代標點符號。(本題要抄題)(共20分)

1.古賢美極無以衛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賢潔之人也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見焉立賢潔之跡譏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禦者願摧王良之手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是故魏女色豔鄭秀鼻(劓)之朝吳忠賢無忌逐之戚施彌妒蘧除多佞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陳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軼才取容媚於俗求全功名於將不遭鄧析之禍取子胥之誅幸矣孟賁之屍人不刃者氣絕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滅也動身章智顯光氣於世奮志敖党立卓異於俗固常通人所饞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損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軻所以惆悵也(王充《論衡·累害》)。

答:古贤美极,无以卫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贤洁之人也!极累害之谤,而贤洁之实见焉。立贤洁之迹,毁谤之尘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则?欲专良善之名,恶彼之胜己也。是故魏女色艳,郑袖劓之;朝吴忠贞,无忌逐之。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是故湿堂不洒尘,卑屋不蔽风;风冲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陈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轶才取容媚於俗,求全功名於将,不遭邓析之祸,取子胥之诛,幸矣。孟贲之尸,人不刃者,气绝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灭也。动身章智,显光气於世;奋志敖党,立卓异於俗,固常通人所谗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损,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2.平公射鐫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于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鴒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國語·晉語八)

答: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丑怩,乃趣赦之。

(二)將下面一段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共10分)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無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须富貴何時?”是曰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憚幸有餘祿,方耀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憚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憚者,猶随風而靡,尚何稻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困乏者,庶入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歹即大夫之制而責僕哉?(楊惲《報孫會宗書》)

答: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六、完成下面的問題。(30分,共5题,每題6分)

1.請說明漢代許慎所說的“文字”的意義。

答: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道“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意思是说,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2.清代產生過不少語言文字學著作,請寫出其中的三部,並標明作者。

答: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刘宝楠《论语正义》。

3.音韻學上通常從韻尾的角度將上古韻分為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請舉例說明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的意義,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答:三十个韵部可以分为三大类十一小类。

(1)按韵尾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为三大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m]、[n]、[ŋ]等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2)十一小类

每小类的主要元音都相同,只是韵尾的有无和不同。韵尾发音部位都相同。每一小类的横行有对转关系。

阴阳对转是指阴声韵在一定时期会变成阳声韵,阳声韵在一定时期也会变成阴声韵。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由清人孔广森提出,再由章炳麟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阴阳对转,准确地说,应该叫做阴阳入对转,即阴、阳、入三类韵在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诗“小雅”无将大车》一章

诗中“尘”字属上古阳声真部,“疧”属阴声支部,二者同为韵脚字,说明在作者的方言中“尘”“疧”同为阳声或同为阴声。这种阴、阳不分的现象在谐声材料中也很常见。例如:军——辉、挥,斤——颀、旗。“军”“斤”为阳声韵,以“军”作为声符的“辉”、“挥”,以“斤”作为声符的“颀”、“旗”都是阴声韵。除了阴、阳对转外,阳声韵和入声韵也可以对转,不过这种现象较少。例如:旦——怛,乏——贬。“旦”为阳声韵,“怛”为入声韵;“乏”为入声韵,“贬”为阳声韵。

(3)韵尾细分,可以分为八类

阴声韵分无韵尾、[i]两类;入声韵分[p]、[t]、[k]尾三类;阳声韵分[m]、[n]、[ŋ]三类。每类的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每一类各韵部之间有旁转关系。

4.古人以十二辰紀時,請按順序寫出十二時辰,並說明十二時辰各自所指的時間段。

答:

5.古漢語中賓語的位置與現代漢語有何區別?請舉例說明。

答: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一般倒装句,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遇有以下四种条件。宾语都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1)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吾谁欺?欺天乎!

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例如,先生何以幸教寡人?“以”是介词,“何以幸教寡人”就是“以何幸教寡人”。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这一类宾语前置实际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吾爱之,不吾叛也。

(3)宾语用代词複指

宾语是代词,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用“之”,不用“是”。例如,其我之谓矣。

代词“是”作宾语,在先秦,有时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不加复指代词。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有时在提前的宾语前加“惟(唯)”。例如,唯利是图。

(4)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

七、綜合題。下面一段文字是從《十三經注疏》中抄錄來並按原版式描排的,請仔细閱讀,然後完成後面各題。(20分)

完成以下各題(第1、2、3題每題4分,第4題8分):

1.《十三經》是指哪十三部典籍?請寫出。

答: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2.上面一段文字屬於《十三經注疏》中哪一經?請抄出上面一段文字中屬於正文的文字。

答:《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君子,君子好逑。

3.何為“賦比興”的“興”?請以上面一段文字為例說明。請給“好逑”二字標注現代漢語讀音。

答:(1)“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诗经》,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2)hǎo qiǘ 。

4.指出上面一段文字中毛傳、鄭箋、陸德明釋文、孔穎達疏各自起迄的標志,並指出各自有幾段文字,說明其起迄(即不需抄錄全文,只需指出起和迄幾個字即可,建議使用“某某……某某”形式)。

答:(1)毛传:兴也,关关和声也……朝廷正,则王化成。

窈窕,幽闲也……宜为君子之好匹。

(2)郑笺:笺云,挚之言至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笺云,怨耦曰仇……后妃之得,不嫉妬谓三夫人以下。

(3)陆德明释文:雎,七胥反……廷,徒佞反。

好毛如字……以色曰妬。

(4)孔颖达疏:第一层,引出被解释文字的内容或范围:关雎至好逑。

第二层,“正义曰”起头:正义曰……是关雎也。

第三层是正式的疏解文字:此雎鸠之鸟……使皆说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