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1.举例论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宗庙、宫室都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夏商两代宫室仍处于“茅茨土阶”阶段。例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遗址。二里头与殷墟中区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图1-1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图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宫室遗址已经出现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瓦开始广泛用于宫殿,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例如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国下都(河北易县)、秦都咸阳(陕西咸阳)等。高台宫室的遗风延绵达2000多年之久。
图1-2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宫——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宫,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1km,南北约0.5km,后部残高约8m。西汉初期仅有长乐、未央两宫,文、景等又辟北宫,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明光宫、建章宫。未央宫是汉帝的主要宫殿,现存前殿台基残高达14m左右。
图1-3 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商周以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三殿前后不在同一轴线上。元大都宫殿中轴线前后建大明殿与延春阁两组庭院应是蒙古习俗的反映。明初,朱元璋刻意复古。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在殿前作门五重。
图1-4 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平面图
2.简述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建筑学五大宗师之一。
(1)生平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8~1931年,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72年1月,逝世于北京。
(2)学术活动
①先后创办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
②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③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古建筑,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著作。
(3)学术成就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五大宗师之一。他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建筑人才。
3.简述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和成就。(需附必要图例)[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故宫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1)总体布局
①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南面正门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宫城内部分为外朝与内廷。
a.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b.内廷包括以乾清官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图1-5 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图1-6 清北京故宫纵剖面图
(2)设计方法
①建筑组合
采用院落,是故宫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
②建筑处理
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③建筑色彩
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红墙面,朱色门窗和青绿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
(3)成就
北京故宫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4.简述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的成因及其特点。[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出现,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1)成因
①适应多雨潮湿的地理环境。
②防范蛇虫猛兽。
③用来饲养家畜、堆放杂物。
(2)特点
①采用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为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②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可以建房,满足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的问题。
③出现带横撑的五梁、五柱干栏式建筑。
④干栏式建筑的装修内容有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室内地坪平整处理、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
5.北京颐和园[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1)颐和园的构成
颐和园的布局按照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四部分:
①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②万寿山前山部分;
③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④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
(2)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颐和园的大门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东宫门,另一处是北宫门。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佛香阁的有力体量使全园产生突出的构图中心。在借景方面,也把西山、玉泉山和平畴远村收入园景。浩瀚辽阔的湖面,更是其独有的长处。
图1-7 颐和园总平面图
6.绘图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布局。[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研]
图1-8 明朝北京布局图
图1-9 清乾隆年间北京城平面
1-亲王府;2-佛寺;3-道观;4-清真寺;5-天主教堂;6-仓库;7-衙署;8-历代帝王庙;9-满洲堂子;10-官手工业局及作坊;11-贡院;12-八旗营房;13-文庙、学校;14-皇史宸;15-马圈;16-牛圈;17-驯象所;18-义地、养育堂
(1)平面轮廓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明朝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明成祖建都时,在皇城前建立五府六部等政权机构的衙署,又将城墙向南移了1里余。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北京的城墙平面形成凸字形。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
(2)布局
①城门
明北京外城东西7950m,南北3100m。南面3座门,东西各1座门,北面共5座门,中央3门是内城的南门,东西两角门通城外。内城东西6650m,南北5350m,南面3座门,东、北、西各两座门。城门都有瓮城,建有城楼。内城的东南和西南两个城角并建有角楼。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四向开门,南面的正门是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天安门之南还有一座皇城的前门,明称大明门(清改名大清门)。
②宫城
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宫城(紫禁城)位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城外围以护城河。从大明门起,经紫禁城直达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这一轴线完全被帝王宫廷建筑所占据。宫城前左侧(东)建太庙,右侧(西)建社稷(祭土、谷之神),内城外四面建造天坛(南)、地坛(北)、日坛(东)、月坛(西)。天安门前左右两翼为五府六部等衙署。明代紫禁城是在元大都宫城(大内)的旧址上重建的(稍向南移),布局方式仿照南京宫殿,只是规模比南京更为严整宏伟。
③中轴线
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内城的南门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大小6座门7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轴线两旁布置天坛、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等。
④街道
内城的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皇城立于城市中央,南北向的什刹海和西苑阻碍东西直接的交通,内城干道以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左右两条大街为主。这两条干道一自崇文门起,另一自宣武门起,一线引伸,直达北城墙。与干道相垂直而通向居住区的胡同,平均间距约为70余米,数量可观的寺庙祠观散置于大小街巷,城市平民的住房和轮班入京服役的“匠户”房舍被挤于街巷背后与大宅隙地。
⑤市肆
北京的市肆共132行,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中心:城北鼓楼一带;城东、城西各以东、西四牌楼为中心;城南正阳门外的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通常集中在以该行业为名的坊巷里。
7.论述故宫的布局与艺术手法。[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北京故宫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故宫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1)布局
①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南面正门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宫城内部分为外朝与内廷。
a.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b.内廷包括以乾清官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2)艺术手法
①建筑组合
采用院落,是故宫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
②建筑处理
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③建筑色彩
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红墙面,朱色门窗和青绿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
8.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
①抬梁式是指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立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檩。
②抬梁式的特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柱、梁等用材量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
①穿斗式是指有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②穿斗式的特点是,用料较少,山面抗风能力强。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3)井干式
①井干式是指用天然的圆木或方木、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②井干式的缺点是耗材量大,室内空间小,一般适用于产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