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1 复习笔记
一、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1辛亥革命的背景、标志、目的和性质
(1)背景
①国际上,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国家主权丧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皇朝腐朽落后与社会反清思潮兴起;
③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出现是其爆发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
④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⑤西方民主、自由思潮的传入导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国家富强和独立。
(2)标志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标志,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推翻清王朝的高潮。
(3)目的和性质
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2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1)失败的表现
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中也没有出现一次社会大变动;
②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革命果实却落到帝国主义所中意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
③辛亥革命没有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政治纲领,没有能比较广泛地发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④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
(2)失败的原因
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完全割断的联系;
②同广大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这就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
③外国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的不支持;
④袁世凯狡诈无比,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3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
(1)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它取得的成功,证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
(2)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皇朝,而且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
(4)清皇朝被推翻,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辛亥革命启发了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二、初期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1初期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国际背景
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国内背景
a.政治上:袁世凯一度恢复帝制,张勋拥戴宣统皇帝复辟,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
b.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c.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却在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
(2)主要内容
①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②主要阵地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
③主要思想观点
a.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性,他们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b.思想家们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他们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d.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④影响
a.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b.宣传和加深了西方民主、自由等资产阶级思想,民主与科学得到了弘扬。
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d.其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e.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⑤局限性
a.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并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b.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大多存在着偏激。
2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1)社会背景
①国际背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
b.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恰好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给中国人民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
②国内背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经济基础。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c.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思想的传播。
d.中国当时发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基础。
(2)进程
①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思想界中已经有人谈论社会主义,但此时,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这种学说没有在中国产生多大影响;
②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得到有力的传播。
③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后,他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在1918年7月和11月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的胜利》等文章,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对十月革命给予了评价。
(3)特点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4)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三、五四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兴起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②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3)进程
①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集会,决议致电巴黎专使,要求拒签和约,一个学生当场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
②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他们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在反动当局的严厉镇压下,学生斗争一度转入低潮。
③由于反动当局公然表彰曹汝霖等并再次严令取缔爱国运动,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
④在上海商人罢市之际,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学生罢课,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⑤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军阀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曹、章、陆。1919年6月27日,旅法华工、留学生、华侨数百人前往中国政府总代表陆征祥所住医院,要求拒签和约。第二天,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4)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②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开始看出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主要原因。
③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2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兴起
(1)背景
①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了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这是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思想原因;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开始看出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主要原因;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余震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外部原因;
④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推动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2)过程
①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②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的作用,他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并且得到了比较确切的阐明。
③几位留学日本期间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④各方的论战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在这些论战中,特别值得提出的就是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⑤五四运动中一批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这时也开始了思想方向的转变。一些老同盟会会员,有如前面所说,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3)影响
①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不同的知识分子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
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得到深化和发展,这里的科学和民主有了新的内容和内涵。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了反封建以更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的武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思想文化的社会根源,从而推动中国人的思想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解放。
④中国的先进分子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加以接受的。尽管理论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一旦学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以此为指导,积极地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
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早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
(1)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上海小组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为书记。此后,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成立了地方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开展共产主义的宣传和组织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并不统一,但是都开展共产主义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活动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他们的主要活动包括: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创办报刊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杂志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同时,部分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创办刊物杂志,通过这些报刊的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
②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
共产主义小组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这就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③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些共产主义小组还利用原有的或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党造就最初的骨干。
(2)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
①表现
a.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张东荪、梁启超等进行了关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宣传了社会主义思想。
b.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马克思主义者在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时,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最终消灭阶级,并使国家走向消亡。
c.驳斥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
由于中国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由于中国的议会早已变成军阀手中的玩具,这种修正主义思潮在中国并没有多少市场。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思潮的批判,表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革命的方向。
②意义
a.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实际上也是一场同它们争夺群众的斗争;
b.这些论战,帮助当时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c.不少原来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先进青年后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①原因
中国工人阶级虽然在五四运动后期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力量,但它还很年轻,很多人来自破产农民和城镇游民,缺乏阶级的自觉。所以要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②方式
a.创办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
b.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
c.知识分子到工人中生活和工作。
③影响
经过宣传教育工人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逐渐有了组织起来的要求。
(4)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后,北京、天津、武昌、汉口、长沙等地也成立团的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5)意义
①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初步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在同工人结合的过程中,思想感情逐渐发生深刻的变化;
③一部分工人则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形成了一批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上举行。
(2)内容
①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等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④现阶段的基本工作和任务是发动工人运动,壮大工人阶级,获取工人阶级的支持。
(3)不足
①大会虽然也主张“与其他政党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即军阀,但并没有制定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明确纲领;
②初生的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选择,并且有坚定的革命决心,但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还了解不多,还不懂得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③大会在讨论党的实际工作计划时,“因为党员少”,关于“组织农民和军队的问题成了悬案”,同时对于一些关键问题也没有弄清楚。
(4)意义
①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②认清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国内条件
a.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c.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d.马克思主义不同工人斗争相结合,还是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工人运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会是自发的、零散的、限于经济的斗争,不会有政治意义。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e.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
②外部条件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标志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3)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五、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社会背景
(1)国内背景
①国内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中国人民在抵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过程中长期思想混乱,具有很大的缺陷和弱点;
③帝国主义列强形成了对中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2)国际背景
国际上,1921年底至1922年初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从反面给予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以实际的教育。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和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中国上海召开。
(2)内容
①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的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③大会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后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3)意义
①党的二大就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②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也还有缺点,主张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将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③中国共产党虽然已经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但还不懂得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不懂得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应当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工人运动的高潮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运动的理论指导。
②工人阶级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矛盾本身存在,受其封建剥削严重。
(2)状况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①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路)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
③开滦煤矿(在河北省唐山一带)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
④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但在罢工过程中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造成二七惨案。
(3)影响
①由于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发生以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②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③通过这个时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由此得到加强,队伍也不断得到扩大。
(4)教训
①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