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1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共8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外部性(externality)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获得或承担。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某些借鉴,它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外部性的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等。

2.正常品(normal goods)

答:正常品与低档品相对,是指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的商品,即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从而使得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

答: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掠夺价,有时亦称掠夺性定价歧视,旨在将现有竞争者赶走和吓退新进入者(从而掠夺性厂商将能享受更高的价格)的定价。掠夺性定价是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实施该行为的企业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会造成短期的利益损失,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以此为代价挤走竞争对手。行为人在一定时间达到目的后,会提高销售价格,独占市场。

4.沉淀成本(sunk cost)

答:沉淀成本又称沉没成本,指那种已经花费出去而又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决策行为只应受未来的成本和效益影响。沉淀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花掉了多少钱。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假设一个偏僻小镇上只有一家私人诊所,该诊所可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吗?为什么?

答:(1)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歧视价格消失;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只有在各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情况下,垄断者才能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者若想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在各个市场所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2)偏僻小镇上只有一个诊所,显然该诊所具有垄断地位,但是该诊所不满足三级价格歧视的第一个条件,即在该小镇上不存在着可以被分割开来的市场。假如该诊所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定价,则该镇居民可以把低价的药品以高于自己的购买价但低于诊所的较高价格转卖给另外的人群,这样诊所的高价格人群就不复存在,所以偏僻小镇上的唯一诊所不能对其顾客采取三级价格歧视。

2.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都呈U形?

答: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但是两者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呈倒U形,先递增再递减。短期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呈倒U形,所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为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称为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3.“由于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是有效率的,因此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同样理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解释之。

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

(1)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此线也被称为交换的效率曲线。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此线也被称为效率曲线。可见,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是有效率的。

(2)但是对社会来说,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未必都是理想的,因为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并不是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完整描述,它们只考虑了社会经济的效率而忽略了公平原则,没有考虑到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存在着无穷多个同时满足所有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经济状态,其中甚至可以包括收入分配的极端不平等情况,比如在交换契约曲线的两个端点上就是极端不平等状态,至少在这两点上,从社会角度看就不是理想状态。

因此,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契约线上的所有点不都是同样理想的。

三、计算(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假设张三是一家服装商店的老板,目前面临秋季新装订货量的决策,条件如下:如订购100套,每套成本为200元;如订购50套,每套成本为240元。张三预计标出的售价为每套400元,但不确定衣服的最终销量如何。季末张三可以将未销出的衣服退还给厂家,但只能得到进价的一半价钱。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张三简单地认定销售100套和50套的概率各为0.5。假设张三是风险中性的,请问:

(1)张三决定订购多少套秋装?为什么?

(2)如果前期市场调研能够获得对销量的准确预测,则张三目前的市场调研投入最高为多少?

解:(1)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先看张三订购100套的情况,此时成本为100×200=20000元,销量为50套时的收益为50×400=20000元,以每套100元的价格退回厂商50套时,因此一共回收成本50×100=5000元,利润为5000元,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O.5;销量为100套时的收益为100×400=40000元,利润为40000-20000=20000元,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为0.5。因此张三订购100套的期望利润为0.5×5000+0.5×20000=12500元。

再看张三订购50套的情况,此时成本为50×240=12000元,销量为50套时的收益为50×400=20000元,利润为8000元,销量100套时的收益依然为50×400=20000元,利润为8000元,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各为0.5,因此此时的期望利润就是固定利润,为0.5×8000+0.5×8000=8000元。

因此张三订购100套的期望利润大于订购50套的期望利润(固定利润),又因为张三是风险中性的,所以张三决定订购100套。

(2)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张三可以做出正确的订货选择。如果销量为50套,则他订购50套,利润将为50×400-50×240=8000元;如果销量为100套,则他订购100套,利润将为100×400-100×200=20000元。因为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张三的期望利润为8000×0.5+20000×0.5=14000元。

为了得到准确的信息,张三目前的市场调研投入最高值就等于完全信息下的期望利润14000元减去不确定下的期望利润12500元,即1500元。

2.假设养蜂场位于苹果园的边上,两个农场都处于竞争性市场。设苹果产量为A,蜂蜜的产量为H,它们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

蜂蜜的价格为2美元,苹果的价格为3美元。求:

(1)如果两个农场独立经营,则蜂蜜的均衡产出是多少?苹果的均衡产出是多少?

(2)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起来,则利润最大化时蜂蜜的产出是多少?苹果的产出是多少?

(3)蜂蜜的社会有效产出是多少?如果两个农场分开经营,为达到有效供给,应对蜂蜜生产实行多少补贴?

解:(1)如独立经营,且两农场都处于竞争性市场,因此它们都将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定产量,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即有:

解得:

即如果两个农场独立经营,则蜂蜜的均衡产出为100,苹果的均衡产出为150。

(2)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要根据总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则:

利润最大化应满足以下条件:

解得:

即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起来,则利润最大化时蜂蜜的产出为150,苹果的产出为150。

(3)对社会来说,在其有效产出的条件下,产品的边际收益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蜂蜜最佳产量应是150。如分开经营,为引导蜂场生产最佳产量,对蜂蜜的价格补贴应是1美元。这是因为蜂场边际成本函数是,将

代入得。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价格应为3,而原价格为2,故应补贴1美元。

四、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比较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之间的异同点,并回答:当其中一个不存在时,另一个可以存在吗?

答:(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

(2)在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虽然都是由保险市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但逆向选择是发生于交易合同订立之前,交易一方故意隐瞒一些情况导致交易另一方做出了错误选择进而利益受到了损害的情况;而道德风险则是发生于交易合同订立之后,交易一方由于可推卸责任而导致损害交易另一方利益的不谨慎、不适当或故意的行为。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一个经常生病的人故意隐瞒病情而到保险公司要求参加医疗保险属逆向选择现象,而该病人一旦参加了保险就会认为反正医疗费由保险公司支付,因而更不注意自己身体,进而造成保险公司更多地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就属道德风险。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在于:逆向选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在签订合同前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是签订合同后代理人有意利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既然两者有区别,那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者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存在另一种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一种能在另一种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例如,一个身体正常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就有可能更不注意自己的健康,这种情况就属于不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的道德风险。反之,一个本来有病的人参加医疗保险后可能并不会不当心自己身体,这种情况就属于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的逆向选择。

2.2010年10月9日至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就《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呼吁多年的居民阶梯电价终于被纳入了政策视野。《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阶梯电价将划分三个档次,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第一档电量按满足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确定,电价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量反映正常合理用电需求,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公司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水平;第三档电量体现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

此次政策的背景如下: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电价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在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2倍,而中国的居民电价却低于工业电价,一直由后者补贴。中国对居民电价采取低价政策的后果是,用电量越多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少。

请使用所学过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此次政策调整予以评论。

答:(1)发改委的这种阶梯式电价定价方法属于垄断企业的二级价格歧视做法。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按其购买产品数量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获取利益的一种方法。鉴于城市用电的多样性,将根据用户用电量的不同实行阶梯电价,即二级价格歧视。

(2)阶梯电价的实施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的利润。国家电力企业是垄断性企业,利润最大化也是它的目标之一,为此它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垄断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方法有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目前实施二级价格歧视较为可行。

(3)之前的定价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价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采用阶梯电价的基本思路,并非以限制用电为最终目的,而是在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用价格杠杆调整来提醒人们节约用电、有效用电和避开高峰用电等。

(4)阶梯电价的实施促使人们产生节约用电的动力,对用电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对节约社会资源是有利的。由于我国此前的政策是对居民用电进行补贴,这就导致了居民对用电的需求超过了合理水平,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配置,因此有必要对居民电价进行调整。但与盲目提高电价来抑制用电不同的是,阶梯电价既促进了节约用电,又兼顾了用户的支付能力。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只要将用电量保证在一定限额以内,并不会增加支出;而高收入者即便不在乎电价的上涨,但面对越来越高的价格,也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所以,阶梯电价的实施对广大消费者也是有利的。

宏观经济学(共70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答: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的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2.李嘉图等价(Ricardian equivalence)

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3.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答: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名义利率也将上升,其公式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化时,名义利率也会随之变化,即名义利率上升的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

4.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

答:(1)货币幻觉指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改变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心理错觉。

(2)就消费支出来说,货币幻觉有两种形式。假设价格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同比例增加。第一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名义收入增加,而没有看到价格水平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从而实际消费支出增加;第二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价格上升,而没有看到名义收入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下降了,则实际消费支出减少了。

但是,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实际消费支出应该不变。这两种货币幻觉都存在,可能相互抵消,也可能某种货币幻觉占主导地位。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在什么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而不引起经济衰退是可能的?

答:(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三个因素:预期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额)和供给冲击,即有。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是制造衰退,将失业率提高到自然失业率之上。然而,如果可以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就可以不用制造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2)根据理性预期理论,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来预期未来,因此为了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人们形成预期前(例如,在他们制定工资合同或价格合同之前)宣布抑制通货膨胀的计划;其次,工人和企业必须相信这种宣布的计划,否则他们不会降低自己的通胀预期。如果这两条能够得到满足,这种宣布的计划就将立即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关系向下移动,这就允许在不引起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2.索洛增长理论得出,储蓄只能够带来经济的暂时增长,而内生增长理论得出储蓄能够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简要回答:为什么在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这两种理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答:(1)索洛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得出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暂时的,从不稳定状态向新的稳定状态移动的过程中,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变小。一旦达到新的稳态,人均产出增长速度等于外生的技术进步率。也就是说,最后经济之所以可以继续增长,是因为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最终使经济达到一个依靠外生技术进步而增长的稳定状态。

(2)内生增长理论通过解释内生的知识创造过程而解释经济内生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可以通过研究型劳动力的研究与开发来获得。通过扩大对资本的定义,资本不仅包括工厂和设备存量,还包括知识,而知识正是促进劳动效率内生增长的内生变量。基于这样的前提,资本边际产量不变而不是递减,而且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持久而非短暂的。利用生产函数来分析这个问题。假设收入中的一个比例用于储蓄和投资。因此,资本积累表示如下:

资本存量的变动()等于投资()减折旧()。把资本积累与生产函数结合在一起,调整之后得到:

该式表明了产出的增长率的决定因素,由上式容易看出,只要,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会持续增长下去。因此,持续增长速度取决于,高储蓄率将会导致持续的高增长率。

3.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是什么?

答:(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一个猜测,也是最重要的猜测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部分。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就意味着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收入进行消费,而是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进行消费,另一部分进行储蓄。

(2)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二个猜测,是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与收入之比。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奢侈品,因此他认为富人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要高于穷人。

(3)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对储蓄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和古典经济学的信念正好相反。

(4)根据这三个猜测,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通常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七、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计16分)

1.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考虑一个由以下方程式所描述的小型开放经济:

曲线方程:

曲线方程:

净出口方程:

其中,为收入水平,为利率,为汇率(外币/本币);设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世界利率,政府支出,税收收入。求:

(1)短期内该经济体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汇率。

(2)假设让减少到500,该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则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新的均衡汇率将会是多少?

(3)如果该国采取的是固定汇率,且该国欲将固定汇率值维持在本题(1)问中的均衡汇率水平,那么保持不变,而减少到500,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将会是多少?其中央银行将怎样设定货币供给的大小以维持这个固定汇率水平呢?

请同时将(1)~(3)问画在一张图中进行分析。

解:(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假设是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小国开放经济的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因此在世界利率的情况下,国内必然也等于10,将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以及代入

曲线方程,得曲线方程为

即在以汇率为纵坐标、以收入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曲线为一垂线,如图1-1所示。

将政府支出、税收收入、净出口方程以及利率代入曲线方程,整理得曲线方程为

即在以汇率为纵坐标、以收入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如图1-1所示。

联立上述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汇率分别为。从图形上看,

曲线和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汇率。

(2)让减少到500,曲线方程不变,仍为。将政府支出、税收收入,净出口方程以及利率代入曲线方程,整理得曲线方程为

联立上述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汇率分别为。如图1-1所示,减税使得曲线右移至曲线,和曲线相交于新均衡点。

(3)如果该国采取的是固定汇率,且欲将固定汇率值维持在题(1)中的均衡汇率水平即,那么把

、净出口方程以及利率代入曲线方程,整理得新均衡国民收入

设中央银行设定货币供给的大小为,则将国民收入、价格水平以及利率代入曲线方程,得

图1-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考虑一个有如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

(1)若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人均产出以及人均消费(作为储蓄率和折旧率的函数)。

(2)若年折旧率为10%,求出使人均消费最大的储蓄率。

解:先对总量生产函数进行变换,变成人均生产函数,方法是在总量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以

(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其中为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为折旧率,这里),得:

因此,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为

代入人均生产函数即可求得稳态时的人均产出为,人均消费为

(2)在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消费最大(即黄金律水平)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

,即,在稳态时有,所以,将代入解得,即为人均消费最大时的储蓄率。

八、论述题(本题14分)

运用经济学知识,阐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关系在我国经济中的实际表现及其含义。

答:(1)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不同,对应的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中,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1-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此时经济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此时经济增长加快。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西方学者认为,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形成过程如图1-3所示。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因此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图1-3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理论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矛盾的。

综上所述,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

(2)我国实际经济中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及其含义

具体到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解决13亿多人口的衣食住行问题,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但又不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因此,要切实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既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就业增长,又要使通货膨胀保持在合理、可承受水平上。也就是说,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度”。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我国经济陷入低潮,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同时通货膨胀率大大降低,甚至有出现通货紧缩的苗头。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扩大总需求,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10年底,我国经济恢复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失业率大大降低,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奥肯定律相吻合,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