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篇 导 论

第1章 世界之旅

一、概念题

1.欧洲联盟(欧盟)(European Union,EU)

答: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它建立在经济与货币联盟、外交与安全政策、协调各国内政与司法事务三项内容的基础上。

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至今,欧盟现有成员国27个,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这27个国家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这些国家的联合产出几乎等于美国的产出,其中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以人均衡量接近美国。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西方发达国家间的一个经济协调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前身是1948年4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12月,美国、加拿大与原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在巴黎签订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该公约于1961年9月生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取代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包括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冰岛、爱尔兰、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包括:促进成员国的持续经济增长、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保持财政的稳定,以此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帮助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步伐;在多边、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经合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有: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同,经合组织并不提供基金援助。它是在政策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思考和讨论问题的场所,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经合组织的工作方式包含一种高效机制,它始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发展为对政策的集体讨论,然后达到决策和实行。在经合组织内进行的讨论有时会逐渐发展为谈判,成员国就国际合作的游戏规则达成一致。经合组织的工作正越来越具有跨学科性。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是向国际收支有赤字的国家提供贷款。贷款采取货币交易的形式,成员国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到期后再用外汇买回本国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作用包括: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二、计算与分析题

1.使用本章的诸多图表,为下列每一陈述标明正确、错误或不确定,并简单解释。

a.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b.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美国的失业率要高于欧洲,不过现在它的失业率比欧洲低多了。

c.美国工人人均产出增长率从1973年开始下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仍然保持低水平。

d.美国在1994年进入“新经济时期”(比过去20年更高的工人人均产出增长,可以预期将来有同样高的平均产出增长率)。

e.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股市崩溃之后,其产出也急剧下降。

f.欧洲的“失业率奇迹”指的是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起享有的极低的失业率。

g.日本的财政政策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元凶。

h.美国当前的财政赤字是2001年萧条的后遗症。

答:a.正确。通货膨胀率是指经济当中物品的平均价格随时间增长的速度。从教材表1-1、表1-2和表1-3可以看出,1960年到2000年期间,美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9%,近期(指2001年到2004年间,下同)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左右;欧洲1960年到2000年期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4%,近期通货膨胀率维持在1.9%左右;日本1960年到2000年期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1%,近期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0%左右,所以三个地区的近期通货膨胀率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b.正确。从教材图1-5可以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表示美国失业率的曲线一直位于表示欧洲失业率的曲线之上,因此,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失业率是高于欧洲的失业率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一直到2005年,两条曲线的位置开始发生逆转,且差距颇大,这说明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已经比欧洲的低多了。

c.正确。从教材图1-2可以看出,1960年到1973年,美国工人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为2.1%;而1974年到1993年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降为1.0%。因此美国工人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从1973年开始下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增长率仍然保持在低水平。

d.不确定。虽然教材中的图1-2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美国工人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的确是在上升,但是经济学家们对于这种上升趋势能够维持多久并未取得一致意见。工人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每年都发生较大波动,因此很难从数据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确定性结论。

e.正确。根据教材表1-3可以看出,1960年到2000年,日本的年平均产出增长率为4.7%,而1994年到2000年日本的年平均产出增长率仅为1.4%。到2001年和2002年,增长率实际上为0,甚至出现负值。因此,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股市的崩盘使得日本的产出大幅下降。

f.错误。欧洲的“失业率奇迹”指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低失业率水平。到20世纪70年代末,失业率奇迹消失了。到了80年代,欧洲的失业率已经比美国高很多。这一观点可以从教材图1-5分析得出。

g.错误。日本衰退的直接诱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股市的崩盘。教材图1-7显示了从1980年到2005年间的日本股票的大幅波动。在整个80年代,日本的股票指数一路飚升,涨幅剧烈。然而,到了90年代后,又开始急剧下滑,中间虽有过小幅的回升,但最后依然是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股市的崩溃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h.错误。从教材图1-3可以看出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便出现过高达2%的财政赤字,在此后,赤字稳步下降。2001年的萧条导致政府收入减少。之后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得其国防支出大幅上升;布什政府在2001年和2002年的减税政策使得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当前,2001年萧条的影响已经过去,但国防支出的增长和税收的继续减少仍是造成目前财政赤字的主要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后,大量的财政资金又用于救援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使得美国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2.使用表1-1、表1-2和表1-3报告中的有关增长率的数字,计算下列区域2001年~2004年这一时期的年平均产出增长率:美国、欧盟和日本。

a.将上面计算的每个区域2001~2004年的平均产出增长率与1960~2000年、1994~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进行比较。特别地,与其相应的长期平均值相比较,找出这些地区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

b.你预计接下来10年的平均增长率是接近于1960~2000年的平均产出增长率、1994~2000年的平均产出增长率还是2001~2004年的平均产出增长率?并解释。这三个地区的答案可能不一样,经济学家们之间可能也有分歧。

答:a.综合教材中表1-1、表1-2和表1-3中数据,可得新表1-1的数据。

表1-1  美国、日本、欧盟的产出增长率比较

由表1-1可以看出,在1960年到2004年间,三个国家最近的产出增长率都要低于历史水平。然而,如果与1994年到2000年间相比,美国产出的增长率低于该期水平,而日本高于该期水平,欧盟的产出增长率未变。

b.(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考虑一国的外部环境、经济历史、金融体系、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等因素,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答案。)

参考答案:预计美国的增长率更接近于1960~2000年的增长率,由于政治与战争因素,美国的经济在21世纪初略显下滑,但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雄厚,从2003年与2004年的表现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已经开始恢复较快增长,这说明一旦不利因素消除,美国经济将平稳增长。但是除非美国在生物技术、航天科技与新能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即在新的高端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美国才较有可能会出现像1994~2000年的高增长。

3.考虑下列每一种论述,从事情的另一面来对其进行评论。

a.没有所谓“失业率太低”这种事情。失业是坏事,失业率越低越好。

b.在2001年的萧条期,为刺激美国经济,税收需要减免。没有必要去担心源于2001年萧条期的财政赤字问题。

c.解决欧洲高失业的办法很简单: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刚性。

d.日本经济衰退是由于对金融体系监管不力造成的。

e.团结力量并采用共同的货币有什么不对?欧元对欧洲显然是好事。

答:a.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知道,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为反向变动关系,高失业会引起通货膨胀下降,低失业率会引起通货膨胀上升。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既有充分就业又有低通货膨胀。因此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要有一个权衡,并不是越低越好。理想的失业率是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

b.2001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短期内,减税或许对于刺激经济增长是有用的。然而,税收的减免不是持久性的。当衰退结束后,美国将面临较高的财政赤字,而高赤字会导致更低的资本集聚,在长期,会引起产出的下降。因此,持久的高赤字对经济是不利的。

c.虽然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很重要,但是仅仅考虑劳动力市场刚性是不够的,高的失业率可能来源于失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劳动关系的恶化。因此,解决欧洲高失业的办法并不只是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劳动市场的改革、更好的劳动关系、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必需的。

d.虽然松懈的金融体系监管可能对日本陷入衰退的深度有一定影响,但是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是日本经济崩塌的直接诱因,而且加强监管会在短期内造成一些银行和公司的倒闭。

e.虽然欧盟的成立有助于消除欧洲国家自由贸易的壁垒,使企业不再担心汇率的变动,旅行者不必再兑换货币,对促进欧盟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加入欧盟的国家却不得不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经济形式各异,统一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适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起某些国家的经济衰退。

4.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下跌。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情况很相似。在美国萧条与日本衰退之间还有其他的相同点吗?(提示:思考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赤字,带来的影响。)美国在股市上的复苏似乎比日本快得多。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够推测美国和日本的不同吗?

答:(1)美国和日本在应对经济衰退时有以下类似的地方:

两国的中央银行都采取了调低利率的措施。

两国政府都进行了减税,试图以低税率刺激经济增长。

两国的政府支出都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和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

(2)但是二者也存在以下不同:

相对于银行系统而言,美国的银行系统比日本的更加稳健和高效,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美国比日本恢复地更快。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因为名义利率降为0,所以人们更愿意把货币留在手中,而非存入银行,由于缺乏可供贷款的资本,日本的投资者很难获得贷款;而美国却未陷入流动性陷阱,因此在应对经济衰退时,美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高度有效的。

5.美国的年平均工人人均产出增长率从1973~1993年的1%增长至1994~2004年的2.0%。这就引发了关于“新经济”和未来保持更高增长率的讨论。

a.假设工人人均产出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那么相对于现在的水平,10年后、20年后、50年后的工人人均产出是多少?

b.假设工人人均产出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那么相对于现在的水平,10年后、20年后、50年后的工人人均产出分别是多少?

c.如果美国真的已经进入“新经济时期”,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从1%上升至2%,那么相对于“老经济时期”的生活水平,美国10年后、20年后、50年后将会有多高?

d.我们能否肯定,伴随永久性的高增长率美国已经进入“新经济时期”?并解释。

解:a.假设工人人均产出以1%的速度增长,那么10年后工人的人均产出为,即10年后工人人均产出为现在水平的110%。同理可得,20年后人均产出为122%,50年后为164%。

b.假设工人人均产出以2%速度增长,那么10年后工人的人均产出为,即十年后工人人均产出为现在水平的122%。同理可以计算20年后人均产出为149%,50年后为269%。

c.将工人人均产出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可得:10年后生活水平为,也就是说美国的新经济时期要比老经济时期生活水平高大约11%;同理可得20年后为22%,50年后为64%。

d.不能肯定美国已进入“新经济时期”。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每年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那些劳动增长率较高的年份可能仅仅是因为运气较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持久性地变化,这种变化将会使美国在未来维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但是这一点仍然是不确定的。

6.2003年,美国的产出为11万亿美元,中国为1.6万亿美元,假设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产出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相当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而美国的产出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按照这种假设,用电子表格绘制美国和中国未来100年的产出。中国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使其产出等于美国?

解:假设中国需要花年才能使其产出等于美国,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

(年)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美国保持3%的增长速度,要经过41年,中国才能赶上美国。

7.让我们更详细地考察一下近40年来的衰退。从网址http://www.bea.gov获取有关美国1960~2004年产出增长的季度数据,找到交互式数据链接和“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IPA),查看一下NIPA表1.1.6,找到链接是以环比2000年美元表示的季度数据。将这些数据复制到你的电子表格中,计算196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变化数据。哪个季度的增长率为负?利用“衰退”的标准定义——持续两个季度以上的产出下降期就被称为“衰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自1970年以来,美国发生了多少次“衰退”?

b.每次衰退持续了多长时间?

c.就时间长度和程度而言,哪两次“衰退”最为严重?

在写此书时,2001~2002年的数据并未显示出有两个连续的季度增长率为负,所以根据传统定义,2001年并没有“衰退”出现。但是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依据一套更宽泛的标准,明确指出了2001年3月到10月为一个“衰退”期。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可NBER的定义。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探讨2001年和2002年美国的经济表现。

答:从1960年到2005年6月份,共发生过五次衰退。每次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GDP增长率列在表1-2中。GDP年增长率以2000年为基期,经过了季节调整。

表1-2  美国的经济衰退(1960~2005年)

从表1-2可以看出,第二次衰退的持续时间最长,第四次衰退程度最重,因此这两次衰退最为严重。

8.从问题7中找出自1970年以来,美国产出增长率为负的季度。登录劳工统计局网站,www.bls.gov.,点击国内失业率,找到详细的CPS统计,接着点击历史数据和就业人口现状,重新找到1970~2004年失业率的月系列数据,确定所找到的数据都是即时更新的。

a.1970年以来的每次“衰退”中,第一个增长率为负的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失业率是多少?最后一个增长率为负的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失业率是多少?失业率增长了多少?

b.哪次“衰退”中的失业率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失业率增长了多少?

答:a.历次衰退的失业增长率如表1-3所示。

表1-3  美国历次衰退的失业增长率(1970~2002年)

b.从表1-3可以看出历次衰退失业率的增加幅度,其中1974到1975年期间的衰退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为3.1%。从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失业率增长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