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课后思考题详解
1.比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1)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描述研究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初期的主要方法,现在已成为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基础方法。
描述研究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搜集足够的文献和资料;
②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核实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
③认真阅读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
④通过描写、叙述的写作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形象详尽的概括、评价和比较。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的各种要素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掌握教育情况,探索教育发展规律,评价教育效果,指导教育决策。
统计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
①描述统计法,即对教育调查或教育实验中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进行分类,找出它们大概的分布形态。
②推断统计法,即是建立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的推断统计,是概率原理。
(3)历史研究法
比较教育的历史研究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原因及发展阶段的比较,阐述教育发展的动力,探求教育现象的本质,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
历史研究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描述: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康德尔强调描述应该分类进行;
②解释:解释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历史研究不仅要描述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解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
③比较:作为第三阶段的比较分析,目的是找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④抽象:抽象作为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把研究的结果提炼、深化,试图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为改革本国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服务。
(4)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强调从解析、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和趋势的一种方法。
①在使用因素分析法时,康德尔、汉斯受萨德勒思想影响较深,强调要注意政治、社会、文化、国民性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在比较中强调学校外部的观点的分析方法,有人称之为“外在的因素分析法”。
②德国的施奈德研究教育时,特别重视国民性和教育的内部发展动力。他认为只有强调内外两种因素的“磁性”相互作用,才能正确解释和评价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因此,人们称之为“辩证的因素分析法”。
(5)阶段分析法
阶段分析法一方面关注教育现象与其他现象的广泛联系,主张把其他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及统计学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更为准确的研究技术,设计更为精密的分析程序和模型来研究比较教育问题。
阶段分析法分析程序的四个阶段如下:
①描述阶段。即必须精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并能对比较研究的各对象国的教育作尽可能周密而全面的描述。
②解释阶段。即对所描述的事实,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观点进行充分研究,对影响对象国教育发展的原因与有关因素作出解释和评判。
③并置阶段。并置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它是按可比性原则,把前两阶段收集的资料系统化,在归并在同一类目的资料中确定统一的标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形成某种分析假说,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④比较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通过“同时比较”和“阐释比较”,来证明并置阶段的分析假说是否正确。
(6)假说验证法
假说验证法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和埃克斯坦受实证主义思想影响,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实验测定、研究分析、验证等一般程序,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方法。
假说验证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提出问题,确定假说。
②明确概念,量化指标。
③选择个案进行例证。
④收集和处理资料。
⑤分析数据和验证假说。
(7)问题研究法
问题研究法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霍姆斯将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运用到教育的比较研究中的结果,也是霍姆斯对杜威的反省思维过程进行改造的产物。问题研究法强调,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常常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教育问题,因此,必须从分析各国共同的教育问题入手,来寻求解决答案。
问题研究法的四个阶段如下:
①问题的选择和分析。
②政策建议的形成。
③相关因素的识别。
④预测。
(8)教育洞察法
教育洞察法是比较教育问题研究法的另一种形式,它由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所倡导。埃德蒙·金的教育洞察法与教育问题法的观点大致相同,强调以问题设想为依据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不同的是,教育洞察法注重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以生态学的方式来考察和研究教育问题,是一种强调理性、智慧、思想或分析的方法。
教育洞察法的分析框架如下:
①背景:在埃德蒙·金看来,这方面研究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象国的历史背景的研究,也就是探讨该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族构成、宗教、家庭生活和教育的形成与影响。二是对当前教育问题背景的研究。
②概念:概念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前提,埃德蒙·金强调概念分析实质上也是为了使各国间的教育具有可比性。
③结构或制度:即有关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结构。相对于概念而言,它是相对稳定的,能够反映社会环境的要求。
④操作:这一阶段是埃德蒙·金的教育洞察法中最高层次的比较。在他看来,经过了从概念比较到结构比较,再到操作比较这样三个层次的比较研究之后,就可以真正地、透彻地进行国别教育之间的比较研究。
⑤决策和执行:这一阶段是相对于教育领导者或决策者而言的。他们要根据研究人员所提供的可行性方案,作出最后的选择和决策,并付诸实施。
2.比较教育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比较教育研究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比较教育研究的角度和视野应该是全面的,既要顾及教育本身的各个方面,又要兼顾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还要研究教育本身与教育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①比较教育研究应首先把世界各国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从整体性视野上去了解、分析和研究各国教育,因而必须研究整个教育系统要素之间以及教育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是否协同,整体结构是否有序,整体功能是否优化。
②全面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及各种矛盾。各国教育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在比较研究中,既要寻求同中之异,又要寻求异中之同,这样才能既正确认识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又科学把握整个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发展性原则
比较教育学不是研究静止状态的教育现象,而是考察教育发展的动态进程,研究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确定其现状,并在分析各国教育制度各种相似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的差异性及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因此,比较教育研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考察教育及其各种影响因素与力量,去分析世界各种各样教育可能发生的动向和趋势。
(3)可比性原则
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在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所谓可比性,是指比较教育研究对象间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可比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可比性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②可比性具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即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依时间、地点、所处条件为转移。
③事物本质上的相似性是可比性的重要条件。
④可比性原则要求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比较。
(4)革新性原则
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目的是革新教育实践。比较教育研究的革新性原则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全面把握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本国应用,避免简单盲目地全盘照搬,而要吸收其精华,将这些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应用于本国实践中,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据此把比较教育研究同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相结合。
总之,方法论决定着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述四项原则基本上揭示和反映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这也是我们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当然,要达到准确、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原则,还需要结合研究的具体实际。
3.比较教育研究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答:(1)从比较的时间上看,可分为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①横向比较是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的比较。
②纵向比较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研究的比较。
③综合比较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教育总体发展的比较研究。
(2)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程度上看,可分为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①平行比较是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
②影响比较是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它的重点是彼此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之间的比较。
(3)从比较研究的内容看,可分为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①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各国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趋势。
②总体比较是对全球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整体比较研究的方法,它属于宏观比较范畴。
(4)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①定性比较注重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阐释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及程度,它注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注重对资料的处理,并主要采用描述和归纳的方法。
②定量比较主要指运用量化理论,注重利用统计测量的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处理,以此推断有关教育发展,并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5)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可分为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①宏观比较主要指从全世界或较大范围的整体上或对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较高的角度来研究世界教育发展。
②微观比较主要是相对宏观比较而言,侧重对某些具体、个别的教育问题或教育区域进行研究而采用的方法。
(6)从比较研究的范围看,可分为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①区域比较是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或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方法。
②问题比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按问题分类,进行对应的比较分析。
4.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有什么区别?
答:区域比较研究肯问题比较研究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①区域比较研究
区域比较是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或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方法。
区域比较法的独特性在于,它不是从“学科”而是从“区域”出发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整体地把握研究对象,力求综合、全面地把握(理解)某区域的人类集团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个体系,以便寻找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②问题比较研究
问题比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按问题分类,进行对应的比较分析。
(2)层次分类不同
①区域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是超越“国家”的“某个统一体”(区域)的比较分析;二是国际性的研究与单一国家之间的比较分析;三是单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比较分析;四是国家内或地区内的比较分析。
②按照比较的范围和内容,问题比较研究又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各国的特点和共同趋势。总体比较是对全球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整体比较研究的方法,它属于宏观比较范畴。其目的在于揭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判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5.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答:比较教育研究主要包含六个基本步骤:
(1)选择研究主题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的起点,比较教育研究也始于问题。从问题人手,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的主题,就成了开展研究的重要条件。
其中,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世界性教育问题研究。世界性教育问题研究是对世界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走向作全面的、整体性的比较研究。在横向上,主要是判明决定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纵向上,主要是探索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②区域性教育问题研究。区域性教育问题研究是超国家比较,一般常见的区域性划分有地理区域、文化区域和经济区域。
③变革性教育问题研究。变革性教育问题研究是对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的研究。
④现时性教育问题研究。现时性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借鉴,这个目的的现实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现实性,在时间方面主要是当代教育。
⑤国别性教育问题研究。国别性教育问题是分析单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从横向看,包括教育行政、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等问题;从纵向看,以现在为主,追溯历史根源并展望发展前景。
⑥民族性教育问题研究。民族性问题研究是对教育所具有的民族特性的研究。
(2)建立研究假设
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二步骤是应对所选择的主题进行理论建构,把选择问题时的思考进一步深化,提出有关假设。假设的提出本身就对研究问题作了初步的解释,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相关的陈述,并规定了研究的方向和要求。
(3)搜集和整理资料
①资料的搜集: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搜集的材料的客观性、代表性和充足性。材料的客观性指要善于分辨真伪,使所得材料真实可靠;材料的代表性,指要善于选择典型,使所得材料能反映普遍情况;材料的充足性,指善于广征博引,使材料丰富多彩,有足够的说服力。
②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包括查阅、筛选、鉴别、补充与处理同所选问题有关的一切现有文献与资料。从广义上讲,对资料的整理,其实就是对教育事实的进一步观察与审视。这里所讲的整理,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在查阅、筛选、鉴别、补充的基础上,把文献资料按问题进行分类和排列,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对统计性资料和数据,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学方法进行量化、计算或验证。
(4)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材料前要提出比较的标准,并把抽象的概念标准转变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分析应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5)验证研究假设
由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要对研究起初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对研究结果作出客观、科学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研究结论。
(6)形成研究成果
成果的形成既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是科学研究的归宿。要使研究成果得到转化,使理论再一次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变成实际的教育行动,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一是撰写有关研究报告,提供给教育决策部门;二是参与决策工作,向有关决策人员讲解并提供有关问题的咨询;三是把理论应用到对具体教育问题的分析,写出文章,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并积极参加各种教育规划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