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6年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73教育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2006年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73教育管理学真题

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

科目代码:473

一、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组织结构

2.管理跨度

3.学校组织文化

4.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试述完整的决策过程应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2.如何理解学校效能?

3.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所具有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4.试述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划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联系实际分析教育行政集权制分权制的利弊。

2.试论Lorenz Von Stein的教育行政思想。

2006年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73教育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

科目代码:473

一、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组织结构

答: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2.管理跨度

答:管理跨度,就是一个上级直接指挥的下级数目。在组织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根据任务的特点、性质以及授权情况,决定出相应的管理跨度。

3.学校组织文化

答: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4.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试述完整的决策过程应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答:一般地,决策过程从识别问题开始,到实施决策,要经历6个阶段:

(1)识别问题。对问题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问题的类型。是常规问题还是非常规问题,相应决策方法为程序化决策还是非程序化决策。第二,问题的层次。即解决问题的权限范围,不要做不属于自己做的决策。第三,问题的时间限制,即决策的急迫性如何。第四,问题的重要性。尽管对问题的重要性的判断也是主观的,但它也影响到决策的方式的选择。

(2)确定决策标准。决策标准,也就是解决问题方案应满足的条件,也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约束条件。决策者一旦确定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则对于解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决策标准就要给予明确。无论明确表述与否,每一位决策者都有指引他的决策标准。决策的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在决策制定过程的这一步,不确认什么和确认什么是同等重要的。它反映出决策者的想法和关注的重点。

实际中的标准通常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一个单一指标。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必须恰当地考虑它们的优先权,为此,有必要按重要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权重。

(3)拟定方案。列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无须评价各个方案,仅须列出即可。决策是一种优选活动,要想实现真正的选优,就必须要有多种可以比较的可行方案供决策者选择。

(4)分析方案。决策者批评性地分析每一个方案。分析是借助步骤所确定的标准及权重进行的。依据标准评价每一方案,知道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5)选择方案。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所有与决策相关的因素,恰如其分地权衡了他们的重要性,并确认了可行方案,那么选择就是很容易的事。

(6)跟踪决策的执行。确保方案得到恰当实施,根据执行情况评价决策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如何理解学校效能?

答:学校效能系指一所学校利用其本身的条件及相关环境,透过各种方法、步骤或策略的运用,获取有限并具价值的资源,以发挥功能,让学校在各方面均能有良好的表现。它包括学生学业学习成就、学生生活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投入、家长肯定度、小区支持、学校气氛、学校公共关系、资源的获取以及行政绩效等等,因而能够达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一所有效能的学校,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

(1)在行政领导方面:校长领导有方;卓越的教学领导;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优质的学习建筑环境;和谐的校园气氛;支持并贯彻教育政策与措施;不断创新精进,提升教育质量;力行学校行政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2)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素质提升;教师参与决定;教师工作满足;同僚合作关系融洽;教学认真教法得当;教师对学生期望高;师生关系良好;持续研究进修;教师专业发展。

(3)学生学习方面:重视学生行为表现;维持学生纪律;最大学习机会;赋予学生责任与自治;学生学业表现;系统评鉴学生成就;永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学生都有进步感。

(4)家长及小区支持方面:家长的参与及支持;学区的支持;终生学习的小区教育。

3.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所具有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答: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个重要的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在组织和开发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他说:“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们所剥削的对象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两种职能的论述,也可以说明管理具有两重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4.试述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划分。

答: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即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事业管理包含下列一些内容:

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实际上有些科学和教育并不能兴国。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利益、地位、责任的调整,必然引发出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也会影响到教育系统中来。对于教育管理人员如何分析现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也需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

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探讨一种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中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无论在教育理论上、教育体制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是教学改革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国必须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

为了依法治教,必须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全民的教育法治、法制观念,加大教育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教育就是依靠智力脱贫,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

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一领域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的组织建设;学校秩序;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等。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这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教育管理中的微观管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既然干部如此重要,所以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里既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又有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影响。

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有家长型管理者、棋手型管理者、关系和谐型的管理者、重视理性思考的学者型管理者、社会活动家型的管理者、有“维持会长”型管理者、还有无能的管理者等。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在《新管理方格》一书中,按照关心业务的程度和关心人的程度,各自划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把关心人的程度和关心业务的程度结合起来,形成了81种管理者类型。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可以从管理方格图上找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管理者。同时也明确自己距离理想的管理者还有多远。

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智能结构。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智能大致有下列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等。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联系实际分析教育行政集权制分权制的利弊。

答:(1)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

(2)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集权制与分权制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就是指国家以什么方式来干预教育活动,也就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这是从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来区分的。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法国从教育事业是国家事业的观念出发,建立了代表国家权力的中央教育部,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的教育事业。其权力范围包括确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目标、考试时间和内容、管理公立学校的教职员、确定教育经费等。

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联邦会议强调“自治办教育”的思想,主张把办教育的权限和责任留给州和地方学区及州所规定的其他机关。中央教育机构即美国联邦教育部没有实权,处于指导和资助的地位,其职能是服务性的。

从教育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分析中可以看出,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地方分权为基本原则,中央文部省通过建立指导、建议、援助制度,措施要求制度及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任命制度、教师任命制度等来加强中央与地方教育领导管理上的联系,即加强宏观控制,在保护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下,统筹全局,使全国各地教育平衡发展。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可以说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

2.试论Lorenz Von Stein的教育行政思想。

答:(1)Lorenz Von Stein的教育行政思想的内容:

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人,首推德国19世纪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Lorenz Von Stein)。他在1884年出版的《管理学》(又译《行政学》)一书中,有一个专章是论述教育行政管理的。他明确提出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障国民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施泰因早年曾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后期又崇拜黑格尔哲学。因此,他研究教育管理是从解决社会不平等现象出发的。他把解决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法律。他的理论是:

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之中。这个共同体把许多人集合在一起,相互之间都是为了别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就是说,人类要生存下去,谁也离不开谁。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思想的翻版。

人类共同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另一部分是国家。社会是由一些非人格化的自然要素所组成,它通过财富的分配来提供人的发展的条件;它通过劳动组织在人群中建立纪律;它通过人类需求系统去促使人们去行动;它还通过家族及其法律而结成世代相传的人类共同生活的有机统一体。而国家不同于社会,它是人格化的自律的因素所组成的。它可以通过法律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不平等的现象。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是由于社会精神财富不公平造成的。社会财富都集中到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了生产技能的人。这些人就是靠着知识和技能获得较高的报酬。而社会上穷苦的人往往是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又缺少谋生的技能。自然获得社会财富的份额就很少。

要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首先要解决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他主张具有自律性的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

(2)对Lorenz Von Stein的教育行政思想的评价:

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是当时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施泰因唯心主义社会观、历史观的表现。但是他提出的教育行政的法律适应性原则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施泰因之后的一百年来,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成为欧洲大陆派的一面旗帜,对许多国家的教育管理发生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教育法律,以法制治理教育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教育法正逐步从民法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

但是,教育法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其他管理思想和方法相配合。教育法的权威性、统一性、规范性也会有不符合不同地区、学校、时间的时候,政府利用教育法不恰当的干预也可能产生负效应。

教育行政理论把学校组织视为办学的行政实体。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了学校的法人地位,校长则是法人代表,明确了学校外部和内部的职责权的关系。规范了教育管理体系中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