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会谈技术
3.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会谈的类型及其作用;
2影响会谈的因素有哪些;
3会谈中的倾听技巧;
4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优缺点;
5会谈中的影响技巧;
6常见的指导技巧;
7沉默现象的类型与处理方式。
一、会谈中的基本问题
对于心理治疗工作来说,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会谈。在心理治疗工作中,人们很重视会谈技术,要求治疗者要有敏感性、洞察力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技巧。
(一)会谈的目的与作用
治疗是由一次次会谈组成的。不同的会谈可能有不同的目的与作用。心理治疗中的会谈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收集材料式会谈:这种会谈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是会谈的最基本的形式。
2诊断(或评估)式会谈:目的是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等。
3心理治疗式会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此时治疗者要运用不同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心理治疗中耗时最多的一类会谈。
(二)会谈中的治疗者与来访者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的两方面人物——治疗者与来访者,都会对会谈产生影响。不论会谈的次数多少,这种影响都会持续存在。
1治疗者
对治疗者来说,意识到他们自己在面对来访者时也在表现他们自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在治疗中使用指导、解释等技巧时应注意来访者的不同反应,因人而异。
(1)指导:运用指导会使来访者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语句减少,使那些原先防御心理就很强的人或攻击性较强的人的防御心理增强。但指导却会使那些过去感到极为需要自立的人们的防御能力减轻,而且能改善那些表现为场依存的来访者的治疗结果。
(2)解释和说明:解释会使对方的言语反应减少,除非这些解释是作为言语性强化而使用的。一些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解释比显浅的或很深层的解释更为有效,也有作者根本反对采用深层的解释。
2来访者
在来访者身上存在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会谈的内容与进程,这是治疗者特别要注意的。
(1)不同的来访者对咨询与治疗的目的与结果的期望不同。
来访者感到自己当前的状况不是他们希望的那样,想有所改变。但被问及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得到帮助时,来访者的反应有:
①答不出,不清楚;
②只是想与某些人谈一谈;
③希望得到心理学的解释,了解应怎样看待他们当前的困难,以便找到一种比自己经验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④寻求忠告、建议和支持。
此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会谈及心理治疗抱有的期望不同,而不同性别的来访者对治疗者所采用的会谈方式及方法也会抱有不同的期望。
(2)来访者在治疗会谈中可能不能真正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①身处不熟悉的环境,还要暴露自己的问题,焦虑、烦恼、紧张可能使来访者失去常态;
②有些人对自己作为来访者的角色也可能抱有某种期望,以某种事先想好的方式出现在会谈中。
(3)来访者对治疗者也会抱有某些特定的角色期望。
来访者对治疗者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关心。同时来访者期望治疗者具有以下特征:温暖亲切,但要冷静客观,不强加于人而又相当开诚布公,愿意提供思想和观点,如有必要随时准备采取真诚和积极的行动。
(三)影响会谈的其他因素
1会谈的环境
(1)会谈的场所应为可以隔音的房间,以满足保密的要求,还可以保证会谈的双方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会谈场所所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
(2)会谈场所还应布置得整洁、舒适、色调适宜。例如坐椅应当令人感到舒服;室内灯光不应正对着来访者的位置;来访者的座位不应背对房门,最好在靠墙的位置;来访者的座位应与治疗者的位置呈直角,这样使来访者在必要时有某种避开治疗者视线的可能性等。
2治疗者的专业职称或学位。在会谈场所摆放专业资格的证明,或是出示相关证件等。
3治疗者的衣着、气质等。
二、注意倾听的技巧
在心理治疗的会谈中,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治疗者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会谈中的倾听基本技巧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鼓励、说明、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和总结等。
(一)开放式问题(open question)
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开放式提问有较大的自由度,能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
治疗者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要注意:
1在之前和提问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
2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
3注意辨别来访者的反应。有些来访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一一作答,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
(二)封闭式问题(closed question)
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以“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给予回答。
这类问题在会谈中具有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等功效。封闭式问题也可帮助治疗者把来访者偏离某主要问题的话头牵引回正题上。但过多地使用封闭式问题可能会对治疗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三)鼓励和重复语句(encourager and restatement)
鼓励是指对来访者所说的话的简短的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嗯”,“噢”,“是这样”或“后来呢?”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部分内容。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技巧。
以重复语句作为鼓励对方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很有效力的反应方式,这可以表明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说的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通过这样的鼓励,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在运用鼓励语句的同时,治疗者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汇的运用,如清廷的姿势、点头等。
(四)说明语句(paraphrase)
就是对来访者在谈话中所讲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的实质进行复述,简而言之就是对其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治疗者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对来访者的话进行复述,但某些带有敏感性的词汇和一些重要的词语仍以用来访者用过的词汇为好。
说明语句可以帮助治疗者检查其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理解程度,把一些分散讲出的事情联系起来。治疗者的说明语句也给了来访者以重新解释自己的思想的机会,同时也是其重新探索自己的问题,重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深化所谈话题的内容的机会。此外,说明语句在初次会谈中对了解来访者所谈的问题的各方面材料都极为有用。治疗者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他对来访者所诉说的许多事实的理解程度,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进一步的治疗会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对感情的反映(reflection of feelings)
对感情的反映技巧为治疗者提供了一个探查来访者的感情卷入的程度的机会。
情感反映的内容包括:
1“你”或对方的名字和情绪的名称。如“你觉得……”,“你心里感到……”
2与情绪有关的人物、事件。如“每次你说话时你丈夫心不在焉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恼火”。
3对感情的反映与说明语句的结合。如“你感到很伤心?”“这件事你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气愤?”。事实上,在具体的心理治疗实践中,有时很难区分说明语句与对感情的反映。
在运用感情的反映这一技巧时,治疗者自身必须对人类丰富的情感有较好的认识,要能够比较正确地定义某些常见情绪、情感。
对来访者的情绪体验,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治疗者都要进行准确而及时的反映,使之成为了解对方,打开对方心灵的门扉的一把钥匙。
(六)总结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总结就是把来访者所谈所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经过治疗者的分析综合后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来。
总结是治疗者每次会谈必用的技巧之一。总结并非只有在结束会谈时才用,在会谈中治疗者可以随时运用,只要判定对对方所说的某件事情的有关内容已基本掌握即可。
心理治疗会谈中的倾听活动对治疗者说来并非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记录事实与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的过程。这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各种倾听的具体技巧只要运用得当,都会对会谈起积极的作用。
三、影响对方的技巧
心理治疗仅仅靠良好的治疗关系及运用倾听的技巧也可使来访者从中受益,这是来访者自我成长的过程,但又是非常困难的、缓慢的过程。当治疗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会谈之中时,这种影响是治疗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个人的人生经验、对来访者的特有的理解使来访者从中受益的过程。影响对方的技巧包括:解释、指导、提供信息或忠告等、自我暴露、反馈、逻辑推论、影响式总结等[9]。
(一)解释(interpretation)
解释是最重要的影响技巧。解释能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他们的问题和自身的方式,还可使来访者的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当治疗者运用说明、对感情的反映等技术时,是从来访者的参考体系出发的,而当治疗者运用解释的技巧时,则是从治疗者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的。
解释一般有两种:
1来自各种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对同一个来访者,不同流派的理论会有不同的解释。
2是根据治疗者个人的经验、实践与观察得出的。
解释是影响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技巧。艾维等人认为对任何一次治疗会谈来说,两个或三个运用得当的解释可能是其最大的限度。应用过多会使来访者否认你的才智(你的参照体系),或者他可能会干脆不再来访。
(二)指导(directive)
指导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技巧。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告诉来访者做某事。指导最直接的形式是治疗者让来访者干某些事或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事。
指导技巧与解释一样,与各家各派的理论联系紧密,不同的理论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指导技巧。常见的指导技巧有:
1指导言语的改变
如把“我应该怎样”改为“我希望怎样”,这种技巧与认知治疗理论相联系。这派理论认为来访者所说的是与其想法、认知相关联的,改变其认知才能改变其行为;而从行为入手进行改变,也会对其认知产生影响。这种言语改变的指导在行为学派的“决断训练”中也常见到。
2特殊的建议或指示
这在我国的心理治疗工作中常常采用。如有来访者每日的事情都要拖到第二天才做,治疗者就会要求来访者今日回去做一件事,做完就奖励自己,没做则给自己以某种形式的惩罚。
3自由联想式的指导
如“带着这种情绪进行联想,回想一下你儿童时代的经历……”。这是心理分析治疗家的常用话语,以指导和帮助来访者按心理分析的理论模型寻找问题的根源。
4角色性指导
(1)角色扮演:让来访者扮演自己当时的情况,治疗者或治疗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再进一步给予指导,这在行为治疗中很常见。
(2)角色颠倒:来访者不是演自己而是扮演另一个与自己有关的人。
(3)固定角色:让来访者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于他原来的情况的角色出现,以此让来访者获得不同以往的新的体验。这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的技术之一。
5训练性指导
这方面的种类极多。如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等。在训练之前和训练过程中,治疗者都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指导他们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等。这种指导多见于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治疗之中。
采用指导技巧一定要注意,要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忠告与信息(advice and information)
治疗者借助为来访者提供建议,给予指导性的信息,或为其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等帮助来访者。提供信息和忠告等在职业心理咨询中更为重要。
提出忠告时应注意:
1以来访者利益为出发点。如果对方不接受,治疗者应重新检查自己对对方问题与想法及某些个人特点的理解,帮助其另立解决方案;若对方一时不能体会其中好处,因而并不赞赏,治疗者也应冷静对待。
2注意提出忠告的措辞。委婉的话语易于被对方接受,进而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3忠告或建议可能会因使用过多而失效,因此,提出忠告时应持慎重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对方询问治疗者的意见、建议时再给予忠告、建议,一般不应主动提出过多的建议。
(四)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
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的过程。治疗者的自我暴露与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在治疗过程中是同样重要的。治疗者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开辟治疗的交流渠道,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良好关系,增加来访者对会谈的兴趣,使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增多,还可能会强化来访者的某些行为。
治疗者的自我暴露有两种形式:
1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当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
这种形式的自我暴露在治疗中经常出现。在自我暴露中传递给来访者积极的信息,会使来访者增加对治疗者的喜欢程度,治疗关系由此也得到了加强。传达负性信息时,不能只顾表述自己的情绪而不体恤对方的心情。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负性的暴露可能使来访者将治疗者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而更加信任治疗者。
2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的一些有关的情绪体验及经历经验
在这种形式的自我暴露中,治疗者在讲述自己的过去经验时,应注意做到简明扼要。如讲得过于冗长、过于详细,则治疗者会使会谈偏离帮助来访者的中心。
(五)反馈(feedback)
反馈是指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自己或他人会怎样看待来访者的问题的特殊的信息。应用反馈技巧可以为对方提供与之不同的感知思维模式,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
治疗者提供的与自己看法有关的反馈信息有时与自我暴露中第一种形式难于区别。第一种形式的自我暴露更偏重于表述治疗者自身的感情体验,而反馈则更偏重于表达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讲述的问题、事件等的看法。
(六)逻辑推论(logical consequences)
这种影响技巧,是治疗者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运用这种技巧时,治疗者常常可以用“如果……就会”这一类条件语句。
治疗者可运用逻辑推论帮助来访者看到其思维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还可以引导来访者认识其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上。逻辑推论是在为来访者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思维,预先想到事情发展的可能结果,进而使其意识到自己思维、言行的不妥之处,从而改变之。认知行为治疗等就常常使用这种影响技巧。使用这一技巧也必须有良好的治疗关系作为基础,否则将会遇到来自来访者的阻抗。
(七)影响性总结
这是对每次会谈中治疗者给来访者所做治疗的总结。一般在会谈即将结束时做此总结。这一总结经常和倾听式总结一起进行。治疗者可先总结一下在此次会谈发现来访者都有些什么样的问题,然后讲一下在此次治疗中重点对哪几个问题进行了工作,最后可以概括一下本次会谈的治疗要点。这样做有利于会谈双方对此次会谈的情况有更为清楚的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来访者抓住会谈要点,加深对于其在会谈中所学到的东西的印象。
四、会谈中的非言语性技巧
(一)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汇
1目光接触
当你倾听对方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当你在讲话解释时,这种视线的接触可比听对方谈话时少些。
2身体语汇
作为治疗者,在自己的治疗对象面前,应使自己的身体语汇融入到治疗过程中去,以有利于治疗过程为准。如当来访者初次到来时,可以和对方握手表示欢迎与接纳之意。如有的治疗者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也可以不用握手的方式,但需起身招呼来访者坐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使自己坐得舒适、自如,同时又要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这在倾听对方谈话时更重要,可使自己面对对方,使自己的身体略微倾向于来访者,并用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注意。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
(二)其他非言语性的技巧
心理治疗的过程比较多地依靠治疗者的言谈话语来影响对方,这就需要治疗者在治疗时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带着对对方的共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
治疗者在会谈中需要注意运用的技巧:
1发音不能太平,这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讲话时要有些抑扬顿挫、变速与停顿,这会使你的话语变得有生气、有吸引力。
2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3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一般中等速度较为适宜。
4掌握谈话中的停顿有助于对方思考,停顿并非留下谈话的空白。停顿有3个作用:
(1)留下言语的余韵;
(2)求得同意、领会;
(3)加强听者的紧张状态,这实际上是让对方参与其中的艺术。
(三)某些基本技巧的实践练习
1对于好的听众与不好的听众的观察
注意你周围的人,找出你认为是最好的听众的那些人,记下他们与谈话对象目光接触的情况,身体语汇的表达以及对对方话语的反应方式。以同样的方式找出你认为是最让人不喜欢的谈话伙伴,记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特征性情况。
2会谈的实践性练习
在你与朋友或家人谈话时,有意识地引入某些消极行为(如眼睛看着别处,样子懒懒散散、心不在焉);而在另一些时候,则有意识地注意以积极的方式参与谈话(注视对方,身体面对对方倾斜等)。记下这两种方式产生的影响,对不同的人情况怎样。
五、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
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即使是当人们沉默地坐在一起,那里的气氛中也充满着各种信息。当言语及身体语汇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其次是声音的音调,最后才是言语本身。因此,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治疗者决不能忽视来访者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
伊根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列非言语行为:
(1)躯体行为;
(2)面部表情;
(3)声音特征;
(4)自发的生理反应;
(5)个人的生理特征;
(6)个人的总体印象。
(一)面部表情
1视线的接触及目光传递出来的信息。目光被认为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工具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位置的安排之所以要呈直角就是避免来访者与治疗者直接对视,以免使之感到心理负担过重。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占主导地位,不论是说话时还是听对方讲话时,目光一般都会注视着对方。
2视线的转移或目光的间断在治疗过程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当来访者谈到其所害怕涉及到的一些话题时(如性、敌对情绪等),只要这些话题一露端倪,他们的目光就会有一种回避的反应。
3嘴部是整个面部又一表情丰富之处。有时,嘴角肌肉的微小活动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如微笑、轻视、思索、下定决心等。
治疗者借助于对来访者面部表情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来访者的问题及其对他本人的影响,与来访者讨论其表情所传达的情感、情绪信息也可使来访者认识到治疗者对他及其问题的理解,这对治疗过程极为有利。
(二)身体动作所传递的信息
运动是人们通过自身的移动、姿势的改变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运动是受到文化传统影响的,通过后天模仿得到的行为。
1手势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是很难与口头的言语表达分开的。手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经过推敲而运用的。手势的运用是与身体姿势相关联的。
2具有不同问题的人,其躯体表现可能是不同的。身体的姿势,肌肉系统的紧张与放松,头部、手、脚的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信号意义的一种交流的信息。
3身体语汇中,最有用的一种也许可以说是身体姿势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因此,有时观察这种改变有可能得到从对方言语交流中得不到的东西。
(三)声音特征
有人把有声的非言语交流也称之为副语言,它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等。其中音质相对稳定不变,其他部分都可以变化。人们的言语表达借助于音量、音调及言语速度的改变,他们能够表达多种复杂细微的感情。
声音的停顿也值得注意。停顿被认为是喉部肌肉变化所带来的现象。这些肌肉僵硬和紧张及放松的变化使声音和音调出现短暂的停顿。这可能表明了讲话人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果对方在谈话中有意识的停顿,可能表明对方希望其刚刚所谈的内容能引起治疗者的注意;还有一种停顿是希望看到治疗者对自己前面所谈内容的反应,以决定下面继续谈什么内容为好。
(四)综合印象
人的姿势、相对距离、体魄、装束、发型等也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人们的举止、言谈内容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在会谈过程一开始,治疗者往往能够从这些非言语行为所反映的信息得出对来访者的初步印象。
对来访者的综合印象,实际上还包括综合后抽象概括的整体印象,如对方成熟老练或单纯幼稚,追求完美或自卑心重等。
(五)沉默现象的观察与处理
沉默现象在会谈中也不容忽视,沉默之中仍有信息的传递。沉默可分为三类:
1创造性的沉默
创造性沉默是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对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在这种沉默之中,某些新的观念与情绪体验正在孕育、涌现。
“凝视着空间的某一点”也许可以看作是这种沉默的一种标志。此时,治疗者最好什么也不要说,但要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直至其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行为表示可以继续了,再继续会谈。如果觉察到对方不情愿讲出其当时的心理活动时,可以建议下次会谈再与来访者讨沦此事。
2自发性的沉默
自发性的沉默往往来自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这样的情境。在治疗过程的初始阶段,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时,来访者的目光更多地是游移不定的,从一处看到另一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治疗者。
这种沉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方的内心就会感到越紧张。此时治疗者可以先略等片刻以确定这种沉默是否属于第一种创造性的沉默,如若不是,治疗者应立即有所反应。
3冲突性的沉默
冲突性的沉默可能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还有可能他们认为下面将要讨论的那件事使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或是在生治疗者的气,用沉默作为一种被动攻击的形式。
(1)当人们感到害怕时,其非言语行为可能表达出这样的内容:“我真的并不想呆在这儿”。当搞清楚这种沉默是紧张害怕造成时,提一些一般性的、不涉及某些事情要害的问题以及作些保证,可以减少这种害怕的心理。
(2)当他们对治疗者感到愤怒时,他们的行动也会表现出不服气、冒火的样子来。当沉默是由于愤怒造成时,这种情绪可能是针对治疗者的。如果看到对方明显是在生气,治疗者最好采取主动对峙的方式,打破僵局,双方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
(3)在他们感到愧疚时,他们会回避治疗者的目光,表现出踌躇不安的样子。
面临冲突性沉默时,治疗者要以真诚的态度与来访者相处。如果对方拒绝配合,那么治疗者要等待一下,直到对方打算这么做了。此时的时间并未白白浪费,因为沉默的持续在不断增加着对方内心情绪紧张的程度,直至对方感到无法再沉默了。这种信息也会有助于以后的治疗工作。
对于非言语性行为的知识及觉察能力是治疗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可以说它是你手中的工具,掌握了这一工具,你对于来访者的理解及交流都会大大地向前迈进一步。它可能使你感到掌握会谈过程更为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