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3.1 复习笔记
一、文献检索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1.使研究者对研究的领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使研究者便于对研究问题进行规划和进行研究设计与具体的实验设计并有助于研究的具体实施;
3.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的结果分析、解释和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文献的种类
常用的资料文献主要有专著、专业期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索引、电子出版物、电子学术期刊和网络文献数据库等。
1.专著
专著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来源之一,通常汇集了某一学科领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
2.专业期刊
专业期刊包括某一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大学学报、文摘等,是研究者查阅的主要文献来源。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国外核心期刊主要是收录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上的杂志,国内的心理学核心期刊主要收录在CSCI(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CSSCI(Chinese SocialScience Citation Index)上的杂志。通过查阅核心专业期刊可以获得某一学科的不同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等。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也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一般学位论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这些学位论文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各类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并收录在各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中。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对问题的研究和阐述较为详细,且相当部分的学位论文没有发表或部分没有发表,所以,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学术会议文集
学术会议论文中通常收录了关于某一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成果通常是在正规的专业期刊和其他相关出版物中没有发表的成果。通常情况下,学术会议论文集会作为一种文献资源收录到各类大型的图书馆中,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或者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获取这方面的文献。
5.索引
索引是传统的查阅文献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计算机和输入关键词来检索需要的文献,并可以将查阅的结果记录在磁盘中,然后再根据阅读和筛选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查阅核心的、代表性的文献。
6.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学术期刊
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时间比较快,而且可以迅速发送到读者的电子信箱中。目前,国外有很多权威的期刊都有电子杂志,如Science Online,Nature的电子期刊等,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学术期刊对检索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7.网络文献数据库
网络文献数据库是目前研究者使用较多的、也是获取文献资源效率最高的文献数据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大量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文献数据库系统,如国内常用的文献数据库有Elsevier、PreQuest、EBSCO、OCLC First Search以及中国期刊网等,还有很多权威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以及各种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文献数据库资源等,这些文献数据库资源收录了1000种以上的SCI和SSCI收录的专业期刊。
(三)有效文献检索的方法——核对清单阅读法
1.核对清单阅读法概述
(1)首要原则
在阅读任何论文时应当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包括作者给出的答案和读者自己思考的答案。
(2)要求
读者要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心理学论文,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核对,以发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不同,并能够尽力解释这些不同。
(3)具体步骤
①引言
a.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b.实验中将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c.如果我来设计实验验证这个假设,我将做什么?
②方法
a.我提出的方法优于作者的吗?
b.作者的方法确实能验证假设吗?
c.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d.使用作者所描述的被试、仪器或材料以及程序,我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什么?
③结果
a.作者的结果出乎意料吗?
b.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c.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所能得出的意义和启发是什么?
④讨论
a.是我的解释,还是作者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数据?
b.我与作者的解释哪一个更有意义,更能启发其他研究者?
⑤核对清单的小结
2.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
核对清单共由八个主要问题构成。包括两类:描述性问题和核对性问题。
(1)描述性问题,有三个问题:作者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是为了让读者把该实验报告的一些关键性事实描述出来。
(2)核对性问题:是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关键所在,其提出是为了激发读者深层的思考。核对性问题的回答分以下三个阶段:
a.作答阶段,阅读前先思考它们,之后读者给出自己的答案(此时千万不能先偷看作者的回答);
b.核对阶段,阅读实验报告,寻找作者的答案并与其核对,核对后找出两者的差异;
c.解决差异阶段,回答为什么读者的答案与作者的存在差异。这个阶段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读者会先挑剔自身的漏洞;第二个境界是挑剔作者的漏洞。
二、心理实验报告的写作
在这部分里详细介绍典型实验报告的格式(APA格式,APA为美国心理学会简称),以及报告中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一份标准的实验报告的各个关键部分应该以固定的页码顺序排列如下:
1.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题。手稿中每页的右上角会有短标题(running head)。当手稿被打印发表的时候,这种短标题就称为行文标题,它会被打印在手稿的封面上。
2.第二页包含短标题、摘要(Abstract)及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一般是在摘要后,列出和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的几个单词或短语。此外从第二页开始,除了最后的图片页外,每页顶端都要列出短标题和页码。
3.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题目,紧接着是引言(Introduction)。写完引言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一般来说,小标题“方法”应打印在它所在行的中央。在撰写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仪器”(Apparatus)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读者快速明确相关信息。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分,和此前一样,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中不要直接出现图表,只需在相应位置标注出图表编号即可,所有图表的详细内容都在正文之后另行打印。
4.在讨论部分之后,另起一页写参考文献。如果实验报告包含有作者注或脚注,则也分别需要另起一页写在参考文献的后面。
5.最后需要另起一页,开始报告正文中涉及的图和表,先表后图。表格每页一个,前面要标上号码并设置简洁易懂的标题;图则首先集中报告所有图片的编号和说明,然后开始每页打印一张图,背面要写上作者的姓名(或短标题)以及图的号码。
(二)写作技巧
标准的心理实验报告或期刊论文是由七个部分组成: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写作技巧。
1.题目和作者
须简洁明了。应该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包括所研究的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使用含义笼统的词语,避免使用缩略词。APA格式所规定的题目长度为10~12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题目则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作者是那些对发表的文章具有主要贡献,并对数据、概念和结果解释负责的人,包括撰写者和对研究具有实质性贡献的人。
2.摘要
(1)说明的内容:要研究的问题;被试,详细说明相关特性,如数量、类型、年龄、性别、种类等;实验方法,包括仪器、数据收集程序、完整的测验名称、使用的任何药剂的剂量和方法;结果,包括统计显著性水平;结论、含意或应用。而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对摘要的扩展。
(2)特点:①准确性;②独立性;③简练而具体。
APA格式规定的摘要长度不能超过120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摘要则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而且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转译,需要简洁、准确地将文意译出。摘要应以最重要的信息开头,只需包含4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意。
3.引言
引言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等三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在正文的开始部分用一段文字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描述研究策略。
(2)说明背景。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引用和参考与具体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总结先前研究,强调相关的发现、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和主要的结论。在介绍别人的研究时,要始终让读者觉得你正在建立自己的研究题目。
(3)阐明目的和理论基础。在写引言的结束部分时,要记住以下问题:我打算操纵什么变量?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我期望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期望它们”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应该是明确的。并且还要清楚地说明每个假设的理论基础。
4.方法
要详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说明你对变量的处理过程。通常方法部分包括被试、仪器(或材料)及程序三个层次。
(1)被试。对样本应做充分的描述,且具有代表性(如果不具代表性,应说明原因)。结论和解释都不应超出样本所能代表的总体的范围。
①当以人为被试时,应报告抽样和分组程序、被试的性别和年龄、被试的总数目以及分派到每个具体实验条件下的具体数目。必须说明并解释被试没有完成实验,中途退出或被淘汰的原因。
②当以动物为被试时,应报告它们的种类、变化或其他具体证明资料,数量、性征、重量和生理状况等重要信息,以便他人能够成功地重复该研究。
(2)仪器。该部分简短描述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或材料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功用。对特殊设备的型号、供应商的名字和地点做一定的说明。复杂设备可能需要使用图纸或照片加以说明,其细节则可在附录中进行详细描述。
(3)程序。说明研究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包括对被试的指导语、分组情况、具体实验操作,以及对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抵消平衡和其他控制特点的描述。在此部分中,通常先讲述实验设计,然后介绍指导语(如果被试是人),此外还要让读者了解实验的各个阶段。
概括而言,方法部分应该足够详细地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以便读者能够重复你所进行的研究。
5.结果
对数据的收集过程及所使用的统计或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总结。在该部分中,要向读者说明主要的结果或发现,尽量详细报告数据以验证结论。要报告所有相关的结果,包括那些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除非是个案设计或单样本研究,一般不需要报告单个被试的数据或原始数据。而且,在这一部分讨论结果的潜在意义是不恰当的。另外,应选择能够清楚而又经济地说明数据的报告形式。如表格、插图文字说明必须恰如其分,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一定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做客观的说明。
6.讨论
讨论是一篇文章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在这部分里,实验者可以重新阐述所得数据的含义并得出理论上的结论。讨论时作者根据实验结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回答,并指出假设是否可靠。如果结果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或各部分有矛盾时,就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如果结果与别人的研究不一致时,可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实验得出意外的结果,也要进行分析,不能弃之不管,因为意外的结果,有时会有意外的发现。此外,还可以对本实验的程序、所用的仪器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修改和建议。
当一个研究中有多个实验时,需要对每个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分别描述。通常要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每个实验的逻辑和理论基础,以及实验之间的联系。在最后一个实验介绍完之后,还应有一个总讨论。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文章的结尾处。文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资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注明,并列入参考文献表中;而且,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章或著作也必须是在文中引用过。
最后,注意通篇的报告要紧凑、前后连贯,不能松散,各部分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每部分的提出都应建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
三、学生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一)学生实验报告的各个部分
1.题目
题目应该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学生实验报告的题目可以有两种:
(1)直接以所学习的方法、所测定的心理特点、所演示的心理现象为题目;
(2)使用标准的报告题目,即包括了自变量和因变量。
2.引言
引言部分包括:
(1)简单介绍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要测的心理特点或要演示的心理现象;
(2)说明关于这方面的经典结论;
(3)自己对实验的分析和假设;
(4)本实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方法
方法部分需写明实验中主试对被试做了什么,即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而且必须要写得清楚、详细、完整,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复该实验。
4.结果
结果部分最佳的写法是先用文字叙述结果,然后辅以图表来加深印象。
5.讨论
讨论部分要指出研究结果意味着什么。它基本上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
(1)从实验的实施过程方面分析;
(2)从研究方法方面分析;
(3)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方面的论述一般比较少。
6.结论
结论部分是以条文的形式说明本实验结果证实了或否定了什么问题,并用简短的文句表达出来。但是,结论必须恰如其分,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结论一定要以本实验所得的结果为依据,确切地反映整个实验的收获。
7.参考文献
学生实验报告所参考的文献较少,但是该部分仍要按照标准实验报告所要求的格式认真完成。
8.附录
附录部分通常要求列出实验的全部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