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抽 样

2.1 复习笔记

一、抽样的意义与必要性

1抽样的含义

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的意义和必要性

进行抽样是由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取样本身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其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研究绝大多数课题涉及对象往往比较广泛,要对他们进行逐一研究然后得出结论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也是不必要的。

(2)取样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调查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而且抽样推断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的可靠性,并使研究有一定的深度,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3)抽样可以减小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以及数据资源的浪费,避免造成对问卷调查泛滥的抵触情绪。

(4)实验研究开始时还没有十分把握,规模不宜过大,可以抽样进行实验研究。

二、抽样的要求与方法

1抽样的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总体的内涵。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从某一总体抽取的样本.经过研究获得的结果只能推广到这一总体中去。

(2)取样的随机性

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即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

(3)取样的代表性

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性,对总体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广价值。要使取样有代表性,研究者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分析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努力使误差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4)合理的样本容量

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5)要避免取样的偏见

取样偏见来自研究者的失误,一是志愿者的使用;二是近便组的使用。这些应在研究报告中写明。

2抽样的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即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个体在抽样过程中有同等被抽取的机会。

(2)等距抽样法。又叫机械抽样法。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按与研究有关或无关的标准,把总体各单位按次序排成表,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足够数目的样本。

(3)分类抽样法。也叫分层抽样法,就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

(4)多级抽样法。也叫多阶段抽样法。如果这个总体太大,样本只能占总体的很小的比率,那就需要采取两级或多级抽样的办法。

(5)整体抽样法。即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典型的单位整体作为样本。

(6)有意抽样法。也叫按目的抽样法,即按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