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 复习笔记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相关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特点
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产品价格乘以产量得到;
②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
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
⑤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
⑥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活动都不计入在内。
(3)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
(1)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2)GNP与GDP的关系
①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②从量上看,倘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则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不是从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别,而是从它们在再生产循环流转中的功能来区分。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被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4.GDP指标的局限性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与收益;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5.绿色GDP
针对传统GDP指标在价值计算上忽视和扭曲资源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物质基础的缺陷,有的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了绿色GDP概念。绿色GDP是指各国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损失之后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核算指标。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二、产出、收入和支出
1.从微观企业分析产出与收入、支出的关系及其原因
(1)产出等于收入
企业生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收入;利润应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它是销售收入的一部分。由此,产出(生产价值)总是等于收入。企业所有的销售所得都支付出去从而形成了各种收入,因此产出与由此而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
(2)产出等于支出
社会所生产的产品都要销售出去,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就等于最终产品的总产出;未卖掉的最终产品被看成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被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这也是总支出中的一部分。由此,整个经济社会产出和支出是相等的。
2.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两部门收入流量模型
①无储蓄、投资的两部门收入流量模型
该模型假定一个社会只有两种经济单位或者说两个经济部门:企业(或者说厂商)和居民户(或者说家庭),家庭部门拥有全部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家庭部门的收入是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的服务所得到的。假定家庭部门花费它们全部的收入,没有储蓄。
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在两部门间的循环流动将如图2-1所示。
图2-1 收入流量循环
②有储蓄、投资的两部门收入流量模型
该模型引入储蓄,此后家庭消费减少,企业销售减少,但是储蓄的增加会促成企业投资的增加,从而能使产品售完,即总支出等于总产出。可见储蓄好比收入循环流通管道中的漏出,投资则好比收入循环流通管道中的注入。如果企业愿意进行的投资正好同储蓄相等,则生产和收入会在原有水平上保持平衡。
图2-2 包含储蓄和投资的收入流量循环
(2)三部门收入流量模型
该模型进一步引入政府。当政府在社会经济中起作用以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征税,会使家庭的消费和储蓄减少,政府的支出又会促使家庭和企业收入的增加,总需求和总供给仍能平衡。这里政府购买是收入流量循环管道中的又一次注入。
图2-3 包含政府购买和税收的流量循环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1.收入法
(1)定义
收入法是指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来计量GDP的一种方法。它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包含项目
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②非公司企业收入,指各种类别的非公司型企业的纯收入;
③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④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⑤资本折旧。
(3)结论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支出法
(1)定义
支出法是指把消费主体在市场中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量GDP的一种方法。它是从各部门主体购买最终产品支付价格的角度看。
(2)包含项目
①个人消费
个人消费(即家庭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②投资
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
③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的政府支出,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支出。
④净出口
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3)结论
3.国民经济核算的几个概念
(1)定义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又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指的是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2)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NDP=GDP-折旧
NI=NDP-企业间接税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PI-个人所得税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两部门经济
(1)假设
经济社会只有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即厂商)。
(2)推导
从支出的角度看,;从收入的角度看,如果把储蓄定义为国民总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则。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是相等的,因此,消费加投资必然等于消费加储蓄,即
。
(3)结论
,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储蓄)等于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投资)。
2.三部门经济
(1)假设
经济社会存在厂商、居民户及政府。
(2)推导
从支出角度看,,这里的指政府购买;从收入角度看,,这里的是指净税收入,即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根据总产出价值构成总收入的道理,可得到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3)结论
,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3.四部门经济
(1)假设
经济社会存在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外国。
(2)推导
从总支出看为,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经济活动产生的总收入为
,从而得到:。
(3)结论
,代表四部门经济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