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3.1 复习笔记
一、宏观均衡的概念
1.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PI和DPI就都相等。
2.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1)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均衡产出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实际收入;代表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和名义投资,另外,此时代表的是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2)均衡产出的条件
①,其中为实际总支出。
②由于,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所以,,或者说,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二、消费函数
1.家庭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也就是新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即。
(3)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2.家庭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指反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以递增的比率增加的关系的函数,其公式是:
(2)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即边际储蓄倾向。公式是:
(3)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则是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是:
3.二者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即;
(2)若和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则和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
(3)和之和恒等于1,和之和也恒等于1。
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曲线的基本形状仍和家庭消费曲线相似,但它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而比家庭消费函数多考虑以下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
5.消费理论的发展
(1)凯恩斯首创的“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支持并发展该假说的还有米塞斯和托宾等人。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①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存在“示范效应”。
②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存在“棘轮效应”。
(3)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
(4)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人们在更长的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定:只有家庭和企业,投资不变。
推导:根据(收入恒等式),(消费函数)
解联立方程,就可以得到均衡收入:。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而储蓄函数为:。
将此二式联立:
(投资等于储蓄)
(储蓄函数)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
3.乘数原理
(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
(2)乘数效应
投资增加或减少引起产出数倍增加或减少,这就是投资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
四、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1)政府收入
①政府收入来源有税收和收费,其中税收是主要来源。
②政府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少。
(2)政府支出
①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②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把购买力从纳税人转移到另外一部分接受者手中。
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1)假设:加入政府部门;固定比例税;税收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2)推导:
根据;;
(3)结论:
3.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或总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就是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2)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就是税收乘数。
在税率为的固定比例税下:
在定量税下:
(3)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就是转移支付乘数。
用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在税率为的固定比例税下:
在定量税下: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4)平衡预算乘数
不论是在固定比例税还是在定量税的情况下,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者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就叫作平衡预算乘数,即。
推导:因为由上式可得:
(固定比例税)
或(定量税)
即:
4.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1)假设:加入外国部门;出口属于外生变量。
(2)推导:
根据;。
(3)结论: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1.潜在国民收入
(1)定义
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又称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
(2)潜在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的比较
从决定因素上看,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决定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可利用的资本、劳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量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实际国民收入是与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由整个社会(该国家)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总而构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
一国在一定时期的潜在国民收入不一定是该国在该时期实际所生产的国民收入。
2.GDP缺口和通胀及通缩缺口
(1)GDP缺口
国内生产总值缺口是指潜在国民收入和实际的均衡收入之间的差距。
(2)通货紧缩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
(3)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
(4)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社会的产出不能总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消除通货紧缩缺口或通货膨胀缺口,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