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4.1 复习笔记
一、企业及其目标
企业又可称作厂商,是指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对于企业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专业化优势、规模经济、市场替代等解释。
企业按法律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性组织,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润极大化。此外,企业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1)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如用、、…、表示第1、第2、……第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表示产品的产出量,则该产品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齐次生产函数,其形式是:,这里代表技术水平,、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是系数。在柯布—道格拉斯的研究结果中,,即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2.短期和长期
生产理论中的“短期”、“长期”,是指能否使厂商来得及调整生产规模(固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时间长度。“长期”是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短期”则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依靠多用或少用一些人工和原材料等来调整产量。
三、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otal product)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如果用表示某生产要素投入量,那么。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表示总产量的增量,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
2.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②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③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3.产量变化的三个区域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间
通常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如图4-1所示,第一区域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区域是平均产量递减阶段,第三区域是负边际产量阶段。
图4-1 产量曲线
第一区域,可变要素劳动量投入的增加,会使平均产量增加。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因而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和可变要素劳动量相比,固定要素(如资本等)投入太多,很不经济。在这一区域,增加劳动量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会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带来总产量以递增的比率增加,任何有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区域内。
第二区域,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可变要素劳动量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直到达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区域,从总产量达到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成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也不经济。理性的厂商也不会在这一区域进行生产。
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进行生产。这一区域为生产要素合理使用区域,又称经济区域,其他区域都是不经济区域。
四、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2)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①表示某一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图中,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②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该点上以生产要素代替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即,其值不仅为负,而且其绝对值是递减的。
③等产量曲线斜率绝对值递减,所以等产量曲线一般都凸向原点。
2.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也称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或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3.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表示厂商面临的成本约束。
等成本曲线的特点:等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两种要素价格的比率;在等成本曲线上,L和K的数值呈反方向变化;在要素价格给定时,每个总成本都有一条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时,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将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反之,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4.生产要素组合
(1)要素的最优组合可以是成本一定时产量最高的要素组合(如图4-2(a)所示),也可以是产量一定时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如图4-2(b)所示)。这两种情况的要素组合点表现在图形上,都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
图4-2 要素的最优组合
(2)满足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两个条件是:
①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处在等成本线上。
②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3)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连线,在图形上体现为各条等产量曲线的相同斜率切线的各切点连线。
(4)扩展线(expansion path)
扩展线又称扩展轨道、规模曲线,是指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如图4-3所示,、、
分别表示当产量为、、时的最佳投入组合,它们都是不同产量的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把这些切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扩展线,它是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既定的生产扩展的路线。
图4-3 生产扩展线
若已知生产函数及要素价格和,则使边际技术替代率或两要素边际产量之比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率的(,)轨迹即为扩展线:
五、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变动
(1)规模报酬(return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时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2)规模报酬与生产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论及的是一座工厂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产量如何变化;而生产要素报酬是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收益。前者是厂商根据经营规模设计不同的工厂,属长期分析;后者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中,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产量的变化,属短期分析。规模报酬的递增、递减或不变与边际产量的递增、递减或不变没有必然联系。
(3)厂商规模报酬有三种情况
①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是指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即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有: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管理更合理。
②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cturn to scale),其特征是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即
,。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
③规模报酬递减(diminishing return to scale),其特征是产量的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即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
2.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则称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相联系,可以说规模报酬递增来自规模经济。二者又存在区别:规模报酬重点考察产品的数量与投入的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重在实物形态,而规模经济重点考察产量变动过程中成本如何变动,重在价值形态。
经济规模通常指生产能力大小或企业规模大小。不少产品生产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取得规模经济,并有规模报酬递增的好处。然而,各个企业的生产究竟要多大的规模,才有规模经济,要由产品本身性质决定。
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的优势,从而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范围经济是利用相同设备或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