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简答题

1.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华北电力大学2007研)

答: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并不矛盾。分析如下:

(1)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2)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所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

事实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是相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为均衡的条件。正是由于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所以经济社会才会出现失业、危机和波动的现象。

2.由家庭消费函数直接加总是否可以得到社会消费函数?(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

答:家庭消费函数体现的是单个家庭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而社会消费函数体现的是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因此,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反之亦然。

(2)政府税收政策

如果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原来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收入征收过来,以政府支出形式花费掉,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最终用于消费。这样,社会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就会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公司未分配利润无形中是一种储蓄,如分给股东,则必定有一部分会被消费掉,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大,消费就少,储蓄就多。反之,消费就多,储蓄就少,即社会消费曲线就会向上移动。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函数,因此,社会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加总,但在考虑了种种限制条件后,社会消费函数曲线的基本形状仍和家庭消费曲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3.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3)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没有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区别,而相对消费理论则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的曲线,存在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而其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4.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南开大学2010研)

答: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5.简述生命周期假说与永久收入假说之间的异同。(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南开大学2007研)

答:(1)生命周期假说与永久收入假说的相同之处

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低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2)生命周期假说与永久收入假说的不同之处

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同。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永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理论侧重点不同。生命周期假说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从而提出持久性收入为消费函数变量的重要理由。

6.分析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西南财经大学2003研)

答: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时,均衡国民收入可以用来表示,即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达到均衡,此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为,当投资假定为外生变量时,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可用图13-3表示。

图13-3  均衡收入的决定

结合图13-3可以看出,储蓄函数变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会发生变动。当自发消费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向下(上)平移,与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当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斜率变小(大),对应的储蓄曲线平坦(陡峭),与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

7.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山东大学2005研;湖南大学2007研)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对外贸易,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构成,即总需求。而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因此,。如图13-4所示,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在45°线上的点都表示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由于消费可以看作收入的函数,且消费与收入正相关,所以总需求曲线斜率为正,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总需求曲线与45°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就是均衡收入。

图13-4  三部门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另外,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可以利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而得出,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予以推导。

8.根据简单的收入支出模型,说明三部门条件下,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辽宁大学2005研)

解:三部门条件下,投资变动会导致国民收入正向的成倍的变动,即产生乘数效应。结合图13-5分析如下:

图13-5  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如图13-5所示,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加政府购买。表示原来的总支出线,总支出线和45°线相交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假定投资增加,总支出线向上移,新的总支出线和45°线相交于点,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新的均衡收入。从图13-5中可以看出,投资水平较小幅度的变动()会带来均衡收入水平较大的变动()。

9.论述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昆明理工大学2010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研)

答:(1)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又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了,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的变动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为和国民收入,因为边际消费倾向

,所以,其中,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自发支出增加量倍,并且在这里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存在过剩生产能力。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收入增加会受到限制。

10.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11.滞胀的出现是否证明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

答: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所处的经济环境改变的时候,理论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增加需求,其最终结果可能不是生产增加,而是物价上涨。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因此,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之一就是: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