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2.1 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1.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心理教育学观点
①主要内容
该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及特殊性,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从赫尔巴特开始到现在,该观点在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仍非常流行。
②评价
a.心理教育学观点反映了在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是模糊的。该认识使教育心理学难以同普通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区分开来,进而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b.它很容易将教育心理学定位于一种教育工作者需知的心理学知识汇编,致使该学科主攻方向不明,没有明确的研究领域、专业范围和标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传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将随着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的分出而所剩无几。
(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①历史渊源
梅依曼等人所提倡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以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为核心。这种倾向性也影响着教育心理学,使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一度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的中心内容。这在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其书名中即可体现出来,如《儿童教育心理学》、《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合在一起的。
②主要内容
该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掌握社会历史文化的,因此,理应把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合并。
③评价
该观点提出的将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合并在一起,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难以体现出来,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该学科的发展。
(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
①主要内容
a.桑代克
第一,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向人们提供人性变化的知识,而人性的变化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所以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占中心地位。
第二,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与疲劳以及个别差异。
第三,桑代克创建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使教育心理学具有了独特的研究对象,并能与邻近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相区分。他所著的《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里程碑。
b.奥苏伯尔
1968年,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问世,他不仅坚持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为中心,而且还强调要以学生的课堂学习研究为中心。他反对把教育心理学当成是应用于教育的心理学知识的大拼盘,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性的独立的心理学科。奥苏伯尔关于教育心理学应成为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独立学科的主张,在美国曾得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的赞同。如戴维斯、雷斯尼克等。他们认为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将他们的研究领域看作是在实际情境(如课堂情境)中进行研究,关注情境和交互作用,而不是“客观的”实验。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非常重要的发展。
②评价
尽管桑代克与奥苏伯尔均提倡教育心理学应以学习或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由于他们对教育与学生学习的本性、对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的实质等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由于其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理论依据的薄弱性,因而他们所确定的内容体系仍缺乏内在联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问题,至今未见妥善解决。
2.教育的本质
(1)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及问题
教育的本质问题即确定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关于教育的本质,有很多种理解,但是都有各自的缺陷:
①把教育看成是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的提法,只能说明教育同经济、政治或生产力的关系,本身并不能说明教育究竟是什么。
②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或是“帮助学习者按预期方式变化的过程”,则只着眼于教育者或教的方面,而教育不仅包括教,也包括学。此外,也没有涉及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来培养人或如何帮助学习者发生变化。
(2)认识教育本质的两个前提
①坚持科学的系统论观点
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坚持科学的系统论观点。教育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并作为一种独特系统而存在。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坚持整体分析原则,认清构成教育本质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由此,把教育系统的个别要素当成系统本身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此外,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实践或帮助学习者变化的过程,或者是对人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过程,或人的潜能的开发过程,或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过程等等说法,均同系统的整体分析性原则不相容。
②从人类社会与人的特点出发
教育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从了解人类社会与人的特点出发。
a.人类社会是人类个体由于共同的客观需求及满足这种客观需求的客观可能,而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人类群体。简而言之,社会即人群的结合体。人类个体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实体,是社会生活、活动的主体。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实体,为维持其生命,必须从自然环境中取得物质资料以满足生命的需要;此外,人还必须通过劳动来变革现实、创造物质财富,以使其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人更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而获得社会特性。
b.人的最基本特性,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特性,它是人性中的天性或本性成分;第二种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社会特性(能力与品德),它是人性中的习性成分。习性是人性中的主要成分,是人的第二本性,是现实中的人性。
c.从人性的结构角度,人是由相联系的自然特性与社会特性共同构成的,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必须通过生育机制与教育机制来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通过生育机制,人类不断再生作为自然实体的人类个体,这是实现人类个体更新的自然机制。通过教育,人类不断再生作为社会实体的新一代人类个体,这是实现人类个体更新的社会机制。这样,教育就成为构成人类生活大系统本身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要认识教育的本质,这是不可逾越的前提。
(3)教育的特点与定义
①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
a.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
b.教育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由交往双方的主体构成。教育系统中,作为交往双方的主体因其任务、地位、作用及规范行为不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能及称号。通常称为“师与生”,或“教与学”,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c.由于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因而教育的本质定义就不能只讲教的一面而忽视学的一面;
d.教育活动不是单方、单向式的,而是双方、双向式的活动。教育系统中双方的活动必须协调一致,各以对方的活动来调节自身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
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
a.传递,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协调一致的交往活动构成。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由人才造就的需求决定。
b.人才是指能适应发展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能,完成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这种社会成员,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要有能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与品德。
c.经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观产物。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
第一,知识。是认识活动对象的主观产物,属认知经验。它不仅是使人知道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与为什么等信息,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与怎么做;
第二,技能。是动作本身的主观产物,属于动作经验。是动作执行的监控工具、是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的一个构成要素,也是形成和发展能力这一个体心理特征所不可缺少的;
第三,规范。是社会组织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又称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它是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是协调人际交往、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是人际交往的内在调节机制的核心因素,是形成、发展作为个体心理特性之一的品德的根本因素。
③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
教育系统的根本职能是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的存在,在于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与“养育”来造就人才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
a.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是指通过知识、技能与规范等经验要素的传递,来促进人的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人类个体社会化使新一代人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心理素质(心理特性),使人类的更新换代得以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b.广义的教育:主要由“教学”与“养育”组成。教育“养育”人的任务,即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发现及创造以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以完成“养育任务”,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4)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
作为经验传授者的教师和作为经验接受者的学生是交往的主体。教师的经验传授活动和学生的经验接受活动构成了交往的过程。负载经验的媒体是交往借以进行的手段和工具。经验本身是交往的内容和对象。这样,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及其媒体就成了教育系统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②教育系统的三个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系统中各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育系统三要素的制约关系主要表现为:
a.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
第一,教师(经验的传授者)的教(经验的传授活动)受学生(经验的接受者)学习(经验的接受活动)规律的限制;
第二,要提高学习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必须接受教师的合理指导。
b.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教材对学与教的制约作用表现为教材的选择、编排、处理,除了要注意本身的科学性以外,同时还要依据学与教的规律。
3.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确定
(1)确定教育心理学对象的依据
①体现本学科的特殊性
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具有独特的研究课题,或独特的研究侧面或层次。随着各种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各种独特的研究课题或其侧面不断发现,于是从母系学科中不断分出一系列独特的子系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的定义,应反映本学科的特殊性,否则就难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②明确邻近学科的区分
邻近学科是指与本学科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邻近学科有两类:
a.母系学科,即普通教育学(或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
b.从共同的母系学科中派生出来的同族的兄弟学科或姐妹学科,如教材教法(学科教育学)、教育史、教学设计、发展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验与统计等。
严格确定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不仅应注意同母系学科的区别,同时也要注意与同级的其他学科的区别,这样才能避免其间的混淆不清。
③体现本学科的发展水平
虽然该学科目前尚未妥善解决其对象问题,但反对早期的心理教育学的呼声却日益高涨。此外,早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领域,随着岁月的推移与研究资料的积累,已纷纷从传统教育心理学中分出来而成为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了。因此,不宜沿用早期的泛而不切的教育心理学对象定义,否则本学科将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定义
根据以上三点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可以确定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对此,应作如下几点说明:
①以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
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本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是从其母系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依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及其学习是教育系统三元统一体中的构成要素之一。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体现了教育心理与其他教育学科的联系,又体现了其区别。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定义体现了本学科的独特性,满足了学科对象的科学定义的根本要求。
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
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要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与类型。原因是:
a.只有弄清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才能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学生学习的规律;
b.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这些课题都是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交叉结合后所产生的问题,如果教育心理学不去研究这些问题,则其他教育学科或心理学科难以代替;
c.这些问题是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影响的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最为薄弱之处。
③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
学习规律即学习的发生、变化及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以学习的发生、变化及发展的过程或阶段表现出来的。研究学习规律,首先要揭示学习的过程;
b.过程的进展及结果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学习是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又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变化的。
教师与学生只有了解了学习的必然性,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学习和教学、完善或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成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成效,为此必须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时,必须注意区分两种规律:第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指各种不同的学习所共有的规律,其作用范围较广;第二,学习的特殊规律。是指某种学习所特有的规律,其作用范围较窄。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规律,不仅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而且利于教育实践中学习规律的自觉应用。
④研究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最终是为了改革教学体制,优化教学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能,加速人才的培养。这就不仅要研究各种学习规律,同时也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以利于这些学习规律转化成为教与学的技术。只有这样,教育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有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心理学应以这种发展需要为根本任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本学科不仅要揭示有关学生学习的一般性问题,同时要研究各种类型学习的特点。研究学习的规律,不仅要揭示一般规律,同时要研究各种特殊规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本学科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依据有关学生学习的规律性知识去组建及优化教育系统所必需的心理学原则。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总论
教育心理学的总论主要探讨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学问题。主要内容是:
①要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及经验教训,从而使人们明确其发展方向;
②要确定本学科的对象、任务以及主要内容,从而明确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及主攻方向,统一专业队伍的认识及行动;
③要阐明本学科借以进行科学研究的路线及方法学问题。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是其他教育心理学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百年历史中,曾出现过联结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学习理论取向,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主宰过或正在影响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理论是本学科研究的基石,是理论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
(3)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心理部分主要探讨有关学生学习的一般性问题。包含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学习的机制,学习与人才的造就及个体发展的关系,学习的一般规律等。
(4)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属认知的对象经验,是教育系统中用以形成、发展学生能力的经验之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特殊类型之一,因而也是本学科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心理学中知识学习的研究主要探讨知识及其掌握的实质、类型以及过程与条件,从而为知识的传递及改进知识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
(5)技能的学习
技能是人类动作的主观产物,属于活动主体的动作经验,是教育系统中用以形成、发展学生能力的又一经验要素。技能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特殊类型,也是本学科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心理学中技能学习的研究主要探讨技能的实质、类型及其传递的过程与条件,从而为技能的传递及改进技能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
(6)规范的学习
规范是社会规范的简称,又称行为规范。规范是社会组织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这是教育系统中用以形成、发展学生的人品及德性即品德的一种社会交往的经验要素,也是本学科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心理学中规范学习的研究,主要探讨规范的实质与类型及其在传递系统中的形成过程与条件,从而为规范的传递及改进德育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7)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教学的设计即教学的系统规划,有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两种。宏观设计即对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以解决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微观设计指确定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以解决教学的微观方法学问题。科学的教学设计,需综合利用学生学习规律。教学成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来体现的,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如何应用有关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考核与评估教学的成效,以利于教学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3.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由教育心理学派生而成,主要包括两大类。
(1)依据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所形成的分支学科
依据教育心理学所确定的一般原理去研究各科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各科教学心理。如语文教学心理、数学教学心理、外语教学心理等等。各科教学心理同教育心理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隶属关系。在教育科学群体或心理科学群体中,属于三级学科。
(2)依据学习原理所形成的分支学科
根据学习原理去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时所开拓出来的一系列教育心理的应用技术学科,如教育测量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咨询等等。这些学科同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隶属关系。教育心理学所确定的一般原理对这些学科具有指导作用,这些学科的研究又有助于充实并发展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同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同邻近心理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从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对象及其方法论角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关系。因为普通心理学的对象是各种领域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及一般规律,是属于普遍或一般范畴的一门心理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局限于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是属于特殊范围的一门心理学科。
(2)教育心理学同儿童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主张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是把教育等同于发展的结果,前者着眼于教育的作用,后者着眼于发展的实质或原因方面。把教育与发展等同起来的观点,无论从教育的作用方面或儿童的发展实质或原因方面,都是一种偏于简单化的观点。教育心理学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仅存在着部分的交叉,而不是重合的。
2.教育心理学同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
由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而它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科,而且也是一门教育学科。根据教育系统的内在结构,由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局限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既不能也不应该替代其他教育学科。此外,教育系统中的其他两方面的构成因素,即教育者的传授活动与作为传递对象的社会经验本身的选择、组织及实施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均受制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
(2)教育心理学对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学本性,从而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②揭示各种学习的规律,为如何有效地实施教育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③研究考察学生学习的理论及技术,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切了解教育工作结果,以便总结经验与改进工作;
④为有关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的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这些教育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