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聚落美学的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南部,从地理条件上来看,东南由太平洋环绕,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则是世界最大的青藏高原,内部形成广阔宜人的生存环境。相对独立的地理条件和温暖舒适的气候条件,使华夏民族的先民们良好地发展了作为基本求生方式的聚居生活模式和原始农业。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相对封闭、独立和稳定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中包含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所获得的经验,同时也蕴含着创造与自然之间的平衡。19世纪以前,华夏文明也曾多次受到异族的侵扰,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根基,然而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社会力量的冲击却在我们与历史之间划上了一道难以抚平的天堑,今天的中国人不得不面临一次严峻的文化抉择。

从历史中发现未来是人类创新的一条重要法则。中国建筑历史不乏对古代宫室、坛庙、陵寝、苑囿以及古代城市的研究,经过先辈们对历史遗迹的考证和对古文献的钻研,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中也映射出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技术水平。然而,上述建筑类型在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性,即在意识形态领域只代表了古代强势的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追求,而不能充分反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人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所反映出的文化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而是其中的经典部分,是拥有强大世俗力量和言论权力的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文化。很显然,这种文化特征是既鲜明又具有局限性的,在创造风格的同时也压抑了民众的情感和创造力。因此,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倒要从人们普遍的生活中寻找、挖掘。在我国的思想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很值得回味:“仅仅由思想精英和经典文本构成的思想似乎未必一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延续的必然脉络,倒是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让人看清它的理路。”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1998年。传统聚落即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某种物质呈现,为此,本书将研究的范围确定在我国传统聚落空间。

聚落是我国古代人民最为普遍的居住形式,是人们在一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生活条件下自发形成的,在没有设计师统筹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将朴素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注入到生活于其中的聚落空间里,造就出多种多样但又真实优美的聚落物质空间环境,成为我国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载体。我国的传统聚落与古代城市、庙宇、园林不同,政治环境、宗教力量与美学需求在聚落中并不占有统治地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成为构筑聚落空间环境的原动力。聚落中最为生动活泼的部分就是相对于住宅院落而言的外部空间,本书所研究的范畴就是传统聚落的外部空间环境,从而挖掘出聚落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本书不探讨同聚落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