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学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目的在于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建立一个包容性的、有助于残疾人发展的社区环境。中国人口众多,残疾人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在中国加快推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情况,积极探索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意义重大。
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兴起和发展同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加之社会流动人口快速增加,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城市社会人口管理模式。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逐渐被引入中国并使其本土化。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理论与方法得以在中国被借鉴。
本书在界定残疾人社区康复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并对国内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实践进行介绍。此外,本书对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广州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城市,率先在国内进行了诸多制度和方式的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直是国内其他城市学习的样板。目前,广州市共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181个和康园工疗站164个,为社区残疾人开展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娱疗、工疗康复等活动,提供日间照料、功能训练指导等康复服务。
尽管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发展迅速,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研究课题组利用近两个月时间,实地调研了广州市各区残联、康复站、工疗站和其他相关机构,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部分残疾人的康复情况,也对比考察了深圳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情况。通过多方信息收集与系统分析,本课题组认为,当前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②社区康复服务覆盖面比较有限,立体化服务网络尚未建立。③社区康复站存在投入与利用不足、整体运营不理想的情况。④社区康复服务队伍规模小、专业素质偏低、稳定性差。⑤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失真,基础性服务工作不扎实。⑥社区康复服务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标准,管理不到位。⑦管理人员偏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系统不匹配。
面对社会公共服务改革和残疾人群体结构、数量以及个体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具体包括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社会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社区康复服务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贯彻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方案,重新引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成为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核心。为此,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同,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社区康复服务供给。②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模式和机制,强化资源有效整合和服务机构监管。③强化基础性工作,扎实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效果评估。④积极培育社会服务机构,壮大康复服务工作人才队伍。⑤搭建统一平台,加快残疾人社区康复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以及广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特定时期,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编者
2018年10月